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觀后感500字
《千與千尋》不僅僅是一個動畫電影,還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這部片子主要講的是小女孩千尋和父母在搬家期間,因好奇而進入一條神秘隧道,在另一方是另外一個世界。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千與千尋觀后感5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千與千尋觀后感500字1
《千與千尋》是日本有名漫畫家宮崎駿的最后一部作品,后被拍成電影。《千與千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千尋的爸爸媽媽誤入了鬼神往來娛樂的地方,吃了它們的東西后變成了豬。千尋就請求湯婆婆在那里工作。經過了無數困難和湯婆婆的刁難后終于救出了自己的爸爸媽媽。
在二年級時我看過《千與千尋》,沒有什么感覺,但現在看了之后,便大有感悟。首先,我佩服千尋的勇敢、不怕苦和堅持。她發現自己爸爸媽媽變成了豬后,遇見白龍,白龍讓她去求湯婆婆讓千尋在這工作時,我都嚇出冷汗。那么多神神鬼鬼在自己身邊,但千尋沒有被恐懼打倒,勇敢去求湯婆婆,才有了工作的機會。工作后,湯婆婆認為千尋好欺負,什么苦活全讓千尋干,若千尋不干就讓她也變成豬,可千尋卻堅持下來,不怕苦、不怕累,最后才救出自己爸爸媽媽。
第二,我認為我們需要學習千尋的主動,她去鍋爐爺爺那里求他讓自己工作時,起先,鍋爐爺爺并不同意讓千尋在這工作的。但后來,有一個手下扒倒了,千尋自己主動拿起一塊煤,扔去火里,鍋爐爺爺才默認了讓千尋在這兒工作的事情。如果千尋不主動拿起那塊煤,也許,再怎么求鍋爐爺爺,他也不會讓千尋在這兒工作了。
這部電影是一部十分值得我們看的電影。成人看,會體會到童心的美好;小孩看,會學習到一些好的精神。《千與千尋》這部電影深刻在我的腦里,主人公——千尋的一舉一動讓我久不忘懷。
最后,我向大家推薦這部電影——《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觀后感500字2
愛,是會延續,會散開的。愛是純潔的、有靈性的。這個動畫片給我展現的是一個充滿愛與純真的童話世界。在生活中我們所失去的,所期待的,都會在這里面尋覓到。
千尋,一個善良,可愛,堅強的女孩子。轉學途中隨父母從城市搬到農村,途中偶然迷路,進入了一個神秘的隧道,來到了一個奇幻世界,開始了一段自理自強的旅程,因父母禁不住美食的誘惑而大吃特吃起來,變成了兩頭豬。千尋獨自一人在空蕩蕩的小鎮里游蕩,心中充滿了不安,慌慌張張的進了這個奇幻世界的主宰——湯婆婆辦的澡堂,在這里,她認識了白龍、小玲。在他們的幫助下,千尋漸漸的在這個世界成長,由一個任性、膽小,的普通孩子變成了勇敢,堅強,善良的孩子。
在這個世界里,千尋認識了這個黑影子,像個黑布袋,長了一張像白紙面具一樣的臉,立在橋邊。這個鬼魅一樣的臉,目光追隨著她,透出隱隱微笑的無臉怪。它總是離千尋三尺之外,靜靜地看著她,不說話。在一次偶然的巧合中,無臉怪認識了她,認識了這個身上散發著溫暖的千尋。
看了這個動畫片,所有人都能覺得千尋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也許是她的堅強,也許是她的單純,也許她的可愛,也許是對這個幼小的小女孩發自內心的同情。我們對生活充滿了幻想。
在《千與千尋》里面,我們在大師描繪的世界里穿梭。我也是這樣,我也常常在遇到困難時低下頭,這時,我會拿自己和千尋相比,我會讓自己堅強。當千尋救出父母時,我的心微微的動了一下。
其實,人在心中是有很多種感情在爭斗:善良、邪惡,勇敢、膽小,堅強、懦弱。只有我們稍微的善良一下,勇敢一下,堅強一下,事情就會有微妙的轉變。
千與千尋觀后感500字3
《千與千尋》以現代日本都市為舞臺,也是宮崎駿打破以往綠地藍天構造虛幻世界的故事背景。有人說此舉是宮崎駿再用日本元素讓他的動畫得到很好的回歸,但筆者更認同另一種說法,宮崎駿在用東方的神怪故事,講述全世界都聽的懂的主題,這種結合又何嘗不是宮崎駿心目中那個理想的夢幻王國。
