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少女時代觀后感五篇
口碑爆棚的青春愛情喜劇片《我的少女時代》再一次掀起了臺灣青春片熱潮,回想上一次的青春熱潮還是當年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熱映的時候。當時影片男女主角柯景騰、沈佳宜的戀情引發了全民青春回憶,而片中的男主角柯景騰也成為了國民新晉男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我的少女時代觀后感范文吧,歡迎查看閱讀。
我的少女時代觀后感一
下班,和閨蜜看了一部臺灣電影,名字叫做我的少女時代。乃至于現在已經凌晨2點多,眼睛依然睜開狀態。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已經幾個小時,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我的少女時代……我曾經也少女時代過的光輝歲月,感悟很深。
青蔥歲月,我們揣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奔跑在校園的操場中。嬉笑打鬧在教室的各個角落里,遠離世事的滄桑,不懂得爾虞我詐,只有開心的信仰。也有過暗戀著男生,花癡般崇拜和喜愛,偷偷的看著自認為帥帥的男生,被發現臉便不好意思的通紅通紅。
那是一個青澀的年代。小伙伴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追逐著各自的夢想,不知道什么叫做生活的艱辛與無奈;小伙伴們的眼睛是那樣清澈與無邪,不知道什么叫做讀懂人心雙眼已渾濁。一切都懵懵懂懂,一切都似懂非懂:知道必須好好學習,卻不知道為什么必須好好學習;會為了一場運動會拼命的跑,只為了給班級爭取榮譽,卻不知道榮譽是什么;會為了老師批評了一句嚶嚶大哭,然后暗暗努力讓老師喜歡自己表揚自己。總是感覺那時候的天是藍的,云是白的,那般美好,其實現在亦如此,只是心境不同了而已。
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記得,很多小伙伴們都聽見過,兩個同學生氣了或者一個同學被欺負了,總有同學會說,我給你告老師去…在現在聽來,是多么美妙的一句話!那時候總感覺說這個的同學特別不酷,可是這就是少年時代的象征,沒有為什么,就是那樣般美好,無任何雜質的美好。眼淚與微笑,哭是發自內心的委屈與無助,笑就是天真無邪的美好,咸咸的淚水,甜甜的'微笑!
那是一段值得回憶的歲月。青春再豐富多彩,少女時代再婀娜多姿,都已經沉淀成耐人尋味的往事,留在記憶的長河中,終于在翻滾中一點點成長,褪去臉上的稚嫩,成熟中的韻味一點點顯露。記得爸爸曾經教導過我的話語,珍惜青春的時光,享受校園的歲月,一個年齡段就好好享受這個時期的快樂!這些話記憶猶新,也慢慢體會了其中的含義。回憶再美好,她總是留在記憶中了,雖然我們確確實實已經走過,因為我們確確實實已經走過!
一度在掙扎,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想繼續活在騙人的世界中,就在某一個瞬間,終于明白,雖然青春已過,但是韻味已經開啟。雖然眼光不再清澈,但是卻經過歲月的洗禮變得堅定不移;雖然眼角留下了細紋,但是卻遇事變得坦然有序;不再掙扎,抓住每一個時期給我們帶來歡樂,不去追求流失的過往,享受此時此刻的美好。
我要大聲的吶喊,青春,我來過;青春,我走過!我的少女時代,我來過,我的少女時代,我已經走過!再見!曾經的少女時代!再見!記憶中美好的青春!再見!一切有關于青春的往事—將永遠封存在記憶的長河中!在那個世界中!隨意,流淌!
