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1
當看完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一位77歲的外婆與7歲外孫的感人故事,感受到了愛的偉大,外孫的叛逆并沒有生氣和責備,最多的是包容。
媽媽為了找工作暫時把孩子讓外婆來帶,孩子習慣了城市的生活,非常不喜歡這里,沒有喜歡吃的和玩的,孩子有些叛逆,隨口的責罵,外婆并沒有生氣和責怪他,更多的選擇的是默默的包容。
孩子一開始就嫌棄外婆臟,家里又有蟲子,產生了不滿和抱怨,外婆的默默包容感動了我,像我的孩子,做錯事情我立馬就很氣憤,會把她叫過來告訴她該怎么樣,看到這部影片讓我學會了溝通,就是當有抱怨來臨的時候選擇包容,這樣時間長了,自然就了解了,如果上來就責怪和生氣,起不到作用,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就像員工一樣,員工有抱怨的時候,一定先要傾聽,不要立馬反駁或是責怪,就算再生氣也要忍耐和包容,這就是愛,愛是偉大的。
當外婆帶外孫去集市上把菜賣完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給外孫買了一雙鞋,接著帶外孫去吃飯,感人的是外婆知道錢不多,只要了一碗面,看到外婆付錢的時候,外孫感覺有些慚愧,臨回去上車還問想吃什么,外孫看到其他的孩子在吃巧克力,于是外婆又去給他買,滿足于他。外婆去看一位膝蓋受傷不能出門的朋友,聊天中感受到一種孤獨,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年齡大了,想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多,雖然嘴上不說,能感覺到,自己的慚愧是3個月才能回家看看我自己的爸媽,回去就住那么僅有的2個晚上,自己愧對父母,父母年齡越來越大,我應該經常回去看看,老人不圖能賺多少錢,只想經常能看見自己的孩子,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所有的兒女經?;丶铱纯窗?
通過與外婆在一起相處的日子,外孫開始變化了,后來慢慢地開始喜歡外婆了,這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不能說話,可以用肢體來溝通,用心來溝通,用愛來溝通,換來的是不舍得離開,后來外孫叫外婆寫信,臨走還把給外婆留下了很多的卡片,外婆是多么的高興,同樣的不舍產生了這份愛和包容,這就是偉大的力量!太感動了!
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2
今天窩在床上看了韓國的電影《外婆的家》,77歲的外婆與7歲的外孫的故事。
我挺經常看孩子,雖然我很喜歡他們,但是小孩子的精力旺盛,一般兩個小時我就會覺得有點疲乏,感覺需要誰和我換班下,讓我喘口氣。而且我又是一個一定要午睡的人,不午睡覺得很痛苦,所以到了午睡時間,我就會把孩子交給他們的媽媽。這時我就會想以后我當了媽媽,午睡時怎么辦呢?
經常能看到姐姐和嫂子對孩子超出我了解的愛與忍耐,但是也能經常聽到她們忍耐到極致的發泄與責怪。小孩子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我想要什么,我想要玩什么,我想要做什么,他們是無法想到說有什么后果,或者說考慮到他人,暫時先放下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當你的意愿與他們的意愿總是背到而馳,而且聽從他們的愿望又會傷害到他們,這個時候怎么辦?有商量,有哄騙,有轉移,有威脅,有恐嚇。有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怎么樣的教育才是適合他們的呢?是和風細雨,還是棍棒教育呢?
