《我的姐姐》電影觀后感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姐姐》電影觀后感5篇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姐姐》電影觀后感1
今天媽媽帶我們去電影院看了《我的姐姐》這部電影,我老早就想看這部電影,今天終于實現了。由這部電影我想到了現實生活當中我的姐姐可可,先讓我給你們介紹介紹這部電影的內容吧!
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張子楓,她飾演的安然在上大學的時候,她的媽媽生了一個弟弟,后來她的爸爸媽媽出車禍去世,撫養弟弟的責任就落在了她身上,一開始當姐姐的安然并不愿意養弟弟,覺得憑什么要她管,她跟弟弟不熟,她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后來她們姐弟兩個相處的很好,大結局是安然原本是想要把弟弟給送走,但最終還是把弟弟給帶回來了。
由這部電影我聯想到了可可,想起了星期四下午的一節體育課,我們要測400米跑步,王老師把我分配到了一個全是男生的組,畢竟我是一個女生,哪里跑得過男生呢?可可她就特別著急,使勁給我加油,但是女生的人數比男生的人數少得多,哪里抵擋得住男生給他們的朋友加油的聲音呢,于是可可就使出全身的力氣大喊:貝貝加油!我奮力跑向終點得了第2名,讓我感動的是可可不僅在我跑的時候給我加油,還跟著我一起跑,我跑完之后可可和龍煜氣喘吁吁的來到了我身邊鼓勵我說:下次就可以得第1名了。
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我的跑步成績一直都是我們那一組的最后一名,可可她毫不在意,一次又一次的鼓勵著我,五年級我超越了以前的我,打破了我的記錄,撕掉了那個貼在我腦袋里跑步最后一名的標簽。
不管是電影里還是現實生活里,我都覺得姐姐是偉大的。
《我的姐姐》電影觀后感2
《我的姐姐》正在熱映,票房也很好。前天晚上和妹妹去看了夜場,早上起來眼睛腫腫的。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么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個人價值,不愿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于是,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充滿了to be or not to be 的碰撞與糾結。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很糾結。同樣我也是一個姐姐,我小時候也和妹妹關系不好,小時候妹妹被寄養在外婆家,而我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我卻在妹妹回到家里時對她百般刁難。記得看到媽媽給她零花錢時我妒忌的心情,看到父母對她補償式的偏愛時自己酸澀的表情。更多的時候我趁著爸媽不在家把她鎖在陽臺上,跟她大打出手,她哭的越兇我就越得意。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真是無比愚蠢。好在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早已化敵為友,無比親近。現在的我們會時常為彼此的孩子購買禮物,遇到困難、危險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彼此。我們才慢慢理解手足情深的深義。
如果去看這部電影,你一定會感動的淚流滿面,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親情。
《我的姐姐》電影觀后感3
或許,天災,人禍,就是如此的突然。
一個大大的災難,悄悄降臨。一場意外的車禍,帶走了安然的父母,留下了她和一個上幼兒園的弟弟。一邊是她神之向往的北京,一邊是相依為命的弟弟,不知所措了,呆呆地望向父母的墳地,淚如泉涌。
安子恒,她的弟弟,從小就經歷了至痛之災。深邃大大的眼睛,透露出了對父母的依戀與懷念。哪怕是作為旁觀者的我,也被真誠地打動,一個幼小的心靈,本該在父母的懷抱中嬉戲玩耍,卻只能睜著大大的眼睛去打量黑暗的夜,沒有繁星,沒有光明。
留一盞燈,為你斷后。
為了能去考研,安然一開始想把弟弟給其他人家,他和自己相差了十幾歲啊。“姐姐也是人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血濃于水”這一詞我們是再也熟悉不過了的,但絕對不會有很多人會為一個人而放棄所有。因此,安然在將弟弟送給別人時,一直在深深地思考,而當真正忘不了一個人時,無論你怎樣做,那人的背影在你心中是永遠揮之不去的。
我們并不能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卻可以去抉擇未來所要走下的路。身前,身后,都有可能會佇立著一個背影,既然是無法切斷的血脈,那就讓我們去考慮一下。倘若在前,便為后者撐起一把傘,舉起一盞燈,倘若在后,便為擋雨之人相伴默默而行,即使無言,也會情深意切。那是上天的安排和回應,那么,就讓我們去掌握,去珍惜吧。
留盞燈,為你斷后。
《我的姐姐》電影觀后感4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遙源、王圣迪特別介紹出演,于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于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系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后,面臨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于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里帶孩子,干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于現在的狀態,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恒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我的姐姐》電影觀后感5
剛剛看完《我的姐姐》,想來抒發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這部電影真的是無時無刻戳中我的淚點,姐姐的無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這個社會對姐姐的“惡意”。
首先,這部電影共有三對姐弟,張子楓飾演的安然姐弟一對,安然父親一對,安然母親也是一對。其實說實話,我到最后還是不曉得為什么他們的父母為了生個兒子,讓女兒成為一個“殘疾人”,難道兒子真的這么好嗎,我一度以為后面會有個什么反轉,解釋再生一個相差十幾歲的兒子的原因,但到了后來都沒有,也許,也解釋了,就在那個十三號床孕婦的那里。
而對于姑媽這個姐姐,剛開始真的一度以為這個人是個爛好人,結果到了后面,我發現,原來姑媽也有自己的夢想,就在即將碰到的時候,卻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親強行喚回來照顧自己的侄女。當看到姑媽對著那組俄羅斯套娃講俄語時,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丟了的“背后深意”。
最后一對安然母親這一對姐弟,其實沒有講太多,但看到舅舅每個月都會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時,安然對他說“有時候我真以為你才是爸爸,不對,是想”的時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對安然的“教育”時,我好像知道了也許舅舅也是適合成為一個好父親的,若當初沒有年少輕狂的話。
再然后,我好想說說我對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實,我覺得他們的分開一切都早有準備。從他對陳醫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見家長,他們家對婚后生活的規劃,我個人認為大部分女生都會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筆不是很好,不能表達清楚我的想法。
《我的姐姐》電影觀后感5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