我的少女時代觀后感二
閑來無聊,我又把《我的少女時代》看了一遍,除了搞笑和感人,我實在找不到什么詞來形容它了。每每看見,它就會勾起我對上世紀90年代的幻想,尤其是校園時光。那個年代總能以曼妙的舞姿向我們展現它所有的純真與美好。而我們,出生于90年代末,也見證了許多的時代變遷。
有時我會懷念自然科學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還有夕陽斜照,廚房里傳來鍋碗瓢盆的聲音。自由自在的我們放學之后在院子里嬉笑打鬧。丟沙包、跳房子、單腳游戲、捉迷藏、捅蜂窩和河邊垂釣等等都是我們最無憂無慮的日子里最常做的事。上學的時候,男生與女生的課桌之間總有一條"三八線",然后男孩子總會偷偷將其劃掉再肆無忌憚地越境,偶爾還會用鉛筆盒夾住女孩子扎的馬尾辮。夏日的冰棍和辣條是最火的零嘴,有時還會花幾毛錢買上一盤會吸水的.珠子在家養著。蕩秋千、過家家、放風箏等等似乎都有著數不盡的趣味總能讓我們樂呵一個不寫作業的下午。奇怪又好笑的是,明明課程很少還是會將所有的課本塞滿書包然后屁顛屁顛地往返學校與家。放學之后還會聚集小伙伴一起打彈珠、拍小公仔,那時覺得它們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或者是一起將插入游戲卡的鍵盤連上電視機打小霸王,魂斗羅、超級瑪麗之類的游戲總能讓人難以拒絕。晚飯過后跟著大人看過天氣預報就等著八點檔的電視劇。《懷玉公主》《降十八羅漢》《至尊紅顏》……宮廷、武打、神話等等什么都看,那時感覺《大長今》播了很久。當然還有很多精彩的動畫片,比如說《圣斗士星矢》,那時候認為“天馬流星拳”是最酷最厲害的招式,還有《魔法咪路咪路》之類的。
對了,房間里還裝有兩個大音響,電視抽屜里放有無數張碟片,然后連上帶著長長的線當然麥克風盡情高歌。一位堂哥喊著嗓子唱完《知心愛人》后竟被打了0分。此外每次歌曲放到一半總會很神奇地出現一只金碟豹從左下角飛到右上角。
稍大一點的可能會比較喜歡鄧麗君,年紀輕點的可能喜歡楊鈺瑩。《心雨》《輕輕地告訴你》《酒干倘賣無》《回心轉意》……這些歌曲都伴隨著時間結束了所有的歡樂。
以前我還能接觸到90年代末20世紀初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寫的作文,里面有介紹改革開放家鄉的新變化的,寫春雨冬雪的,寫雨天收五星紅旗和去教室關門窗的……數不勝數,那么純真那么美好。家里還有一半1992年出版的小學語文作文選,里面那些寫信的小朋友現在也應該為人父母了吧。
這一切真的好美,每每回憶起來嘴角總會微微上揚。但人總有一天會長大,也不必活在過去的美好。大步向前,帶著希望與美好一路向前。
回到開頭提到的《我的少女時代》,我最喜歡的是開頭林真心與結尾徐太宇的獨白,其次是校慶典禮上全校反抗教導主任的片段,真是非常喜歡。
真如徐太宇所說的:“原來喜歡一個人會發現自己沒有勇氣告訴她;對她很壞只是想更靠近她一點。”所有青春里的美好不應留下遺憾,所有青春里的際遇只有一次,我們應當好好珍惜。我們無意改變與他人相遇相離的軌跡,便自當恭敬,自當珍惜。不要等到二十年后相遇之時,懷念的情感只能融入到一句"好久不見"中表達。未來的路還很長,愿你我皆能幸福與安康。
我的少女時代觀后感三
再次重溫了“我的少女時代”也許是我一直以來都很“乖”,平凡的過了我的童年、少年,從未去勇于發現自己的生活。不能找到自己和劇情有共同點的地方,對劇情不怎么來電!
電影講述了林真心一個普通的少女從一個平凡、可以說是丑女生暗戀上帥氣、好成績、過人運動細胞的同學歐陽非凡開始。到一系列意外結識校園惡霸徐太宇,組成“失戀聯盟”。從一個平凡的丑女生到非凡女生的一切轉變。
暗戀非凡同學,這種事也許80%的女生在讀書的時候都會發生。這種暗戀太多數會在遇到更加優秀的對象“轉會”,或畢業后消失。極少數案例發生會遇到徐太宇,遇到了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可以寫成小說的故事。還要同時能遇到兩個這樣的`人物還有交集,這是多么精彩的故事。
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的評論:幾乎不貼近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青春大多關于5年高考3年模擬。
哈哈。原來除了我沒有林真心的勇敢、善良,不顧一切的勇往直沖外,還模擬試卷的參與!我才沒能遇到我的非凡和徐太宇,錯過了這一系列無敵的青春愛情故事!
最喜歡劇中徐太宇講的“你高中不做點事,你以后會后悔的!”
