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心引力》觀后感
《地心引力》一部太空題材的影片,不愧是一部令人感慨萬千的新穎之作。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地心引力》觀后感范文,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電影《地心引力》觀后感1
"哇!真驚險那!"這是我們在看《地心引力》呢!
《地心引力》是一部美國的科普片,前幾天還剛獲得了奧斯卡七項大獎呢!這片子深受我們的喜愛,片子講述了女宇航員瑞恩·斯通博士和她的同事們在太空執行任務時遇到了重重困難,但都化險為夷,最后終于回到地球母親懷抱的故事。
當我看到他們在修理哈勃望遠鏡時,遭到飛來的碎片的襲擊,被迫漂浮在了太空中。瑞恩打著轉兒飄走了。情況危急,她顯得有些急躁。就在這時,她的同事馬特告訴她,不要慌,用太陽和地球作參照物,小口吸氧氣,小口呼。馬特不一會兒成功救了瑞恩。我覺得馬特很講情義,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活命還來不及呢,去救什么人啊!
后來因他們的聯盟號被碎片擊中損壞了,只好到國際空間站去。但沒想到那的飛船也不好,在修理時,他們又一次被碎片攻擊。本來他們連著繩子的,后來繩子斷了。馬特飄向了遠處,他不但沒有害怕,還鼓勵瑞恩勇敢地活下去。瑞恩要去救他,他拒絕了。為了讓瑞恩活下去,馬特選擇了自我犧牲。這時候,我的眼眶紅了,眼淚娃娃已經在我的眼眶里打轉兒了。
當她到了我們中國空間站,想用天宮一號回去時,又遇到了困難。天宮一號上全是中文,她看不懂中文。但她并沒有驚慌,仍然鎮定自若。瑞恩回想著以前他們的聯盟號是怎樣駕駛的,膽戰心驚的啟動了"神舟"飛船。就在這時,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認為她已脫離危險了。然而,并沒有。在大氣層時,非常熱,達到了200多度。沒多久,所有的東西都會化為灰燼,但飛船是耐高溫的,所以在飛船周圍只是一層熊熊火焰,猶如一個大火球。但瑞恩不怕,因為她知道只要堅持下去,再過一會兒就可以著陸,回到大地的懷抱。正是她的這種自我鼓勵,使她堅持了下來,我們也要有這種堅強的意志。
當然,她成功回到大地的懷抱,溫暖的家。她就是《地心引力》中的不怕畏懼,堅持不懈,遇事冷靜、意志堅強的女主角——瑞恩斯通。
電影《地心引力》觀后感2
今天,我們學到第六課《夢圓飛天》,里面講到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飛天成功,我們十分自豪!
老師有這篇課文想到了他看過的一部,名叫《地心引力》。這里面講的是航天員瑞恩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回到了地球,她捏了一把土放在自己的心頭,感嘆:到還是地球好!
這部放完以后,我悲喜交加,還有一點點害怕,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僅存活下來的瑞恩。馬特和瑞恩是一起登上太空的,而他本來是可以存活下來的但他為了救同事瑞恩,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我十分感動因為馬特是偉大的!
瑞恩她本來多次想要放棄在國際空間站的聯盟號上時,飛船沒油了,瑞恩想要放棄了,把氧氣都關了,蒙蒙之中,她仿佛看到了為自己而甘愿放棄生命的馬特,使她再次鼓起了生的希望,愿意繼續接而不舍,持之以恒。我要像瑞恩學習,不能半途而廢,遇到危險的時候和事情,都要坦然、沉著、冷靜地面對,不能驚慌失措。當有放到瑞恩無可奈何,手足無措時,她想到只有我們中國的"神舟"號,才能把瑞恩帶回地球的時候,我們都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
看完了,我就更加堅信,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即使你要失敗了,只要還有那么最后的一點希望,那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堅持到底,不能輕易說放棄!
這部我給它100分,因為他告訴了我許多有關太空的知識和堅持的道理!
