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占位置觀后感
除夕夜看央視春晚早已成為中國人過年的新民俗,春晚越來越難辦是不必諱言的現實,但各方依然頂著壓力爭取給全國人民奉獻上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春晚占位置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春晚占位置觀后感1
又是新的一年!我穿上了大紅的衣服,因為——今年是我本命年!
到了晚上,“開始了開始了!兒子快看春晚!”我興沖沖的跑上樓,趴在床上看春晚。剛開始一段短片《春晚是什么》,后來一首歌《想你的365天》表演者:李玟、張靚穎、林志炫、沙寶亮,頓時把氣氛沸騰了!
直到大張偉出場,剛開始唱第一句:“爽爽爽爽!哈咿呦哦哦哈咿呦哦哦哈咿呦哦哦!走你哇哦哦哦!”就把整個體育場渲染了!接下來“就這個feel倍兒爽!倍兒爽!這個feel倍兒爽feelfeel倍兒爽!”讓我和姐姐都很興奮,我們家的房間都整整high了3分鐘!我們很興奮。
還有一個節目讓我既驚訝又疑惑,就是看ylf變魔術。我們家的人都知道我喜歡看魔術,就準備了薯片和我一起看,第一個魔術是變鈔票只見他說:“大家新年的愿望就是領紅包,我新年的第一個紅包就是100法郎,就是100人名幣,這100塊錢,開啟了我的夢想,成為了我的第一本魔術書,不管走到哪兒,隨手呼——變錢。巴洛克的凱旋門,這個是100歐元,可以帶我飛越歐洲18個國家!但是要去英國喝下午茶,在這里就會變成呼——英鎊!如果今天你想去加拿大......”鈔票就變成了另一種鈔票,我和姐姐看的目瞪口呆,到底是怎么變出來的呢?難道是我眼花了?如果真的有那該多好!
看了很久,我漸漸地就睡著了,今年的春晚太好看了,明年我一定還要看!
春晚占位置觀后感2
雖然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是而立,但是像小孩子一樣盼望過年的那份期待從來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過,過年可以盼的東西很多,然后春晚就是我打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放棄過等待的項目之一吧!一開始,在網絡、報紙等上看到本山大叔因為身體的緣故而退出了今年的春晚,心里不免有一些失落,與其說他是春晚的亮點之一,還不如說他老人家已經成為近年來春晚的標志了,在習慣了二十年來有他的春晚,突然一下子沒有了,心里難免也有些失落吧!!不過隨著人們日益漸長的欣賞水平,仿佛他老人家的作品在最近幾年很難有所突破,尤其是他的“山女郎”(黃娟、高秀敏、宋丹丹等)相繼離他而去,他大力推崇的“趙家班”似乎也就那么回事,還是完全在他的光環下,不能獨當一面~~~~。春晚之前還在糾結是否要堅持到最后,由于種.種原因還是決定下午補好瞌睡,晚上奮斗
還是在老時間、老地點開始了龍年春晚,整臺春晚給人太多太多的驚嘆。
驚嘆一:主持人的改變。此次春晚一改往日不用想都知道是哪幾位主持的老掉牙風格,導演大膽運用新人(如撒貝寧、李思思、當然還有老畢),給龍年的春晚增色不少,而且主持人們的主持風格也更加生活化,包括幾位年輕面孔的駕馭能力也還是游刃有余的嘛!
驚嘆二:鮮明的主題和形式。今年春晚的主題是“回家過年”,邀請到節目現場的明星、觀眾也一并邀請了家人的參與,更人性化了;以前春晚的座位全部是插秧式坐法(也就是排排坐吧),今年的春晚使用了圓桌形式(或者叫分組吧),方便了家人、朋友之間的交流,也拉近了觀眾與演員的距離。想想哈文總導演是不是也得到了“以生為本”的啟示,開始從形式上照顧好觀眾了?
