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歲月神偷》觀后感500字
電影《歲月神偷》講述了1967年到1977年10年間發生在香港深水埗一個普通四口之家的故事,一對社會底層的夫妻在經歷了人生百味后,感悟到唯有歲月的變遷才是真正的“神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這部影片的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歲月神偷》觀后感篇一
電影一開始即點題:在變幻的生命,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沒有拖泥帶水,干干凈凈。這個基調一直延續到影片結束。 影片以八歲的羅家二兒子羅進二的視角去演繹整個故事,悲傷中不乏童真。當羅進二帶著玻璃魚缸看著外面的世界, 扭曲的視覺里折射出當時的香港,簡簡單單的定下了社會和家庭的背景:混亂、貧窮卻又堅忍。倔強的老爸,樂觀的老媽,奶奶、叔伯、一干鄰里,都有血有肉,絕不剪影化。
之后影片的主角——哥哥出現,這是一個完美的角色,功課樣樣優,以至于由許鞍華飾演的小學老師批評頑皮的羅進二時都拿老大羅進一作為激勵的手段;性情溫和寬厚,人見人愛;因為常常拿金牌而覺得銅牌更值得收藏,這樣的人美好的令人炫目。
兄弟兩個在飯桌上用力拍打,以敲出面包屑來吃,貧窮中沒有湮滅生活樂趣。然后,清純的女主角出現,然后,一家人吃飯、看電影,其樂融融。一切都很美好,影片在平淡似水的生活場景中將慢慢的用細節來渲染整個悲傷。
此時的香港,開始了移民大潮,貧窮自然不會有任何機會。當奶奶對羅進二說自己也終是要離開的時候,羅進二不停的詢問,直到奶奶說,當你把最珍惜的東西都填滿苦海的時候,你就會再見到親人。
老爸總是說,最重要的就是要保住那個頂。 老媽總是說,一步難,一步佳。 羅進一總是在窄小的閣樓一邊聽英文歌,一邊做功課。 羅進二總是不遺余力的偷東西。
哥哥很喜歡養魚,喜歡對女主角講各種魚的故事,當女主角生病,他清晨出發,要把最珍惜的魚送給女主角,此時,影片歡快的開篇要慢慢轉變。女主角家里分前門、后門,有大大的魚缸,有優雅的媽媽,哥哥在不斷接受貧富差距的沖擊后,有些黯然的離開,看似受了打擊的哥哥,比賽失利,功課不及格,無法集中精神彈琴。女主角的離開看似注定,卻為這份純戀增加了現實又完美的注腳。
之后,進入了影片的高潮,臺風來襲,全家人努力保護自己的“家”!臺風過后,哥哥突然暈倒,終是被檢查患有血癌。
老爸老媽在生活的重壓下相互扶持、絕不放棄,哥哥在慣有的懂事中,依舊溫柔;弟弟在似知不知中,努力讓哥哥開心。
這時,影片的結局初現,哥哥病情加重,急需輸血,老爸趕到醫院,將兩百元交給一臉傲慢的護士時,手上戒指的印記深深;女主角回到香港,哥哥終于給出幾次未完的初吻。死亡此時出現,恰時。
葬禮上,老爸放了哥哥寫的歌,單純美好的聲音貫徹全場,這一次,可以哭到崩潰。
當老爸努力拔下一棵樹苗,為哥哥的墓地加上一個“頂”;當弟弟將所有偷來的東西,投入大海;當老媽說一句,既然是你哥哥說的,我就信。
我想一個人令人炫目的美好,不會消失,他既是親人成長中最大的痛,也是最大的信仰。 影片有很多細節,既反應當時社會,也讓影片的進展環環相扣,開始的種種跡象,都在后來一一顯現。我很熱愛這樣的電影,一是見證了導演的功力,二是見證了導演的用心。 經歷若干爛片的洗禮后,有一部《歲月神偷》,讓人感動又慶幸。
《歲月神偷》觀后感篇二
一個人,獨自看完《歲月神偷》
