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
《流浪地球》影片從精神層面來說,在電影宏大的故事設定、突破天際的想象和蕩氣回腸的敘事下,觀眾能看到中國人的世界觀、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行為邏輯。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中國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中國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篇1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片,是我國第一部比較成功的科幻片。
第一次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的有創意,很新穎,非常的引人注意!我一開始認為,它會是一部有趣的,好玩的電影。后來我走進影院,來到影廳,我才知道,原來它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不久的未來太陽將會毀滅,過去無數歲月中做為人類精神支柱的存在,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
比起坐以待斃,人類選擇掙扎到底。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開始實施。然而人類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環境無法承受漫長的逃脫之旅。所以人類只得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移民方舟,以此逃離危險的太陽系,前往美好的新家園。
當然,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后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于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為無數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彌留之際的遺言。它包含著人類這個種族亙古不變的永恒心聲————我們要活下去。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要在浪費資源了,這顆星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我們一定要珍惜她,愛護她!
中國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篇2
在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題目是《流浪地球》。它主要講了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和在赤道上的轉向發動機,在逃離中卻被木星吸引。在千鈞一發快要撞上木星時,伴隨地球探路的飛行器點燃了自己,最后成功挽救了地球。
在這個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中國與俄羅斯的宇航員。俄羅斯宇航員為了讓中國宇航員成功救回地球時犧牲,而中國的劉培強為了使木星爆炸,帶著航天器,撞進了木星,也葬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從電影到現實,生活中偉大的人民常常是奮不顧身、為社會和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我們的一代文學獎、思想家魯迅,也是為了正義而活,以自己的筆墨不斷地打擊黑暗社會。也留下了一句描寫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正是對于他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再看看現代的雷鋒,他雖然很早犧牲,卻被后人流傳。雷鋒有一顆熱忱的心,他幫助孩子在泥濘里找回家的方向。他最后一刻,推開了自己的伙伴,把生的希望留觀別人,自己卻被圓木所壓倒。后人也稱贊他“雷鋒出一行,好事就做一火車。”這是他的這種精神,使他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這些人不平凡,平凡的人中,也有著他們的身影。這一切都說明,想要人民記住你,你要用心地去幫助他們。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幫助別人、正直無邪的人吧。
中國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篇3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一個影城”影院,來觀看《流浪地球》這部影片。
《流浪地球》一聽起來就讓我產生了很多疑問:為什么我們的地球母親要開始流浪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地球開始流浪之旅呢?我們的地球要到哪里呢?如果是流浪,那一定要離開太陽系,但是在過程中會不會與其他的行星相撞,而導致計劃失敗呢?
電影開始了,一開始,就是大家基本上都認識的吳京導演帶著自己的兒子,在星空下觀察星星。而且說了一句話:當你看到木星的時候,就能看到他了。因為太陽在持續地膨脹,沒多久就要將地球淹沒,為了人類文明繼續傳遞下去,我們開展了“流浪地球”計劃。就是用特別多臺反式推進器進行推動,把地球從軌道中沖出來,并且離開太陽系,來到好幾億光年外的一個新的太陽系去。
這部影片最讓我銘記在心的一句話就是:當時的人類只在意錢,卻把太陽的事情拋下不管。現在才能這樣開始“流浪地球”的計劃。我們離開了太陽系,地表就開始變得十分寒冷,我們只能在地下城市進行生活。
希望我們把這個故事銘記在心,不要把為我們付出許多的東西忽略,否則我們將遭到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