驚嘆三:節目形式。在觀看春晚之前得知今年的語言類節目只有七個,想想光是跳舞、唱歌遠不如小品相聲來得精彩,但是一睹本屆春晚以后,我才明白創新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東西精彩起來。周偉和四位歌唱家的群口相聲(把歌曲和相聲相結合);《創意鋼琴》中李云迪和王力宏的PK,一樣的帥氣,一樣的有才,如果僅僅是李云迪的鋼琴獨奏或者是王力宏帶來的流行歌曲,一定會黯然失色不少,這樣的創意的確讓我驚嘆;《致敬30年》雖然都是老歌曲,老面孔,但是在略作修改的曲風下演唱,帶來的依然是新的感受和從前美好的回憶;舞蹈《雀之戀》除了給我震撼,我實在是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詞來描述了,54歲的楊麗萍能在《雀之靈》、《云南印象》后帶來這樣的表演,的確,寶刀未老啊;兒童創意節目《除夕的傳說》中韓庚也是繼闊別sj-m后在大陸的公開亮相之一吧,俊朗的外表、精湛的舞姿以及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一定給小朋友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正我的印象是相當相當深刻了 。當然除了上述提到的節目外,還有很多都是相當精彩的,就連平時討厭的戲曲節目也覺得可愛多了。雖然也有個別的節目有點瑕疵(如王菲可能也是過于緊張了吧,有點點跑調,不過也可以證明是真唱),但總體說來還是蠻不錯。所以人的思維絕對是無限的,只要愿意去想,去挖掘,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奇跡等待著我們~~~~
驚嘆四:舞臺創意。其實每年都有舞臺設計,但是今年的設計與表演的節目、意境等貼合得非常緊密,色彩搭配也恰到好處,真的可以稱作叫美輪美奐~~~~
今年春晚帶來了太多的視覺沖擊和思想沖擊,讓我不得不對那所謂的老套形式刮目相看。有了今年的春晚,明年春晚的壓力是否又大了許多?或者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嘆呢?(想得過多過早了吧)
看完春晚,意味著龍年開始了,在此祝福我的親人、朋友、同事們龍年大吉大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春晚占位置觀后感3
春晚,可以看出哈文試圖“去中老年化”、“去莊重感”的巨大決心和努力,蔡明“我勒個去”的賣萌和吐槽、大量“基腐”橋段的設置、諸多選秀明星的啟用,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都頗為貼合,無怪乎在微博上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響應”。尤其蔡明的“吐槽”多達數十處,并且幾乎全部采用流行詞匯,儼然一位“腹黑大媽”,全面顛覆了“馬大姐”的光輝形象,這無疑會并已討好大批年輕觀眾。
此外,民族歌舞減少,主持人不再抒情,賀電繼續不見蹤影,春晚變得更加親民。再加上幾個語言類節目都或多或少地打擦邊球走下三路,春晚在自己的尺度限度內,實現了一次耐人尋味的語態和姿態的雙重顛覆,令人驚詫。
部分地,哈文以新鮮替換了陳腐,以趣味消解了韻味,以鬧劇沖淡了正劇。春晚,似乎一夜間從中年大叔化身靚麗少女,雖然這轉型有點過于生硬,令人略有不適。可以肯定,春晚“轉身”與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崛起密切相關,本屆春晚總導演哈文本人便是微博的活躍用戶,網友的大部分意見都可直接或間接獲悉。微博所代表的獨立、草根、自由精神,已給予“老大哥”春晚以深刻啟示:智慧常在民間,觀眾不好糊弄。可以感覺到,本屆春晚的信息公開程度之高應為歷屆之最,節目單早早放出,春晚官方微博也持續“權威發布”。本質上,這是主流官方對大眾的一次傾聽,尺度有所開放,也顯示出春晚尋求自我變革的急切心理。t
但姿態僅代表意志,與內容質量無涉,本屆春晚雖竭力展現出親民的一面,內容方面仍存在不足:第一,“鬧劇式”小品仍需要“反三俗”。今年春晚至少有三個小品以挖苦人的長相為樂,這顯然是幽默技藝的最低一層。第二,沒有絕對亮點的經典節目,缺乏原創能力。自我顛覆,新則新矣,鬧則鬧矣,但個性不足,讓人記住的不多,包括郭德綱的節目略顯冗長拖沓,效果一般。
春晚占位置觀后感4
__春晚,注定是春晚歷史上的里程碑,也將是春晚歷史上的分水嶺。
我看到對春晚的大量吐槽,其實并沒有搞清楚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春晚是什么?