夜的靜謐,阻不住時光悠悠,有時候,真的害怕夜的降臨,因為一天的疲憊的身軀尚未得到放松,卻又要在黑夜中為新的一天而奮斗。生于塵世,或許不該有太多的要求,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要遠走。沒有痕跡的腳步,踏不出生命的節奏。與其混混噩噩地過一世,不如平淡如水地過一世。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著年輕趁現在,用青春去打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我能理解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也能讀懂為兒女犧牲一切的大愛,只有父親能包容我們犯下的種種過錯,只有母親能撫平我們心靈的重創,只有哥哥能給我們渴望的呵護,那一句“不怕,哥在這兒”深深地撼動冰封的心,有哥真好!可是,縱是鐵打的身子,也經不住病魔的纏繞,當哥無聲地倒下,才突然意識到他的重要。曾經,因為他損壞了我心愛的東西,我跟他大吵大鬧;但當“戰亂”平息,我們依舊哥倆好,他仍然陪我笑、陪我鬧…
當我發現他已然遠去時,突然發現很想念他溫暖的懷抱。為了見他,我按照奶奶告訴我的方法,把喜歡的東西全部收集起來,扔進死海,我相信,總有一天我能把死海填滿,因為奶奶曾說過:“只有死海被填滿,才能再見到想見的人。”雖然后來,長大的我知道那只是一個傳說,但是,我還是堅持相信它,因為媽媽常說:“做人,總要信。”當父親顫抖著雙手按下錄音機的鍵,耳邊傳來哥哥用生命譜寫的曲子…悠揚的歌聲,再一次劃破我顫動的心…
我忘不了雨中父親倔強的背影,劃破了手掌,只為替哥哥拔一棵小數,放在他的墳頭遮蔭…當父子倆手牽手時,我才感覺到父親的高大,歲月滄桑染白了他的雙鬢,為了給兒子治病,他可以半夜去當掉身上僅剩的手表…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好,金銀財寶,都不及一家團圓來得重要。一家人在一起,或許日子些許拮據,但是簡簡單單,快樂就好!
《歲月神偷》觀后感篇三
聽說,歲月神偷。那些光輝與榮譽留得太遠了,我們總是做的最好最強。可有那次會想過,太多東西讓人意想不到啊。就像死亡。我們的愛情,友情,親情。因為我們的離去而撕心裂肺,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死亡是這般的令人恐懼。。。。有多少死者自己是過分痛苦與難過的?當死亡無可避免時,他們坦開心扉,誠然面對。往往是那些愛我們的人,也是最難過與痛苦的人了。為了隱瞞,他們在你的面前裝作若無其事,依舊對你微笑,他們會找盡各種理由拉你去醫院,他們背著你哭,在精神極度崩潰的時,依然挺著賺錢,因為,希望讓你能多待在這世上一些日子。
他們更不愿相信,曾經那么健壯的一個人,會死掉,會離去。。。然而,生意日漸蕭條,你的病卻日益加重了,該拿什么來拯救你呢?怎么忍心看著你痛苦的死去,我的孩子啊。。。。于是,便賣掉了和母親寶貴的定情信物。給你輸送了,新鮮的血液。當白發多了,黑眼圈濃重了,我也來不及理會了。母親天天走很長的一段山路來給你送東西,我便給她做了一雙舒適的紅皮鞋,我知道,她會比我更愛你,那個愛湊熱鬧,愛砍價,愛說廢話的她,再也抽不出時間與精力去理會瑣事了,當房子漲價了,她沒有與長官喊價,他拿著本給你救命,卻排不上用場的錢,交了租。她用紅花油漆刷紅了我們的招牌,左邊難,右邊佳。