電影《地心引力》觀后感3
毫不夸張的說,這是一部非常震撼的影片,也是迄今為止視覺效果最為逼真的影片。一次一次突如其來的太空碎片,擊碎了人類智慧的太空機器,甚至讓人類喪生于此。然而,從地球到太空,一個女人用頑強的毅力與堅強的求生意志,實現了自己的太空漫步。
當一個人處于失重的環境下,孤立無援,內心煎熬,人為與自然的挑戰將她逼到絕境,人的主觀意識與求生意志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將她從消極死亡拉回頑強追求生命的選擇之路上。從化為灰燼到成為傳奇,僅僅在一念之間。阿方索·卡隆將自己對太空科幻片的解讀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太空求生之旅。桑德拉·布洛克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奧斯卡影后桂冠并非“弱點”,每一個失重下的無意識動作,每一個瀕臨絕望邊緣的求生眼神,實現了自己與死亡抗衡勝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部抗爭不可逆自然規律的科幻影片,更是一部現代女性的史詩片。
整部影片將所有的人物放置在唯一的時空內,失重與真空本身就是人類最難以克服的自然規律。瑞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與馬特·科沃斯基(喬治·克魯尼飾)作為人類太空實驗的代表人物,經歷了一場無與倫比的太空之難。作為唯一的女性,斯通教授在生與死的邊緣苦苦掙扎,每一次的冒險都是絕地反擊。缺氧與救助,成了影片最主要的推進線索:每一次百分比的氧氣降低,故事不斷推進,引領觀眾屏息期待;當女主角終于逃出生天,進入國際天空站時,終于深呼一口氣,故事依舊繼續。
求助與自救,更像是人生自我價值實現的兩種選擇。女主角用柔弱的身體戰勝了一切外在因素,從消極的尋求救助到積極的自我救贖,可以看作是人類對抗自然與意外事故的意識覺醒。女主角第一次被甩出,其后被馬特解救,表現出無抵抗之力——只能抓緊唯一的“生命之繩”;兩人步履維艱,終于到達國際空間站,卻又因太空碎片的襲擊而不得不放棄僅有的幸存伙伴馬特,女主角的放棄與掙扎,馬特的放手激發了瑞恩第一次意識的覺醒;迎面而來的襲擊每1個半小時都會發生,在孤身一人的情況下,無力的抵抗與自我的幸存已然失去了意義,唯有自救才能實現不可能之事,很好地回擊了影片開始的字幕“在宇宙中沒有生物能夠存活”;每一次的抓緊與微小跳躍,是對生命的另一種詮釋——把握每一次生命的機會,不輕言放棄,這就是生命的意義,而女性的意識在求生面前顯得愈發突出,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當然,痛失生命成為女主角驚醒的主要動因,年幼女兒的去世帶給一個女人的打擊讓她有了存活下去的動力。在生與死的面前,她化被動為主動,實現了自我挑戰與自我解救的一次跳躍,這里的“挑戰”與“解救”,一方面是女主角瑞恩宇宙求生的頑強自救,另一方面則是從失女之痛走出后的心靈救贖。
在太空的自言自語、產生幻覺,再到聽見嬰兒的啼哭、狗吠,她的第一次流淚是對美好生命的強烈渴求;回歸地球,踏上陸地,感受到腳踏實地后的放聲大笑是她完成生命之旅的怒吼。有愛與希望,人性的回歸與救贖,成為影片的核心主題。當女主角瑞恩乘坐天宮飛船突破大氣層,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最后只能聽天由命。化為灰燼的毀滅到成為傳奇的女性,在飛船降落于湖邊之上的一刻最終實現。瑞恩帶著馬特的祝福與希望,奮力一登,涌出水面,那一刻久久的停留于水面之上是她對自然浮力的一種享受,從完全失重到倚靠浮力,是其生命之旅的完美降落。不論是作為一名科學家,還是作為一名女性,她實現的不僅是人類對抗太空的勝利,而且是女性意識的自我勝利。而這一切,都僅僅在她的一念之間,實現了其即將毀滅到傳奇一生的人生奇跡。
該片的導演阿方索·卡隆的幾乎每一部影片都有著極好的口碑,無論是《人類之子》還是《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再到這一部《地心引力》,帶給觀眾的是一次次的視覺震撼與內心激蕩。而這一部《地心引力》的將近18分鐘長鏡頭開場令人驚嘆,故事的題材新穎,講故事的手法獨特,省去了過多情感上的渲染,時間與空間的設置不變卻依舊觸動人心。失重與真空的單一的時空環境中,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前行,都令人窒息,牽動著觀眾每一根神經。總之,導演的掌控,演員的表演,再加之身臨其境的配樂,讓影片震撼異常。另外,女主角桑德拉的表演出彩,幾乎是一個人完成了所有的演出,從頭至尾,由遠景到近景再到特寫,她將母親與女科學家的雙重身份鮮明地表現出來,從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到心理層次,做到了極致,可以說,影片就是一個女人的“荒島余生”、劫后重生,只不過這一次是在太空中,顯得艱難異常,但依舊不拋棄不放棄。甚至可以這樣說,在生與死的選擇上,在愛與希望的指引下,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成為永恒,影片也終究能夠成為永恒。
電影《地心引力》觀后感4
剛學了《夢圓飛天》這一課,承老師就給我們看了《地心引力》這部,引得許多同學情不自禁地贊嘆:"哇!這片子真不錯!"
