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電影讀觀后感600字
提及這部小說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高中時代,郭敬明的這部小說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轉而這部小說也被拍成了電影,電影中每個角色被更加細膩的展現在眾人眼前,明明早已看過小說,當再次轉身看電影的時候依舊頗受觸動,總覺得電影與小說給了我完全不同的感觸。大家觀看完之后有沒有產生自己的想法么? 觀后感如何去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讀觀后感600字1
昨天晚上,我去電影院看完了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說實話,我對各種校園劇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一開始進電影院的我并沒有對這部電影抱有太大希望。但在看完電影后,我的內心真的是久久不能平復。
電影的主題很明確——校園暴力。故事中的女主角易遙因為無意中被傳染了疣病,而另一個暗中嫉妒她的女生唐小米在跟蹤她之后發現了這個秘密,并將這個秘密毫不猶豫的在全校公布,易遙從此在全校被孤立了起來,人們向她潑紅墨水,把垃圾倒在她的飯里,喂她吃粉筆灰……就在她已經對這個世界失望時,面對同學們的挑釁,她選擇了忍讓與躲避。就在易遙對人生失去希望時,一位叫顧森西的陽光少年走進了她的生活中,有黑暗的地方同樣也有光明,在這個充斥著陰冷,仇恨的校園里,顧森湘,顧森西兩兄妹就像陽光一樣溫暖著劇里劇外所有人的內心。顧森西是第一個在流言蜚語中仍然選擇站出來陪著易遙的男孩子,而他的姐姐顧森湘也是第一個肯幫易遙的女生。最讓人覺得諷刺的是易遙的青梅竹馬齊銘選擇了聽信傳言。齊銘本身有所懷疑沒有錯,但他的懷疑讓已經瀕臨崩潰的易遙徹底失控,但在易遙媽媽陪著她治好病以后,原本一切都相安無事了,易遙的生活在顧森西的幫助下也重新走入正軌。可易遙在一次放學路上無意中看到了受人欺負的唐小米,自尊心亦或是自卑心太重的唐小米苦求易遙不要把這件事說出去,易遙沒有選擇像唐小米一樣宣傳這件欺凌事件。但疑心太重的唐小米打算先下手為強,她聯系了她認識的狐朋狗友,打算也教訓一次易遙,她想將易遙引到一個偏遠地點教訓一次,但在陰差陽錯之間,赴約前去的是顧森湘,在躲避流氓的過程中,顧森湘墜樓身亡,而不明所以的同學再一次對無辜的易遙發起指責,這一次面對同學的指責,易遙身邊沒有任何人,包括齊銘和顧森西都沒能及時站出來幫助易遙。全劇的高潮就在于易遙的崩潰。易遙跳河前的一段話痛擊這電影里外的“看客”的心。
正如劇中女主所言,在學校暴力中,我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我們比石頭還冷漠,我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么我們就跟著做什么,我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我們的日子真的很無聊。在學校暴力中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知道,無論結局好壞,我們都不會承擔任何后果。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回憶我的校園生活,我不得不承認我曾經也是一位看客,然而我已經沒有機會去道歉,我也深知一句簡單的對不起挽回不了一個受害者內心的傷痕。愿校園暴力可以遠去,愿我們的青春都可以被溫柔對待,愿我們在校園暴力中可以遇到另一個顧森希,希望的希。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讀觀后感600字2
原本電影剛上映就打算去看的,以‘’校園欺凌‘’為題材的影片,視角新穎,也更為貼近現實。這樣的事件,也普遍存在,肢體的暴力,語言的暴力,互聯網時代,網絡的暴力,一個成年人都無法直面的問題,發生在中學生身上,會造成更大的,無法彌補的傷害,腦子里突然想到阮玲玉遺書上的一句話,人言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流言蜚語是多么可怕。
青少年時期,是內心和行為變化最大的時期,朋友們都認為我家小孩乖,不叛逆,聽話,所有的人看到的只是表面,我在背后付出的陪伴,關注,堅持,不是短時間就能有結果的,小孩子幼兒園到高中,教育不光光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個班級的小孩,不可能完全注意到小孩情緒的細微變化,家長才是小孩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特別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自卑,心里脆弱,有些更嚴重的,還存在一定的心理扭曲,如果在小的時候,不讓小孩覺得自己不被重視,盡可能的多些陪伴(而不是陪著),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促進和小孩之間的感情,讓小孩的身心更加健康,減少小孩成為施暴者或者被施暴者的 可能。
如果小孩和你說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或者說話欲言又止時,不要主觀的認為就是小孩錯了,或者很不當回事的忽略,久而久之,小孩會什么都不愿意和你說,影片中,易遙幾次和媽媽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媽媽都無視,甚至謾罵毆打,從此她再也不說了,一方面承受著媽媽的冷漠,一方面又被學校的同學欺凌,最終崩潰,選擇自殺。慶幸的是她被顧森西救起,顧森西也成為易遙黑暗人生中的一束光,如果多點像顧森西一樣敢于站出來對校園暴力說不的人,就不會有后續一系列的悲劇。后來易遙媽媽知道女兒得病的過程,她狠狠的打了自己一耳光,(個人非常喜歡鄔君梅的表演),那一巴掌,我用了一張紙巾擦,因為懂得一個媽媽當時的無助和自責。
最后校園欺凌受害者的 采訪,能看得出,事隔多年,他們的眼神中依然會有恐懼和膽怯,這是會伴隨他們終身的,一種不可逆的傷害,校園是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地方,就應該回歸它本該有的面貌,很不錯的一部電影,值得一看,愿所有青春,都被溫柔對待。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讀觀后感600字3
