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重返狼群》觀后感
觀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紀錄片《重返狼群》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紀錄片《重返狼群》觀后感1
草原上,狼群在雨中自由的奔放;樓頂的天臺上,一只小狼卻在雨中看著灰蒙蒙的城市,眼里流露著對自由的渴望。格林,小狼格林。你所需要的,或許只是一片能夠讓你奔跑的平地,或許只是一個屬于你自己的土坡。嗥叫吧,格林!
你是一個渴望自由的個體;你是一個古老精神的繼承者;你是一個桀驁不馴的靈魂。你在臨界點上蔑視危險;在地獄的邊緣擁抱天堂;在懸崖峭壁上迎風而立。你是狼族的一員,你的血脈中流淌著的是勇敢、孤傲與淡定。你像是一顆未經琢磨的寶石,在鋼筋水泥中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里續寫著狼族新的傳奇篇章。嗥叫吧,格林!嗥出你桀驁不馴的棱角,嗥出你野性狂放的性格,嗥出你堅強勇敢的品質!嗥叫吧,格林!
你是幸運的——在失去媽媽的一窩狼崽中,你幸存了下來;在車水馬龍的二環主路上,你幸存了下來;在法治嚴厲的城市中,你幸存了下來。你是不幸的——當同類們都在狼穴中貪婪地吮吸著媽媽的乳汁時,你在和一只老狗明爭暗斗;當同類們在草原上呼吸著涼爽的空氣時,你在城市中呼吸著污染指數超標的工廠廢氣;當同類們眼中倒映著千山萬水時,你的眼中卻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嗥叫吧,格林!嗥出你的與眾不同,嗥出你非凡的經歷。嗥叫吧,格林!
你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同伴和同類。你生活在一個異類的世界,聽到的是異類的語言。但是,你是一只狼。你有著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表達方式。你需要永久銘記住——你是一匹狼。一匹獨一無二的、與眾不同的狼。嗥叫吧,格林!
紀錄片《重返狼群》觀后感2
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于2010年在若爾蓋大草原寫生時偶然救下了一只剛剛出生的小孤狼,他的父狼被盜獵者殺害、母狼吞食了投有狐貍藥的肉殉情而死,她把小狼帶回了成都,并起名叫格林。故事這短短的開頭,就已經落上了一層濃濃的童話色彩啊!
小狼崽太可愛、太聰明了,相比之下我們人類更為熟悉的狗忽然之間遜色了很多。李微漪雖然是個未婚育的女孩,但她撫育小狼崽的方法簡直令人稱奇,不僅教他狼嗥還每天給他看狼的紀錄片。在城市里屋檐下長大的小格林,喝著牛奶吃著肉,與小狗和平共處于一室,甚至還看著電視學捕魚,一個月大就會自己開電視和使用遙控器了!還時不時從小區院子里的睡蓮池中叼回紅鯉魚!但偌大的城市終究不是草原狼的立身之地,格林三個月大的時候,李微漪和男朋友亦風一同重回草原,開始了對格林的野化放生之路。
狼天性熱愛自由,小狼崽第一次見到大草原就撒了歡兒瘋跑,但他究竟是跑回了媽媽身邊。幼小的格林,不具備捕獵的基本生存技能,直接放生野外必死無疑。再者,在城市里度過童年、被人媽養大的小狼崽,并不知道人類對于草原狼來說是巨大的威脅,不怕人也必將使他墮入危險之境。李微漪和亦風經過了五個月的艱苦努力,從教格林獵捕草原鼠開始,一步步野化,直到嚴冬來臨之前找到狼群,放歸狼群,因為獨狼,是熬不過冬天的。這五個月困難重重,盜獵者用狗棒打過格林,格林終于知道不能近人;媽媽出門放羊遇上天降冰雹的惡劣天氣,臥病在床小狼叼著獵物回來送給媽媽;媽媽回城里治病,小格林跟藏狗們玩兒的多,甚至學會汪汪叫,但他看到久別之后的媽媽時那狂奔的喜悅和飛身一躍的激動勁兒,所見之人莫不淚目。我不禁好奇“狼心狗肺”這個詞是如何總結出來的。
狼是有語言的。狼是群居動物,會團隊協作,所謂打圍。沒有語言交流,何談合作。李微漪和格林之間就有特殊的交流方式——用狼嗥聲唱李健的《傳奇》,哈哈,格林竟真學的像模像樣的。李微漪坐在山頭,格林抬起前腿搭在媽媽肩膀上,抬起狼頭,一起對天長歌,這一片人狼和諧之境,比童話還美。
八個月大的格林終究還是回到了狼群,回到了草原,回到了屬于他的天地之間。這里再也沒有媽媽的庇護,他會經歷獵物短缺季節的饑腸轆轆,甚至會被狼群排斥而攻擊,但這是屬于他的成長。他隨狼群走了,終于消失于狼山之間,沒有回頭。
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我又哭又笑。
