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
《美麗心靈》通過對納什傳奇的一生進行獨特的敘述,在羅素-克勞和詹妮弗-康納利的精彩詮釋下,把原本已經傳奇色彩濃厚的故事講述的更加美麗動人。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外國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5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 篇1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一種興奮的精神狀態中,心臟應該會感覺負荷不了吧,看到他迫切計算,迫切得出原始理論,迫切成功,迫切……看到一半,連我都感覺自己的神經繃得太久,而感覺有些心慌了。
所以,我很佩服主人翁,不是因為他對很多人都認為枯燥無味的數學的那種癡狂,我個人是喜歡數學的,數學可以帶給人一種成就感,不管付出多少勞累,解出難題那一刻它帶給你的喜悅,雖然就那么一小片刻,但是你會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了。我佩服他的是他的毅力。客觀上來說,他的外貌,他的舉止動作,看上去就是個書呆子,加上他常常喃喃自語說些數學的公式理論,甚至跟自己的競爭對手下棋,由一開始的驕傲到最后輸了的那一幕,給人的結論就是他是個死讀書的書呆子。但事實呢,他的確為數學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也算一種毅力吧,但他絕不是書呆子,他感覺課堂上的知識不能滿足他的時候,他毅然勇敢地選擇自學而不去課堂,這一點是那些唯書至上的真正書呆子永遠也不會有的。
電影名字叫美麗心靈,我想說的應該是男主角的妻子了。她美麗大方,心地善良,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深深地愛著這位被上帝遺忘的數學癡兒。跟其他女孩子不一樣的是她懂他,懂他的坦誠,正因為懂他愛他,所以她寬容理解他在她生日約會上遲到,答應他的求婚,正因為愛,她默默忍受他得了精神分裂癥的事實,耐心等待他康復,辛苦加班養家糊口,獨自照顧小孩,面對他一次次的病發,甚至有一次他因停止服藥又犯病差點把他們的小孩子淹死在浴缸里,她的痛苦一點也不會比生病的人少。于是John和醫生都認為她應該離開,否則有可能會受傷。這時John承認自己沒把握會不會傷害自己的妻子,他無奈也無助,因為愛妻子,他不愿自己做出傷害妻子的事,所以,他讓妻子離開。但是,這位美麗的妻子并沒有接受醫生和丈夫的建議,暫時把孩子送到娘家之后,選擇永遠站在丈夫身邊支持他,愛是一種信仰,有希望生活才有陽光。她對丈夫說,她必須相信。就這樣一天天,她鼓勵著自己的丈夫去融入集體社會,即使腦海中那些幻想的人物從沒間斷過對他的騷擾,盡管因為自己的精神病在人們面前大出洋相,受人嘲笑,卻十年如一日堅持下去,我想是因為有著妻子的支持吧,還有朋友的幫助。到了老年,他才成功的讓自己生活的正常和輕松起來,同時,他年輕時發表的理論在漫長的歲月的過程中被很好的應用在經濟生產和其它許多領域,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他獲得了若貝爾獎。他得獎時說的話說出了對自己妻子的感動,其實也是妻子那顆美麗的心靈的真實寫照,或者說這顆美麗的心靈拯救了另一顆美麗的心靈。
很喜歡女主角跟男主角一段對白,宇宙有多大,沒人可以精確的證明,人們說宇宙是無窮大的,因為很多跡象這樣顯示,而人們也這樣相信著,愛情也是這樣的,為人們信仰著。我覺得愛情就像宇宙一樣,是有魔力的。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 篇2
《美麗心靈》又名《納什傳》,2001年12月在美國上映,該片以著名數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為原型,講述了納什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跌宕起伏的人生。
在學術研究中,納什是一位很有天賦的數學家,他醉心于數學研究且富有批判和質疑精神,在研究生期間發明了對世界經濟、軍事、數學都具有重要影響的博弈理論。但在生活中,他是一個性格怪癖的人,從不與人交往,即使與人交流也是說話非常直接,絲毫不給人留情面。因此,他是一個孤獨的人,沒有朋友。隨著性格越來越封閉、與人交流越來越少,他最終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癥,經常性的出現幻覺,為此身邊的人都漸漸疏遠和放棄了他。但只有一個人從始至終一直陪伴在他左右,未曾遠離,那就是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納什。納什與妻子相識于課堂,妻子是納什的學生,兩人因學術相識、相知、相愛,最終走進婚姻的殿堂。在納什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癥的時候,妻子已經懷孕,得知這一消息的妻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悲痛,但妻子沒有選擇放棄,她堅強的守在丈夫身邊,鼓勵、引導、幫助丈夫治療以及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終于迎來了曙光,納什66歲的時候因其提出的博弈理論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此外,他也已經能夠控制自己的病情,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影片中,納什具有不畏權威的質疑精神和永不放棄的堅定信念。他不滿足與當時已有的權威理論,認為這些學說由許多瑕疵。因此,他要建立他自己的學術理論。即使被人對他冷嘲熱諷,他也不受干擾,盡情徜徉在自己的研究中,小小的事物也能令他聯想到數學,一個酒杯、一條領帶他都不會放過。周圍的人雖然給他帶來了許多難以承受的壓力,但是他沒有因此退縮,他反而激勵著自己。因為他有耐心,他不能失敗,他努力不懈的繼續研究。終于,他發表的博弈論,推翻了150年來牢不可破的經濟理論,給世界經濟理論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出,勇氣與堅持應該使我們畢生所堅持的信念,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放棄,不能違背自己的初心,即使面對千難萬險,也要勇敢前行。