如同趙老太爺家年夜飯是滿漢全席,你聞見味兒就絮叨說你只愛吃辣條,然后還罵趙家的廚師不懂做菜。你沒弄明白的是,人家愛吃什么和你愛吃什么,其實沒有任何關系,因為那廚師知道你并不姓趙。
春晚曾經是一檔文藝聯歡會,在娛樂和文化的蠻荒年代,它橫空出世,獨領風騷。
作為國家媒體、黨的喉舌的央視,盡管春晚從一開始就未必單純,但我相信那時候的央視還是很有誠意地想做出觀眾喜愛的節目。也正因此,春晚能儼然成為一個新民俗,成為年夜飯、守歲、零點跨年的背景和內容。
那時候的春晚,立意是為民眾服務的,導演組希望春晚被全國人民喜聞樂見。
如果你在微博擁有十幾萬粉絲,或者你的微信號有十幾萬的訂戶,無論你是用什么樣的渾身解數做到的,但到了這個時候,難免不會有夾帶私貨的想法,時髦的說法這叫做粉絲經濟、流量變現。
何況春晚的粉絲比任何大V的粉絲都多得多,宣傳部門對自己手中成長起來的超級媒體,不可能不去利用。
中國的媒體,一方面是官方的宣傳工具,另一方面它居然能以民意代表的名義出現。他確實是官方豢養的廚子,但我們的口號是:這個廚子為人民做大餐。
所以,春晚的政治任務就非常巧妙地實現了,春晚一方面代表官方贊揚黨的政策好,另一方面代表民意交口稱贊且表示感謝。頌德和感恩,在春晚并體而毫無違和感。
春晚從一篇知識點很多的科普文章,變成了有目的性的軟文。
軟文比硬廣更需要費心思。你既要讓讀者感受到你傳播知識的誠意,并讀后大有收獲,還要自然地導入你的產品。看在知識性的面子上,讀者容忍你的廣告,甚至為你的巧思妙想點贊。
微博和公眾號,甚至知乎,都有大批這樣的軟文,很多讀者會心一笑,并不掩飾稱贊的熱情而慷慨轉發。
也有一些軟文做得比較生硬,甚至不能被稱為軟文。比如一篇正經文章的末尾,突然夾帶出硬廣告來,而廣告與文章并無任何關系。
過去街頭常有打把勢賣藝的,聲勢浩大賣力氣表演硬功夫,聚集人氣博得好感后掏出大力丸、狗皮膏藥來趁機兜售,即屬此類。
我們可以嘲笑其方法的笨拙,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漠視表演者的誠意。
很難想象,一個買狗皮膏藥的打完場子直接上膏藥,還要把自己偽裝成賣藝人,而能夠獲得尊重和成功。這已經不是笨拙,而是愚蠢。
春晚從巧妙的軟文,走過夾帶硬廣,在20__年徹底演變成為粗暴的宣傳和偽裝的晚會。
央視人才濟濟,擁有全國頂尖藝術資源,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懷疑他們能做出一臺真正的晚會的能力。表現出來的手法的笨拙,絕對不能用愚蠢來概括,實際上是一種不屑的蠻橫。
春晚占位置觀后感5
2021年央視的春晚,在反腐倡廉、勤儉治國的大背景下,形式樸素,沒有以前光怪陸離的氣氛,沒有以前驕奢淫逸的情景,緊扣忠孝節義廉恥禮智信的內涵,樸實土氣,努力滿足各種層次人群的玩樂與淺談的主題,很有特色,我耐心地看了四個小時,只對西安、廣州、泉州、呼倫貝爾蒙古包等的節目覺得有新意,廣州524個機器人的舞蹈舉世罕聞,西安的美女歌者長眉毛、長臉蛋、高鼻梁,很有漢唐氣韻,蒙古包里的淳樸真情,除此之外,只領略到李谷一《難忘今宵》的優美旋律與溫情。
不知道總導演是怎樣思想的人,節目好像以四平八穩為標準,只追求政治思想的絕對“正確”,放棄藝術追求,內容與形式都太平庸,簡直就像街頭演出的水平。除了一群又一群美女與勁男,沒有什么畫面值得稱道,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大腕馮鞏不知他在說什么,巨擘潘長江好像只是快遞樂,很多藝術家荒廢了青春與才能。再就是搬用一些家庭的生活細節逗樂,“老公”“老公”喋喋不休。有那么“老”嗎?有那么“公”嗎?真是無恥與低俗得很。
整場節目像是對一年來大事要事的回顧總結。這一年的大事我們都知道了,很多小事也經歷了,春晚上有值得這么詳盡地總結自夸?要總結回顧,找篇新華社年終專稿拜讀就行,要這么耗四五個小時作甚?但又沒有對天津大爆炸這樣大事件教訓的反映,也沒有對房地產市場笑聲,也沒有荒腔走板股市的滑稽行徑。我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愛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喜歡藝術的卓越精深,我們也不缺少杰出的藝術家與精湛的藝術品,有關部門的官員為什么不去鼓勵創新與追求精品,推介一些好節目讓民眾激動、歡樂、感奮?為什么還要拿如此平庸的節目愚樂愚民?
西周時代就有樂官深入民間采風,很多優秀作品都在民間產生。可是這臺節目只有雅頌,沒有國風,這樣的節目怎能吸引人?就在《難忘今宵》的曲調還在回響時分,有朋友在群里發出“2019春晚實在是腦殘晚會”的批評,一語中的,十分中肯。
春晚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