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電影觀后有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起跑線》電影觀后有感,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起跑線》電影觀后有感1
關于教育孩子,總能引發(fā)深思,為孩子鋪排的一切,就是孩子的未來,可問題是:能預想孩子的未來嗎?這是看完《起跑線》,在腦海中縈繞的問題。
印度片《起跑線》是一部輕松喜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chǎn)階級的父母為了孩子能夠進入前五名的私立學校讀書,首先是充大頭,扮演有錢人試圖進入上流社會,卻被懷疑,融入不進去,可這一個方法沒有如愿取得學位,于是就扮演窮人,住進貧民窟,試圖得到給與貧民的優(yōu)惠政策而取得學位,這一個方法真的讓他們?nèi)缭溉〉昧藰O少數(shù)的給與貧民的學位,卻失去珍貴平實的貧民友情。
故事很簡單,卻能窺探出每一個家庭存有的問題孩子的教育。父母們千古不變的想法就是,孩子進入名校就能學好、就能取得好的發(fā)展,就像電影中媽媽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不能進入好的學校,就沒有好的工作,女兒的朋友就會超越她,她會覺得孤單,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就會自棄,就有可能開始吸毒,一連串可怕的預想,都源于沒有進入到好的學校,這一個被父母們稱為起跑線的東西,進而引發(fā)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爭取,為了爭取到那小小的立足之地,父母們不惜拋棄原有舒服的樣子,去裝飾本不屬于自己的他人,這真的是成了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了,這注定是一個悲劇,于己于人都是一個悲劇,于己來說,預想孩子的未來是由身為父母的自己出發(fā),而不是源于孩子,這其實就是父母的夢加在孩子身上而已,那能證明父母的預想就是孩子想要的未來嗎?于人來說,就像電影中所提及的一句話一樣:政客偷竊窮人的糧食,建筑商偷竊窮人的土地,富人偷竊窮人孩子上學的權利。當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產(chǎn)階級有錢人想方設法擠進所謂好的學校,為孩子鋪排好的未來的時候,無疑就成為偷竊者,偷竊李穎屬于他人的教育權利,于人而言,那是殘忍的卻是無奈的,因為始終斗不過。
其實,預想孩子的未來,為孩子鋪排一切,助推孩子站于起跑線上,都只不過在物質(zhì)條件上給與實現(xiàn),所謂的起跑線也只不過是生活條件,所謂孩子的未來也只不過父母們的預想,生活條件是否富有還是貧窮,都不是成為一個孩子是否優(yōu)秀的條件之一,父母們的預想也不是定義孩子未來的預測之一,為何不能遵照孩子原有的秉性,給與孩子原有的條件,讓孩子依照原來發(fā)展呢?
《起跑線》電影觀后有感2
從去年在一個公眾號上看到這個電影的推薦時,我就一直在等它上映,這兩天終于在愛奇藝上看完了。最近這兩年特別偏愛看印度電影,從阿米爾汗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我滴個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到薩爾曼汗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到這個伊爾凡可汗的《起跑線》,每一部都既深刻又幽默,既溫情又有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故事還講的特別流暢,當然了,男、女主角的顏值、演技都在線,這讓我成了印度電影的忠實粉絲。
說回電影《起跑線》本身,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對中產(chǎn)階級夫婦為了讓女兒進入最好的學校而買學區(qū)房、接受培訓努力向上流社會靠近,在這些方法都失敗后去裝窮人,可以說為了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只要涉及到教育的話題,世界上的多數(shù)父母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同身受。學區(qū)房不用說,經(jīng)常能見到各路媒體報道的北京一個小平房能賣到天價,周圍的人幾乎條件允許的也都買了學區(qū)房,至于我自己也是因為孩子上了離家比較遠的一所小學而且考慮初中對口也買了一套學區(qū)房,每一對父母都在竭盡自己的能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還有電影主人公夫婦去找入學顧問咨詢,顧問讓他們接受包括禮儀、談吐、服裝在內(nèi)的各種培訓還要接受面試,這讓我想起了媒體報道的上海私立幼兒園、小學的錄取,孩子面試是不可缺少的,還要看父母、祖父母輩的學歷及工作情況。種種的情況都讓人覺得教育已經(jīng)不是教育的本身,而是拼的家長的階層、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實力。正如男主人公在學校演出時說的那樣教育已經(jīng)脫離了它的本質(zhì),已經(jīng)成為了一門生意。
女主人公的焦慮雖然略有夸張,她時刻擔心因為去不了好的學校女兒會抑郁進而會去吸毒,可能媽媽們也或多或少會有這樣、那樣的焦慮,也會擔心進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初中、好高中,考不到好大學,最終成為人生的loser;也會焦慮進入普通學校會被周圍的壞孩子帶壞,沾染上種種不良習氣。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幾乎已經(jīng)是所有家長的共識,那么是不是只有選擇有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校園、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的學校才是高起點的起跑線呢?我想說,這些確實很吸引人,在人生的前20年甚至前30年也許會因為這些拉開差距,但是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是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一個能感知幸福、有獲取幸福能力、有愛心、有擔當?shù)娜诉€是僅僅希望他是個成功的人?名校也許能讓孩子在掌握知識上有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但孩子道德、性格、品質(zhì)名校又能給予多少呢?我們看到電影中名校校長是一個虛偽、報復心強的人,名校的孩子和家長也都是嫌貧愛富、對貧困的孩子充滿鄙視,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會成為被人認可和尊敬的人嗎?那我們做父母的究竟可以做些什么來提高孩子起跑線的起點呢?我想父母在為人處世中有為他人著想的自覺、在生活中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我想每一對父母都能給孩子起到表率作用的話,孩子就有了最好的起跑線!
