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教育題材的電影觀后感
我們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中學生勵志教育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教育題材的電影觀后感(精選篇1)
今日,我看了電影《上學路上》,太好看了,也十分感人,好多人都看得淚流滿面。
有一個小姑娘,她的媽媽去世了,她爸爸又找了個新媽媽,很不幸,有了新媽媽后爸爸卻永遠離開了她們。后媽媽生了兩個孩子,所以,這小姑娘的生活都得靠她自我了。
有一次,學校該交學費了,小姑娘問新媽媽要,可她們太窮太窮了,哪能交得起呢?小女孩就想自我掙這學費。她天天上山砍柴,有一次,她的弟弟把要賣掉的羊給丟掉了??墒牵瑡寢寘s罵這小女孩,可憐的小女孩跑出了家門。
她生活得很苦,天天晚上不能回家睡覺。經過了好多天,小女孩經過千辛萬苦最終掙夠了學費,交給了教師。
我為這個小女孩感到驕傲,自豪。我覺得小女孩要比我堅強得多,她才是一年級的農村小姑娘。我想對她說:“你很了不起,你能做到的我做不到,我為你鼓勵,加油!”
看了這部電影,我也明白了:錢都是用雙手掙來的,爸爸媽媽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平是不能亂花錢。因為這些錢都是爸爸媽媽用汗水換來的。
中學生教育題材的電影觀后感(精選篇2)
在黃沙滿天的山區中,每天孩子們都會朗誦綠意盎然的小詩,在山區中綠色對于他們是一個美麗的夢,他們被窮困壓迫著。
故事發生在一個偏僻缺水的山村里。王燕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她的家中還有兩位弟弟。也許是母親重男輕女的思想吧;也許是作為姐姐的他要承受的更多吧;或者說家庭條件不夠好。王燕被迫離開了自己熱愛的學校。王燕為了上學,偷偷的撿雞蛋,把筆買給了老師,最后獨自到100多公里外山上摘枸杞。終于攢夠了那24、8的學費。影片中王燕送給了三花姐一支筆,那支筆是三花姐最后的留戀。對于她來說那不僅是一支筆更是一種不放棄的信念,它似乎在向世界宣告要堅持、不可放棄。
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開學那天王燕氣喘吁吁得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面前說:“24·8我掙夠了!”那一刻我哭了,和影片中的王燕相比起來自己是多么幸福!24·8對于90后的我們來說根本不算什么,買點零食買點玩具一會變所剩無幾了,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突然覺得自己就像法西斯般肆無忌憚地花著錢并不知道珍惜。
影片中的王燕敢于面對困難失敗,他的那種堅持讓我感動從她身上我領悟到了什么叫人窮志不窮。失敗與成功讓王燕感受到希望的陽光,也讓我感受到了自強不息。幸福是什么?愛是什么?錢是什么?曾經在我眼中父母把零花錢給我。任我花,任我吃,任我玩,這才叫愛??涩F在我明白了,現在的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條件,幸福不是必然的,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答父母,這才是愛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中學生教育題材的電影觀后感(精選篇3)
電影是這樣的:一個小女孩名字叫做王燕,家庭非常貧窮,下一個學期又要交學費了,學費雖然是24元8角,可是他們都交不起,于是王燕的媽媽就不想讓王燕上學了,王燕非常想上學,于是就哭著說:“媽,您就給我上吧!”,王燕的媽媽就說:“你自己賺錢來交學費吧”。
王燕聽了之后,就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賣雞蛋、賣鋼筆、賣綿羊……,王燕想盡了種種辦法去賺學費,最后,終于回到了以前的那個溫馨的教室。
王燕是一個聰明而且有具備熱愛學習的精神,我們都要去學習王燕的那個熱愛學習的表現,我們現在都有嶄新的文具盒、書包……,還有充足的錢財和上學的班車或是汽車,我們有那么好的條件,就更應該比農村的孩子學習優異和刻苦了。我看完了《上學路上》這一部電影我才知道農村原來是這么不好的條件,連24元8角都發愁,以后我要認真刻苦學習,長大賺錢之后,我就捐一些錢幫助一些為錢發愁的人。
中學生教育題材的電影觀后感(精選篇4)
我以后一定會珍惜我擁有的大好時機,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努力學習,改正缺點,爭當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長大了做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也要做一名堅持和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今天下午,老師們帶領著我們來到菊城電影院觀看電影《上學路上》。
她去賣雞蛋、賣圓珠筆、賣小羊,好不容易湊足了去枸杞園的10元車費,最后終于能去枸杞園幫人摘枸杞,終于得到了24元8角的學雜費。在開學哪天,王燕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最讓我感到的是王燕跟在賣羊人身后懇求他賣羊時那個情景。“摘一斤枸杞可以得到兩角錢,摘124斤枸杞我就能得到二十四元八角錢,有了這二十四元八角錢,我就可以交學雜費了,我就可以上學了!!”聽了這句話,我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所以,我以后一定會珍惜我擁有的大好時機,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努力學習,改正缺點,爭當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長大了做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也要做一名堅持和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中學生教育題材的電影觀后感(精選篇5)