《悲傷逆流成河》是一部以校園霸凌為主線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校園霸凌如此可怕。不過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么浪費也別辜負了自己。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里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系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后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己包裹在堅強的外殼里,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里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校園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己的,永遠是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希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可以笑著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討厭自己。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希望,她說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子。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里,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己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己,也瞧不起希望。她自卑自己的出生,自卑自己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己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又憑什么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但是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么不讓自己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么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么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大量閱讀,背誦古詩。幾年后,我也變成了那些我曾經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讓長大后的自己,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子。
別在最美的青春里,辜負了最好的自己。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讀觀后感600字4
“燕子再渴,也不會喝地上的臟水,體面的人就算斷了手腳也不會去要飯的。”“你生活在光里,你就覺得整個時間都是光亮的!”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后印象最深的一句對話。
本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高中的女學生易遙因為家里條件并不好,總是受到同學們的輕視。而易遙本身又性格內向,這也成為了因校園欺凌事件而轉學的唐小米的校園暴力。后來又因為其他原因使易遙患上了疾病,這使整個學校的同學都嫌棄,欺凌她,潑她墨水,還當面稱她為病原體,甚至將易遙拿去治病的錢拿來買蛋糕吃。有一個名叫谷丹的女孩,她想幫助易遙,可卻被身邊的同學攔了下來,她也只好就此作罷。可就再易遙身處無助之時,同校的顧森西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顧森西這個人十分有趣,他的自我介紹也總是千奇百怪,從剛開始的“你好我是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去掉木字旁的西。”再易遙絕望時又變成了太陽從西邊升起的西,當易遙悲傷的說他終究不是希望的希時,他笑著說“其實,我也可以是希望的希。”這么一個陽光的人來到了易遙的身邊,告訴她不要一昧的膽小怕事,要學會反擊。這導致易遙的生命中就像出現了一道光,她變得逐漸開朗起來,可又因為一封短信,導致易遙被大家誤認為是殺害顧森西姐姐顧森湘的兇手。她努力辯解,可沒有一個人相信她,就連從小青梅竹馬的齊鳴也認定了她是兇手。這些種種壓力導致易遙投河自盡,她跳河的后,同校的學生想的不是易遙的安危,而是自己與易遙的死有沒有直接關系。谷丹終于受不了這樣的同學了,狠狠的甩了一巴掌到那個阻攔自己幫助易遙的女生身上,然后跑開了。谷丹的這一巴掌不止打在了那位女孩臉上,也深深的打到了每一位冷眼旁觀,看熱鬧心態的人臉上。影片的女主角易遙的扮演者任敏,也因為這次的拍攝,患上了三個月抑郁癥,這足以見得校園暴力的負面影響之大。
這部影片以校園暴力為主題,使的許多觀眾產生共鳴,所以我也不例外。易遙的遭遇使我不禁想起小學的一位同學。她因為天生骨質就比較脆弱,身體比一般人差,長的也不是很好看,這使得我們班的同學總是變著法兒的捉弄欺負她。可能當時的同學都認為這只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沒有什么過分之處。但是現在想來當時冷眼旁觀的自己與影片中那些看熱鬧心態的人不是一樣的嗎?我想對那位女生說一聲對不起。因為就像影片中易遙說的“你們會說我不過是和她開了個玩笑,可你們卻不知道你們的行為有多惡毒,你們根本不知道那對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谷丹的那一掌,就像打在了我的臉上,打醒了和我一樣再面對他人受到校園暴力時冷眼旁觀的人。最后,我只想說一句,我們不愿成為受欺凌者,但同時,我們也不可成為施暴者。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讀觀后感600字5
“我的夢里,一直有一條過不去的大河……我的青春就從那里開始。”只是一個從小失去父親,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易遙說的第一句話,母親為了攢夠她的學費甘愿受旁人的嘲諷,詆毀正因為這樣易遙養成了懦弱,自卑的性格。終于在黑暗的世界里出現了唯一的一束光——顧森西。易遙得了病,唐小米故意將得病的原因說的不堪,齷齪,骯臟,因為在她被霸凌的時候被易遙看見,他害怕易遙說出去。易遙以為從小玩到大的齊銘會相信她,齊銘也認為自己是最懂易遙的,殊不知他從未真正懂過易遙。只有顧森西一直相信她,這便是“就算全世界不要你了,我也會站在你身后陪伴你”他便是易遙在不見底的深海里唯一的曙光。
好景不長,顧森西的姐姐陰差陽錯墜樓了,所有同學朋友,不,易遙只有顧森西一個朋友,所有所有的人都將責任歸居于易遙,而深海里唯一的光也沒了……,許多人都說壓死易遙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齊銘但我覺得恰恰相反,在易遙和唐小米打起來的時候齊銘將易遙推開去責問易遙的病情時易遙的心里齊銘的看法已經不那么重了。
易遙流著淚大喊著“不是我”顧森西流著淚走了,這便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流言雖蜚語但句句穿心,最終易遙選擇融于大海,在跳海時顧森西大喊“不是易遙殺的”時,易遙真正感覺到了解脫。易遙就像生在無盡沙漠中的仙人掌,可仙人掌不是花不能被捧在手心里。
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反映,生活中因為你的故意而為之;因為你的故意刁難;因為你的尖酸刻薄會釀成一個生命的消亡,人性的泯滅,是道德的淪喪。
原本先選是美好充滿活力的地方,卻因為校園暴力變得黑暗。誰不想活在光里啊,可身在黑暗如何心向光明?生而為人請你善良!!!齊銘的銘不是光明的明,顧森西的西不是希望的希,但易遙的遙確實遙遠的遙。望校園沒有暴力,愿所有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始于悲傷,終于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