現在的我不在是少女,是“沒在高中做點什么事,后悔了”的年紀了。但現在何嘗不是讓以后會后悔的年輕呢?從現在開始也不晚!從有意義的事慢慢做起,不讓以后為了現在沒做過后悔。到了40、50歲時,我就可以寫我精彩的大齡少女時代了。
我的無限變數、遐想的年紀!為了不在停留在不是少女卻還是平凡的丑女加油吧。
我的少女時代觀后感四
今天晚上不一定能寫完。以及觀后感神碼的總是距離電影本身十萬八千里仿佛是一項特殊技能。
兩個淚點。打賭誰先跑到終點就答應對方一件事。然后玩命把自己往地上摔腫了的林真心使用殘余法力毆打徐太宇后勒令他做回自己。
徐太宇視角的回憶,第一次約在外面學習時徐太宇在街上等林真心,緊張兮兮地從櫥窗鏡子的反光里看著女生扭著一種奇怪的姿勢走了過來。
以前我特別喜歡看青春啊愛情啊題材的東東,電影、電視劇、小說、漫畫等等等等。可雖然喜歡是喜歡,看的時候往往多是心潮澎湃的花癡,到底還是缺乏實感。
不幸的是自己的少女心實實在在的開花和凋謝在這大半年之后,突然就發現自己對于之前喜歡的這一題材完全提不起興趣了......
所以我想,現實中那些常年在人情戰場上搏斗廝殺的人們,應該也是如此吧。雖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但是再寫實藝術有怎能比有血有肉的生活來的淋漓盡致驚心動魄呢。
曾經說過,這半年再次看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已經完全改變了模樣。
再看青春期的愛情故事,當初的憧憬也不復存在。補刀說,那一定是因為你老了。我承認。我終于如愿以償的老,對于所有關于年輕關于激情關于荷爾蒙的事物感到麻木而疲倦。
在生命的這葉小舟上,我掩目棄槳,在不知不覺間已漂了黃昏的方向。
只是沒有想到,竟然還是會哭。
我知道自己的淚點并不是無緣無故,因為我們所有的情緒感受都不是偶然。
徐太宇會喜歡林真心也一點都不意外。只因為林恐怕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深深“看見”他的人。她看見了他放浪作惡的外表下隱藏的善良和溫柔,看的見他失朋友的痛苦,以及這份痛苦對外無處投射而轉為向內的自責與內疚。——徐不愿活的太優秀,正是因為他恨自己無力挽救朋友的死,于是決意將自己的命運一同賠上。
這一切都被林真心看在眼里。于是她幫了他一個忙,她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強行借入這個事件,修正了徐太宇的記憶,告訴他朋友的死并不是他的責任,他不必再為此負疚了。
也就是這一息念頭之間的轉變,令困頓于懷念和悔恨煎熬中的徐得以解脫。不得不說,這是堪比賜予重生之力的“看見”,這是幾乎帶著神性的著想與體諒。
這是個怎樣的姑娘。她看似普通平凡,但卻身懷一項的絕技。在我看來,在那個心智尚未成形的年紀便擁有這樣洞徹人性的眼光和撫平人心的勇氣,這份可貴的靈性根本無法不讓徐讓歐陽讓所有人都為之深深吸引。
“只有我們能夠決定我們自己!”人生中還有什么比做自己更為誘人的選項嗎?
一個人的一生中可能有過很多次的喜歡,但遇見愛的機緣卻極為罕見。因為在喜歡的情緒中往往充斥著我們理想客體投射的幻覺,而愛卻是真真切切的兩個靈魂的相遇。
這世間,只要有一個人曾經這樣的“看見”你,你的“存在”就被得以證明,你就不算白白活過。
我覺得徐太宇是幸運的。可當看到影片最后的回憶時才發現,林真心又何嘗不是幸運的呢。尚未謀面之時徐就已經從那封“幸運信”的字里行間“看見”了這個擁有純凈心靈的女孩,這段兩個的靈魂彼此真實“遇見”的故事除了“奇跡”之外幾乎找不到其他任何詞匯來做注解。
只可惜,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未曾有過這樣幸運的“相遇”。
上課的時候老師曾經說過,一個人格健康的愛人的治愈能力,遠遠勝過一個資深的心理治療師。
因為那是不摻雜利益,不過問緣由,不計較后果的治愈,那是這世間可以化解一切抑郁與焦慮的良藥。
不幸的是我早年資源匱乏晚熟至此,幸運的是這種能力是可以后天習得的。當然,雖然要比先天資質的增進緩慢許多,但還好,命運了給予了自我救贖的機會。
曾幾何時走在街上看著那些幸福的情侶也會覺得羨慕,同時也很好奇,這種在我看來近乎奇跡的經歷在旁人眼中卻是這樣的稀松平常,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
現如今我也明白了一些些,除卻那一點點的幸運,在愛情來臨時能有坦然相迎的勇氣和耐心呵護的能力也同樣重要。
