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觀后感范文
在片尾曲《歲月輕狂》憂傷的樂曲聲中輕輕擦去滿面淚水,心中反復默念著電一影《歲月神偷》里那句臺詞——“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這是對歲月的領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歲月神偷觀后感范文1
一個單靠信念支撐的年代,在半難半佳中,他們奮力向前。
《歲月神偷》,有這樣一部電影真好,它連接了生命中那些離散的時光,安靜地解讀命運的季諱(這兩字,不懂),然后生命本身又會被端詳成雍容而又干凈的樣子。
最先是《歲月輕狂》這首歌,旋律簡單,每個音符都那么舒緩,柔和,溫厚而淳樸。一曲風一般的歌,描寫了一段水一般的少年。每處細微末節,每絲小小的顫音,都似乎擁有一種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感受頗深)
而后我找到了《歲月輕狂》背后的那部電影——《歲月神偷》,看似一部尋常的家庭悲劇,卻深深地煽動了我的淚點,電影所傳達出的真情好似溫暖的太陽穿過黑暗的隔膜,撫摸心中最柔軟的部位。
電影情節圍繞一個充滿幻想的少年(羅進二)身上展開,輕輕地將魚缸蓋在頭上,想圓太空人的夢想,悄悄地將明星卡片賣掉,想圓蛋黃月餅的美夢。腦子中不時出現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幻想,未曾放棄。可是人終要長大,總免不了親人的別離,無論是加加林還是馮寶寶,都敵不過歲月如梭,一個幻想的孩子也正兒八經地讀上了文學,不再倒背英文字母。幻想還是讓位給了現實,歲月是其中始作俑者(成語使用不當),把幻想一一偷走。
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
幻想在歲月的洗禮下,既是如此易碎,現實在歲月的蹉跎之中,亦是難有結局。
電影所傳達出的一種現實感,是中國人對家的感情眷顧,在現實中的無盡坎坷。不管風吹雨打,最緊要的就是保住家的那個房頂。在巷子口羅父羅母用心做鞋,積極銷售,努力供孩子讀書,不望飛黃騰達,舊時的夢想破滅了。往后人生就踏踏實實的過。可天意弄人,好好的孩子羅進一(羅進二的哥哥)卻逃不過病痛的折磨,最終離開人世。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雖說做人總要信,但歲月不可逆轉,他偷走了一切,他是無情之徒,把奮斗一一偷走,“為什么魚兒總是那么開心”
“因為它們善忘,它們的記憶力只有三秒,當它們從魚缸這頭游到那頭,一個轉身就會把剛才發生的事都忘記,所以它們不斷地游來游去。”
或許,魚兒才是最快樂的,歲月能偷走它們什么,卻不能給他們留下什么。對于現在的我們歲月可能還沒能力偷走我們的親人,或許他已經偷走我們童年時多少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許是鄰居從小到大深厚的友誼,也或許是一段不堪可惜的青春期戀情。回首,你的心情是否有點沉重,再回首,你是否不禁生起一種惋惜之情。于其感嘆歲月,何不珍惜歲月。明知歲月神偷,就早點珍惜現在,偷走就再也拿不回了。
歲月無聲,總是偷走我們的美夢。但也唯有歲月與我們常在,與鄰為善,把我們的情誼展示與他,珍惜這為永久的鄰居。
歲月神偷觀后感范文2
這次看的是《歲月神偷》
起初看到這部電影的海報,最醒目的主演莫過與吳君如和任達華了,所以是懷著對這兩名演的好感去看的電影,想看看吳君如的幽默和任達華的硬漢功夫。可電影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電影一開場,首先震動耳膜的是一正在上小學的小屁孩給觀眾將電影所要講的故事徐徐道來(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位名叫羅金二的小孩就是本片的主演,他是有新生代演員張延廷扮演的),緊接著是任達華和吳君如映入熒幕,還有羅金二的哥哥羅金一(電影名)也相繼出現。
本片的是以羅金一的逐漸長大懂事為主線,通過他自個兒的親身經歷慢慢懂得了“歲月才是人間真正的神偷!”這也是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
在觀看這部電影時,使我感到超震撼的有兩的地方。一是當香港遭受臺風襲擊,羅金一他家的兩層木板房根本就無力還擊,只能任憑大風的狂掃,但他們家人都有著同樣的信念那就是一定不能讓大風把平房給吹走了,而這時任達華的舉動讓在坐的所有觀眾都為之動容,他迅速的爬上二樓,用身體的力量將平房的頂部用力往下壓,吳君如也上來了幫忙,這時任達華說道:“最重要的是保住這個頂啊!”這句話看是很普通,但其中也同樣蘊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最終他們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臺風,保住了自家的房子; 第二個震撼我的地兒是在羅金二去世的追悼會上任達華放起了羅金二生前自己做的一首吉他曲子,真的很感人,那時許多觀影者都感動的哭了,人們的耳邊一直回蕩的那首羅金二最喜歡的“I WANT TO BE FREE!”很明顯,這也是導演所想表達的另外一個思想,那就是人類一直都向往著一種心靈的真正的FREEDOM!
