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金剛川觀后感
《金剛川》取材于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真實故事,《金剛川》憑著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的契機閃亮登場,盡管迎合了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形勢需要,也取得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傲人業績。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二年級金剛川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二年級金剛川觀后感1
電影《金剛川》于今天正式上映,講述了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許國的故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一次聽到、唱起這首志愿軍戰歌,就讓我們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慷慨激昂、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的英雄場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當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贊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從課本照進現實,校園里傳承“英雄贊歌”。還記得小學課本里的邱少云、黃繼光……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英雄們面對艱難困苦時無私奉獻和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互聯網時代同樣需要學習英雄模范人物,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既把傳統課本文化教育傳承和發揚下去,還可以把各類紀念館、陳列館、博物館搬上互聯網,讓群眾能夠更直觀地“切身”感受中國近代史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浸潤式的環境中感知感受、認知認同愛國精神,讓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從電視走入生活,全社會唱響“英雄贊歌”。今天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青春守護的、用熱血捍衛的、用生命換來的,是他們所熱愛的土地、國家和未來。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和實際的“口號”,而應當融入各類活動之中,精心組織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活動,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領域,推動抗美援朝精神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唱響新時代主旋律,引導群眾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心、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大力唱響愛國主義正氣歌。
從口號變為行動,工作中踐行“英雄贊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動有落實。對英雄最好的懷念,就是把我們的敬國之心、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匯聚成洪流,成為磅礴的“中國力量”。黨員干部要時刻把個人生死與國家興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永遠銘記“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強化責任擔當,把抗美援朝精神作為提振干事創業激情的不竭動力,轉化為在工作崗位上愛國報國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一步步埋頭苦干,以超常的氣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讓我們共同把這曲贊歌一直傳唱下去。
二年級金剛川觀后感2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近日,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上映,影片用鮮明的構圖和寫實的場面“復寫”了那一場氣壯山河、蕩氣回腸的“反絞殺戰”,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所彰顯的艱苦卓絕、血戰到底的精神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一座橋,困不住一群人。電影中,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出動了F-4U夜間改進型戰機和B-26、B-29轟炸機,對金剛川沿岸部署的防守兵力進行輪番轟炸。從行軍戰士、守橋炮兵、敵方力量三個視角都能看到,不管橋被炸毀多少次,士兵們總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其修復好。一次次進攻,一次次補修,一次次回擊,志愿軍戰士用屹立不倒的姿態詮釋了“三尺青鋒懷天下”,用鐵骨錚錚的行動踐行著“一騎白馬開吳疆”。
一座橋,鑄起了一種魂。“你莫跑!”炮兵張飛直指云霄中的戰機,怒目而視,眼神好似劃過天際的流星,堅定得就像直插心臟的利刃,隨即以殘缺的肢體扣動了那一發致命炮彈,讓肆意的“美國牛仔”在空中付出了代價。從揪心到解氣,影片氣氛和人物情緒拿捏到位、觸及人心,讓人切實感受到戰斗的激烈和不易,這也更加突顯了中國軍人身上那“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鐵血軍魂。
要知道,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軍事、科技、教育等多方面都無法與西方國家相提并論,對戰雙方力量可謂極其懸殊。事實上,我們擁有的不過是全國全民族的眾志成城,不過是手中僅有的簡易槍炮,不過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斗爭信念。但一切看似“不可能”都轉化成了逆轉的“可能”,并隨之鑄為永恒。
“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片中,敵方毫不猶豫地說出了這句話。在他們看來,擺在中國人面前的問題,就沒有什么是無法解決的。即便用再多炮彈如雨點般“伺候”這區區一座橋,頑強的中國軍人也能夠在一兩個小時內將其再次修復并投入使用,這本身便是一種“不可能”,本身便是一種“致命武器”。事實勝于雄辯,當大部隊按約定時間過江之后,便任你是天空“喪門神”,管你是何方“攔路虎”,都無法阻擋這不止于前、激流勇進的爭勝勢頭。
電影雖來源于對現實的改編,但拋開藝術層面的處理,真實戰爭的殘酷和慘烈程度定不亞于此。據推測,本片原型來自于帶領工兵連造橋的戰斗英雄張振智,他曾頂著炮火用7天7夜的時間帶領戰士們架起了一座載重橋,并在橋身受到損害后立下軍令,保證短時間內再次架好,以至于在敵軍千枚炮彈的攻勢下一次次將橋“復原”,不屈意志由此可見。當然,這樣的勇猛無畏還有很多,“冰雕連”的感人事跡就是一例。志愿軍第9兵團的戰士們立誓完成阻擊美軍的任務,為不打草驚蛇,在嚴寒肅殺、白雪皚皚的長津湖一動不動,甚至靠著吃雪喝尿等極端方式埋伏于此,以待良機。戰后,4000多人因為天寒地凍而失去了生命,悲壯程度可想而知。鮮活的生命成為了冰冷的數字,卻換來了最終的勝利,留下了永續傳承、世代發揚的精神品質。
“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芳!”習近平總書記在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深情說道。歲月不負過來人,歷史銘記忠魂骨。70年前,不遠的過去,一條條生命冒著槍林彈雨向死而生,用一次次沖鋒捍衛著和平與正義;70年后的今天,作為后來人的我們也當秉承這份意志,崇尚這種精神,在新時代奮進的號角中盡顯芳華,盡展才干。
哪有什么從天而降的英雄,不過都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很多一線戰士的年齡都在十來歲到二十多歲區間,換做現在,也都還處在接受教育和剛邁入成年人序列的階段。年紀輕輕的戰士們義無反顧,心懷大義,雖沒有衣食無憂、安然自在的大好生活,卻能夠用保家衛國、拼死一戰的戰斗意志,用一往無前、前仆后繼的犧牲精神,為后人的美好生活奉獻那“只活一次”的精彩。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動人的旋律再次響起,這一次,兩岸的炮彈激起的巨浪與血骨筑成的“人墻”融為一體。好似在用默不作聲的行動向著蒼天豪邁答道:“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一岸,鋼筋鐵骨,這一段,歲月崢嶸。鐵骨忠魂,千古!
