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的觀后感50字
《金剛川》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金剛川》憑著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的契機閃亮登場,盡管迎合了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形勢需要,也取得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傲人業績。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金剛川的觀后感5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金剛川的觀后感50字1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俺們這些人,真的沒有一個怕死的”。丈夫許國,實為幸事。我出生在一個和平幸福的年代,但我也銘記,這些和平與幸福是先烈前輩們奮勇殺敵,用他們的堅強與毅力,舍命換回來的。
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單位組織我們一同觀看了《金剛川》,電影從三個視角向我們講述了1953年我軍戰士在抗戰的最后階段,面對著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面對著美軍一次次將渡河的橋炸毀的險情、面對著一次又一次敵機的狂轟濫炸,我們的戰士都堅守在第一線,無一退縮,無一例外,為著勝利、為著和平、為著后代的幸福而不斷努力頑強抵抗著。將要渡河的戰士們,聽從上級安排,將自身生死置身度外;高炮連的戰士們為了從未見過面的戰友安全渡河,吸引火力,奮勇獻身;工兵連的戰士們面對一次又一次橋的損壞,無一埋怨,仍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深深地被每一幕的場景所震撼,不僅僅是因為那慘烈悲壯的場面,也不僅僅是因為被雙方武裝力量感到差距,更是因為所有戰士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能夠將中國精神發揮到極致,中國人,從來不貪生怕死,中國人民有著迎難而上的奮斗精神,任何想要打到我們的人和力量,我們都不會輕易認輸。就連美國老兵也感嘆為什么他們三個月才能修好的東西,我們在短短幾個小時就能做到。我忘不了那座人民戰士支撐起來的“橋”,看著大部隊從他們的身上走過,我突然間覺得,人這一生或平凡或特別,但是,一個國家的安樂憂患則取決于我們一代又一代對國家的奉獻與付出,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國,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安樂,我想,我會盡我所能,為這幅美好的“中國圖畫”添上一筆,讓自己不負初心,不負先烈,不負國家,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金剛川的觀后感50字2
近日,電影《金剛川》燃爆熒屏,上映首日票房過億,實力演員組成的“金剛天團”演技炸裂,獲得觀眾連連點贊。該劇以抗美援朝為題材,通過士兵、對手、高炮班、橋四個視角,講述了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身無悔許國的故事。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基層干部篤學慎思、明辨尚行。
學其信仰如鋼鐵般堅不可催。克萊爾說,人是為了某種信仰而活著。“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援助朝鮮兄弟民族的解放斗爭,保衛中國人民、朝鮮人民和全亞洲人民的利益,我們志愿開赴朝鮮戰場……”這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誓詞,也是他們打贏這場戰爭的信念所在。電影中士兵說,“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在他們身上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大話。現實生活中,面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現實社會,誘惑多、欲望多,身在基層的我們,面對艱苦的條件、繁忙的工作要心中有黨,行動為民,學其信仰堅定,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在風雨中為心中的陽光奮斗。
學其團結如利劍般削鐵如泥。《金剛川》主演張譯說,“中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團結都是第一位的”。《三國演義》里,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傳為佳話。《金剛川》里,張飛和老關也上演著“義結金蘭”的生死之交。張譯說,角色起名叫張飛和老關,也是為了表達“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精神主旨。電影中“橋”,是戰士們用團結筑起的鋼鐵之橋,他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詮釋出中國人的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精神是融于血液,植于靈魂的。基層工作往往是既繁多又細碎,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我們要做一枚繡花針,與同事、群眾團結好,將手中工作一一串起,化單打獨斗為集體奮斗,為了共同的中國夢作貢獻。
學其堅毅如峭壁青松般挺直。曹植在《白馬篇》中說“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說的是面對國家民族大義,舍生取義,為國犧牲的堅毅。那堅毅是什么?在我看來,堅毅是懸崖峭壁上的一棵青松,盎然屹立,任爾東南西北風;是關班長面對敵軍戰機,向死而生,操控大炮,最后被炸得粉碎;是張飛拖著殘缺身體,單槍匹馬,炸掉敵軍飛機……和平年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也并非坦途,廣大基層干部要充分發揮“釘釘子”精神,吃得了苦,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在基層實踐中揮灑青春激情,在基層舞臺上演繹無限精彩,讓個人的價值在為民服務中得到最大升華。
金剛川的觀后感50字3
