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節目觀后感300字
《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朗讀者節目觀后感3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朗讀者節目觀后感300字1
上一期《朗讀者》播出后,王珮瑜用京劇韻白朗讀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卻意外地在網上火了起來,觀眾和網友們為這種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奇朗讀形式而喝彩,直言古詩詞用京劇韻白朗讀起來特別帶感。
其實古詩詞在寫作時并不是遵照如今的普通話發音,而來自于古音和方言的京劇語言體系反而可能更接近古人的發音,于是也就產生了這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昨日,在接受全國媒體采訪時,王珮瑜坦言參加《朗讀者》也給了她一些啟發,以此為契機今后會做更多京劇和詩詞朗讀相結合的策劃。
京劇式朗讀爆紅:古音與古詞的奇妙化學反應
在《朗讀者》節目中,曾被人稱作“小冬皇”的王珮瑜將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獻給了“余派最好的傳人孟小冬”,抑揚頓挫的京劇韻白將這首大家十分熟悉的“課文”演繹出了全新的感覺。不少網友在網絡上分享了這段視頻并直呼:“忍不住跟著念起來,太帶感了。”
與新中國成立后才確定的'普通話發音相比,來源于古音和方言的京劇韻白或許其實更接近古人的發音,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京劇韻白會和古詩詞如此契合。這種新鮮的朗讀方式不僅受到網友們的追捧,也給了王珮瑜不少啟發:“我覺得今后可能會針對這樣一種形式來進行的藝術推廣,比如說中國有很多好的古詩、古詞都可以和戲曲的韻白來做結合,我們可以以《朗讀者》為一個契機,來做一系列這種類型的策劃。”
走紅是把雙刃劍:新式推廣也曾遭受前輩質疑
在參加《朗讀者》之前,王珮瑜就曾參加過不少綜藝節目,這些曝光使得她在梨園外也積攢了不少人氣。如今,王珮瑜在微博上有超過12萬的粉絲,這在依然傳統的京劇行業里可以算上是“超級大V”了。
對王珮瑜來說,在綜藝節目上的走紅是一把“雙刃劍”。首先提高知名度對于推廣京劇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但為此也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在采訪中王珮瑜表示:“原來我更多的就是專注自己在專業上的一些事情,而現在會勻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接受一些媒體采訪,還有篩選要不要去一些節目。”甚至走紅之后,一些之前沒想過的節目和代言都找了過來,這讓想要堅持傳統藝術和京劇演員屬性的王珮瑜不禁感嘆“希望自己不要太紅”。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京劇畢竟是個傳統行業,這種形式的走紅對于一些老藝術家來說甚至有點“離經叛道”。王珮瑜也坦言,在嘗試用不同方法推廣京劇的過程中,會受到一些老前輩的質疑,“我覺得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取悅到所有的人。在做一些嘗試的時候,很多我們這個業界的老師們發現他們的學生和孩子有一天不在他們的規范當中去做他們認為對的事情的時候,一定會有質疑。”對于這些值得尊敬的前輩的質疑,王珮瑜表示會用謙卑的態度來應對,在保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京劇傳統劇目傳承上,再擠出時間做新的推廣和傳播。
不一樣的“瑜老板”:會玩彈幕也喜歡流行歌
入行20多年來,王珮瑜獲獎無數,深受京劇泰斗們的賞識。在京劇這個傳統行當里,不到40歲的王珮瑜正值當年,資歷卻堪稱深厚,被大家尊稱為“瑜老板”。在大眾面前,王珮瑜永遠是一身長袍,頗有舊時代的氣息。但在推廣和傳播京劇的方式上,王珮瑜做了許多大膽的創新和嘗試——除了上《朗讀者》這樣的綜藝節目,她還會去各地舉辦清音會,甚至在網站上也開了自己的直播間玩起彈幕直播。
從互聯網式推廣到流行音樂推廣再到如今的京劇與朗讀的結合,王珮瑜在不斷探索中尋找讓更多人接受京劇的方法,之后還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咱們拭目以待。
朗讀者節目觀后感300字2
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的禮物。第一位朗讀者李亞鵬朗讀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并謹以此篇文章,獻給自己的父親。
創業是社會價值送給商業價值的禮物。第二位朗讀者,共享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朗讀的是蘇童的《自行車之歌》。
長者是命運送給子女的禮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三位朗讀者,勝了自己命運的多戕倪萍戰,朗讀的自己寫的《姥姥語錄》中的篇章。
故宮是歷史送給國家的禮物。第四位朗讀者是故宮的看門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單霽翔朗讀的是《至大無外》。
榮耀是堅持送給苦難的禮物。第五位朗讀者是趙蕊蕊,順利地完成了從排球運動員到作家的華麗轉身。她朗讀的文章是畢淑敏的《握緊你的右手》。
感謝是受助送給仁愛的禮物。第六位朗讀者,本應是座上賓的趙家和教授,卻在5年前去世。但他的仁愛依然留存世間。曾接受過趙家和教授資助的學生為他獻上了汪國真的《讓我怎樣感謝你》。