歲月神偷觀后感范文3
簡單的情節,平淡的敘述,《歲月神偷》將家庭的親情和少年的懵懂愛情演繹得真實而親切。它讓人們相信,即使在平凡的現實里,也必有巨大美的可能。
人,總要信,相信未來是美好的。60年代的香港風云變幻,一面要忍受香港英政府的壓制,一面又受到內地運動的波及,更要面對時不時登陸的臺風暴雨,但羅先生、羅太太卻顯得格外從容。縱使前方的道路無比的漆黑,社會人情異常的冷漠,他們依舊保持著一顆熾熱而真誠的心,滿懷希望地面對生活的一切窘境。在社會的殘忍與不公面前,他們始終相信未來是美好的。也正因為如此,羅先生才會在大風暴下,樂觀地說:“保住這個頂,一切都會好的。”羅太太才會在得知進一病危時,依舊堅定著“做人,總要信”這一信念,才會有“難一步,佳一步”的豁達。
人,總要信,相信幸福是永恒的。羅進一說:“金魚是快樂的,因為它的記憶只有三秒……但有些事情,一輩子都記得。”即使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是最大的小偷,偷走了純真的童年,親人的生命,以及那些曾經被我們視為最寶貴的東西。但有些人,有些事已深深印刻在我們腦海里,任憑時光的擦洗也無法抹去。就像海枯石爛的永恒也許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個無窮的宇宙,一剎那里想必也有一個不變不移的時間。劇中,羅進一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是帶著甜蜜離開的,因為他相信幸福是永恒,美好的初戀時光即使金魚都會一輩子記得。
人,總要信,相信世界是公平的。人生在世,價值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許有人會抱怨上天的不公,為什么自己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或許有人會斥責上天的不公,為什么有人過早的失去自己年輕的生命;或許……看看羅進一一家吧,在貧困面前,他們活得有滋有味,夫妻間恩愛和睦,兄弟間友愛融洽,簡陋的屋子里洋溢著滿滿的愛;在死神面前,他們頑強搏斗,縱使傾家蕩產,也決不服輸!他們沒有任何的抱怨。如果要問他們幸福是什么,他們定會告訴你:幸福就是,盡情地享受每一天。
人,總要信,相信世界處處都充滿愛!
歲月神偷觀后感范文4
今天閑來無事,在網上逛悠。打開新浪,看到“大片”欄目一部新片《歲月神偷》,覺得題目有點意思(其實我也是標題黨,世人大抵如此),便打開鏈接看起來。
這是一部香港文藝片,沒有香港傳統武俠片的精彩打斗場面,沒有周星馳無喱頭搞笑對白,沒有古惑仔哥們義氣與快意恩仇,沒有槍戰片千均一發、高潮迭起的緊張氣氛。嚴格來說,這部片子平淡得像一碗白開水,毫無精彩之處。但這部片子還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不為別的,只因還原真實的生活。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香港的60-70年代(具體不可考,未深究,累!),主要描寫鞋匠羅一家四口的悲歡離合。鞋匠羅一家在街尾以做鞋為生,艱難度日。電影以鞋匠羅4-5歲的二兒子羅進二為主人公,以第一人稱的手法描寫。羅進二透過金魚缸球面玻璃打量著這個滿目瘡痍的香港,以羅進二大量的心理活動及內心獨白描述鞋匠羅一家的生活狀況。鞋匠羅飽償生活之艱辛,對生活充滿失望,脾氣比較暴躁,鞋匠羅的妻子認為生活雖苦,但對生活充滿信心,一邊鼓勵丈夫,一邊安撫兩個兒子,夫妻倆都把希望寄托在品學兼優的大兒子羅進一身上。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一場掃蕩整個香港的颶風暴雨、更有一場潛伏已久的噩夢,讓這個普通家庭的平安幸福在一夜之間陡生變故、支離破碎.......大兒子羅進一被查出患有腦癌,雖經四處求醫但終究無力回天........
