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戰馬觀后感作文
斯皮爾伯格以戰爭為媒介所突顯生命的光芒,再一次在《戰馬》中得到了最好的例證,電影將背景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戰馬為引的貫穿始終,雖不曾塑造多么熱血的英雄傳奇,亦未有何般血腥暴力的渲染,電影所呈現的是一個屬于戰場純潔無暇的童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戰馬觀后感作文1
從一開始,albert和joey的命運就糾結在一齊了。
他看到它出生,看到父親冒著沒錢交租的風險把它買回來時,簡直就像見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在我看來,albert和joey的感情并不是人與寵物之情,而是一齊成長的兄弟之情。騎馬與小汽車較勁的19歲少年和看到圍墻就還會退怯的小馬駒不正是同一個人嗎?他用印第安人的辦法呼喚它,擋在父親槍口下救下它,和它一齊在眾人不可置信的眼光下耕一塊石塊亂布的荒地:大雨傾盆的那一刻起,隨著泥水、汗水和血水交織在一齊,這對兄弟獲得了他們的第一次成長。
雖說那個暴風雨的夜晚給albert一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打擊,與之相比,整個世界才正是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joey從此開始了它的戰場生活,主人從英俊早逝的英國軍官到令人同情的德國兄弟,到善良的意大利小姑娘,到之后的德軍下士;它從最開始威風凜凜的騎兵坐騎,到拉載運送傷病的馬車,直到拖運沉重的罪惡炮火。戰爭,從每個人的手里奪走了他們的一切。財富、健康、親情、生命……并且不管你曾對父母許下過怎樣的誓言,住在多么完美的世外桃源,終究躲不開戰爭帶來的夢靨。
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因為人性不會永遠被納粹精神湮滅。當同伴永遠的倒下了,joey久久不愿離。但戰場上的火光四濺中,它醒了,與生俱來的野性和奔跑的欲望最終醒了,迎面而來的坦克,轟隆隆作響的炮聲,密密麻麻的鐵絲網,都不能使它畏懼后退,但它還是受傷倒下了,就像一只走失的小貓,只能嗚咽著舔舐傷口。兩軍對壘的無人區,竟因為一匹受困的小馬產生了聯系。不愿輕易動粗的英國紳士,認真嚴謹的德國人,同時救了joey。命運給人類開了多大的玩笑,這些人本能夠做很好的朋友——就像巴頓說的,這狗娘養的戰爭!
19歲的執拗少年和小馬駒肯定沒想到,4年后會這樣再見面。他看不到它流血的傷口,它也無法像以前那樣疾馳著奔入他懷里,但一聲貓頭鷹口哨響,它還是找到了他。戰爭給他們留下太多關乎痛苦、離別、失的印記,但他們之間的感情,就像joey的四蹄飛雪那樣無法抹。
戰爭,讓joey和albert再次成長了,不愿耕田的小馬在戰場上為同伴分擔重量,戰場上albert沒有拋棄農場主的兒子,但經受這一切,并不是他們想要的吧。夕陽下出現了albert和joey疲憊歸來的身影,他的父母最終等到這一天了,但有更多人像艾米麗的爺爺那樣,在戰爭中失自我的一切。
期望地球所有角落不再有硝煙彌漫,期望世界永遠和平。
電影戰馬觀后感作文2
兩年前一部《忠犬八公》讓我哭到肝腸寸斷,從此對狗另眼相看,此次《戰馬》一出,淚濕衣衫,端端地讓我對馬這種動物也生出了無限好感。
也許是看多了人與人之間的深情厚誼,感動的臨界點隨之提高,人類已經輕易感動不了我了,所以之后越發喜歡看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起初在選影片時,一聽朋友說《戰馬》是講一個人跟一匹馬的,我就決定選它了,那時甚至沒有留意到導演竟是導過《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奧斯卡影片的斯皮爾伯格!
影片是從德文郡一個寧靜的農場開始的,那時戰爭還沒有到來,天高地遠,云淡風清,我們的主角出生了,翻個滾就成了一匹小馬駒,艾格特看著它從出生到漸漸成長,想來從那時起,情誼已經潛移默化滋生了,所以之后艾格特的父親幾乎傾家蕩產買回這匹還沒學會耕地的小馬時,艾格特也顧不上家里詭異氛圍,是滿心歡喜的,他給馬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Joey。不得不說艾伯特是個相當有耐心的人,他孜孜不倦地訓練著Joey,而聰明的Joey也沒有讓他失望……
影片第一感動我的地方,很快出現了,貧瘠的荒地,每一犁下去,幾乎都是石頭碰出的火花,要在農場主限制的時間里把這片荒地開墾出來,人人看來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大雨傾盆里僅有那一人一馬在拼命掙扎,然后奇跡出現了,被雨水浸泡過的土地開始松動,對于大地破開導演給了一個長鏡頭的特寫,我那時能想到的詞語僅有披荊斬棘、所向無敵,Joey的形象在那里已經奠了一個基。