那么就讓我在路上繼續獨自慢慢前行,慢慢等待與你的相遇吧。
作者咆小咆~
如題,這是一部神奇的電影,具體在什么地方呢?兩男兩女,學霸和學渣,校花和壁花,標準得如同千千萬萬部流水線上的臺灣言情套路。它有個容易讓人誤會是女版《夏洛》的開頭,看了一點就知道的情節發展和果然不出意料的結局,永遠不表白的兩人和被迫分開一定要讓女主誤會的男主,更別提換個發型就變身、讓女二號永遠拜倒在"善良"二字下的"平凡"女主如果說內地的'青春片流程是"疼痛、打胎、備胎好"的話,那我想痞子男一定是所有臺灣青春片的標配。
說了這么多,你以為我是要吐槽這部電影?不!這部電影的神奇之處恰恰在于即使它如此地爛俗、老套,到最后,你仍舊會被戳中那顆小小的少女心。
在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兩位主角,鑒于我并不怎么看臺灣電影,影片開頭陳喬恩出現時我驚了一下,瞬間以為走錯了場,及至故事漸漸展開,面熟但確實從未見過女主讓我糾結了整場時間,開始以為像徐懷鈺,后來才想起來原來像曾經的同學跑偏了,如果說開頭的幾十分鐘讓人以為這是個"惡作劇之吻"式的故事的話,當男主角出場的時候我們才不免"哇"地一聲:就是他了!王大陸在今天之前還是個陌生的名字,看過電影之后,我已經迅速忘記了男神人設的男二號,滿腦子都是痞痞壞壞的"徐太宇",膠原蛋白滿溢的男女主,活潑的笑點和神還原的生活情節,瞧,原來老套的故事還可以這樣拍。
當然,劇透到此結束。陪著姐姐一起看午夜場,兩個高齡女人被好好地感動了一番。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少女心到底是什么?除男一男二不可避免地愛上女主這樣的不可逆光環,一開頭的女主確確實實是大多數女生的樣本--平凡。不突出的樣子,不突出的成績,再加上不突出的性格,永遠憧憬著男神,有一兩個至交好友,整個高中在角落里默默地長草,畢業后就漸行漸遠開班會都不一定通知你的女生林真心就是這樣的女孩子,也是絕大多數人生活中的樣子。也許正是這種程度的"真實",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中很容易帶入自己,有多少人期待著來一場刻骨銘心的初戀,有一個心心念念牽掛著你的人--不好意思,你想要的,這里全都有。
再怎么虛構故事,打動人的永遠是那一點真實,少男少女青澀的打打鬧鬧,熱血上頭的不管不顧,關注的人就是全部世界的單純,和那一點礙口識羞的小心思一點一滴地打動女人那顆永遠愛幻想的小心肝,我們每個人都是林真心,只是大多數人的曖昧是種子,沒有機會讓它長成愛情。
何其不幸,又何其幸運。
年少的我們,.哪怕不是公主也總是期待能有王子來相愛,too young too simple,但這是真實的我們,是哪怕再不好意思也能笑著調侃的過,這一點,在電影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片中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不是男主的真情告白或是兩人的感動重逢,而是他們最后見面的時候,林真心因誤會尷尬逃離,在雨中狠狠栽倒,徐太宇奔扶她時,她下意識地、堅決地伸手制止,那時徐太宇正在她身后,而她甚至沒有回頭。你看,如此默契的細節,就好像在昭示著他們的命中注定,但是不敢開口地猶疑,忐忑不安的試探,又總以為那個人不是他。
于是錯過。
與其說戳中我們少女心的是理想型的男主和男二號,不如說,打動我們的恰是那不敢開口的躊躇。那就是青春啊,充滿了幻想,甜蜜,酸楚和不確定的青春。
最后的最后,一部講述青春的電影,沒有裝嫩,沒有扮老,每個人都出現的剛剛好,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電影打四分,一分扣給男主那沒頭沒尾的心理創傷
我的少女時代觀后感五
神經大條且長相平凡的林真心,每天眼珠都是跟著校內風云人物歐陽非凡轉動,而徐太宇身為學校頭號痞子,則一心要追上亮麗的校花陶敏敏。林真心偶然發現歐陽和陶敏敏交往的秘密;在喜歡敏敏的流氓學生徐太宇的脅迫下,兩人組成“失戀陣線聯盟”,誓言拆散這對金童玉女,幫彼此倒追心上人。一個是LOSER壁花想要走到白馬王子身邊,一個是地痞混混想追到圣女校花,兩人一路跌跌撞撞,笑料百出,卻萬萬沒想到對彼此動了心。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因為其符合生活的真實。