我驚嘆于狼的智商之高,學習能力之強。草原狼長久以來其實是跟牧民和平相處的,否則依著動物以食為天的本性,天天守著成群的牛羊不打豈不是怪哉?狼知道得罪人沒好處,經歷過__時期的打狼運動,他們都能知道槍是什么了。狼在夏秋之際捕鼠捉兔,等于護養牧民們的草場;春冬之季,食腐清道,給草原掃除病害。寒冬之際,偶爾打幾只牦牛,牧民也不在乎。因為這個平衡一旦破壞,引發的將是人類無力抗拒的自然懲罰。
紀錄片《重返狼群》觀后感3
以通常的觀點看,這部片子也太不正式了,普通話不標準,很多畫面的銜接甚至能夠看得出很生硬的剪輯;沒有商業大片的那種精致美感;而且沒有劇情(雖然它是一部紀錄片哈,但是你看過《我們生長在中國》,就能夠發現其實還是能夠有些劇情編入的);總之,猛一看,就覺得這不就是此刻很多家里拍的日常視頻給拼接起來嗎?
但是影片進行幾十分鐘后,我突然不這么認為了,雖然鏡頭看上去十分普通,很日常,但是。之后一琢磨,影片拍攝的時間是2010年,而此刻已經2017年了,有很多的細節真的是靠時間磨出來的。總體來說,突然讓我感覺到這影片展此刻觀眾面前的資料就好比“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恰到好處。
這頭狼的名字,叫做格林。是孤兒,父親是狼王,被人類用炮震暈了之后捕捉成功,然后咬斷自己被銬了鏈子的腳逃脫,但最終失血過多死了,母狼吞毒餌殉情。其他小狼崽也都餓死了,只留下它一只。
其實人和狼相處,只有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在若爾蓋大草原的時間不超過七個月,但為什么感情能夠這么深?其實都是從人自己的角度來說的。因為人覺得狼是畜生,沒有那么多、那么深的感情,所以不可能有更多的交流,結果相處下來,狼不僅僅能夠與人進行感情上的交流,并且比人更直接、更真,就是這種“真”,才完全捕獲了人類的感情,讓人覺得來之不易,益發珍惜。很喜歡片子里的一句話,“如果這一天終是要來(狼格林離開他們、回歸狼群),我期望時間過得慢一點?!?/p>
紀錄片《重返狼群》觀后感4
有一只狼,它會狗叫,會捕野兔、野狗,也會流淚,唯獨不會的,便是忘記爸爸(亦風)和媽媽(李微漪),他叫格林。
他的生父是狼王,他本就應跟在狼王后面,度過一個完美的年少時光,但他出生不久,父母便接連死去,死神連尚未與其睜眼相視的那些兄弟姐妹也一齊帶走了。格林在草叢中,被媽媽抱起了,媽媽把格林輕輕地抱起并帶回了城市,但是一只狼在城市中生活,終究是不妥的,爸爸媽媽在格林三個月大時,把他帶回了草原。
爸爸和媽媽陪伴著格林,在草原上生活了兩個月,兩個人一匹狼,每一天朝夕相處,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媽媽帶著格林學習捕獵,格林在學會之后,會惡作劇般的,在媽媽門前放死老鼠干。媽媽也會大叫著,“格林,以后不許在我門前曬老鼠干。”媽媽和格林的關系從格林剛被媽媽抱起時,就不是主人與寵物,而是同人類一樣,中間有一份個性的東西――親情。格林的老鼠干和孩子們放在自己家媽媽床上的玩具是一樣的,讓媽媽可氣又可笑。
但久居城市的媽媽也許還沒完全適應大草原的生活,不久就得了肺水腫,準備和爸爸一齊開車回城市治病,不得不把格林托付給給朋友照顧。車子剛剛啟動,格林便緊盯著車子,車子緩緩的開動了,格林緊跟在車子后面,車子的速度越來越快,格林的步伐也越來越快,不知格林跑了多遠,但始終他追不上車,開始狂叫起來。太陽從烈日當頭落到了半山腰,格林跑不動了,也叫不動了,聲音從原先的狼嚎,轉成了委屈巴巴的,像是狗撒嬌的聲音,在這語調中,只流露出了悲哀和悲痛。這種離別的感情,正如同在外打工的父母過完春節又返程上班,格林像留守兒童一樣只能看著爸爸媽媽在遠方越變越渺小。格林不是沒有追逐,不是沒有呼喊,不是沒有掙扎,就像《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羅琦琦說的那樣,這世界并不是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獲,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有收獲。格林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過了兩個月,爸爸和媽媽又回到了草原,準備來看看格林??蛇@兩個月格林天天飯來張口,和小狗們一齊生活,除了外表,根本沒有一點兒狼的樣貌,爸爸和媽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決定把格林送回狼群。爸爸媽媽不是不愛格林,而是愛的太深刻,太無私。最深沉的愛,就是期望“你”成為你自己,格林你是狼,所以,你要成為真正的狼!
