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一波三折的觀后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簡稱為央視春晚或春晚,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每年除夕之夜為了慶祝新年而開辦的綜合性文藝晚會,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全家在一起守歲,隨著晚上八點的鐘聲響起,我們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春節聯歡晚會。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春晚一波三折的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春晚一波三折的觀后感1
每一年的春晚都有很多爭議,不同的人看到的春晚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一、傳統創新混搭全民“致青春”
劉歡攜手蘇菲瑪索的《玫瑰人生》;李敏鎬庾澄慶的《情非得已》;馮小剛擅長“中外混搭”、老少通吃。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劍心書韻》;“英雄組曲”的磅礴氣勢,更是博走了已成爺字輩的“50后”民眾的滿堂彩,在集體“致青春”的2013年,馬年春晚,讓人在懷舊中帶著感動,在回顧經歷的風雨中,清點著一年的收獲。
二、草根成主角抓“粉”保收視
沒有了趙本山的春晚,你會期待誰?沒有了宋祖英的歌喉,你會關注誰?李敏鎬還是華晨宇?姚貝娜還是霍尊?盡管每人都僅有1分多鐘的站臺,但對于馬年春晚再沒有“標配”演員,少了許多“釘子戶”。李琦、王錚亮恰恰成為了本屆春晚的中堅力量,有忠實的粉絲團做后盾,收視率得到了保證,也讓人感覺到一縷新“氣象”。
三、小品相聲大縮水蔡明馮鞏當“綠葉”
語言類節目一向是春晚上的重頭戲,但今年語言類節目只保留了五個。很多網友戲稱“不像春晚,倒像一場演唱會。”“求精不求多”是馮導的原話, “毒舌”蔡明甘為大鵬、華少、做綠葉的《擾民了你》;馮鞏尺度大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對網友的吐槽,馮小剛說,只要快樂,吐槽就吐槽!
四、回歸經典規格最高
馬年春晚從籌備初期就備受關注,外聘大導演,規格由央視“臺長工程”升格為“國家項目”(規格等同于奧運會開幕式),可見全國上下對這臺晚會的重視。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夢》;李谷一重唱《難忘今宵》,經典的回歸,春晚30多年后主體形式的回歸與展示,讓人們找到了春晚的真正意義——回家過年。
五、大年三十春晚成馮氏“舞臺劇”
今年春晚,電影打頭陣,小片貫穿始終,先導片中葛優來了,范偉也來了;《魔幻三兄弟》創意感強,連黃渤的首秀歌曲也是邊走邊唱,十足孟京輝話劇《活著》的重演。用鏡頭敘事,戲感完全,大年三十的春晚,更像是一部馮氏舞臺劇。
六、樸實溫情、親民真誠
張國立的加入,終于讓人們感覺到央視主持人不是在背臺詞,而是在嘮嗑;滿場的燈籠、彩旗,終于讓我們理解舞臺的主角是演員,而非絢爛的3D背景;巨型的蛋糕式年糕的分切,讓我們在了解中國傳統民俗的同時,多了點年味,多了更多合家團圓的激動,真誠、親民、樸實、溫暖,春節,就是合家團圓。
七、主持人賣萌、當托兩不誤
與往年不同的是,央視主持人從由原來的串場、報幕到現場表演,變化很大,畢福劍開嗓唱了歌,張國立打起了快板,李思思流行語送祝福,董卿猜上了燈謎,濃濃的年味兒,厚厚的喜氣。
春晚一波三折的觀后感2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里人有說有笑,十分熱鬧。盼著盼著,終于等到了8點,迎來了2020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我興奮地看著,別提多高興了!
今年的春晚,不僅場面壯觀,節目也很精彩。舞臺宏大而震撼,首次打造三層立體場景,同時運用飛屏技術營造出360度環繞式景觀,通過精良的視頻制作,讓觀眾在屏幕前就能有“裸眼3D”的極致體驗,展現出新時代春晚的魅力、活力和創新力。我不禁感慨,中國科技的發展真是越來越強大了!