其實追溯宮崎駿以往的動畫電影,我們不難發現,他一直在嘗試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是從人物形象設計上,更是從電影主題上。《天空之城》有《格列夫游記》的影子,《魔女宅急便》中歐洲建筑的浪漫風味,《紅豬》中男主角一言一行彰顯的西方紳士的味道,到了《千與千尋》,帶有日本古代樣貌的湯婆婆洗浴中心,還有只有東方神話中才有的“龍”的形象,都是在視覺上直接的向觀眾傳達影片的背景。可是,為什么這樣一部連外包裝都是東方的動畫卻受到了全世界人的追捧,甚至拿下了2003年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如果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仍舊是要回到開始的那段話“宮崎駿在用東方的神怪故事,講述全世界都聽的懂的主題。”而這個主題便是成長。
“這是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險故事”,宮崎駿曾在采訪中這樣回答,“它描述的不是正義和邪惡的斗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里如何生存。”一個名叫千尋的女孩為了拯救爸媽,誤闖了神靈地界,為了生存不得不在澡堂工作,最終經歷了修行完成了愿望,和爸媽一起回到了人類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宮崎駿標配女主角不同,千尋長得不漂亮,性格懶散,沒有魔力,不會飛行……不知比《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差了多少倍。可就是這樣一個毫無特色的小女孩,或許宮崎駿在創作之初,就是為了讓“成長”這一主題更容易顯現。
筆者認為,導演在“人性”刻畫上,《千與千尋》延續原有的宮崎駿風格并且在基礎上升華了“揭露了惡,更展示了美”,這或許也是宮崎駿理想世界所認可、堅持的,沒有十惡不赦的壞人,最終都會被感化成善良。就像片中的無臉男,他的貪欲縱使他沉迷洗浴中心的食物,甚至認為錢可以買到一切。不過在面對千尋時,他那陰森的外表下,像是討好般溫柔的、孩子氣的對千尋說“我的金子,只給小千。”如果你還只是將動畫片局限在為了給孩子消遣看的認知里,那么宮崎駿的絕大多數作品采用的模式早已突破了單線的敘事,無臉男便是《千與千尋》的另一條線索。無臉男之于千尋,就像是《哈爾的移動城堡》里稻草人之于蘇菲。按照今天人的角度,無臉男有萬般的不好,也會對女主角溫柔體貼。這樣隱晦又浪漫的愛情,在白龍琥珀川和小千的故事外,又給本片注入了美好的因素,當然縱觀全片,會發現洗浴中心的人即使開始對小千很壞,但最后仍舊幫著小千找到了爸媽,大boss湯婆婆利欲熏心,但她也只是憎恨好吃懶惰的行為,對寶寶更是呵護有加。就是這樣一部沒有十惡不赦壞人的影片中,色調溫和,藍天白云的元素并未像《幽靈公主》那樣消失不見,又或者,宮崎駿因為太想也只是想講述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而沒有加入戰爭、批判的意識,使得這部影片從始至終充滿了溫馨和浪漫。
可以看出,《千與千尋》的成功,在于他故事的受眾不分年齡不分國界,同樣,這個沒有極惡的世界令觀眾動容,這是宮崎駿最理想化的世界,也是最夢幻的王國。他不像《幽靈公主》那樣極端,又在故事情節與節奏上勝過《天空之城》《紅豬》等作品,即使后來宮崎駿帶領吉卜力又創作了《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但筆者還是認為,《千與千尋》離這位動畫大師心中的秘密花園最近,也許他不是在主題上最深刻的,也許他不是宮崎駿最想對這個時代所表達的。吉力卜的制作人鈴木敏夫曾說過“要為孩子們創作怎么樣的動畫?”或許,《千與千尋》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解答,他集合神話、魔幻、浪漫等因素,告訴每一位觀眾如何伴隨著愛成長。