最近抽空去看了拍攝時長只有兩個月的電影《金剛川》,作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獻禮電影,通過多線敘事的方式重現了當年的戰場,重溫革命精神,也讓我在這兩個小時中領悟了什么是英雄。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永不毀滅的意志。“橋”是一根線,貫穿整部電影。美軍用著先進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轟炸橋,志愿軍戰士們一次又一次站起來、沖出去修橋,材料實在不夠時,用人的雙手撐起一座橋,“不可能,就是我們的武器”,直至完成大部隊準時過河的任務。此時的“橋”已不是普通的橋,是志愿軍戰士們意志的化身,是無論經歷多少炮火洗禮也不會毀滅的意志。這意志被滾燙的鮮血澆灌著,在焦灼的土地上散發光芒,中國之所以為中國,就是有著這樣千千萬萬的英雄,在最黑暗、最無助的情況下,站出來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片天,用自己的信仰與血性扭轉困境,做到了“翻盤”。他們帶著鋼鐵般的意志屹立不倒,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面對這樣的英雄意志,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絕不后悔的奉獻。高炮連是其中一條單獨支線劇情,兩個對空高射炮和少得可憐的彈藥就是高炮連的全部身家,與美軍的裝備相差甚遠,就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掩護修橋,高炮連在炮位點燃火堆,把美軍的火力吸引到炮位,用全體犧牲的代價為修橋爭取了時間,同時也消滅了敵機。戰士們點燃火堆時,火光映照著他們臟兮兮的臉龐,照亮了他們堅毅的眼神,眼神中跳動著視死如歸的無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們的軀殼是一個容器,裝載著他們奉獻的靈魂,彰顯著中華民族的血性和氣節,無私奉獻不后悔,可歌可泣立人間。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定不回頭的勇氣。英雄的勇氣是面對勁敵不退縮,勇往直前的無畏。力量懸殊有何懼,英雄勇氣誰可敵。在高炮連僅剩一人時,他也要拖著殘軀,堅定地走向炮位,沒有回頭的背影讓人為之動容,感慨道“這便是英雄吧”,他們用血肉之軀鋪墊和平的道路,用壯士斷腕的勇氣披荊斬棘,用昂揚的斗志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一個英雄會在戰場上退縮,沒有一個英雄會讓勇氣“回頭”,這便是英雄吧!
《金剛川》只是一個縮影,在那樣的年代里還有無數的“金剛川”,無數的英雄為國家、為人民、為了以后的安穩和平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即便時代在進步,歷史的浪潮也沖不走英雄氣魄,時間的旋渦也無法使英雄本色被遺忘。和平年代也同樣需要英雄,需要我們不忘英雄、捍衛英雄,傳承英雄意志,無畏無悔,永遠走在感悟英雄的道路上。
金剛川的觀后感50字4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當聽到電影《金剛川》預告片中的這句旁白時,很多人或許會和我們一樣想著,這是一座什么橋?它到底有多重要?
1950年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以后又增調了第50、第66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分別從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輯安等地,先后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
10月25日,入朝后的第一次戰役打響,兩水洞戰斗初戰告捷,這一天也被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這段歷史對于很多人而言,一知半解,或許更多人的記憶還停留在教科書上黃繼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跡,記得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名字,"最可愛的人"。
直到我們走進電影院,看完了《金剛川》——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的電影,把我們帶回了70年前的崢嶸歲月。
電影呈現出的故事沒有歌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那種豪邁,甚至整個故事都不是歷史上的重要戰役,但它如同一個杠桿,輕松地把挑起了時代,用小切口打開了那段歷史。
雖然是三位名導共同執導,但《金剛川》并沒有同《我和我的家鄉》那樣以單元模式進行拍攝。它從炮兵、步兵、工程兵戰士三個不同視角講述同一個事件,在商業電影市場亦是一次創新性地嘗試,同時也是對多位導演合拍多視角組合片的一次升級。
金剛川的觀后感50字5
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周年的日子,70年前這一場立國之戰可謂十分慘烈,尸橫遍野,犧牲了無數志愿軍戰士,讓英魂忠骨永遠沉睡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也是這一戰讓強大如美帝主義的軍人跪下繳槍,新中國從此在國際立足。當我坐在影院,觀看以抗美援朝戰爭為主題的電影《金剛川》時,心中的情緒久久不能平息。70年后的今天,國家日益強盛,不再需要靠一場慘烈的戰役贏得威望,捍衛國家領土主權。
在《金剛川》的電影中,為我們講述了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的故事。印象最深的鏡頭是只剩一條胳膊一條腿的張譯,哼唱著「長坂坡前張翼德,嚇退曹操百萬兵」,用僅剩的三枚炮彈,面對俯沖而來的敵機,毫不退讓躲閃,生生將其炸毀!這個鏡頭慘烈,英雄,也真實,恍惚間看到了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云。這一幕幕在腦海中重疊交匯,激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往事不回,歷史需要被銘記,當代有志青年肩負起新的歷史任務。今年的疫情何嘗不是一場戰役,內部的疫情恐慌,外部的輿論壓力考驗著我們的國家。我們再一次體現了黨的領導力,群眾的凝聚力,打不倒的意志力,幫扶弱小國家的大國情懷。當國內醫用物資通過鐵路運輸到他國的時候,中國再一次贏得掌聲。我不是軍人,無法守衛邊疆,但我能做一顆螺絲釘,做大國巨器中一顆齒輪也好。
金剛川觀看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