故事講述了美國宇航員瑞恩·斯通在太空中九死一生,最終通過鍥而不舍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駕駛中國飛船飛回地球的懷抱。整部片子可謂是悲喜交加,時而讓人感動至極,時而卻讓人捧腹大笑。
有一個情節不知大家注意與否:雖然多次遭到宇宙碎片的襲擊,但瑞恩每次都能冷靜地分析情況,并應對自如。就在進入"聯盟"號飛船卻點不了火時,她失去了沉著冷靜,關閉了氧氣與照明……迷茫中,瑞恩仿佛看到為了救她而飄走在宇宙中的同事也進入了飛船,并指引她從死亡的邊緣走了回來,還告訴了她如何運用反推力自救……突然醒來的瑞恩重新打開了氧氣和照明,重新見到了希望的曙光,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心中堅定了一個信念:我要活下去!看到這兒,我的眼里不禁充滿了淚珠,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它是熱的。
還有一個地方讓全班笑得吵翻了天:一進入中國飛船,瑞恩就呆住了,因為飛船里全是中文,她根本就看不懂,只能通過模擬飛船上按鈕的`位置來大概理解方方正正的所表示的意思。最終通過記憶讓飛船啟動了起來,回到了地球,回到了蘇黎世湖的家。看到這,我還是蠻為是一個中國人驕傲的,造出來的飛船能讓一個不識漢字的人重新返回地球,還是挺厲害的(雖然離現在還遠了一點)。
影片非常生動,讓人仿佛覺得自己就是勇敢的瑞恩·斯通,與她一起在宇宙中探險。奧斯卡大獎也是名至實歸。
電影《地心引力》觀后感5
《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執導,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
劇情方面影片講述了一個在探索者號航天飛機上的男宇航員和一個女宇航員,在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后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
在事故中,由于其他同事全部喪生,他們將面對的是殘酷的宇宙環境以及人類內心中無限的孤獨和恐懼。
整體感覺桑德拉.布洛克演技很好,比較可惜的是喬治.克魯尼戲份太少了。
喬治.克魯尼主要戲份,是在同伴因為含氧量狂降的時候不斷和她聊天吸引她的注意力,在瑞安桑(德拉·布洛克飾演)打算放棄的時候出現在她的夢里,給她生的希望。
不過在電影中這段剛看時,以為穿越了,后來電影才交代這是在夢中。
影片的后半段,經過各種艱辛,瑞安登上了中國神舟飛船,其實中國的飛船沒那么先進,你懂的,不過這片也只能這么拍拍。
這也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科幻片,因為有一部分太空中的設備,人類已經具備了。
沒有外星人,星際空間的大戰,也沒有反烏托邦情節的設置,只有一個男人和女人在最不利的環境下,應對所面臨的問題,構成了影片情節十分緊湊的90分鐘。
另外片中以一種壯觀無比的方式描繪了外太空,確實太空中的景色,很多是地面上的人所看不到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富豪,花很貴的錢,然后又冒著生命危險,愿意去太空走一趟的原因,站點高,看的遠,總是有一定的道理。
相對于敘事的簡潔,該片的視覺呈現卻非常復雜。與不少經典的科幻之作一樣,《地心引力》在講述單一事件的同時隱藏著博大的人類命題。
電影其實也在表達的是關于“重生”的兩重意義,一個是困境的重生,宇航員在困境中要與己抵抗,如果輸給自己,就會選擇放棄和死亡,但最終掌握命運的還是自己;另一個是死后的重生,一方面Matt(喬治·克魯尼飾演)看似犧牲了,但實際上在關鍵時刻喚醒了瀕死的瑞安,在瑞安的心中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我們正在不斷努力開拓太空,火星我們也準備開始考察了,有萬能的地心引力,一切皆有可能!
電影《地心引力》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