《起跑線》電影觀后有感3
《起跑線》,在看之前在網(wǎng)上看了簡介。感覺挺好。看了之后,感覺是隔靴搔癢。
故事是這樣的。
在印度的舊市街,生活著拉吉他們家,拉吉家是裁縫。青年的拉吉在這里遇見了米塔,一見鐘情。于是之后兩人結(jié)婚了。后來孩子要上幼兒園,米塔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不能像她們一樣生活在下層社會,必須去上流社會。米塔每次講起女兒的未來,總以吸毒結(jié)束。經(jīng)過嚴格的培訓,他們的女兒還是被刷了下來,原因是拉吉雖然是舊市街的大亨,但是只是個生意人。
于是拉吉又到處求人可是依然一籌莫展。就在這是,他聽說有25%的貧困名額后就造假遞交了貧困證明,在得知還要上門審查后還搬進了貧民區(qū),裝起了窮人。
在貧民區(qū),他們結(jié)識了善良的夫婦,那對夫婦幫助他們適應窮人的生活,甚至為了他們女兒的學費差點被車撞死。可是,最后他們的女兒進了,那對窮夫婦的兒子卻被刷了下來。兩人很內(nèi)疚,就感覺是他們的女兒擠掉了那對窮夫婦的名額。拉吉就資助了公立學校來求得心安。可是沒想到,最終謊言還是被拆穿,那對窮夫婦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他們是富人的事實。最后,窮夫婦選擇不告他們。可是,拉吉幡然醒悟,他放棄了私立學校,讓女兒進入了公立學校,和那對窮夫婦的兒子一起。
拉吉最后在私立學校的入學典禮上進行了自我反省和對這種嚴重階層社會的抨擊,可是下面的上流社會們并沒有任何觸動,故事到此結(jié)束。
為什么我感覺是隔靴搔癢呢?
因為,私立學校的校長說了,你要到哪里告我呢?政府,警察?他們的孩子也在這里上學呢!
也就是說,這種階層劃分是整個社會的現(xiàn)實單靠一人是無法改變的。就像現(xiàn)在結(jié)婚要買房一樣,整個社會都這樣,是無法改變的。
想起了殺老師曾經(jīng)說過,當你們走進社會,你們會發(fā)現(xiàn)社會上好多事情都和你們想象的不一樣,但是,你們只能適應因為你們沒有能力改變。
《起跑線》電影觀后有感4
細雨霏霏的天氣,午后場本來就是觀眾稀少的時段,《起跑線》這部引進片在宣傳、題材上又不占優(yōu)勢,種種因素促成的結(jié)果是我和兒子幾乎是包場看的這部精彩的影片。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一對事業(yè)有成的商人夫妻在力爭讓女兒上最好的幼兒園的過程,現(xiàn)實地描寫了處于社會中下層的普通百姓在尋求從孩子教育入手躋身上流社會時,發(fā)生的辛酸、痛苦、糾結(jié)的喜劇與鬧劇,折射出印度這個幾千年階層固化的國度在歷史與現(xiàn)史碰撞的當今時代的社會一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切中了廣大中國家長之痛處。為了孩子能上名校即是遠大前程而抓狂的家長,貧富不光在物質(zhì)上而在精神尤其是未來愿景上差距的拉大,牛到宇宙無敵自我感覺可以掌控一切的名校校長、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故事不是也在天天上演嗎?只是拍不出這么經(jīng)典的影片吧。
貧民窟里有真英雄,富翁里有真慈善家,故事的結(jié)局非常體現(xiàn)正能量,只是現(xiàn)實中真的很難吧。主角拉吉夫婦的選擇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能做出來的,總之,必須點贊!
