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之荷蘭觀后感一千字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云大國的興衰,《大國崛起》飽含對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推崇。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大國崛起之荷蘭觀后感一千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大國崛起之荷蘭觀后感一千字1
記得以前學生時代,一上中國近代史,我就逃課,有關這方面的圖冊一本也不買,原因是感到這門課的內容悲慘得令人窒息,今天割地明天賠款,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真是太傷自尊了。不僅如此,在國人筆下的中國近代史,深藏著一種強烈的"悲情情結",一字字似乎都用血淚講述著中國百年來的苦難歷程,同時,還在義憤填膺地譴責西方列強的野蠻無理。這是中國人一種獨特的歷史觀、世界觀。央視正在熱播的12集紀錄片《大國崛起》之所以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評,我認為關鍵之處就是,正面敘述了被我們稱為西方列
強的國家崛起的過程,對國人根深蒂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提出了挑戰。
為什么會有"悲情情結"
中國的近代史有那么多"悲情情結",起源于中國自康熙以來緊閉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的堅船撞開、中國人天朝大國的桃園美夢被它們的大-炮轟開之后。
歷史上,中國一直是重農業輕商業,重陸地輕海洋,重防守輕進攻,自給自足,這使中國完全可以在對外封閉的情況下解決自我生存問題。再加上本身"地大物博",中國人始終認為,中國是天下的中心,其他民族是未曾開化的,把東邊的民族稱為夷,西邊的稱為戎,南邊的稱為蠻,北邊的稱作狄,全部都帶有貶低蔑視之意。
這樣一個向來是恩施天下、極少冒犯別人的大國,自1840年以后的一個多世紀里,前后被西方強迫簽訂了100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不僅將自己的領土暫時地或永久地劃歸外國,賠出近20億兩白銀,海關也幾乎交由外國人管理。這的確是每一個炎黃子孫不可忘記的屈辱歷史,特別是中國幾乎從沒主動地去惹誰卻無辜遭受此慘禍,更令人心痛不已。伴隨著腐朽、沒落但又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被列強連拖帶拉、連打帶壓地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種揮之不去的"悲情"自然在中國人心中長久地沉淀下來。
少講"悲情",調整歷史觀
"悲情情結"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到底怪誰呢?百年后的今天,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依然黯然神傷地述說著那段悲慘的經歷、控訴西方列強的暴行,還是更深層次地看待西方崛起的進程,總結那段歷史的教訓呢?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段歷史,生機勃勃的西方與腐朽沒落的滿清王朝之間是絕不可能有什么"平等"條約可言。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類社會,這都是一個非常殘酷但又無法更改的規律。
對于這個問題,偉人已有高論。馬克思說:"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舊中國存在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被英國的暴行破壞的時候, 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解體一樣。"主席說:"要改變‘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須打破封閉狀態,實行對外開放。西方產業革命后,中國之所以落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封建統治者采取愚昧的閉關自守政策,不思進取,因而既跟不上時代步伐,也不能抵御外來的侵略。"
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觀那些大國的強勢崛起,反思近代中國的弱勢發展,我們似乎應當這樣總結:造成近代中國歷史悲劇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強的蠻橫無理,但更在于中國自己沒有把握時機,沒有搶先走上近代化之路。歷史絕不能忘卻,可該記住的不只是曾有過的輝煌或遭遇的苦難,最主要的應該是經驗和教訓。歷史需要反思,可反思的主要不是別人當初不該做什么,而應是自己當初為何沒有做,為何不搶占歷史先機,事先成為世界強國。只有這樣,才能以史為鏡,校正中國今后發展的路標。
大國崛起之荷蘭觀后感一千字2
大國崛起是一部歷史紀錄片,激勵我們努力學習成為國家棟梁,發展中國讓中國成為發達國家。美國,現如今發達國家,也是從前從弱小一步步努力走向強大的。
第十集新國新夢講述了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清教徒開始了在新大陸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國強行增收印花稅,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并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起中央政府。此時,大量移民帶來了歐洲最先進的技術成果,拿過歐洲接力棒的美國,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美國快速發展,但制憲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奴隸制問題,最終在1860年導致了一場內戰。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這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漸壯大。在政府推動下,歷時一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成果斐然。此后,愛迪生將美國率先帶入電氣時代,對發明和創新的制度性保障成為這個國家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1894年,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這個年輕的國度已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潮頭。這一集告訴我們工業革命的重要性,要努力發展經濟和工業革命使中國走向富強。任何國家的強大都離不開人民的努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要向發達國家學習,努力提升國家的實力。
大國崛起之荷蘭觀后感一千字3
第一集 學到了要有探險精神,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喜歡探險,在大理這邊經常會看到西班牙一家人騎車旅行。很多事情要敢于去做,敢于嘗試。西班牙個葡萄牙人敢于探險,敢于挑戰海洋,發現樂新大陸,獲得全校海洋霸主。
還有一點就是機會,有機會了一定要抓住。葡萄牙王室沒有接納哥倫布的請求,西班牙王室接受了,于是獲得全校發現美洲新大陸。
第二集學到了投資理念和借力。投資自己的時間,精力,財力,充實自己。學會借力,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借用別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荷蘭是個小國,資源匱乏,但是荷蘭會利用外力,利用別國的資源發展自己。荷蘭人還會投資,他們懂得投資,投資一些資源,讓別人為自己勞動,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三集學到了物極必反,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守恒的,就像我最近看的道家思想,否極泰來,陰陽互轉。查理一世過分要求王權,結果被送上了斷頭臺。當一方力量過強,到一定程度會轉向另一方。
