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國崛起第五集的觀后感
在大國崛起的故事中,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幕幕冷冰冰的油畫,相反,他方佛是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一樁樁正在發生的故事,《大國崛起》講述九國歷史,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霸權的欣賞。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關于大國崛起第五集的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關于大國崛起第五集的觀后感1
這個禮拜,看完了《大國崛起》。這部長達12集的紀錄片,我覺得是央視近年來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氣宏偉,尤其是它的音樂跟動畫制作水平,感覺很像美國大片了。影片中對各國發展分析的也不錯,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歷史老師,讓我很好的回顧了一下高中的歷史,(哈哈,雖然高中歷史學的也還是不錯的)更加寬廣的開拓了我的視野。
玩過《大航海時代四》的朋友應該對大國崛起的一些國家跟城市都不會陌生吧,這也是我對這部影片非常有興趣的一個支點。影片中那唯美的畫面、宏偉的帆船、感人的音樂,感覺跟游戲如出一轍。這的確是一款讓人很長見識的游戲。
不想過多的評論,每個人看完《大國崛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網上的評論也都是一大把,比我想的有見地多了。影片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兩個國家:荷蘭跟美國。
也許是因為高中歷史課本對荷蘭這個國家的描述非常少吧,感覺看荷蘭的強國歷史是特別新鮮。另外荷蘭也是本人特別向往的國家:郁金香,風車,海道,港口,當然還有那別樣的文化跟歷史。荷蘭的發展跟其它國家不同,它沒有依靠過多的武力掠奪,而是依靠自由貿易跟制度創新不斷使自己的工商業得到發展。小小的荷蘭,卻誕生了許多第一個出現在世界上的機構。荷蘭人口不多,卻享有海上馬車夫的美譽。荷蘭,還成為第一個侵略我們國家的西方大國。這個國家,不可小覷。
美國,正如影片中的標題--新國新夢,很喜歡這種充滿夢想,自由開拓的感覺。美國人的歷史就是移民的歷史,就是各國精英尋夢的歷史。還有一點是美國歷史上,關鍵人物在關鍵時刻總是作出了正確的選擇,讓這個國家沒有走太多的彎路。我想,這也是跟它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分不開的。
末了,從大國崛起想到個人崛起,它也有很多借鑒意義的,一個人進行新的嘗試、產生新的觀念,擁有新的視野,是很容易崛起的。
關于大國崛起第五集的觀后感2
影片中的九個國家,全部具有以上特點。相比之下,中國在近代為什么會成為西方列強踐踏的對象?而在當前也不能稱作一個世界強國呢?
通過影片的啟示,或許能從我們的文化中找到些端倪。
中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傳統的古國。然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很難發現無畏的探所精神和法治觀念。
受到孔孟之道的中庸思想的深遠影響,中國人,無論哪個朝代或是時期,總是因循守舊,認為祖宗的東西是萬年真理,不知變革為何物。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的發展,這也是中國為什么擁有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卻在進入近現代過程中遠遠落后于別國。
法治雖說是政治學中的上層建筑,但卻是一個社會的基石。一個國家光有完備的法律系統是沒用的,重要的是要擁有法治的精神與契約精神。什么是法治精神和契約精神呢?法治精神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尊重法律,沒有人可以超越法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是缺乏的。遍地的貪官與“土皇帝”不正是堅信手中的權利就是“法律”,才敢于勇于胡作非為嗎?契約精神其實就是誠信。無論是口頭或是書面,只要形成契約就要履行,而中國現在恰恰缺的正是誠信。
歸根結底,中國的落后在于教育的落后。
首先,我們接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是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西方大國的崛起,還是德國、日本在戰敗后的迅速復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礎的雄厚。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區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重視程度低。一些省份,無論是在城鎮、還是鄉村,圖書館都很少,麻將館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將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了,人們一有時間就去賭錢,卻不愿意買兩本書看一看。像這樣下去,這個民族還有什么希望呢?