這個暑假,我觀看了一步勵志影片,名為《當幸福來敲門》。
這部電影取材于真實故事。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家人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地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后成為知名的金融家的故事。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被主人公為夢想為生活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主人公開始是一個醫療機械推銷員。他所推銷的東西不容易賣出,可他并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努力著,直到他賣出儀器。他的生活狀況并不好:不能按時交稅,也不能按時交不起房租和幼兒園的托管費。之后,他的妻子因為不能忍受過于貧窮,離家出走了。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他還是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依然對未來的充滿信心。經過他的努力,他得到在一家大公司的實習機會,最終他成功地成為這家公司的正式職員。幾年之后,他創立屬于自己的公司。十年后,他已是一位知名的金融投資家了。
他的故事使我深受啟發。讓我明白了,不管生活環境怎樣變化,我們都應該有股永不放棄的精神,應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當我們面對艱難困苦時,我們一定不能放棄“我一定可以戰勝困難”的信念,因為這個信念會成為我們戰勝困難的動力。正是有了這個動力,我們才會不斷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就應該有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學習中,如果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的第一反應應是:即使這道題再難,我們也不應放棄,而是仔細地鉆研它,想辦法解決它,最終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不能放棄“我一定可以戰勝困難”的信念,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去戰勝苦難。
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時,也應是如此。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這些困難往往就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它阻礙自己的前進的步伐,它就是想讓你放棄自己的夢想,可就是不能放棄,就是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
永不放棄的精神是實現夢想,也是成功的前提。我就要培養這種精神。這是我看《當幸福來敲門》后的最大的收獲。
中學生教育題材的電影觀后感(精選篇6)
星期五,我們看了電影《上學路上》。
故事發生在寧夏西海固地的農村,它講述的是十三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時間為自我掙學雜費的故事。為了二十四塊八角錢的學雜費,王燕付出了辛苦的勞動:她去賣雞蛋、賣圓珠筆、賣小羊,最終湊足了去枸杞園的十元錢車費,最終能在枸杞園幫人摘枸杞。在開學那天,她賺夠了二十四元八角錢的學雜費。
王燕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被汗水濕透的錢放在媽媽和教師的面前,說:“學雜費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回想起來,這切都是因為她家太貧窮了,家里除了她,還有兩個弟弟,分別是大瓜、二瓜,她媽媽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大瓜二瓜能夠買新書包、新筆、新本子,而王燕卻不能,她很想讀書,求媽媽給她交學雜費,而媽媽卻丟下句話:“想讀書,自我掙錢去!”
最讓我感動的是王燕跟在賣羊人身后懇求他賣羊給老爺爺時的情景?!罢镨坭侥軌驋甑絻山清X,摘百二十四公斤枸杞我就能掙夠二十四塊八角錢,有了這二十四塊八角錢,我就能夠交學雜費了,交了學雜費,我就能夠上學了!”聽到那里,我的心里震驚了,百二十八斤枸杞,那得摘到什么時候啊?
比起王燕,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錢更不算是什么問題,要什么有什么,學費家長早已準備好,玩具要什么就能夠買什么,學習用品隨便挑……我們完全不需要為錢而發愁。
看完影片,我有了深深的感慨:同樣在藍天下,同樣是孩子,為什么我們的生活與他們的生活卻截然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