二年級金剛川觀后感3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一年后被迫進行的一場全局性、大規模、反侵略自衛戰爭。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次戰役。這出其不意的當頭一棒,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從此,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進行了為期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從中朝邊境鴨綠江開戰,連打三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三七線,攻占漢城,將戰線向南最遠推進了五百公里,最終在朝鮮中部三八線實現了停戰,達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目的。
新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了完全的偉大勝利。
彭德懷后來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經驗時,曾明確指出:"最重要的則是由于黨中央和毛主席英明的決策、堅定的意志和正確的領導。"毛澤東與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的確有著太多可以大書特書的地方。可以說,志愿軍出奇兵應對這場戰爭,來自于毛澤東決策出兵朝鮮的偉大決心。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組織及其領導人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使他們堅信毛澤東關于"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發展中國家被壓迫人民群眾為此歡欣鼓舞,他們紛紛走上了爭取民族獨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從而動搖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改變了世界的戰略格局。
從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之后,有許多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新中國真正邁開了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堅實步伐,這也為1971年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訪華和第三世界廣大國家把新中國"抬進聯合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總之,抗美援朝戰爭對我黨來說是奪取全國政權之后的立足之戰,對我軍來說是走向世界戰場的立威之戰,對我國來說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功德無量,永彪史冊。
二年級金剛川觀后感4
十月黨建活動,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金剛川》。電影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愿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愿軍在金城發動最后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的戰力,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 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從一位位戰士的眼神中,我們讀懂了視死如歸,無私奉獻,以及他們大無畏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永不熄滅,中國肯定會越來越好!
無數先烈的鮮血,浸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里,我們看見了先輩偉岸的身軀,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斗里,創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應該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敬的人——志愿軍們,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堅強勇敢,刻苦鉆研,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為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饒和美麗。
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愿軍吧!戰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印在我們的心中,英雄的事跡將千古流傳,作為后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二年級金剛川觀后感5
今天在中心的組織下,我觀看了《金剛川》這部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期間志愿軍戰士與敵人殊死對決,一次又一次用血肉、用生命架起被炸毀的橋梁,挺起中華民族脊梁的故事。
堅定目標,化不可能為最強武器。
“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志愿軍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那座橋”,堅守著“保家衛國”的初心、擔負著“保證完成任務”使命,正是因為他們始終目標統一、信念堅定,才能化不可能為最強武器。如今新時代的號角早已吹響,我們生逢其時、我們重任在肩!我們必須要接過時代“接力棒”,點燃新時代的“精神火炬”,堅定目標,學習志愿軍戰士們永不言敗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奮斗!
不畏犧牲,生命掩護殘肢射高炮。
電影中張飛拖著殘肢斷臂一面腳蹬踏板連續發炮,一面唱起了,“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的情景瞬間讓我淚目。一名初顯懦弱的戰士,為了戰友遺志,為了守衛家鄉,終于成長為一名金剛川前無畏護橋的勇士。我想單位組織我們觀看這部電影就是要讓我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升華,用實際行動讓愛國旗幟底色鮮亮,奉獻熱潮昂揚澎湃,在抗美援朝精神之光的引領下砥礪奮進。
鋼鐵意志,血肉之軀筑成新長城。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創造了神跡。”志愿軍戰士用鋼鐵般的意志架起的人橋挺起了中國的脊梁,不僅振奮了國人,更震撼了敵人!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往。他們用血肉生命詮釋了戰士的意志,他們用錚錚鐵骨創造了戰爭的奇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許無法像前輩們一樣拋頭顱、灑熱血,但他們身上偉大的革命精神需要我們的傳承和弘揚。
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作為一名鐵路職工,我們要從電影中汲取志愿軍戰士的無畏精神,凝聚磅礴的時代力量,努力以“逢山開道、遇水塔橋”的智慧、“燃燈探路、舉火而行”的勇氣,為擔負起“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創造出不負先輩犧牲、不負國家栽培、不負偉大新時代的青春業績!
金剛川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