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電影觀后感
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觀后感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妖貓傳電影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妖貓傳電影觀后感1
這樣的人讓我惋惜
伴隨著民眾的歡呼和那幾近瘋狂的人山人海,她——一襲白衣,衣袂飄飄。就像神仙般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蕩著秋千,從天而降。人群沸騰了,眾星捧月般地注視著她……
天生麗質難自棄
我不了解歷史上的她是什么樣子,我只知道電影中那個如泡沫般悲哀的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檻露華濃”是李白所做的《清平調》中所寫的詩句,本不是為她而寫,只是李白酒后一時詩興大發,用此詩來批判當朝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的皇帝罷了。 看見了她,是在極樂之宴上。當時,李白被她的美攝住了,原來那句詩簡直是為她量身而作。她的氣質,美麗非常人所能想象。不正應了那句“天生麗質難自棄”嗎?她說,她很喜歡這首詩。可是,她的眸子里卻藏著一抹輕愁…… 自古紅顏最薄命
是的,她很美,美得令人抓心,憑誰見了她都會被她吸引。就連那個倭國人阿布仲麻呂都成了她的忠實粉絲。可是美又怎樣?最終卻背上了禍亂朝綱的罪名。
安祿山起兵造反,與一個弱女子有何關?沉迷于酒色歌舞中的唐玄宗難到就沒有責任嗎?說什么紅顏禍水,說什么禍國殃民,人們將所有的錯都歸咎于她。她只是沉默,長嘆……
最是無情帝王家
馬嵬坡上,香消玉殞。
我知道歷史上的她是被唐玄宗一條白綾賜死,卻沒想到電影中她死的是如此讓人憤憤難平。她愛她的陛下,陛下卻騙了她。他讓她義無反顧選擇大義,用她的死來平息兵變。死就死吧,還要虛偽地騙她說會醒過來,會無恙,因為她是他的最愛!
她心里最是清楚,她知道皇上這是在騙她。但她還是喝下了那杯毒蠱。那樣欣然,那樣從容。仿佛她不是去赴死,而是去完成一個使命。
然而,縱是死,也不讓她痛快。先是喝下毒蠱酒,然后再被金針扎睡,雖然過不了多久自己會醒來,可是棺材卻被釘死。可憐的她在棺材里被毒蠱折磨醒來,用手使勁撓棺材,十指撓的鮮血淋淋,最后活活被憋死。
最是無情帝王家,說什么愛她,其實更愛江山。
看完影片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無論是歷史中的楊玉環,還是《妖貓傳》中的楊玉環,都讓我為之惋惜。
她生在極盛之時,卻凋零在唐朝衰亡之際……
妖貓傳電影觀后感2
“云想衣裳花想容”這是電影里妖貓引領白居易和日本高僧空海去尋找李白詩歌里歌詠的楊貴妃。當這句詩句出現在電影里時,你就不得不為這句詩著迷。云朵也想身披七彩霓裳羽衣,更何況是窗外嬌嫩的花朵呢。而身處深宮的楊貴妃又該是怎樣美艷。云朵、花朵都比不上她的天姿國色。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一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對白居易、李白、楊貴妃這三位有名的歷史人物進行了根據部分史實的故事延伸重構。將大唐盛世和大約三十年后白居易所處的歷史時代進行了聯接。李白寫《清平調》贊美楊貴妃,白居易寫《長恨歌》歌詠永恒的愛情。雖然《妖貓傳》是表現出了幻術師對楊貴妃的一往情深,而不是唐玄宗對楊貴妃的一片真情。或許《長恨歌》寫的也只是平常人之間的永恒的愛情,不摻假,平實而又安逸。
《妖貓傳》的故事視角新穎,同時又飽含了人文情懷和懸疑,讓看電影的人兒在一開始就被抓住。我倒是挺喜歡這部電影的。
借用《長恨歌》最后兩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妖貓傳電影觀后感3
《妖貓傳》以日本和尚空海和唐代詩人白居易對京都發生的貓妖殺人事件的追查為線索,在一步一步的查探中,解開三十年前貴妃之死及貓妖害人的真相。
耗時六年的布景和設計,幾乎構建了一個完整都城,恢弘大氣,浪漫而又奢華,無論是水上的亭臺樓榭,抑或是宮殿宴廳,無論是夕陽西下,抑或是月上眉梢,無論是艷陽高照,抑是淫雨霏霏,都別有一番風別。每個人心里都會不一樣的對盛唐的想象,但是當鼓聲初起,宮門半開時,相信每個人的心里都會有一個聲音在說,這會是盛唐。當然,故事的母本是日本作家夢枕貘所著,所以這是一個以異國的角度來解構的盛唐,所以與真實的歷史會有偏差,但是瑕不掩瑜。
整個故事的一個高潮應該在貴妃之死中。提過盛唐,就不得不提到盛唐的女人——楊貴妃。她美麗聰慧,深得唐玄宗的喜愛,一國之君為她編曲跳舞,為她安排盛大的宴席,在極樂之宴里,她一襲紅裙,明眸皓齒,傾倒眾生。沒有人不愛楊貴妃,因為沒有人不愛強大而又美麗的盛唐。所以,沒有人愿意承擔殺死貴妃的罪名。因為楊玉環她不僅僅是一個女人,她身上承載著盛唐的榮光。她死了,盛唐也就亡了。
愛,是貴妃之死里一個難以評判的難題。最受爭議的應該是唐玄宗對貴妃的愛,他愛楊玉環嗎?我們不能否定,他贈她霓裳羽衣,送她極樂之宴,但是在皇權帝位前,他選擇犧牲她,或許只能說玄宗是不夠喜歡楊玉環。而安祿山代表著是最普遍的世人的想法,有佳人國色天香,一見鐘情,于是想得到她。而故事里的阿部的感情,則又不一樣了。楊玉環知道大廈將傾,自己的命運已決,所以她竭力地從身邊的人身上,找尋對自己的,屬于楊玉環的感情,而阿部給予了她安慰,但是這一份的感情,更多只能稱為傾慕,他喜歡聰慧賢淑,顧盼生姿的玉環,他喜歡的更多是表層的她。而三十年守著尸首,蓄力復仇,嘔心瀝血甚至放棄人身的白龍才真是印證了一句“情深不壽”,讓人不禁感慨,究竟是有多強烈的愛和刻骨的恨,才足夠一個少年去消耗三十年的漫長歲月去守候和報復?
