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300字讀后感
《流浪地球》影片中的特效也是很美很震撼!地球啟航時,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游宇宙之間,全球被冰雪覆蓋的瞬間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流浪地球觀后感300字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流浪地球觀后感300字讀后感篇1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國產電影刷屏了,很多人贊譽它為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式的起點,無論是特效還是劇情都堪稱一流。懷著好奇我走進電影院觀賞了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太陽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一千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在流浪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響,4000多臺行星發動機熄火。雖然在全人類共同努力下發動機恢復了運作,但地球已經突破了洛希極限面臨解體,人類文明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滅頂之災。主人公劉啟提出了“點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劉培強的犧牲下最終成功化解了危機。
平心而論,在劇作和制作方面與好萊塢一線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價值在于:中國終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的主題,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里對“英雄”這個形象的塑造十分有東方韻味:為保住火石墜下深淵的無名司機;為了救韓子昂喪命的隊員剛子;發現智能機器人“莫斯”叛逃后協助劉培強,不幸犧牲的領航員馬卡洛夫;來自不同國家的救援隊不約而同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最后機會,只為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務……所有人都拼盡全力,生死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愈發清晰。
事實上,通過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這個構思本身就極具浪漫主義,和中華五千年的家國情懷密不可分。影片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對聯合政府說出:“沒有人,一切都沒有意義。”真正意義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復雜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溫度的,絕非空間站中儲存的DNA圖譜和電子檔案所能替代。因此,當劉培強知道希望渺茫時仍然選擇了犧牲空間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評價“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正是對整部電影最好的升華。
“人類的勇氣和堅毅必將被鐫刻在星空之下。”
流浪地球觀后感300字讀后感篇2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電影《 流浪地球 》。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帶看地球離開銀河系,經過 2500 年,去到新家園。但是在中途,由于幾臺推動器沒了燃料。導致 7 天后地球將與木星發生撞擊。為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借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征程 ……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親身游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東兩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 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里,但絲毫不影響現在時圈門細細品味。
希望之光
希望是什么?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著地球、木星相摘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以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而有一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斗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佃龍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取”與“舍”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并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舍身取義“”舍己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于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里還有 30 噸燃料,于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地球脫離險境,他也因此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為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它不是單單為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為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多為他人著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扣人心弦,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需匪淺。
流浪地球觀后感300字讀后感篇3
小說作者劉慈欣在小說《流浪地球》里的一段話:聽著親愛的,我們必須堅持期望,這不是因為期望必須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日只需要擁有期望,期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與寶石,不論我們能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碌碌又一天是為記。下頭就是我看《流浪地球》電影的幾點感悟:
1:太陽不再照耀大地,所有高樓大廈傾塌,人類在地球上建立的世界,幾代人的努力就這樣毀于旦夕。人或逃到天上,或逃到地下,人類追求財富的方向和成功的目標就這樣無可奈何地改變。回頭看,過去曾有過進工廠,繼承父母的工作,吃大鍋端鐵飯碗的時代,然而在幾十年中,以往異常榮耀的選擇和身份變得沒有意義,下崗、內退,好多工人重新謀取生路。二者之間可有共同之處?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也沒有什么會具有永恒的價值和持續耀眼的輝煌。由此看,太陽不能照耀大地,只是人類生存中經歷的一次損失慘重的巨大變革而已。
2:進入地下城,是需要搖號的,是喜悅還是悲哀?但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卻能擁有一把不用搖號的鑰匙,它能夠救自我的兒子,也順便救了自我的岳父,這說明什么?在地球存亡的最終殘酷時刻,能擁有選擇權,是不幸中的萬幸。到最終,他還能夠選擇犧牲自我拯救兒子,也順便拯救了地球。也許很多人,只能看著泥石俱下,自我和家人無可奈何,唯有哀嚎。強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本事讓你能夠決定自我做什么。
3:人類在什么時候,除了珍惜家人,還需要有共患難的朋友,朋友是懂你的那個人,是俄羅斯人老馬以他的犧牲成全了劉培強的選擇。是隊友的犧牲和共同的努力,實現了隊長一路為挽救杭州發動機站做出的努力,所以我們必須要將戰斗力超強的隊友聚集在一齊,才能打敗比神還厲害的對手。
4: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因為爺爺會開稀奇古怪的車,所以孫兒也懂一些。因為爸爸是航天工作者,兒子也懂得許多航天理論。環境的熏陶很重要。為人父母者,總要堅持往前走。
5:技術的改革就像大海因為潮汐產生的巨浪,一浪之后一浪劈頭蓋臉殺過來,站在浪上操控浪的人,才不會被浪打死,稀里糊涂的人,會被浪莫名其妙卷走。亦如建國初期的百廢俱興,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到技術時代的來臨,進而通信時代的高速發展,每一次變革成就了許多人,也卷走了許多人。人啊!什么時候都不能閉門造車,要有學習的本事,要有改變自身理解新事物的本事。
6:再冷酷的人,沒有了愛和期望,都活不下去。電影里每個人的堅持和努力,皆因心有所系心有所愛,家是他們心里的燈火。給予他們飛蛾撲火的力量,愛是擁抱他們的溫暖懷抱,讓他們竭盡全力地付出。
7:地球最終被拯救,皆因所有人都想活著,僅有目標一致利益一致,才會有絕對的團結。任何時候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最終一搏。
8:每個活著的人,只要活著,皆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