無論是朗讀還是閱讀,都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也是自己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朗讀者節目觀后感300字3
朗讀者理查德.希爾斯,一個熱愛漢字的美國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漢字叔叔。
他對漢字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他用了十年的時間來學習漢語,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漢字庫。為此,他傾盡所有,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他給大家朗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用以獻給他2015年逝去的媽媽。他的中文水平,他的執著的追求,他的偉大成績讓中國人汗顏;他的選擇,令人尊敬,令人膜拜。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是啊!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和擁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擁有深厚的學識,和崇高的思想道德。
朗讀者節目觀后感300字4
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春節前后,《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刮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
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里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昨晚首度“發聲”的《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
濮存昕年少時曾患有腿疾,自尊心在小時候很強烈,他很盼望小學六年級快結束,離開這個學校,沒人再叫他“濮瘸子”。沒想到到了中學,“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號。
以前濮存昕也會講述他的這段經歷,但是在《朗讀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榮國威醫生。正是這位醫生,幫助他扔掉了拐杖,讓濮存昕拾起了自信。現在他可以騎馬、打球、演戲,用更好的心態面對自己,都與和榮國威醫生的遇見分不開。
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里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并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云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制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沖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杰出貢獻的許淵沖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朗讀者節目觀后感300字5
籌劃了將近一年的《朗讀者》開始了第一場錄制。當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她由衷地感慨:“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于要實現了。”
中國一共有28位無國界醫生,有4位來到了錄制現場。婦產科醫生蔣勵不無激動地分享著令她難忘的經歷。
對錄制追求完美的董卿和節目組,為了更好地呈現朗讀時的意境,特意讓舞美團隊對現場燈光進行了調試。在調試燈光和音效時,董卿還為這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了經驗:“隨著音樂醞釀情緒,不要著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又對觀眾說:“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為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
《朗讀者》把這對夫妻請到現場,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潔開始講述他們從相識到相愛,結婚26年中所發生的浪漫故事。他們用日記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隨手翻開十幾本日記,其中的一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94年情人節,丈夫寫下的一段話:“親愛的,我想送給你最好的禮物。首先是一棟房子。還想送你一輛213越野吉普車。”
這句話引起了董卿的注意:213越野吉普車不正是北汽的車嗎?他們20多年前就有這個夢想了!周小林回憶起那時他們經常在祖國西南的橫斷山域考察,北汽的213吉普車最為合適,每次出行他們都租用這種車。通過那段日記,我們能體會到丈夫對妻子的愛,對北汽的信任和向往。而今他們站在北汽集團冠名的《朗讀者》舞臺上,董卿幽默地說到:“你們應該獲得一個北汽頒發的‘最佳夢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