故事很平淡且老套,但其實生活本質就是這樣平淡無奇,妄想每天都有精彩生活是不可能的。如果每個人的生活如一部起伏迭宕的大片,那得一顆多大的心臟才能承受這些大起大落的變故啊!這部電影讓我覺得可取之處在于用一個小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通過他的成長來慢慢看清生活的本原: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大大的嘆號,包含了太多的無可奈何!就像電影里所說的一樣,我們得拿生命中最喜歡的東西去填苦海,才能與親人相見。我們總唏噓于命運的捉弄、感嘆于人生道路的曲折,但也不必自怨自艾,生活不如意十之__,凡事需自信面對。正也如電影里所說的一樣:“鞋”字一半是難,另一半是佳。
日志剛寫完,外面開始下起雨來了。最近天氣太熱了。每天都是汗流夾背,晚上都睡不著,著實不舒服。很久沒有下雨了,這場雨真是久旱逢甘霖!痛快啊!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
歲月神偷觀后感范文5
若不是天津的夜太深,風太大,來往的路人太匆忙誰也看不清旁人的臉,我也不會選擇這樣的任由淚水從眼角滑落;若不是音樂太美,故事太傷感,我也不會強壓著近乎哽咽的聲音給遠在南國的母親忽然打去電話。我只是說“媽媽,很久沒和你說話了,問候下”,我沒能說我是看了一部叫《歲月神偷》的電影被觸動了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經而想念她和父親。
如刀的歲月,注定要在每個人的臉上刻上印痕的,有時甚至會在心頭留下無法治愈的創傷,悲歡離合本來就是人生的內容,誰也躲不了。櫛風沐雨之后,一片狼藉之中掩藏的有時是淡定和從容,這樣的人生不夠精彩但卻是大多數人能夠擁有的真實。《歲月神偷》把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如清洌的泉水淌過我們的心頭,悲傷、快樂、無奈和希望都在其中。
我已經不想再用“有情懷”來形容這樣一部制作認真充滿對往昔時光眷戀的電影了,反正郁悶是情懷,孤獨是情懷,懷戀也是情懷。那么泛黃的鏡頭、悠揚動情的音樂,20世紀60年代香港平民生活的街區奔跑追逐打鬧孩童的笑聲亦是一種情懷,只是“情懷”這個詞說多了,真的顯得太過俗套也無意中顯露出自己語言的貧瘠。
舊香港的風情,配以同樣懷舊的音樂,竟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如癡如夢般迷失在光影交錯之間。影片給人最大的安慰便是它不矯情,沒有嘩眾取寵的露骨的商業氣味,只是講述那個特定時代的普通人的故事,姿態很低,立意卻很高,平凡之中擁有著動人的力量。電影講述的是香港,盡管當時的社會特征和內地不盡相同,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本質卻是一樣的,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能觸動很多人的情懷。雖然這部精雕細琢的電影在劇情依然還稍微有些俗套,窮二代男與富二代女的愛情,患上絕癥結尾勢必死亡的男主角,生活艱苦卻又樂觀面對現實的小老百姓,無時不在烘托凄美氣氛的悅耳音樂,哪個也不能免俗,但這并不妨礙看電影的俗人們被打動。愛情與親情,平凡又殘酷的現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樣的元素只要組合得當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看看那些充斥著熒屏和銀幕的電影電視哪一個又逃得開這些俗套,哪怕連唐僧、孫悟空也要與人與妖轟轟烈烈的談起情愛來。而作為導演羅啟銳與編劇張婉婷這對金牌組合最讓人稱贊的就是他們將香港六十年代人們的拼搏精神帶入到故事中,生活苦不堪言,但是像羅太所說“做人,總要信,總要信”,像葉倩文與杜德偉所唱“信世間始終全美”。
《歲月神偷》的巧妙之處是于平凡之間見真情,于歡樂之中掩憂傷。影片的前半段集中展示了外埠到港的小人物家庭鄰里之間平常但不無快樂的生活,在家常里短之中處處透著生活的睿智和幽默,給觀者平添了不少樂趣。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臺風成了影片快樂和憂傷兩種基調的分水嶺,也預示著生活的風雨逐漸襲來,果不其然,愛人遠走他國,長子身患絕癥,丈夫積勞而終,而幼子也在這歲月的砥礪中漸漸長大。所謂“一半是‘難’一半是‘佳’”的生活對每個人都一樣,誰都必須經歷,從來沒有人能一生快樂,也沒有人苦難一世,總有些東西失去,總有些東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