在尋找狼群的日子里,正值嚴冬,草原缺乏食物,他們的生活一度瀕臨絕境。大家都說狗能通人性的,我想說,狼更是如此。格林媽媽的腳扭到了,不能走路時,是格林從山的另一頭牽了一匹馬回來。當格林試探性地咬起一匹馬的韁繩時,一步一蹣跚往媽媽方向牽。天,這哪是一匹狼,這簡直就是臥冰求鯉的王祥轉世吧。草原的冬天,食物嫉妒匱乏,這給格林的覓食造成很大的困難。格林自己忍饑挨餓,好不容易捕到野兔,本可自己包餐一頓,但是格林沒有,而是埋在雪下保鮮,間接送給同樣饑餓的爸爸和媽媽。難怪李微漪媽媽發出這樣的感嘆:
“格林,我望見你在捕獵時的虔誠,不是你要殺,而是你要活。你是狼中人,我們是人中狼。”
在饑寒交迫時,狼開始集合。格林找到了狼群,母子分別時,四目相對,留下的淚,滴滴溢滿“不舍”,可這就是命運的安排,誰也不能改變……
紀錄片《重返狼群》觀后感5
這天我看了《重返狼群》這部電影。影片講的是一個野生動物畫家去若爾蓋大草原畫畫的時候,救了一只父母雙亡的小狼格林,把他帶回城市撫養長大。最終讓他重返狼群的故事。
讓我吃驚的是,狼和人居然能夠這樣親密地相處。每當格林媽媽叫它回家的時候,就會唱歌,格林喜歡跟著媽媽一齊唱。他能幫牧羊人把羊趕進羊圈,還和狗成了好朋友,學會了狗叫,居然忘了狼嚎。
更讓我吃驚的是,狼根本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冷酷無情,他個性會感恩,還很聰明。一次,格林媽媽在冰上崴了腳,沒法行走了,格林居然花了四十分鐘,從另一個山頭上牽了一匹馬回來給媽媽騎,還把媽媽推上了馬。
嚴冬的時候,大家的干糧快吃完了,格林媽媽偷偷用兩塊壓縮餅干,換了格林藏在雪地下面的野兔。格林發現有人偷了他的野兔,剛開始很生氣,但當他看到壓縮餅干的時候,就明白了,原先媽媽也很餓。大家都認為他下次藏食的時候肯定會躲著他們,但第二次它卻故意藏在老地方,讓媽媽望見。第三次它竟直接把捉住的野兔放在雪地上,聞了一聞就走開了。
我很疑惑,格林媽媽這么愛他,為什么還要讓它重返狼群呢?原先野生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不屬于誰,只屬于大自然,而且狼是群居動物,獨狼無法生存。格林媽媽想讓它獨立,所以費盡心機,最后讓狼群理解了格林。
在回去的路上,格林媽媽望見了一家專賣狼牙狼皮的店子,其中有一張狼皮袍,就是用620張狼頭皮拼接而成的,多么讓人心痛的數字阿。野生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那些盜獵者僅僅是為了賺些小錢,就輕易殺死了不計其數的生命。
在自然界里,人和狼擁有同等珍貴的生命,我們完全能夠友好相處。讓我們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動物的生命吧!讓我們從自己做起,不穿皮草大衣,讓盜獵者無利可圖,也就間接的保護了狼群。
紀錄片《重返狼群》觀后感相關文章:
★ 關于思政課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