第四集學到了市場,市場無疆,做一些事要有遠見,高瞻遠矚。英國看準全球市場,進行全球貿易,全世界都是他的殖民地,非洲為他提供勞動力,美洲為他提供土地資源,亞洲為他提供市場。
第五集學習到了,獨立自主,一個國家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才會屹立于世界。一個人首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之后經濟獨立,做一個正真的自己。德意志一直處于分裂時期,各個邦國不團結,所以德意志發展不起來。最近看的哲學思想,唯物辯證法中個性和共性的關系。一個人偉人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的思想之偉大。
第六集學到了和為貴,這是中國的儒家思想,以和為貴,大道之行,結合唯物辯證法中的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之間的關系。
教育的重要性,看一個發展前景,就要看這個國家對教育的態度,看一個人的發展,就要看這個人對學習的態度。德國注重教育,發展教育,重視人才,德國才會得以發展。
第七集學到了學以致用,別人的東西要學習,不能按部就班,要結合別人的東西,取長補短,不能因為別人的好全盤否定自己。一個國家的文化也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精髓得東西要保留。日本效仿西方,按部就班,沒有符合本國國情,發展受阻。
第八集學到了臥薪嘗膽,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痛定思痛。彼得一世隱姓埋名向美英學習,學習到了正真的技術,建設自己祖國。
第九集學到了規劃的重要性,也就是目標,計劃。一個國家要有宏觀的五年規劃,一個人要給自己一個人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每年,每個月,每個星期,甚至每天都要有規劃。有了目標,朝著制定的目標奮斗。管理好自己的目標。蘇聯的五年計劃,國家有序的發展自己經濟。
第十集學到了功遂身退和專利。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這是道德經里第九章的內容,華盛頓就是這樣做的。
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產品,包括自己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產品。
第十一集學到了宏觀調控,國家干預經濟,貧富差距。美國發生的經濟危機,經濟大蕭條,就是市場經濟自我發展的不利,國家干預經濟,有效調節經濟。
第十二集學到了文化在國家發展中很重要,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經濟全球化。
大國崛起之荷蘭觀后感一千字4
一個國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內部強大實力的外延。
英國,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自稱為“日不落帝國”。我認為,英國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環境發展成熟的必然結果。
它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推崇“重商主義”政策;在新航路的開辟后,英國利用其地理優勢,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并且注重發展海軍,奪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紀末,其殖民地幾乎已遍布所有大陸板塊,統治著當時世界上三億多的人口。(可惜,后來殖民地紛紛獨立,以致于英國受到了一些打擊,失去了昔日榮光。)
丘吉爾曾說過:“大英帝國即時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由此看出,英國對科學的尊重以及對培養人才的重視,使得英國成為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在工業革命上取得許多優秀成果,以此為英國崛起打好了基礎。
而美國于1876年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以此來慶祝其獨立100周年。當時,清政府派出了展覽團,他們展出的是小腳繡花鞋及純銀打制的器具,而西歐國家展出的卻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科技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如:英國展出的是蒸汽機車,美國展出了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的是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這就是當時的中國與西歐國家的差距啊!
盡管現在的中國向西方學習了許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但是,現在的中國只是在復制,模仿,而非創造!這樣的中國,注定是會落后于那些積極創新科技的國家。我覺得,我國只有重視教育,善于借鑒別國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與生活水平,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當“中國制造”成功轉化為“中國創造”時,就是趕超它們的有利條件。我相信,中國會靠自己變得更強大!
大國崛起之荷蘭觀后感一千字5
這個禮拜,看完了《大國崛起》。這部長達12集的紀錄片,我覺得是央視近年來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氣宏偉,尤其是它的音樂跟動畫制作水平,感覺很像美國大片了。影片中對各國發展分析的也不錯,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歷史老師,讓我很好的回顧了一下高中的歷史,(哈哈,雖然高中歷史學的也還是不錯的)更加寬廣的開拓了我的視野。
玩過《大航海時代四》的朋友應該對大國崛起的一些國家跟城市都不會陌生吧,這也是我對這部影片非常有興趣的一個支點。影片中那唯美的畫面、宏偉的帆船、感人的音樂,感覺跟游戲如出一轍。這的確是一款讓人很長見識的游戲。
不想過多的評論,每個人看完《大國崛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網上的評論也都是一大把,比我想的有見地多了。影片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兩個國家:荷蘭跟美國。
也許是因為高中歷史課本對荷蘭這個國家的描述非常少吧,感覺看荷蘭的強國歷史是特別新鮮。另外荷蘭也是本人特別向往的國家:郁金香,風車,海道,港口,當然還有那別樣的文化跟歷史。荷蘭的發展跟其它國家不同,它沒有依靠過多的武力掠奪,而是依靠自由貿易跟制度創新不斷使自己的工商業得到發展。小小的荷蘭,卻誕生了許多第一個出現在世界上的機構。荷蘭人口不多,卻享有海上馬車夫的美譽。荷蘭,還成為第一個侵略我們國家的西方大國。這個國家,不可小覷。
美國,正如影片中的標題--新國新夢,很喜歡這種充滿夢想,自由開拓的感覺。美國人的歷史就是移民的歷史,就是各國精英尋夢的歷史。還有一點是美國歷史上,關鍵人物在關鍵時刻總是作出了正確的選擇,讓這個國家沒有走太多的彎路。我想,這也是跟它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分不開的。
末了,從大國崛起想到個人崛起,它也有很多借鑒意義的,一個人進行新的嘗試、產生新的觀念,擁有新的視野,是很容易崛起的。
大國崛起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