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央視2022觀后感
對于幾代電視觀眾來說,如果沒有春晚,便少了些年味,每年的春節都有一場春節聯歡晚會,每年的春晚都如此的精彩,它象征著新年的到來,給人溫暖和幸福感。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春晚央視2022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春晚央視2022觀后感1
每一年的春晚都有很多爭議,不同的人看到的春晚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一、傳統創新混搭全民“致青春”
劉歡攜手蘇菲瑪索的《玫瑰人生》;李敏鎬庾澄慶的《情非得已》;馮小剛擅長“中外混搭”、老少通吃。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劍心書韻》;“英雄組曲”的磅礴氣勢,更是博走了已成爺字輩的“50后”民眾的滿堂彩,在集體“致青春”的2013年,馬年春晚,讓人在懷舊中帶著感動,在回顧經歷的風雨中,清點著一年的收獲。
二、草根成主角抓“粉”保收視
沒有了趙本山的春晚,你會期待誰?沒有了宋祖英的歌喉,你會關注誰?李敏鎬還是華晨宇?姚貝娜還是霍尊?盡管每人都僅有1分多鐘的站臺,但對于馬年春晚再沒有“標配”演員,少了許多“釘子戶”。李琦、王錚亮恰恰成為了本屆春晚的中堅力量,有忠實的粉絲團做后盾,收視率得到了保證,也讓人感覺到一縷新“氣象”。
三、小品相聲大縮水蔡明馮鞏當“綠葉”
語言類節目一向是春晚上的重頭戲,但今年語言類節目只保留了五個。很多網友戲稱“不像春晚,倒像一場演唱會。”“求精不求多”是馮導的原話, “毒舌”蔡明甘為大鵬、華少、做綠葉的《擾民了你》;馮鞏尺度大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對網友的吐槽,馮小剛說,只要快樂,吐槽就吐槽!
四、回歸經典規格最高
馬年春晚從籌備初期就備受關注,外聘大導演,規格由央視“臺長工程”升格為“國家項目”(規格等同于奧運會開幕式),可見全國上下對這臺晚會的重視。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夢》;李谷一重唱《難忘今宵》,經典的回歸,春晚30多年后主體形式的回歸與展示,讓人們找到了春晚的真正意義——回家過年。
五、大年三十春晚成馮氏“舞臺劇”
今年春晚,電影打頭陣,小片貫穿始終,先導片中葛優來了,范偉也來了;《魔幻三兄弟》創意感強,連黃渤的首秀歌曲也是邊走邊唱,十足孟京輝話劇《活著》的重演。用鏡頭敘事,戲感完全,大年三十的春晚,更像是一部馮氏舞臺劇。
六、樸實溫情、親民真誠
張國立的加入,終于讓人們感覺到央視主持人不是在背臺詞,而是在嘮嗑;滿場的燈籠、彩旗,終于讓我們理解舞臺的主角是演員,而非絢爛的3D背景;巨型的蛋糕式年糕的分切,讓我們在了解中國傳統民俗的同時,多了點年味,多了更多合家團圓的激動,真誠、親民、樸實、溫暖,春節,就是合家團圓。
七、主持人賣萌、當托兩不誤
與往年不同的是,央視主持人從由原來的串場、報幕到現場表演,變化很大,畢福劍開嗓唱了歌,張國立打起了快板,李思思流行語送祝福,董卿猜上了燈謎,濃濃的年味兒,厚厚的喜氣。
春晚央視2022觀后感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020年春節就要來啦!我們一家人都懷著喜悅的心情等待著春晚的開始。晚上8點整,隨著歌聲的響起,春晚終于和我們見面了,舞臺上燈光閃爍,絢麗多彩,主持人閃亮登場。
不過主持人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面孔了,今年春晚大力啟用新人,在北京主會場選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任魯豫、尼格買提,搭檔青年演員佟麗婭,與青年主持人尹頌、張舒越,這基本都是新鮮面孔呀!
在節目內容上,節目種類、節目形式上也更多樣、更豐富了,準備充足的演員們都要把精心準備的節目一一呈現給大家。有獨唱、有集體舞、更有魔術表演,許多耳熟能詳的明星都在一個舞臺上,從奶奶到弟弟妹妹,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愛豆”在臺上,今年是真正讓觀眾與春晚“零距離”啊!除此之外,還設置了多種搶紅包等游戲方式增強與觀眾的互動感,將全民聯歡的喜慶氛圍烘托出來。
不知不覺地,春晚已深深扎根在中國百姓的心里,成為新的民俗。中國人每年都跟著春晚主持人數完除夕倒計時,期盼著新一年的到來,在歷經4個多小時的精彩演繹后,隨著一首經典老歌《難忘今宵》落下了帷幕。
春晚央視2022觀后感3
看春晚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雖然網絡上老早就炒作了一些負面消息,但開幕式一拉開,我就喜歡上今年的豬年春晚了。
你聽,譚維維的《華陰老腔一聲吼》,是不是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唱得那是一個蕩氣回腸,唱得你每一個毛孔都充滿力量;而且舞臺也很舒服,中外樂器匯集一堂,看著是不是特別新穎呢。這是少見的有創新,有震撼力的節目!
YIF的魔術,奇特吧,平板中可以取出餃子,可以取出圖片,圖片中的積木可以拿下來,可以變成巧克力,好玩吧;毛筆居然是蛋卷做的,筆尖可以變成小鳥,簡單卻非常神奇!