電影前期的懸疑氣氛營造很不錯,貓妖的殘忍乖戾,如影隨形讓人毛骨悚然。但是后期探查時場景切換較快導致情感不夠到位和細膩,而后期對白鶴少年的著力點太少也太輕,導致白龍對貴妃的感情來得太快太深,難產生強的代入感。最后對貓妖的真相解密,有種強加設定的突兀,是前文沒有足夠的鋪墊而致。
但,總的來說,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輝煌鼎盛的大唐,也讓我們對愛情產生不一樣的看法,內容只是載體,思考的過程才是精髓所在。
妖貓傳電影觀后感4
開始看《妖貓傳》之前,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帖子,說這個電影很扯。感覺我還是很容易被外界干擾,一旦聽到什么評價心里就容易產生第一印象,所以當我開始看的時候,看著劇情,確實覺得挺扯的。而且一開始根本沒看懂是什么意思。不過等影片結尾之后,也多少懂了一點。一直被人們傳頌至今的關于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在這個電影里被推翻。故事的起因,是白居易的《長恨歌》。白居易對李白有一種尊重,李白曾經寫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的詩句來形容楊貴妃的美。白居易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代大家,所以對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深感有趣。但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系列的奇怪的事情,皇帝莫名死亡,太子繼位,死亡預言,以及金吾衛侍衛統領家里發生的莫名其妙的事。從倭國來的空海,來大唐是為了尋求永恒的真想,但是被卷入這場禍事中。他與白居易一起,在尋找這些奇怪事情的起源的時候,也發現了楊玉環死亡的秘密。一切都是一場騙局,李隆基最后選擇為了江山,犧牲了楊玉環。楊貴妃帶著對李隆基的愛和重逢的希望,死在了棺材里。白龍守了她30年,不肯離去,甚至因為白居易被時代傳頌的這個虛假的愛情故事懵逼,還要在寫詩來歌頌她們的時候,選擇了復仇。他想要告訴世人真相,奈何他已無會天之力。影片最后還是讓我感動的,空海問白居易“你的詩寫好了?”白居易說“寫好了,一字不改”,空海問“確定不改了?”白居易回答“那不是我寫的,是白龍寫的。”然后揚天大笑而去。
影片最后說明,白居易的《長恨歌》,其實寫的是白龍對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白龍只是因為楊貴妃在“極樂之宴”上,對他說“我很理解寄人籬下的感覺,所以對每個人,一點一滴都想要涌泉相報”,從哪里開始,他就全身心的對這個知己。甚至為了她的尸身不被蠱毒侵蝕,拿自己的肉身來解她的蠱毒。最后靈魂進入了黑貓體內,以黑貓的形態,守護了楊玉環30年。這個情節其實還是有些感人的,但是加到整個電影里,起因有些莫名其妙,劇情更是莫名其妙。演員演得確實出彩,黃軒把白居易寫詩以及對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執著的那種瘋狂,還有知道真相之后的崩潰演得淋漓盡致,最后揚天大笑著離去也演繹的很好。總的來說,劇中每個演員都演得不錯,但是劇情實在是有些無頭無尾莫名其妙。只是個人理解,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是寫寫看完之后我的感受,留念一下吧。
妖貓傳電影觀后感5
花了兩個小時看了一部看不懂的電影,心里滿是憋屈。還是簡單低俗比較適合我。陳凱歌的《妖貓傳》不就是白居易寫長恨歌不滿意,正好出現了貓妖,發生一系列的故事還原了楊貴妃的故事。讓白居易身臨其境,然后說明了什么道理呢?我沒看懂。看特效場景倒是不錯,大制作大手筆。
細細回味和思考,還是要寫點觀后感,不然這兩個小時就浪費了。但事實是去看了評論才懂得其中的內涵。貫穿整部作品的不是法術,而是幻術。幻術代表著美好與虛假,真相往往殘酷無情的。空海所追求的無上密正是接納虛假和殘酷,擁抱美好,世界并不全然是完美的。這部電影可以分成五個故事,即空海求無上密的故事;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故事;白龍復仇的故事;丹龍解脫白龍贖罪的故事;還有楊玉環的故事。五個故事交叉同時進行,當到電影的最后一刻,這五個故事完美的結合起來。空海求得無上密,白居易定稿長恨歌,白龍放下仇恨得到解脫,丹龍成功為白龍解脫。
不得不說,編劇導演用心了。簡單的看一遍,不去看底下的評論,說實話這些深奧的東西,我只看出皮毛。一念執著,一生難以解脫。真實和虛假,殘酷與美好都要學會去接受。正是如此,活著才能灑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