今年的春晚還增添了很多民族元素。各少數民族同胞身著華麗的民族服飾,在舞臺上盡情地展示著自己民族風情舞蹈。動聽的音樂,優美的舞蹈、心驚動魄的雜技、神奇的魔術、搞笑的小品,都讓人記憶深刻。
我最喜歡的節目是張也、劉濤演唱的歌曲《春風十萬里》。她們的歌聲動聽,在她們的歌聲中,我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看到了春色滿園的景象,無比美妙。賈玲、張小斐主演的小品《婆婆媽媽》十分幽默,我看得,笑得肚子都痛了。婆媳倆不僅愛吵架,還是兩面派。兒子在時裝得親姐妹似的,兒子一走,就立刻開始吵架。因為她們的想法很不一樣,所以爭吵不斷,萬幸最后兩人還是和好了。這個小品讓我明白了,只要把心放寬一些,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
《春晚》是我們中國人一道別樣的年夜飯!它不一定要多么精彩,卻不可缺少。伴隨著春節聯歡晚會,新的一年開始了,讓我們告別20__,走向20__吧!
春晚一波三折的觀后感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020年春節就要來啦!我們一家人都懷著喜悅的心情等待著春晚的開始。晚上8點整,隨著歌聲的響起,春晚終于和我們見面了,舞臺上燈光閃爍,絢麗多彩,主持人閃亮登場。
不過主持人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面孔了,今年春晚大力啟用新人,在北京主會場選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任魯豫、尼格買提,搭檔青年演員佟麗婭,與青年主持人尹頌、張舒越,這基本都是新鮮面孔呀!
在節目內容上,節目種類、節目形式上也更多樣、更豐富了,準備充足的演員們都要把精心準備的節目一一呈現給大家。有獨唱、有集體舞、更有魔術表演,許多耳熟能詳的明星都在一個舞臺上,從奶奶到弟弟妹妹,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愛豆”在臺上,今年是真正讓觀眾與春晚“零距離”啊!除此之外,還設置了多種搶紅包等游戲方式增強與觀眾的互動感,將全民聯歡的喜慶氛圍烘托出來。
不知不覺地,春晚已深深扎根在中國百姓的心里,成為新的民俗。中國人每年都跟著春晚主持人數完除夕倒計時,期盼著新一年的到來,在歷經4個多小時的精彩演繹后,隨著一首經典老歌《難忘今宵》落下了帷幕。
春晚一波三折的觀后感4
昨晚,長達四個半小時的遼寧豬年春晚,無論是讓人歡樂的歌舞,還是催人淚下的小品,還是讓人捧腹大笑的小品,都是充滿著正能量,傳遞著正能量,完全徹底符合文藝工作座談會議精神,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啥。
一、唱響中國夢:大氣與溫情
春晚是全國人民分享共同記憶必不可少的“年夜飯”,也是凝聚全國人民情感的最重要的“媒介儀式”。在這個儀式上,歌曲歷來是分量最重的分支,承載著重要的功能,對于營造節日氛圍、凝聚人心、構建“想象的共同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拳拳赤子心,多想對你說,每個人的夢,都是民族的求索。”由青年歌唱家雷佳演唱的《多想對你說》,既展現了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新實踐的成果,也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期盼與祝福。
每年春晚都會有一首親情歌曲廣為流傳,從《常回家看看》,到《時間都去哪了》《拉住媽媽的手》,都唱出了父母的舐犢情深和兒女的孝心。“你是世間唯一的男人,讓我牽腸掛肚。”今年春晚由佟鐵鑫和楊洋帶來的《父子》,是讓觀眾動容的歌曲。
大氣與溫情并存,是本屆春晚歌曲的一個特點。圍繞“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的主題,晚會還有很多優秀歌曲。比如由著名歌唱家張也帶來的《走在小康路上》直抒胸臆,由歌手王紫凝、平安演唱的《小夢想大夢想》感人至深,由胡歌、許茹蕓演唱的《相親相愛》溫情脈脈。