其實,大國崛起這部影片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崛起的途徑。比如,德國與日本這兩個后發國家的崛起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研究。例如,他們都很重視教育的崛起作用,德國在一戰以前的初等教育普及率已達到百分之九五以上。他們還強調國家對經濟崛起的主導作用,以國家為旗號去促進民間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經濟的騰飛。
了解西方列強崛起的歷史,一方面能使我們警覺,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中國現在要和平崛起,而電視片《大國崛起》,正是從這兩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生動的歷史資料與深刻啟迪,它不僅對我們成年人具有教育意義,而且也可以作為學校歷史課的有益教材。
關于大國崛起第五集的觀后感3
這個暑假,我又看了一遍十二集的電視紀錄片,名字叫做《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歷史,原來是這么充滿趣味!這么深奧奇妙!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日本、俄羅斯(前蘇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云大國的興衰故事。它們的強盛都離不開那些改變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和領導人。從哥倫布、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瓦特、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盧梭到伊沙貝爾女王、拿破侖、戴高樂、郫斯麥、彼得大帝、華盛頓。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真正的治國之道從是這里產生的。
每一個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國,都可以當作我們的老師。西班牙與葡萄牙告訴我們: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跡;英格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需要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持;法蘭西告訴我們: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長時間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則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更加深刻地證實了法蘭西的教訓;德意志還告訴我們只有統一完整的國家才能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蘇聯的興衰告訴我們: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美利堅合眾國告訴我們: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國》,這里面談到了中國唐宋的強盛時期,它是這樣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國城市就已經有很多的福利設施;一千多年前歐洲很亂很窮很落后,美洲未開發、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正朝著成為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
一千多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一百二十五萬噸,而公元1788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鋼鐵業年年產才有七萬六千噸。
一千年前的中國農業、商業、制造業、手工業、娛樂業都是世界最發達的……
一千年前世界與中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幾倍而是十幾倍。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于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令中國人無比自豪,但晚清時,清朝政府的卻讓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會陷入痛苦與憤怒之中。
現在的中國終于像巨人一樣從世界舞臺的底端再次站了起來,但我們卻沒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因為,我們還沒有站在最頂端。
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再現雄風?
看完《大國崛起》以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點,全國的人民要萬眾一心地為國家努力,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為國家出力,要記住:“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大家團結協作,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走向勝利。第二點,國家領導人應該注重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該多多建設免費的小學與中學,要讓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實現成為強國的夢想。第三點,英明的領導人與有智慧的百姓一樣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優秀的領導人才能制定正確的制度和戰略。第五點,即使擁有了以上四點,沒有歷史機遇,那么崛起的道路還是非常漫長的,重要的歷史機遇可以使一個國家迅速崛起,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另外,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影響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歷史,它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從前人做過的事情中獲得經驗與教訓,它的缺點是容易在向別的`國家學習并改善自己的時候與自己本身的傳統發生一些矛盾與沖突。
“國家興亡,我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努力成為優秀的人才,將來為祖國創造光明的未來,讓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二十一世紀騰飛,再次遙遙領先于世界!