正如當今的中國,我們面對著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經濟形勢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行。我國全體人民在國家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自強自立,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加強自身建設,共同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實力的提升做出貢獻。此外,我國的科技工作者不畏權威,用于挑戰和質疑,有力的打破了西方勢力的科技封鎖與壟斷,使我國的科學技術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也為貿易戰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未來,我國必將昂首挺胸的屹立在世界之巔。面對別國的公然挑釁,我們國家有信心、有實力、有底牌,在任何貿易戰面前給予強有力的反擊,讓別國為自己不負責任的霸道行為付出代價。我們國家有意愿、有誠心、有行動,與世界各國一道,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權威,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與此同時,處在各行各業的我們,也應該像納什一樣,像我們的國家一樣,在任何時候,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能輕言放棄,不能違背自己的初心,向著自己的夢想而一步步的努力,即使遇到萬險艱難,也要勇往直前,努力活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一步步靠自己去爭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 篇3
我是冒著害怕走出了這一步,也是很久未嘗試的通過文字將我的內心完全開放給我的世界,給我身邊的熟人。
小時候,一個人寫過一些文章。但都造詣不高,也未能獲得家人或者朋友的賞識,倒是有幾次童年的作文記憶讓我至今難忘。滿懷欣喜地拿著稚嫩的作文稿,投向吉林街小學打印店。投稿這個舉動,到底對于現在的時代,有多么遙遠,只能在懷舊感里慢慢找尋了。
說回這部片電影,實在是讓我的孤獨與另一個世界的孤獨相通,在電影里我得到了現實世界得不到的認同感與喜悅感。相信這也是電影為什么如此受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青睞的原因。不止于時代,不止于國家,不止于心靈的距離,文學的魅力大概就是將人們的心靈聯系在同一個世界。而我的世界,我的孤獨,也只能通過文學找到慰藉。因此,不得已通過它來打開我自己,不感到那股無法抗拒的孤獨。
說回影片,主人翁是約翰·納什一名傳奇的數學家。
生平簡歷大家可以通過百度,或者相關傳記電影《美麗心靈》了解一下。
約翰.納什先生是數學家,對于我們英專生而言數學可能是我們無法超越的一個領域。
我也如此,雖然高中數學敗在它的腳下,復讀一年也曾成魔一樣的執著于計算的精準度,最后的失敗,讓我徹底放棄了這門學科。并非因為不理解,數學的原理,而是計算的過程,精準的如此美妙,對于那種美,很可惜我只能通過文學意義上的感知去理解,難以觸及其實景,可以通過想象來彌補。或許這成了我最終進入,文學的世界的一個轉折點。數學領域因為計算的精準無法掌握之后,我一頭是扎進了中國文學的世界,由古文至現代散文,說明文,到最后小說,和較難的雜文都開始自己研讀。無法理解這種與生俱來的求知感,但是十分感謝,并且為之癡迷。或許,我和納什先生有著相似之處的偏執,對文字的情感難以控制,如同他對數學的癡迷一般。但為何害怕,是因為我看到了他的故事,導致的不幸,讓我連忙寫了此文。
主人公的特點是智商超群,說話容易得罪人。其實還好啦,我也沒覺得納什先生能冠以“智商超群”這么夸大的名號,但卻是讓觀影的影迷們,尤其是對數學懷有感情的人,甚至是曾經被數學拋棄的我們,領略到數學的精妙之所在。如果需要提及,對于這門學科它教會我的,可能是放棄。我是一個常常,把放棄掛在嘴邊的人,但心里很難真正釋懷。心口不一的特點,也并非只被賦予多愁善感的女人。我也不太理解為什么,自己會染上這樣的心理特征。影片將納什的不同尋常之處,是通過男性女性的吸引表現出來的,似乎在偉大的數學家科學家也難以逃脫性別的魔掌,這也應證了部分代表最后都是以同性戀結束一生的,還好本作品的納什不是如此。他是再正常的不過的男性,甚至通過對他不諳世事的語言描寫,超越了世俗的束縛,以異性之間無以言表之事(我們中國尤為明顯吧),脫口而出,展現了作為數學家的他的獨特與直率。我倒也是與他相似,生活里直率到有時候難以與人相處。害怕被冠以孤僻和異于常人的名號,無奈被迫收斂,隱藏想法,我打算今后都用作文,暗藏在字里行間,表述出來,這可能是我最后的自尊與幽默了。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 篇4
“要是你那一天發現你所珍惜的一切,不是消失也不是死亡,而是根本就不存在時,會有多痛苦?”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于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講述的是數學家納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癥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于戰勝了這個不幸,并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一個真人真事的傳奇故事,今天納什繼續在他的領域中耕耘著。
千變一律的勵志電影,總感覺沒什么新意。倒是,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精神病患是如何治療,也明了為什么精神病那么難治療的原因。我總在想,為什么主角不給那些想象人物一拳呢?或許只要一拳頭,那些幻想就會被打的煙消云散,也或許只是電影里沒有打罷了;又或許,是主角還是有一點不希望那些幻想消失,畢竟,那些想象曾經帶給他成就感和自信,和愛,就像主角說的:“我真害怕你們不是真的。”
人就是人,到頭來還是渴望有人陪伴,人不是孤傲的王者,孤傲的王者還是渴望有人陪伴。惟有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人才會感到幸福。
愛,很多電影的主題。就算看了千遍萬遍,就算看到膩了,它依然是世界上最能使人感到幸福的,世界上最不可缺少的。主角之所以能堅持不懈的過正常生活,而不是去精神病院過著什么事都不能做的生活,也是因為愛,為了世界上那些還帶來愛給主角的人,妻子、兒子以及那些大大小小支持著人,當然,最重要的就屬他的妻子。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非凡是沒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雖然要冒一點險,但人生又何嘗不是靠冒險豐富起來的呢?