二、舞動中國風:記憶與光榮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春晚節目緊扣年度大事,勾起人們心中柔軟的記憶。據春晚總導演呂逸濤介紹,春晚劇組為了將全國人民的年度記憶形成令人難忘的文藝表達,精心打造了“五個一”文藝精品,分別是一首歌曲、一個情景劇、一個舞蹈、一個小品、一個雜技,力爭呈現一臺接地氣、聚人氣、鼓士氣的文化盛宴,努力實現創高峰、出精品、推新作、推新人的目標。 今晚,受閱部隊代表走上春晚舞臺,100名三軍儀仗隊官兵絕大多數參加過大閱兵。參與該節目表演的軍人演員侯勇說:“這次大閱兵,我們都看了,那種震撼無以言表。今天把參加閱兵的儀仗部隊請到春晚舞臺,我想閱兵那激動人心的場景又會浮現在大家眼前。”據央視春晚語言節目組導演江蘇介紹,情景劇《將軍與士兵》這個節目,經歷了無數次的劇本修改和排練,主創團隊對每個細節都仔細推敲。該節目的編劇、導演、演員,均為軍人。軍齡最長的近50年,軍齡最短的2021年。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雜技《直掛云帆》可以用壯觀來形容——結合了多種技藝的人體極限挑戰,可謂驚險刺激;用多達60人的表演團隊來烘托主體,可謂氣勢雄渾;聲光電等舞臺效果配合節目展現,營造出大海航行、乘風破浪的宏大場景,可謂壯麗恢宏。晚會的藝術顧問甲丁說:“從來沒有一個雜技作品,能夠表現如此宏大的主題,這次我們做到了。”
三、共書民族情:文化與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現代時尚、科技的融合,成為本屆春晚的一大亮點。經過流行音樂元素的重新包裝,具有濃郁少數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彝族歌舞《吉祥吉祥》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南石屏縣花腰歌舞與流行音樂進行創意混搭。
“跳樂”舞是花腰彝民間在慶祝豐收、婚慶等喜慶場合跳的傳統舞蹈,保留了漢代以來的原始踏歌遺風。而云南南澗彝族“跳菜”的加入則增添了幾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粗獷與豪邁。舞臺上表演“跳菜”的都是非職業演員,大家誰都沒想到有朝一日能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為觀眾表演原汁原味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跳菜”。彝族“跳菜”表演者阿本枝表示,在不參加表演的時候,就是在家勞動,種苞米、插秧、做農活。阿本枝說,遺憾的是,他們帶來的“跳菜”只能在舞臺上展示一小部分,其實民間還有好多“跳菜絕活”。
來自美國亞特蘭大晨星舞蹈學校的女孩們,帶著由扇子與芭蕾結合而成的舞蹈《茉莉花》,重新回到這個她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故鄉。這次,她們沒有隔著大洋看春晚,而是在春晚舞臺美麗綻放。由中國傳統扇子舞和西洋芭蕾完美結合的節目,讓觀眾賞心悅目。而這個主要由美籍華人組成的表演團隊帶來的精彩表演,更體現了海外華人和他們的后代對于故鄉的深情。
此外,語言類節目小品《快遞小喬》《放心吧》《是誰呢》等語言新穎幽默,把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尤其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歡。
四、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