早上看這部電影時,經常笑到不行,心想這小破孩。有的時候也會感動,眼淚就留下來。這部電影是到一個位于深山只有八戶人家的小山村里拍攝的,里面的場景很純粹,奶奶也不是真正的演員扮演,而且是個啞巴,不能說話,可能這應該是導演刻意追求的簡單。
小男孩在辱罵外婆遲鈍、聾子、啞巴的時候;小男孩直接推掉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或東西的時候;小男孩惡作劇地捉弄同村哥哥的時候;小男孩偷外婆的銀發簪去買游戲機電池的時候,可能有的人又會得出小孩子真的是魔鬼,或者說這孩子小時候就這樣,長大肯定會變壞。
外婆在面對外孫的時候,雖然不能說話,但并沒有從表情肢體上去厭惡或者責備外孫。她盡力地去滿足他的要求和愿望,無言的關心與陪伴,沒去跟他計較與生氣??赡芩粫f話,也不會寫字,不懂得很多人生的知識與大道理。但她卻擁有無言的大愛。
我想里面原始的村落,淳樸的村民,導演要追求展現的是現代復雜的社會所缺乏的簡單與本真。我不明白里面在心口畫圈是什么意思,后面百度后才明白,是對不起,外婆不生氣,反倒是虧欠。
小男孩是羞澀的,就像我們有時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知道要回去了后,默默地幫外婆穿好了所有針,反復教外婆寫我生病了和我想你兩句話,隔著車后窗對著外婆在胸口畫圈.這一刻明白小孩子本性是真善美的。
每對父母都會擔心自己沒做好,沒有足夠的知識,也怕提供不了孩子最好的環境,但是外婆的環境是如此窮困,也不會說話,但她卻教會她的外孫最重要的東西。我想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標簽和無言堅定包容的愛就
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3
鏡頭中那小子撇著嘴,嘲笑惡語咒罵外婆,瞬間升騰出想揍他的沖動持續到片尾,玩游戲機、想吃肯德基、拋媚眼過家家,惡搞小推車。劇中沒有角色替我教育他一頓,這說明李廷香比我有涵養,她原本就是要啟迪我們如何去教育小孩。
故事很有沖擊力,山路、稻田、綠樹、瘋牛、二嘎子;小石屋、明媚陽光、清澈雨滴、蛙聲臭蟲老南瓜,可惜那小子像被流放一樣,一個怪異的城市垃圾機器在咆哮著,以往的生活劣跡逐一暴露。缺乏勇氣、心存邪念,貪玩、只想著自己。然而這些詞匯你接受了...重復了...說出口了,并斗爭了,你就放大了罪惡,可能成就敗類罪犯,外婆沒有針對性做任何事,只是做了人性的善。故事的結尾就是另一個走向。
沒有失敗的肯德基就不用去賣老南瓜了;沒有去賣老南瓜,就沒機會吃巧克力漢堡了;沒有想著泡妞,就沒有金藝芬一個人去探望膝蓋壞掉的老姐妹;她們告別的那句話,你們沒有淚崩嗎?
沒有淋著雨抓回的老母雞,就沒有外婆發燒。
正是這樣,有一束光照進了那小子的心。
然后就是接到信了,教外婆學寫字,孩子的善良和智慧被激發出來了。
片尾突然想起的鋼琴小提琴二重奏,優美而哀傷,仿佛兩種歲月兩種人生,兩種傾述;當相宇在車窗上灑淚和外婆揮手時,他的人生已經修復完成;只是這孩子的媽媽,是刻意要控訴一批人嗎?媽媽的心比她的靈魂還要僵硬,你們滾回城市去,不送!
當金藝芬岣嶁這身軀,一個人走過長長的石板山路,鏡頭長焦變化,孤獨漫長無聲,回到山頂的小石屋,歸屬到她自己生活。是絕望、是無欲、是天道的生活。
難道,就是為了告知家長們一件事,揍是不對的!
是,不全是!寬容撫慰靈魂,找到那束光照亮他的人生。
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4
外婆拄著拐杖,彎著腰,拖著沉重的步伐,艱難地走在泥濘的山路上,來到了她那又破又舊的草房子。她手中拿著7歲的孫子臨走時給她的明信片,要是出了什么事,就把相同的意思的明信片寄給他,他就會回來。
這部電影主要講途了一個7歲的韓國孩子,因為媽媽沒有工作,又負債,來到了山里的外婆家生活。起先,面對又臟又窮又不會說話的外婆,小孩子一直不理他,還做了許多壞事:把尿尿尿到鞋子里;外婆好心給他買雞吃,不吃不說還把飯打翻。后來,外婆的愛感動了他,他慢慢懂事了,幫外婆做事。在臨走前的一個晚上,他幫外婆穿好很多針線,還畫了許多明信片給外婆。媽媽來接他時,他很舍不得外婆。車子開走了,他跑到車后,學著外婆的樣子摸了碰胸口,表示對不起,然后戀戀不舍地向外婆告別。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記得有一次,我想喝酸牛奶,外婆家沒有,就拿了純牛奶我喝,我很生氣,一下子把純牛奶打翻在地。現在想起來,我還十分內疚。