關于大國崛起第五集的觀后感4
大國崛起之美國篇分為了兩集,新國新夢和危局新政。對于紀錄片的具體情節已不必贅述,以下所寫乃是觀看該片后對于美國文化的些許片段的思考。
提到美國,我們會聯想諸多,諸如美國夢、自由女神像、Michael Jackson、Hollywood、NBA等等。如今,美國元素正如潮水般涌入中國,年輕人對美國更是推崇備至,無限向往。我們打小就知道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我們同樣疑惑于既然是如此年輕的國家,又怎么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變得這般強大,到現在我漸漸感覺年輕正是這個國家的優勢,沒有歷史沉淀的同時更沒有歷史包袱,這給了美國人充分的發展空間,因為無論怎么做,他們終將創造歷史。而我們自己卻時常嘲笑別人是沒有歷史的民族,夸耀自己的民族有多么深厚的歷史底蘊,殊不知歷史給我們這個民族帶來了多少的傷害,每一次王朝的更迭無不是建立在人民流血犧牲的基礎上的,頻發的戰爭使人民苦不堪言,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故事我們已不知聽過多少次。而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更是禁錮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在辛亥革命之后都能發生袁世凱稱帝以及張勛復辟這樣的鬧劇,而軍閥(實際上的“土皇帝”)割據混戰更是達到數十年之久,可見封建思想對民眾毒害之深。如果一味追懷屬于歷史的榮耀,我們必將停止不前,這樣的教訓實在是太多,自明清開始我們的科技發明一直停滯不前,漸漸落后于西方,我們發明了指南針和火藥,而西方列強卻靠著指南針駕駛著軍艦用火炮轟開了天朝的國門,此時的貴族們也許還在觀看繽紛的煙火。
談及美國無法回避眾人皆知的美國夢,這在眾多的電影中都有所體現。美國夢是一種理想,一種情愫,無數世界各地的人涌向美國,希望在這個機會眾多的國度獲得成功。事實上這些移民大都得以成功,因為他們足夠勤奮。因此美國夢還包含著進取獨立的精神。
我覺得美國最值得推崇的是其科學技術與教育。人類工業史上的諸多發明均來自美國,有我們熟知的生產線、飛機、電燈、電話、計算機等等。在20世紀策劃了著名的三大計劃即曼哈頓原子能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獲得了大量諾貝爾獎。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制造業中心,現在正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而這一過程無疑是漫長的,所以重視科學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人才,在美國,教育制度尤為完善,教育發展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極高,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學,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這六所高校每次的世界大學排名都能進前10。美國的`其他許多院校也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大學中,美國占168所,前20名中,美國占17所。每年都有許多世界各地的大學生慕名前來深造。而在中國,雖然教育體系比較完整,但關于教育制度弊端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已進行多次,卻沒能得到理想的結果。至于高等教育,中國的高校雖多,但真正有競爭力的卻在少數,大學課程難以聯系實際,使得學生面向社會時普遍面臨眾多困難,因為他們在大學根本學不到多少有用的東西。
美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強調個人價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開拓和競爭,講求理性和實用,其核心是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美國公眾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積淀。美國人有很強的成就意識。成功是所有美國人的追求,是誘人的前景,前進的動力。他們堅信,一個人的價值就等于他在事業上的成就。一些事業有成的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和各類明星,成了新時代的英雄。他們個人奮斗的過程和結果,成了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的參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如何成為大國,或者說大國之謎是什么,單一的因素肯定是錯誤的,應該有很多的因素,諸如要有凝聚力,重視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善于學習但決不簡單模仿。
成為大國后,大國間的較量說到底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我不相信所謂的中國人的劣根性,那是對自己盲目的否定,是妄自菲薄,只能說我們的國民素質亟待提高,而途徑是唯一的,那就是注重教育,培養真正的人才。
大國崛起是一部難得的好片,關于大國的討論永遠也不會停止,至少在國家這一概念消亡之前不會中斷,而我所希望的唯有中國真正的崛起。
關于大國崛起第五集的觀后感5
《大國崛起》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歷史紀錄片,它激勵著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奮發圖強,不忘國恥,振新中華。從中,我了解了各國的發展歷史,開闊了我的視野,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后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
在眾多國家中,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治理方案,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東亞島國日本,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并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于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中國亦是如此,經歷過無數的教訓,才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實,只有自己不斷使自己強大起來,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德國在二戰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 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而中國也只有銘記過去的教訓才能使自己不斷地強大起來,在世界上立足,而只有這樣的國家,才能不斷持續那份輝煌。
因此,中國只有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中華民族要團結一心,善于借鑒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