又一部印度電影的良心之作,一部為人父母者和即將成為父母的人應該去看看的片子。雖處熒幕之外,但心如在戲中,恍如看到我們自己升學季,又在四處奔波焦頭爛額的家長們,如果真能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子女的教育問題,所謂的成與敗都只是一時的得失,決定孩子未來的其實和決定我們未來的因素一樣,不是成績或物質(zhì)生活,終究是人品。
同時更要去關心處于升學季的孩子們,他們背負了對自己未來的責任,甚至是整個家庭的希望。雖然說天將降大任了,得苦其心志、勞其腦筋,但是他們的小心臟終究得有個港灣可以依靠,那就是不做神一樣的對手、更不做豬一樣的隊友而甘愿心暖嘴甜憨笑點贊的爸媽了。
《起跑線》電影觀后有感5
自去年看完《摔跤吧,爸爸》后,我對印度的教育題材電影是很有好感的,今日又去看了《起跑線》,自覺受益頗多,對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是一名教師,從事教育行業(yè),但我從不敢說自己是一位教育者。其實我是很希望自己成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的。當教師的想法,從我年幼時候就在心里扎根,多年來一直走在這條路上。我從未懷疑過自己對教育的忠誠,可今日在看《起跑線》時,我的心里忽然響起了一個聲音,它在問我:“你真的做到了不忘初心嗎?”事實上我是心虛的。
上師范前,我曾在新聞里看到很多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因為貧窮而無法受到教育。那時便在心里立志,待我學有所成,定要盡力將知識送進大山里,讓那些可憐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教育。而畢業(yè)后,我卻選擇了安逸,再沒有過去山區(qū)支教的想法。我為自己找借口:在哪里教不是教呢?只要能讓學生學到東西,就都是一樣有益。
實則不然。日子有千百種過法,教育也絕不止一種做法。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許多教師,有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的,自然,也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我并不想評論什么,只是認為如果沒有付出真心,那絕稱不得教育,曾經(jīng)在電影《可愛的你》中記下了一句話: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
今日看了《起跑線》,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拿著一般的工資,過著一般的日子,但他們對教育卻很是重視。有一句話從記事起他們就經(jīng)常對我說:“我們都不是很有文化的人,但我們希望你能成為一個知識分子,靠腦力勞動吃飯,而不是去掙辛苦錢。”父母都是很節(jié)儉的人,但在我和弟弟的教育問題上,他們向來都是最大方的。他們總舍不得給自己買身新衣服,卻樂于去給我們報各種興趣班,所以,我成年前就學了很多五花八門的東西:鋼琴,吉他,中國舞……可惜樣樣不精。
從一年級起,母親便逼迫我去背《唐詩三百首》。每日4點半便起床,母親陪著我坐在庭院里,大聲地念著:“葡萄美酒夜光杯……”很不可思議,我人生中讀的第一本小說,竟是關于階級斗爭的,那時我才小學三年級,說實話,我是并不了解書中深意的。
母親總說教育要贏在起跑線上,擇校是重中之重。我的弟弟在上初中之前一共轉(zhuǎn)了五次學,可惜弟弟天性不愛好讀書,小學畢業(yè)的成績還是差的沒法看。但母親依然覺得只要選對了學校,弟弟的成績便一定會有所提升。于是他和父親在那個夏天四處奔波找關系,低聲下氣說盡好話,終于將弟弟送進了市內(nèi)最好的初中。父親一生從未求過人,那年暑假,他突然添了好多白發(fā)。
在我看來,教育是不該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教育的好壞應體現(xiàn)在教者和學者的思想和行為之上,而不應該是因?qū)W校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人也不該因貧富差距而有高低貴賤之分。曾在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很是贊同:
我崇尚這世間所有形式的平等,無論你是渾身奢侈品,還是粗衣麻布,只要包裹在身體里的靈魂是高尚的,就值得所有人尊敬。
影片中除了教育問題,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希亞姆一家。從家境來說,他們是真正的窮人,但正是這一家窮人,教會了主人公什么是“少即是多”,什么是“分享即關愛”。
在他們一家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比起錦上添花,善意更在于雪中送炭。在富有的情況下去分享,那是慈善;而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依然記得分享,則是大愛。
關于西亞姆,有兩件事情最讓我欽佩。第一件事:拉吉在提款機前騙他說為了孩子在偷錢時,希亞姆不顧一切將拉吉給拖走了。他不需要錢嗎?不!他的家境窘迫,他的孩子也需要入學。但他不會對那份不屬于自己的錢動一絲念頭,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國的一句俗語:人窮志不窮。
第二件事:得知孩子們?nèi)雽W需要24000盧比時,為了幫助皮婭順利入學,希亞姆不顧生命危險去撞車,用身體為皮婭換來了入學資格。即使后來得知真相,與拉吉決裂后,他仍不忍讓皮婭失去在這所學校學習的機會。他最后說道:“皮婭也是我的女兒。”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愛,讓他在被欺騙,被傷害后,依然心中滿存善意?
影片中除了這些動人心弦的愛之篇章,也揭示了人性的丑惡,社會的黑暗,階級的不公。但我今日并不想去談這些。謹以此篇,誡己律己,不忘教育初心,不忘做人之本。
《起跑線》電影觀后有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