她總說:“人總要信。”父親是愛你的,盡管他總是罵你,總是吼你,可是在你到地的那天,他背著你走了那么長的一段路,四十多歲了吧,也該累了,但我知道,是愛讓他這樣的堅持下去,因為我是母親,和他一樣,深深的愛你。自從你送進醫院后,那些護士總是相反設法的到我這拿錢,只要我給少了,他們毫不留情的'給你重重的一針,這些我都不敢告訴他。那時他一個人守在家里,拼命的做鞋,那些工場壟斷了我們的生意,為了能作出好的皮鞋,父親七八天才能作出一樁生意,然而,人們是不愿意等待的,父親作的再賣力,再精致,也不會有人理會了。還好有他,一直是他給了我無線的希望。我把我偷來的國旗給你,你不要,把收集的明星像給你,你也不要,我愿意把所有好的給你,可是你都不需要了。我的哥哥,他能拿很多的第一,我看著你把金牌送給我,看著你和她講電話,看著你慢慢的消弱下去。我不知道你是怎么了,我只發現父母在你不在的時候就特別的難過,那次母親送我們去北京,我們親眼看見一個人的死亡,從那時候起,我便隱約的感覺到了,哥哥,不再是那么的強大了。
你住進了高大的醫院。不回家了,媽媽天天給你送東西。父親脾氣也越來越不好了。我天天跑醫院來看你,向你學習跑步,我開始努力的讀書,希望能向你一樣。。。親愛的,從你拿了冠軍的那天起,我便開始喜歡上你了,你給我講魚,跟我說兩個彩虹的事,給我說很多的東西。送給了我你的金牌。可當我發瘋似的跑回國來見你的時候,你卻住進了醫院。那天,你第一次吻了我,也是最后一次了。我賣了金魚給你送去。可想不到,你卻永遠的離開了我。永遠啊。你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也剩下了永遠的緬懷,聽到了嗎好多人在唱著《歲月輕狂》。一首你唯一留給大家的歌。
《歲月神偷》觀后感篇四
電影以一句“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開頭,給你種下一個思考的種子,然后鏡頭以羅進二頭套著偷來魚缸的角度,用變形的畫面引出了主要人物。任達華不再是那個打打殺殺的角色或是人模人樣的警察,而是飾演一個社會底層的個體戶,一個有兩個兒子的父親。吳君如則演他的妻子羅太太,一個賢妻良母。我很喜歡羅進二,機靈聰明,羅進一也不錯,一個陽光帥氣又聰明上進的中學生,他喜歡聽的一首歌是《我渴望自由》,我也喜歡聽。
我渴望自由
如那身傍飛翔的青鳥
如那蔚藍海面的浪花
若你的愛必須束縛我,請不要愛我
我們說再見吧
我渴望自由
不要說你愛我,只說你喜歡我
我渴望牽著你的手,沙灘上漫步
陽光下的歡笑,永遠快快樂樂
隨心而行,無牽無掛
....
羅進一其實非常喜歡芳菲,在去她家探望生病的芳菲時,見到她的家庭條件時頓生自己配不上她的想法。可是“有些事,他們一輩子都記得”才是他自己的真心。作為過來人的我們,內心深處是否也有忘記不掉的記憶,或是他的溫暖的大手,或是她的回眸一笑,心中有值得珍惜的東西總是幸福的。
一個皮鞋店養活了一家人,雖然一家人日子過得艱苦,但也還算幸福,夫妻兩個人都還看得開,只是任達華悲觀一些“難也好,佳也好,日子總得過”,吳君如則是樂觀些“難后就是佳”。 在羅進一得了血癌后,他們的日子就更難了,為給兒子輸血,任達華典當了婚戒,那個手指上深深的印子感動了吳君如,也肯定感動了觀眾。我以為芳菲的那一束鮮花,會用愛的力量擊敗病魔,可是現實是很殘酷的,愛也許真的不是無所不能。中年喪子對于每一個父親來說,都比天塌下來還重,父愛是很沉重的,就如任達華那手心的血跡。羅進二堅信他奶奶的話“如果你肯放棄最心愛的東西,全都扔進苦海你,把苦海填滿,就可以和親人重逢了。”,把他偷來的夜光杯、孫悟空、國旗全部扔進海里,以為可以填滿大海,可以和哥哥重逢。
當電影的結尾曲想起的時候,你是否明白了“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歲月又偷走你哪些東西呢?而你是否應該珍惜那還沒有被偷走的東西呢?在你未被偷走的東西中哪個是你最在意的呢?