電影的最后,納什這樣說:“我一直相信數字,不管是方程式還是邏輯學都引導我們去思考。但經過終生的追求我問自己:邏輯學到底是什么,誰去決定原由,我的探索讓我從形而下到形而上,隨后到了妄想癥。就這樣我走了一個來回,在事業上我得到了最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得到了最重要的人。”
曾經也看過納什的故事,他是一個經歷了艱苦人生,最終得到成功的人,最然這樣評價很委屈他,因為他是天才,是科學家,是大智慧的人。但我想,無論是誰,這樣的精神是要有的,這樣的思想是不能放棄的,也只有這樣的堅持和忍耐才能叫做完整的人生。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 篇5
美麗心靈,真的就像影片的名字一樣,影片中的人心靈美麗,也帶給我們這些觀影的人心靈的震撼。當約翰。納什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事實擺在眼前時,震撼正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們襲來。他是如此聰穎、勤奮、獨特、不茍同于世,可是似乎總是沒人發現,人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實現精神的分享,在我們開心時有人能共享,傷心時有人能訴說,迷茫時有人能指點,自卑時有人能鼓勵,而他正是缺少這樣朋友。他活在自己孤寂的生活里,像暗的發霉的房間,又冷又潮,看不清墻的外面,房間里面沒有別人,沒有鏡子,看不到別人的一張笑臉,甚至是自己的.喜怒哀樂。于是出現了查爾斯和他的侄女,這兩個納什幻想中的人,沒有深入學過心理學,也不想用心理學的專業術語對納什的心理進行分析,在我的理解中,這兩個朋友是他對自己深度的自我暗示。從他們身上納什得到的是缺少的愛和鼓勵,是快樂和依賴,是另一個世界,是另一個自己。當幻想與真實碰撞,這對納什太過殘忍,還記得醫生說的話,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活在一個不存在的世界里,最愛他的人都不存在,這種心情可想而知。這時我對納什的情感是同情,覺得這真是一個可憐的人,這個人又一次陷入無邊的孤寂之中,真希望著一切都是一個誤會。
然而,再次發病讓我徹底感到可惜,這是一個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事實。作為納什的妻子,她不但愛孩子,也愛納什,決不允許發病的納什傷害到孩子,當他展開雙手攔在她的車前,說“那個女孩從未長大過”,我知道故事的希望來了。那個在他幻想中的天使般的小女孩經歷這么多年從未長大,他確實在幻想。當他決定再也不理會心中的查爾斯和小侄女時,我對納什的情感是敬佩加悲傷。就好比兩個相愛的人,明明比肩卻只能裝作陌路相逢,這曾經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從此不再有交流,剩下自己活在真實里。
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年邁的納什終于獲得的別人的認可,他居然可以自如的與他人交談,這是他花了一輩子,站起來的又一個自己!當他站在諾貝爾獎臺上,感謝他愛的人,我想不僅僅是他妻子,還有那兩個從不曾消失的朋友都是他感謝的人。當他們在最后對視無語時,眼淚終于再也止不住,感覺他們就像是一輩子親昵的朋友,不離不棄,反而覺得納什還能看見他們是一種欣慰。
我想受感觸的不僅僅是這個故事,還有我們自己本身,我從來不覺得能有人比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全部,雖然有時我們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別人更能看清,但這只是一小部分,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時不時的,也會有自我鼓勵,會有自我安慰,這是作為人這種生物最可貴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不要害怕別人知道,讓給更多人走進我們心里,走進的還有更多的陽光,而這些人不是查爾斯也不是他侄女,是真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