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流浪地球的觀后感300字
《流浪地球》是一部讓人倍感驚詫的作品,這不僅在于電影擁有著足以媲美好萊塢的特效制作,更在于電影將國人的鄉土情懷尤為出色的融入到了一個恢弘的末世科幻故事中。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有關流浪地球的觀后感3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有關流浪地球的觀后感300字篇1
電影開頭,劉培強和戶口的父子關系異常溫馨,十七年后,戶口心中一直責怪爸爸的過錯,從影片當中我們知道是迫不得已,可為什么不說出來解釋出來呢,如果早幾年解開心結,戶口怎么會倔強著出到地表,又怎么會發生這種事,看到韓子昂死去的片段真是超級心痛TT
最后成功的方案不是以色列科研團隊研究過并計算成功幾率幾乎為零的方案咩???
在全球播報流浪地球計劃已經失敗時,雖然知道后面有轉折,可莫斯所說的以色列科研團隊的智商難道比不過戶口一個人的回憶?
何況這是已經被否定的方案,僅僅各個行業的一個精英(可能算不上精英)加上最后救援的人們只需要出力量再加上一個“天才戶口”就能夠成為那零點幾的成功率,這一點我覺得實在太硬要科幻了……
中間與莫斯通話的時候,劉培強說了那么一段中國電影常用的話:我是一個父親以及省略一百字。這之后聯合國人員就開放了權限,這也太不負責遼…
同時,流浪地球計劃在聯合國竭盡全力的情況下實在無法繼續了,提出了新的方案計劃:火種計劃,空間站已經儲存了人類的精子以及所有動物物種以及億萬種植物種子,我認為是一個較為全面的計劃。
可是為了幾個人想拯救地球的熱忱,寧愿讓空間站存儲的所有東西毀滅,而去引爆木星表面,去實現幾率為零的“英雄理想”,主角光環還是肥腸強大的嚯(苦笑)
這一段可能是英雄主義的體現吧……
結尾的五個階段真的有人去實現嗎?
地表已經冰天雪地不成樣子,地下城里面在影片中并未交代糧食的來源,燃料的來源,當地球已經老化成這個模樣,還有資源能讓人們采取嗎?我想是很少的吧,那又有什么可以支撐人類一代又一代像影片中那樣在地下城過著滋潤的生活呢?
所以火種計劃是更能讓人類文明繼續繁衍下去的。如果選擇了火種是不是會有不同的更好的未來呢?
有關流浪地球的觀后感300字篇2
大年初一上映,配合微博、微信、豆瓣...多平臺宣傳的一部國產科幻片,憑借科幻題材+逼真的特效+演技派人員配置+真實還原小說場景收獲一波好評。作為一個并沒有看過《流浪地球》原著的觀影者,從各個渠道獲悉到這部影片的“拔尖”之后,忍不住想去趕一波熱潮,一睹究竟。
對于劇情,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環境極度惡劣,人類面臨生存浩劫,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了上萬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在推離過程中,受木星引力,地球即將撞上木星,在聯合國決定放棄地球,將希望寄托于載有地球人胚胎、動植物基因的飛行器去別的星球重建地球文明。地球上,以劉啟為首的一群人試圖通過引爆木星將地球與木星的距離拉遠,但計劃失敗。宇航員劉培強為了兒子劉啟和所有地球人,駕駛飛行器撞擊木星,地球受木星爆炸沖擊波影響被推遠,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我是晚上看的,12點散場,人少,很安靜,好像很快就能進入劇情。短暫的廣告之后,出現了影片開場溫馨的一幕(吳孟達的配音有點讓人出戲),引出故事線,隨后大批近景特效襲來,不得不說,繼鬼吹燈系列電影之后,確實沒見過這么講究的特效了。
演員演技也算抗打,并沒有出現讓我可以吐槽的演技糟點,相較隔壁廳的賀歲喜劇蒲松齡,無過就是有功了。劉慈欣的原著指導,并不太難懂的科學名詞高頻出現,對于我這樣的科學盲也不會覺得很吃力(雖然出來就忘得差不多了)。記得去年在劇院看的《三體》,也是相當震撼,情景式舞臺劇,3D立體環繞音,主角配合全場互動,可以說非常富有穿透力。
至于電影劇情,個人感覺真的有點尬,經不起推敲。
1.主角恨父親。劉啟的父親作為一名宇航員,太空執行任務17年,因此劉啟表現出與劉培強之間的生疏、憎惡、沖突。但是全片都可以得知,劉培強可以隨時聯系姥爺,而劉啟和姥爺、妹妹相依長大,難道電話不能溝通解決嗎?
2.韓朵朵求救。聯合國給韓朵朵一次全球廣播求助的權限,結果壓根就是沒講重點,盡是在講自己的成長、感受,最后,以真摯的情感打動了一大波人,趕來協助他們。
3.神一般的李一一。我尊重每一位科學家,但是如此神通廣大,艷壓全球頂尖科研人員,還有點幽默的科學家真是跌破了我的眼界。還記得網劇《老九門》里有一段,二月紅發現鹽能將恐怖的絲網化成水,然后,掏出了一包鹽的神橋段嗎...
最后,對于本片,撇開電影劇情來說是不錯的,確實可以說是中國科幻題材的.巔峰之作,但是對我們這一行觀影者而言,算不上驚艷,希望國產電影會越來越棒。
有關流浪地球的觀后感300字篇3
各大影院上映了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電影內容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某一年,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地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繼續生存下去。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有體會,我覺得《流浪地球》“流浪”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太陽老化膨脹,如果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還繼續遭到人類的破壞,大自然和生態環境得不到改善,到時候大氣層也會遭到破壞,太陽的紫外線輻射就會更進一步對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傷害。當我們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人類還是被迫開啟“流浪地球”的計劃。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盡自己全力不讓地球“流浪”。其實,如果我們不能保護好環境,以后流浪的就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那時如果我們的科技夠發達,也許能往其他星球遷移,但如果科技還沒那么發達呢?
在影片《流浪地球》里,我看到了人們的善良、人們的堅強、人們的瘋狂、人們的理智,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人們為了自己所愛之人而瘋狂,失去理智,就像莫斯說的:“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的確是一種奢求。”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人人有責。讓我們盡自己所能保護地球,不要讓“流浪”事件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