要說沖擊力,《.機器人舞蹈》真讓人嘆服,那可是高科技啊,沒想到我們國家也能造出這么精巧的機器人。
還有小品《是誰呢》,還是那個郭冬臨,只不過女主角變了,呵呵!演了一個好領導鼓勵大學生創業,引出一串故事。有幾個笑點,但不是特別突出。
武術《天地人和》,看著就是真功夫,在春弘揚我們中華武術,讓全世界的人開開眼界也不錯。
今年看完豬年春晚大餐后我給20--豬年《春晚》點個贊。今年春晚大餐給人以快樂、給人以營養、給人以正能量,許多短小精悍的小品、歌唱等的內容不僅能從中吸收到營養和受教育,也將成為海內外億萬中國人共同了解黨和國家之關切的大課堂。
春晚央視2022觀后感4
又一個難忘的央視春晚伴隨著我們跨進又一個新的春天。
隨著歲月的推移,不知不覺地,春晚已深深扎根中國百姓,變為新民俗,成為春節這個傳統民俗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人每年看了春晚、跟著春晚主持人數完除夕倒計時,才安排放鞭炮、才自然過渡到吃餃子,春節這個老百姓生活中最看重的節日到這個時候,才算逐漸進入頭一個-。同樣,每年聽罷《難忘今宵》,一種歲月“逝者如斯”之感便會在人們心中油然而起。是啊,有多少個春晚就有多少個難忘的年華,有多少個春晚就有多少個美好的精神生活記憶,年年花開花落,春晚歲歲不同。春晚不僅讓全球華人欣賞了藝術,同時使人們更好地回味和記取自己與國家、與民族、與傳統的聯系。
20--年央視春晚所突出的鮮明主題是“共筑中國夢,家和萬事興”。編導和演出團隊善于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題材,利用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呈現和深化,同時注重節目思想性與觀賞性的統一,調動氣氛、增強互動、潤物至深。演出開篇一曲由張凱麗、韓童生、佟大為、李光曦等聯唱的《四世同堂合家歡》,四輩人男女老少齊登臺,共同詠唱家和萬事興,抒發普通人對未來的美好暢想,節奏喜慶明快,時代氣息濃郁?!靶枪獯蟮馈边x手聯合演繹的《高手在民間》,則很好地呈現了“開門辦春晚”“拆門辦春晚”的思路和成果,看著那些來自各行各業業余演員的出色表現,你不得不相信“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之真理顛撲不破。
春節是舉國百姓、舉世華人祝福歡樂的日子。20--年春晚限度地突出大眾性、全民性、聯歡性,強調全國老百姓共同歡樂,強調減舞美不減創意,強調原創制勝、創意為王,比如堅持理念創新,首次分設歌舞與語言類兩個演出區,現場觀眾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演員的每一個藝術表現細節,雙方區域演員通過相互打擂臺式演繹“比武”,不斷引發兩個演出區域之間、場內場外的互動歡樂,能夠使演員更加有效地貼近觀眾,更好地實現與觀眾的互動交流。春晚設置吉祥物陽陽也是個創舉,并且首次引進新媒體、云計算加強與觀眾互動等等,這些都能夠有效地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春晚中的一分子,不僅樂享視聽盛宴,更在互動中獲得快樂。吉祥物陽陽在串場的同時,調動場內外觀眾聯動狂歡的情緒,將歡快喜慶與寓教于樂和寓教于美有機地統一起來,在強化共同歡樂、一起歡樂總體效果的同時,很好地實現了寓教于聯歡。
春晚央視2022觀后感5
今年和往年一樣,一邊包餃子一邊和家人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今年的晚會讓人感覺特別溫馨,總體感覺在宣揚中華民族最傳統的孝道。從劉德華演唱的《回家的路》開始,當華哥說到唱完這首歌就回家陪家人時,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接著蔡明和潘長江的小品《車站奇遇》也反映了一些空巢老人到春節的時候盼著和兒女一起過節的急迫心情,老潘扮演的空巢老人為了兒子能回家自己能親自去接兒子,自己大年三十在路上練車,雖然觀眾報以會意的笑聲,但這笑聲多少讓人感覺特別的心酸。所以做兒女的一定要常回家看看,不要傷了老人的心。
莫文蔚的《當你老了》,好像是一首英文歌翻譯過來的,歌手滿含深情的演唱讓我情不自禁的有想哭的沖動,歌手演唱完這首歌后,主持人董卿介紹了一位朱大哥伺候他的植物人媽媽31年不離不棄終于感化了這位母親,母親終于能站起來。當董卿問到朱大哥愿望的時候,這位老大哥的回答讓感慨萬分,他說他希望他媽媽能在活三十年,他每天都能拉著他媽媽手一起遛彎。這時我禁不住淚流滿面。接著劉和剛的一首《拉住媽媽手》把晚會推上了。
是呀,就像主人董卿說的那樣,媽媽在我們小的時候拉住我們的手保護著我們,那雙手是那么的堅強有力,但是再有力的手也有老的時候,也有布滿皺紋沒有力氣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拉住他們的手讓他們安度晚年呢?
我婆婆都八十多歲了,前一階段不小心跌傷了躺在床上不能起來,老公要求今年要在家多過幾天陪陪他的老媽媽,我欣然同意,我把婆婆的衣物,床單被罩全都重新洗了,但是伺候婆婆大小便我還是我的一個過不去的坎,還是讓老公去做。所以這位朱大哥31年如一日的伺候他的老媽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位老大哥真的讓我刮目相看,這時才能真的體現一個人的道德情操。
“家中有老是個寶”,我們應該“拉住媽媽的手”,讓我們的孩子受到感染,把這種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等我們老的時候我們的兒女也能拉著我們的手!
春晚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