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起跑線》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起跑線》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1
《起跑線》是一部印度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對夫婦為了自己的小孩可以進印度前五所的私立學校讀書,從舊市區(qū)搬到新市區(qū),從炫富到裝窮的過程。最后他們在貧民窟里遇到一個樂于助人又很真誠的家庭,他們很信任米圖一家,認為他們是落難的新貧民,甚至分享自己的配給給他們。最后那個很窮的貧民為了給皮婭賺生活費,還故意出去給車撞拿賠償金。最后不幸的是他們家沒被校長抽簽抽中,米圖他們家就覺得有虧欠于他們的兒子。就資助了公立學校。后來另外驚喜的是,不是那個很窮的叔叔去學校告發(fā)他們,因為他認為皮婭也是他的孩子。后來米圖的丈夫醒悟了,主動發(fā)聲,說很多有錢人冒名去占領(lǐng)那些貧窮孩子的名額是不對的,自己也主動將皮婭送去公立學校。
說實話,這部電影是有戳到我的淚點,我有一個朋友。她小學初中都是在一些很普通的學校讀書,家里人也沒有知識分子,從小就沒什么要上重本大學、重本高中的壓力。但是她遇到了一個數(shù)學老師,那個數(shù)學老師會和他們講一些以前她從來沒聽過的雞湯。而且他的教學方法很特別,總是能讓那個女生保持很大的沖勁去學習、讀書,走出這小小交際圈。那個女生就從全級排名40多慢慢地進步,直到中考的時候她拿了全級第一,順利考進了重點高中。但是在重點高中她完全跟不上。不僅是在學習方面,而且也融入不了他們的交際圈。為什么融入不了呢,她思考了四年,終于何凱文回答了她。是因為自己不夠主動,內(nèi)心太過傲嬌,總是把成績放在第一位。可悲的是,這個在高中經(jīng)常被認為很勤快、很努力、總是在復習功課的女生竟然沒有考上重本,成為全部寥寥幾個沒上重本的女生。于是這個女生在大學期間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很開朗,很主動,不愛學習,更加不想讓別人知道她很勤快。在高中的時候她很喜歡Taylor swift,很喜歡聽歌,而到了大學就很少了。可能是不想回憶起那段可笑又可憐的回憶吧。可是人的本心是很難改變的,這個女生在大三下學期又突然想考研。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好的大學的門檻,結(jié)果又沒考上。我朋友和我講真的不是找借口,其中一門專業(yè)課的分數(shù)不可能這么低的。我只能說是差一點運氣,不知道是好還是壞,最后她也如愿以償?shù)卣{(diào)劑到自己理想的院校了。
說這么多到底是想表達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朋友說如果再讓她選擇一次,她不會選擇考那個重點高中,但是她不會改變考研所選的一志愿。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2
人生都有一條起跑線,有的家長就是從懷孕開始為孩子準備,而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起跑線》這部電影的故事。
一對在印度開服裝店的小夫婦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為了他們即將上幼兒園的可愛女兒皮雅能進排名第一的學校,他們搬入了附近的高檔社區(qū),找了顧問,想扮成上層階段。這是招孩子?還是招家長?事實說明是招家長。雖然一切順利,最后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身上:學校不想招服裝店老板的女兒。無奈的兩位家長只好用下策——“裝窮”。
他們搬到了貧民窟,獲得資格卻發(fā)現(xiàn)是搶了鄰居的資格,男主過意不去去找校長坦白,校長的一句話讓我驚呆了:“如果我把這個學位給一個貧困孩子,那我怎么從中受益?”男主最后發(fā)表了一次演講,勇敢的批判了人們的思想,最后夫婦將孩子轉(zhuǎn)去了公立學校,故事結(jié)束了。
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階級。男主針對這個話題在演講里說:“如果一個法國人或德國人英語說錯了,我們不會認為有什么問題,但如果一個印度人說錯了,那么他就會被認為是廢物。”這句話使我感觸很大,明明是印度,卻要求說英語,校長將招生當做一場生意,不招貧困孩子。可在公立學校的孩子真的很差嗎?,不,并不差。他們的表演很精彩,可大家都覺得公立學校差,其實它并不差。
在電影結(jié)尾男主的演講雖然很有感染力,但始終只有女主站起來鼓掌,有兩位想站起來又坐下了,我感到一陣悲哀,這也許就是:我有良知,但面對這個社會,我選擇順從。
我覺得有一句話很適合形容這對主角,也可以送給大家,是電影《熔爐》里的:“我們一路奮戰(zhàn),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3
印度的電影一般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今天,我們在語文課上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起跑線》。
這部印度電影講述的就是現(xiàn)代版的“孟母三遷”,一家人為了自己的孩子皮婭可以上最好的幼兒園,他們一家從普通居民區(qū)搬到富豪區(qū)。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德里文法學校招收貧困學生,于是又搬到貧困區(qū),最后如愿以償?shù)厝雽W了。