2021春晚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主會場外還設置東西南北四個分會場,東至福建泉州,西通陜西西安,南聯廣東廣州,北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打破了央視一號演播廳的單一空間格局,每個分會場的選擇都有特殊的意義。除夕之夜,四大分會場將與北京主會場密切聯動,在技術上攻克了保持直播同步性的難題,展現五地同唱一首歌的盛況,烘托出全國各地共迎佳節、齊賀新春的喜慶氛圍。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代表,西安是大唐文化的代表,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呼倫貝爾是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代表。此外,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盡顯“一帶一路”思想和理念。泉州分會場設在了泉州府文廟。因泉州是著名僑鄉,與臺灣隔海相望,泉州分會場的春晚主題以及春晚節目主要突出“互訴鄉愁,兩岸一家親”的美好主題。西安分會場設在著名的西安永寧門甕城,作為此次春晚四個分會場中最重頭、面積最大的一個城市分會場,即廣州分會場選在著名的廣州塔舉行,展現“嶺南文化”并用高科技展現廣州的現代化。而呼倫貝爾分會場分室外和室內兩個區域,節目主要展現民族特色和北方地區人民過年的民俗,室外主要展現冬日塞上的蒼茫與壯闊,而室內則展現各民族大團結的主旨。
在東部分會場福建泉州,19支民俗隊伍將帶著16 種民俗節目亮相,拍胸舞、火鼎公婆、龍閣陣、跳火群等,為觀眾展現最原汁原味的閩南風情;零點時分,西安分會場1千多名演員將以特殊的方式,給全國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南部分會場廣東廣州,在“最美夜景”的背景下,讓觀眾感受嶺南的濃濃年味兒;北部分會場內蒙古呼倫貝爾,“吉祥三寶”布仁巴雅爾、烏日娜則和女兒諾爾曼一起,用歌聲迎接草原的春天。
不難看出, 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真情、感人、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傳遞社會正能量,實現了“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宗旨。在已經連續22021主持春晚的董卿看來:“無論走得多遠,走得多久,都走不出春晚這個時間刻度上對家的想念。”
春晚一波三折的觀后感5
春晚,可以看出哈文試圖“去中老年化”、“去莊重感”的巨大決心和努力,蔡明“我勒個去”的賣萌和吐槽、大量“基腐”橋段的設置、諸多選秀明星的啟用,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都頗為貼合,無怪乎在微博上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響應”。尤其蔡明的“吐槽”多達數十處,并且幾乎全部采用流行詞匯,儼然一位“腹黑大媽”,全面顛覆了“馬大姐”的光輝形象,這無疑會并已討好大批年輕觀眾。
此外,民族歌舞減少,主持人不再抒情,賀電繼續不見蹤影,春晚變得更加親民。再加上幾個語言類節目都或多或少地打擦邊球走下三路,春晚在自己的尺度限度內,實現了一次耐人尋味的語態和姿態的雙重顛覆,令人驚詫。
部分地,哈文以新鮮替換了陳腐,以趣味消解了韻味,以鬧劇沖淡了正劇。春晚,似乎一夜間從中年大叔化身靚麗少女,雖然這轉型有點過于生硬,令人略有不適。可以肯定,春晚“轉身”與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崛起密切相關,本屆春晚總導演哈文本人便是微博的活躍用戶,網友的大部分意見都可直接或間接獲悉。微博所代表的獨立、草根、自由精神,已給予“老大哥”春晚以深刻啟示:智慧常在民間,觀眾不好糊弄。可以感覺到,本屆春晚的信息公開程度之高應為歷屆之最,節目單早早放出,春晚官方微博也持續“權威發布”。本質上,這是主流官方對大眾的一次傾聽,尺度有所開放,也顯示出春晚尋求自我變革的急切心理。t
但姿態僅代表意志,與內容質量無涉,本屆春晚雖竭力展現出親民的一面,內容方面仍存在不足:第一,“鬧劇式”小品仍需要“反三俗”。今年春晚至少有三個小品以挖苦人的長相為樂,這顯然是幽默技藝的最低一層。第二,沒有絕對亮點的經典節目,缺乏原創能力。自我顛覆,新則新矣,鬧則鬧矣,但個性不足,讓人記住的不多,包括郭德綱的節目略顯冗長拖沓,效果一般。
春晚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