千與千尋觀后感500字4
跑了很久回到家,洗去身上的疲憊,終于能靜下心來寫一寫,我的《千與千尋》。
記得前一段時間,我跟身邊好多人都說:“《千與千尋》要上映了。”結果得到的回復大多都是:“《千與千尋》?那不是很久以前就看過了嗎?”嗯,沒錯,基本大家都是很久以前就看過了。但是,我覺得,宮崎駿的每一部電影都是經典,都值得我奉上一張電影票。更何況這是經典中的經典,《千與千尋》。
宮崎駿專屬的精細手繪風和久石讓的唯美鋼琴曲估計是一出場就讓一堆人都瞬時濕了眼眶,那片子的水平大家都清楚,霸榜18年的日本電影TOP1,首部同獲奧斯卡和“金熊獎”的動畫電影,那關于電影本身的內容,就不多說了。我們來聊聊,它的內涵。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吧,你很難去給它下一個定論,說它是什么主題它突出想表達哪一個點,它是很復雜的。
首先這部電影里最突出的一個點,是欲望。開辦“油屋”的湯婆婆無疑是貪婪的,她喜歡錢,喜歡金子,總是在“油屋”頂層的深處清點著金銀財寶。她身為魔女,用法力統理著整個“油屋”,在這里,每個人都要工作,來為湯婆婆賺錢,而不工作的人或妖,都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變成接待客人的食材。她還讓白龍去她的胞姐錢婆婆那里偷印章,雖然電影中沒有明提,但我們可以想見,印章一定是具有獨特的強大力量,有著重要的意義,能滿足湯婆婆的貪婪心理。
在湯婆婆手下的妖怪們,也是貪婪的,他們也愛黃金,這甚至能一時蓋過他們對湯婆婆的恐懼。因為貪婪,所以三只妖會被無臉男吃掉,因為對金子的貪戀,他們會在湯婆婆休息時瞞著湯婆婆招待無臉男,甚至目睹無臉男吃妖后,他們對無臉男的態度也沒有完全轉變,還是對他百般奉承,哪怕因為可能被吃掉而提心吊膽。白龍的欲望,是對魔法的渴求,所以他才會投身湯婆婆門下,為她做事。無臉男的欲望,一方面是食物,另一方面和那“寶寶”的出奇類似,都是希望得到千尋的陪伴,甚至不惜傷害千尋,已經近乎病態。
其次,是孤獨。這點尤其在無臉男和“寶寶”身上體現明顯。無臉男是妖,不被這神的領域所接納,所以他很孤獨,而千尋在大雨中為他留了一扇門,他就找到了能消除這長久積存的孤獨的物事,就是千尋的陪伴。“寶寶”備受湯婆婆疼愛,因為“外面有致病的細菌”所以從來沒有出過房間,也從來沒有其他玩伴與他玩耍,他厭倦了沒有思想的那些死物那些抱枕玩具,他厭倦了無休無止的孤獨,這時,千尋出現了,所以他幫千尋躲開了湯婆婆的搜查,又在千尋要走的時候拉住千尋的腳腕,讓千尋陪她玩。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人,又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群居動物,所以他人的陪伴就尤為重要,孤單冷寂的生活會讓人感到壓抑,感到拘束,感到憂傷。而我們每個人,又或多或少都會處在孤獨的境地,這個方面就特別觸動人心。
第三,是愛。鍋爐爺爺很直白地感嘆千尋與白龍之間強大的“愛的力量”,那一句句的“あい”讓人感慨萬千。白龍拜入湯婆婆門下,丟失了自己的名字,但是還清楚地認得千尋,這是愛;白龍在別人都休息之后帶千尋去看爸爸媽媽而且給千尋自己用法力做的飯團,這是愛;白龍受了傷,生命垂危,千尋給他吃了河神給的苦丸子并且決定去找錢婆婆還回白龍偷來的印章希望能救白龍,這也是愛。千尋與白龍之間的愛,純潔,美麗而動人。湯婆婆也很愛“寶寶”,母親對孩子的愛體現的淋漓盡致。平日里那么強勢的湯婆婆,在“寶寶”哭鬧時卻放下身段,耐心地哄慰;平日里那么精致的湯婆婆,在發現“寶寶”被掉包而失蹤后卻法力失控發絲飛舞口中噴火;平日里那么霸道的湯婆婆,在面對“寶寶”所說的“婆婆要是敢讓千尋哭我就恨婆婆”時卻低眉順眼亂了陣腳。白龍和千尋之間的愛情是愛,湯婆婆對“寶寶”的母愛是愛,而“寶寶”和那只鳥與千尋短時間內構筑起來的友誼又何嘗不是愛呢?