《歲月神偷》觀后感篇五
電影伊始,清淡的影調就讓我著迷。愿意沉下心來講小人物的故事,本身已經值得贊許,再加上考究的運鏡與構圖,干凈的剪輯——羅進二頭戴金魚缸、在《Dancinginthemoon》的老歌聲中從容出現,上環永利街一班街坊亦隨之紛紛登場,舊日情懷一呼即出。沒錯,懷舊是那么讓人上癮的一件事,電影透過小孩的眼睛倒映出導演記憶中的那個香港,巧妙地避開歷史和政治,如此便可減低故事的沉重與悲劇感。就算歲月偷走了一切,導演仍舊想要呈現一個滿載生活氣息的香港,即便經歷颶風暴雨,生死離別,支離破碎,電影的調子依舊輕盈、感性、浪漫。
去過香港幾次,被燈紅酒綠的繁華攪得眼花繚亂,忽然那么想找尋電影中上環永利街的城市面貌。然而歲月輕狂,我們卻不自知。被偷走的不單是時光,還有一代人難以重現的成長經驗。你再也不會被小伙伴嘲弄,再也不會和鄰居一起在露天吃飯,再也不會吃完飯和兄弟姐妹一起寫作業,再也不會把那些邊邊角角的小玩意兒當做寶貝.....一切美好的舊時光,都毫無顧及地一去不復返了。正如影片里的老香港歷史影像,都是在小弟羅進二透過魚缸玻璃觀看四周時才出現,而那些影像也已經彎曲和變形,看上去如此不實在。一如給觀影的我們也罩上個玻璃魚缸,看到的是早已破碎的“玻璃之城”。
然而,人對美好的向往,總是和現實的困苦相依相伴。因為貧窮,哥哥面對女友家的豪宅時神情黯然,弟弟無法一個人獨享一盒月餅時嚎啕大哭,爸爸當掉了戒指給哥哥輸血,媽媽抓著爸爸空空的手指哽咽難言。人各有命,富貴不同,但貧窮不一定就意味著不幸,情感的維系才是幸福與否的關鍵籌碼。這便是《歲月神偷》的真誠之處,它收斂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始終于苦難中守候著一份淡淡的希冀。的確,60年代長大的人沒有怨言,只會設想如何解決問題。就連愛情,那時候的人們出現問題會首先想到如何彌補、重修舊好,而現代人則無一例外地想到如何逃避、如何更換。你若問歲月神偷到底偷走了什么,我想,大概還有舊時光里的堅韌與真摯。
大哥羅進一的愛情與生死串起了整部電影,小弟羅進二的成長也不失成為電影的主線,60年代的父母生活一樣貫穿著整個事件的發展。可我卻很難從中找出電影的主角,甚至看完過后有些恍惚。但突然覺悟才發現:原來,人物并不是這部電影的主角,生活才是——這就是電影,能夠讓你想起很多,一切關于生活。
欲望與血緣與生俱來,每個人都興致勃勃地往前走,少有人會停下回望來時的路。你在慢慢長大,卻并不覺察身邊的親人正在慢慢變老乃至死去,總有一天你會要用欲望去置換感情。就像電影中祖母告訴羅進二,你把所有喜歡的東西扔進苦海里,把苦海填滿,就會和親人團聚。
看電影,有時候看的不只是電影,而是一份心情。或許我們終將發現,曾經珍惜在乎的一切,都會被歲月神秘地偷偷拿走。那時,我們會不會想起當年的這部《歲月神偷》,然后微微一笑,心里明白——這,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