金童玉女,是每個人都羨慕和向往的。相貌上佳身材一流是必然的,舉止文雅言談得體是必須的。這高端大氣的形象背后卻很少會有人知道那隱藏著的可能是什么。是什么呢?脆弱的天性。天性所以脆弱,是因為這些所謂的金童玉女從小一定充滿了優越感,從小得到太多人的關注和贊美,受到太多太多外界的影響和塑造,他們的自覺自悟根本不可能做到很好的吸納和調節,不由自主地就成了世人眼里嘴里懂事男乖乖女: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恰如其分,有條不紊。
教養,常常會以犧牲自然純真的天性為代價。多數人的結局則是,學會了偽裝,遠離了初心。他們或許都能贏得世人的尊重,卻因為天性萎縮而難以親近和捉摸。
當然,物以類聚,同類人相敬如賓的婚姻生活同樣可以成為世人的楷模,至于他們是否幸福,幸福是否發乎本心,只能是冷暖自知了。
所以當徐太宇和林真心最終如愿以償地追到自己仰慕已久的“真愛”時,才明白:那看起來如花兒般美麗的愛情夢想,是多么虛幻失真!
面對好友被大海吞沒,歐陽飛凡表現異常冷靜或者說淡漠;而徐太宇則內心大慟,近乎瘋狂,從此失去理智,變得桀驁不馴狂妄不羈。遠離本心或許很難有真正的感動或幸福,卻因為內心淡漠而能從容面對各種傷害與痛苦。不忘初心則能保持永遠的真實,一旦受傷又往往痛徹心扉甚至失去心智,最好的自我保護莫過于忘卻和逃避初心。
所以,如果沒有這一段情節的交代,一個只知道吃喝玩耍的痞子,就算混得再好,編劇硬是要在他身上加入愛情的元素,還因此而洗心革面脫胎換骨考入前十,那只能用來忽悠那些依然在混生活混社會又有些盲從盲信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人,凡事皆有因果,很多電影情節特別荒謬,這部電影較為寫真。
作為校花的陶敏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年青人大多喜歡拉幫結派,喜歡從大眾隨大流,喜歡在人群中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漸漸地,我們甚至還沒有長大,就早早地失去了真心。小說也好電影也罷,想要呼喚和贊美的,幾乎全塑造于主角形象上。林真心因單純幼稚,衍生種種困窘與無奈,少年時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的傷害與難堪,而林真心沒有因此而變得自卑與怯懦,反而愈挫愈勇,面對權威與壓力,面對徐太宇的自暴自棄,挺身而出,不違真心,這實在是我們這社會少有的良心和勇氣。
生活和社會就是大染缸,沒有誰可以不受其影響以至漸漸同化為一個庸人。唯利是圖唯錢是愛,及時行樂得過且過漸漸地就成了世人的人生常態。讓筆者感動的是電影的結局,十幾二十年后,林真心和徐太宇在生活的潮流中隨俗輾轉幾經周折最后相遇,其間也遇到幾段戀情,皆郁郁而終,所以如此,全在于他們難忘初心,他們沒有因為外物而讓自己的真心失去原有的色彩和感動。
突然想起曼德拉的一段話:
如果天空總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于墻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也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當靈魂被物質嘲笑,當尊嚴被金錢踐踏,當情感被享樂玩耍,當信念被無聊摧垮……我們又哪里還會計較自己到底是蛆蟲還是塵土?
依然會計較的人,或許有一天回想往事,可以自足而又感人地說:我不是個混混,我曾經活過!我沒有失去真心!
依然喜歡電影里的那句臺詞:原來喜歡一個人,會沒有勇氣告訴她,那個晚上,我向流星許愿,希望她的愿望里,也有我;即使我知道,能讓她快樂的,是另一個人。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能愛我幾年,那將是我的幸運。如果你能愛我一生,那將是我的命運。如果你不愛我了,我依然感謝你。在我生活最糟糕的時候,遇見最好的你。人的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遇見你。
這或許就是我們年少時的夢,年少時不計是非得失的真心。盡管真心常常受到世俗的責難與玷辱,最能反映世人不愿付出而又渴望得到的矛盾現實,而電影想要表達的,依然是希望人們能夠不忘真心。
因為,真心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