其四,善良。鍋爐爺爺起初并不同意千尋幫他工作,而又用烤蠑螈為代價拜托小玲帶千尋去見湯婆婆,他那里的煤灰們總是幫千尋藏著衣服鞋襪。小玲剛開始嘴很硬對千尋貌似百般嫌棄,但是在去找湯婆婆的路上卻是對千尋百般維護,在千尋成功訂立契約后還對千尋大加贊賞。那位蘿卜精顧客和不知道路的千尋一起坐電梯,到了自己要去的“二天”(從上往下數第二層)之后又關上了門,送千尋去了“天”(最高層),然后又坐電梯下樓。在千尋要與湯婆婆解除契約時,湯婆婆說不能輕易解約,四周圍觀的妖怪都發出“噓”聲,千尋通過考驗后大家又都為她歡呼喝彩。錢婆婆熱情的招待了前來拜訪的千尋一行,協同無臉男、“寶寶”變的老鼠和那只鳥一起紡線,為千尋編了一條發繩護身符,“大家一起用心編織的繩子會有神奇的魔力”。這一切的一切,都能讓我們感到濃濃的善意和溫暖。
還有一個點,大多被人們所忽視,就是“環保”。骯臟惡臭的“腐爛神”來“油屋”洗澡,那些妖怪都避之不及,而湯婆婆讓千尋去服侍“腐爛神”。千尋用很多藥浴水沖洗“腐爛神”的時候,摸到了一個“刺一樣的東西”,湯婆婆讓所有“油屋”成員來拔那個東西,拔出來以后發現是自行車塑料袋之類的堆積如山的垃圾,這時大家才知道來的根本不是腐爛神,而是著名的一位河神。“河神”被垃圾污染甚至被錯認成骯臟的“腐爛神”,其中對保護環境的呼告,不言而喻。
身為一部成功的電影,《千與千尋》中自然少不了精彩深刻的細節,比如剛開始千尋懷抱里同學們送給她的香豌豆花,花語是“永遠的離別”,爸爸在剛通過油屋時所說的“泡沫經濟”一番話,讓電影,與當時的社會實際直接相連。這樣的細節很多很多,都在電影里,等著大家發掘。
最后進行一個總結,如果非要用一個詞去概括《千與千尋》,那么我pick的詞語,會是“成長”。畢竟宮老爺子也說了,這部電影送給10歲的孩子。大家都在成長:千尋在成長,白龍在成長,無臉男在成長,“寶寶”在成長,妖怪們在成長……看著電影的我們,也在成長。
或許我不是一個優秀的影評人,不懂那些專業知識,但我很真實,想我所見,寫我所想。
千與千尋觀后感500字5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千與千尋》這部電影,暑假終于有機會可以看了,我一連看了兩遍,才弄明白這部影片到底說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部電影講的是小女孩兒千尋在和父母搬家的途中,通過一個隧道,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的奇幻經歷。在這個奇幻的世界里妖魔鬼怪都是真實存在的,人可以變成動物,動物還可以說話。千尋的父母就是因為貪吃了別人的食物而變成了豬,為了拯救父母,千尋在湯婆婆的助手“白龍”的幫助下,進入湯屋,并成功的獲得了一份工作。作為代價,她被湯婆婆奪走了名字,成了“小千”。在湯屋工作的過程中,小千從一個嬌生慣養,什么活都不會做的小女孩,逐漸成長,變得越來越堅強能干,同時,她善良的品格也得到了湯屋中其他人的尊重,而她和白龍也成為了好朋友。后來千尋為了拯救自己的父母和朋友,經歷了一次次選擇,終于在最后成功地回到了人類世界。
在這部電影中,有句話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在千尋已經來不及回到自己的世界,必須要呆在這個奇幻世界的時候,白龍交待千尋:“千萬不能說不想工作,你一定要說再辛苦你也愿意工作。”因為湯婆婆會把“好吃懶做的人類變成豬”。同樣,人類生存的最基本規則,就是“付出才有收獲”,工作,才能有飯吃。如果千尋想要救出父母,那么她就一定要工作。如果我們要實現自己的各種夢想,就一定要自己努力爭取。
我想起千尋父母變成豬的那一幕,渾身的肥肉,嘴角還掛著口水,哼哼唧唧地躺在豬圈里。千尋對著躺在豬圈中的父母喊道:“不能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這句話猶如一把鋒利的刺刀,戳中了每個人的心里,仿佛在告訴人們“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所以,《千與千尋》是一部好電影,它告訴我們:人不能沉迷于物質的享受,要學會享受勞動帶給我們的快樂,否則就會喪失人格。
千與千尋觀看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