通過我和外婆的點點滴滴,讓我明白了,老人的愛是無處不在的,只是我們缺少去體會愛的心。
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5
外婆的家》又名《愛·回家》,是韓國導演李廷香執導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城里長大的小外孫到從未見過面的山里外婆家生活的一段時間里,從最初對外婆的不接受,到最后被外婆無私的愛感化的故事。
故事非常簡單,但影片呈現出的簡單樸素的生活場景和非常真實的生活細節深深觸動了我。當影片中滿頭白發、柱著拐杖、腰彎成九十度的外婆出現時,我瞬時濕潤了眼眶,從此淚流不止,有幾次心疼的不忍再看,當平復后繼續看下去,眼淚又再次涌出。我想讓我心疼到流淚的就是外婆那滿頭白發、拄著拐杖、佝僂著向前的身體,不能說話、只能用手撫在胸前進行的表達,簡單的讓人窒息的生活和維持生活的艱辛以及小外孫不能體諒甚至是嫌棄的舉動。讓我感動到流淚的就是外婆那佝僂依然堅強向前的身軀,不能說話依然無聲的用無限的包容去愛著自己的外孫,很難聽明白小外孫的話依然努力去按自己的理解為小外孫做出了水煮雞。外婆的愛無聲勝有聲,無私而深厚,平凡而偉大,她在盡最大可能去愛她的小外孫,這樣的愛怎能不讓人感動?外婆簡單淳樸,無私博愛,毫無所求,孤身生活在如此簡陋破舊的茅草屋和閉塞落后的環境中,不能說話依然受到旁人的尊重,這樣的外婆怎能不讓人心疼?
當小外孫一點點被外婆無私深厚的愛感染的時候,他對外婆的愛也在一點點回歸。當從集市回來,他偷偷把自己喜歡的餅干塞進外婆的袋里。當看到外婆生病,他著急的用毛巾給外婆降溫。當要離開外婆,他連夜幫外婆穿了用不完的針,教不識字的外婆寫“我想你”“我病了”。當與外婆告別,用手撫在胸前劃出那句外婆經常對他用的手語—“對不起”時,那個任性的小頑童已經懂事了,他在外婆無聲的愛中找回了這個世界上最可貴的情感——親情,這是多么令人欣慰!
這部影片于2002年放映,沒有明星陣容,除男主角和他媽媽外,其余包括外婆都是當地村民本色出演,而當時男主角也不過是十歲的小男孩。影片卻用最本色的表現和最簡單的生活細節表達出了最真實的情感,外婆和小外孫那種寧靜卻濃濃的親情,真切地勾起我關于外婆的記憶,我腦海里不斷涌現出兒時和外婆的生活片斷,這是隱藏在我內心深處最難忘最純真的記憶。
也許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永恒記憶的人和事,尤其是電影詮釋出的外婆和外孫之間這種樸實、純粹和自然的親情,應該是人這一輩子牽系一生、永不磨滅的情感。這部影片勾起了我們對親情的記憶和禮贊以及個人反省,這也許就是影片所表達的意義和成功所在,它敲開了我們溫暖和愛的心房,雖然只是在講一個故事,我們卻淚流不止。
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6
今天第四節課的活動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叫《外婆的家》的電影,這部電影非常的感人,這是因為電影里的小主人公是一個很壞的小男孩。他壞的人都不想理他,他的媽媽在城里上班,因為太忙所以把小主人公送到了在山里的外婆家,可是小主人公到了外婆家,就叫77歲的外婆做許多事情,還有小主人公把外婆的鞋子扔了,可是外婆并沒有責備他,自己做了一雙草鞋,這一暮讓我們都非常感動。
小主人公住了二天后,終于有一點點領悟,在當天突然下起了雨,因為外婆出去了,所以沒人收衣服,小主人公看見就連忙淋著雨把衣服一件件都收了進來。過了一會兒雨停了,他又把衣服曬出去,但他卻把衣服放成原來的樣子。我覺得這是小主人公不想讓外婆發現他的孝心所以才這么做的。晚上小男孩餓了,只見外婆用西瓜換了一只雞,小男孩馬上跑過去拿著肯德基的畫紙,叫外婆做,結果外婆做好后,小男孩就哭了因為外婆做的不是他想吃的那種肯德基。我想在深山老林里有一只雞吃已經很不容易了,小男孩不應該這樣。正當我們看得入迷的時候,鈴響了,我們只好關了電影。
最后我想小男孩會變成一個又懂事又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電影《外婆的家》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