看到這部電影后,我很不是滋味。上學難不只是印度的現(xiàn)狀,也是中國的現(xiàn)狀。
上周,正是許多學校一年級報名的時候,許多爸爸媽媽為了能讓孩子進入優(yōu)質(zhì)學校,徹夜守在學校門口,下雨了也不回車上,連去上廁所的時間也沒有,生怕自己走了把位子給弄沒了,使孩子失去了進入學校的機會。
有一個家長,一見到人就問,可以把他家的孩子進入好學校嗎?聽說有了學區(qū)房就可以順利送進好學校,那位家長二話不說,就下定決心去買學區(qū)房,節(jié)衣縮食,還得還30年的房貸……想到這里,我真想說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公平地站在起跑線上去競賽,取得公平的結(jié)果。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4
印度電影起跑線與其說在說印度教育,不如說在描繪全世界的社會現(xiàn)實。貧富差距仿佛將人隔成不同世界。
無論是窮人和富人,在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上,都力求得到最好的教育。可是教育資源就那么多,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更是少之又少。為了獲得優(yōu)質(zhì)資源,無數(shù)家長動用各種資源,學校也逐漸有了“選擇權(quán)”,大家不過在各取所需,獲得最大化利益罷了。
所謂的教育公平,不過相對中的相對。影片中雖然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額,但這也只能滿足一小部分窮孩子的需求。即便有幸獲得名額,也還要考慮學校課余的活動費用,又有多少家庭能夠承擔得起呢?
即便孩子能夠順利入學,他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有著天壤之別,孩子如何能夠適應調(diào)整呢?如何處理人際關(guān)系呢?從這點來看,這似乎是教育可以思考的問題。
所以,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千千萬萬真實生活中的角色。不是每個有錢人最后都能幡然醒悟,影片最后那些想站起來鼓掌卻瞬間放棄的鏡頭告訴我們有太多的家長不能、不想也不敢,因為拿孩子的未來開玩笑每個人都不敢。也不是每個窮人都像影片中那樣善良。也并不是每個學校的領(lǐng)導人都像或不像影片中的校長。
其實,看清楚現(xiàn)實不是妥協(xié)。那些喊著改變命運、促進公平的確很美好,不過幾千年來的人性和游戲規(guī)則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無能為力的,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就會以另一種面貌出現(xiàn),所謂防不勝防。
認清了現(xiàn)實再來談教育,教育不該放的太低,因為下一代需要。教育也不該放的太高,太高會站的不穩(wěn)。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5
最近在家比較閑,因為不想出去,也不想整天看著手機消磨時間,便準備訂一張電影票去看,本來打算看最近想看的《飛馳人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最近的一場只剩15分鐘就開場了,雖然電影院離家很近,但還是不太能來得及,而其他場次時間也都不太合適,便想著在家里看一個別的算了。
打開電影應用隨意地翻著,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叫做《起跑線》的電影,是印度拍的關(guān)于教育問題的電影,最近幾年印度關(guān)于社會方面的電影越來越多,便想著看一看。
本來我看電影是十分慢的,中途看不下去就喜歡暫停下次再看,所以才更喜歡在電影院看。可是這部電影我卻躺在床上從頭看到了尾,一點都沒有停,這說明一點,無論電影本身是否用心,有深度,或是拍的好,至少它故事有趣,情節(jié)不緊不慢,節(jié)奏張弛有度,不會讓人覺得一段無聊一段才稍微有些意思。而且整部電影也充滿了有些搞笑的地方,盡管不是故意搞笑,卻通過奇妙的戲劇沖突起了搞笑的效果,劇情設(shè)置也十分有意思,雖然結(jié)局比較容易猜到,但是整體劇情也是一波三折,特別是希亞姆盲目相信男主一家,反而幫他做盡好事的那一段,既有幽默感,又為男主一家最后的轉(zhuǎn)變奠定基礎(chǔ)。
以前看電影,只看故事好不好看。而之后才意識到,電影是一個舞臺,每一位電影大師都會有各種不同的表演方式,我們很難僅僅通過評分去了解一部電影,也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電影。好的電影,可以是給人歡笑,讓人感動,或是僅僅有一個簡單而有趣的故事。也可以令人深思,讓人學習。或者,它代表了電影拍攝手法與敘事結(jié)構(gòu)的進步,或是鏡頭的運用與色彩的調(diào)和有了創(chuàng)新。當然也不乏像這部一樣,勇于向現(xiàn)實開槍,頗具“魯迅精神”的電影。如今電影百花齊放,這部電影也讓我想起了《我不是藥神》,希望以后的國內(nèi)電影可以不只是情感派,也可以有技術(shù)派,有現(xiàn)實派。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