說了那么多還沒有進入正題,真正的故事其實從那里才開始——戰爭爆發了。
為了保住農場,Joey不得已被賣給部隊充當了一匹戰馬,炮火連天中,一匹馬自此開始了它顛沛流離的生涯!第一個擁有Joey的英國軍官無疑是信守承諾的,他答應艾伯特好好照顧它,他也確實那樣做的,只是烽火歲月戰爭無情,一場對德軍的突襲戰,最終以英軍的全軍覆沒而告終,導演沒有刻意描述英國軍官被炮彈打中的畫面,鏡頭只是在他臉上定格了兩秒,再一個換鏡,人不在了,一場慘烈的大戰之后,遍地橫尸,僅僅剩下一棕一黑兩匹戰馬。
收編進入德國軍營,Joey迎來了第二個擁有者,一個德國士兵,也許這個士兵心里并沒有裝太多崇高的夢想,軍人的榮耀榮譽在他眼里并不算什么,他牢牢記住的僅有臨走之前,母親囑咐的一句話,保護好弟弟,所以當他14歲的弟弟要跟著軍隊上前線時,他一把將弟弟從軍隊里拽了出來,跨馬飛奔絕塵而去。只可惜逃兵沒有活路,戰爭充分展現了它的冰冷跟殘酷,兄弟兩個被抓住,就地槍決了,如果純粹讓我們看死亡,我們不會很揪心,我們所不能釋懷的是兩兄弟死之前探討生活探討女人時那幼稚可愛的神情。
被遺留在風車房里的馬,成了法國老農場主與他孫女的所有物,小女孩天真地訓練Joey跳高,那里一段歡愉的氣氛暫時沖淡了亂世的硝煙,只是好景不長,小女孩騎馬讓德國兵發現了,小女孩在爺爺的保護下脫險,兩匹馬輾轉又落到德國軍隊手中了。
Joey跟它的伙伴被帶到前線,德國軍官要用它們托運沉重無比的鐵槍鋼炮,雖有識馬人好話說盡,奈何上層軍官不聽,定要逼著黑馬頂缺拉那些重型武器——電影放到那里也出現了一幕感人的畫面,黑馬不肯就范命懸一線,Joey從后面沖上來,決然地代替了自我的同伴托起了那些鋼炮,兩匹馬于戰火之中結下的情誼,在那里體現得最是深刻。
千里良駒終是抵不住重負荷的工作,黑馬重傷死去,也許是物傷其類,也許受了驚嚇,Joey躍過坦克,瘋了一般亂沖亂撞,最終沖進了英德兩軍對壘的戰火無人區。相信只要是看過《戰馬》這部影片的,應當都會對接下來的這一幕印象深刻,為救這匹被鋼鐵絲牢牢縛住的馬兒,一個英國士兵和一個德國士兵齊心協力共同努力,“認識你很高興?!薄伴_戰的時候記得躲子彈?!?原話也記不清了),兩個不一樣國家互不相識的士兵各回陣營時還在彼此關心——戰爭,在這一此真就顯得無比的膚淺和可笑,斯皮爾伯格果然是個有深度的導演,他能用搞笑的語言和畫面摑出最響亮的一巴掌。
Joey雖然幾易其主,但它真正的主人還是艾伯特,自從它被軍隊帶走以后,艾伯特從未停止對它的牽掛和想念,選擇參軍,一多半原因也是為了要找他的馬。
又一輪沖鋒開始了,當號角聲吹響時,士兵們只能往前沖,彈火四飛硝煙滾滾,許多都是剛出戰壕就已經倒下了,年輕的艾伯特也是驚慌失措的,可是再稚嫩的人在戰火的洗禮下也會也必須變得勇敢無懼,因為那里活下去的唯一辦法,我們看艾伯特穿越烽火線救下農場主的兒子,看他一個炸彈炸掉德軍的雕堡,看他最先沖進敵軍的戰壕,不得不說,戰爭,不能承受的痛,它卻能迫使人成長。
我想起艾伯特的那個朋友了,興許是長官想保他一命,所以不讓他沖鋒現陣而只命他留守戰壕,他的任務是若看到有士兵后退,就開槍打死他們。但當真正有士兵逃回戰壕的時候,他沒有開槍,而是選擇沖進了戰場,他注定是要死的。
艾伯特比他幸運一點兒,毒氣彈只是弄瞎了他的眼睛,因為看不見,所以他與Joey近在咫尺卻擦肩而過,直到Joey因為傷重要而被勒命槍斃時,艾伯特才憑他們特定的溝通方式找到它。一人一馬,隔了四年之久,隔了整整一個戰火時代,最終再聚。
而戰爭到此,也宣布結束了。
部隊有規定,艾伯特不能帶走Joey,但故事的結局還是團圓的,拍賣會上,以往那個法國農場主出現了,為了他已經去世的孫女,他不惜一切代價拍下了這匹馬,卻在聽了艾伯特的故事后,將Joey還給了他。
一人一馬在落日黃昏下,回家。
電影戰馬觀后感作文3
教師在期末考試后,給我們班同學看了一部國外的電影——《戰馬》。
《戰馬》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因為制片方們的傾力合作,而讓這部電影的血肉感情的展現的活靈活現。我個人認為,相較于此刻的偶像劇,感情劇,諜戰劇等,要好得很多,它體現的也有太多太多,例如人與動物自然,那單純的友誼,又例如長輩對晚輩的親情呵護,還或者戰場上的惺惺相惜和鐵骨錚錚,以及對戰爭而時過境遷的無奈……這些都是讓人們心中有感而發的東西。
應對戰馬喬伊,我不禁有些感慨了,從一匹不起眼的小幼駒,變成了全營中跑的最快是戰馬。這似乎告訴著,在這個一條大街是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普通人的殘酷世界上,我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會有一天有幸變成那百分之一的winners的一員。即使這是假的,這只是我們的完美幻想,但最起碼有繼續下去的動力與期許,不后悔自我最美的年華。
當然,除了這個,我還從鏡子里我的眼睛看到了很多東西。
最豐富的要數老農了,從電影的情節,圖像來看,雖然老農有大把的食物和農田,可因為戰爭,而常常被人搶奪,要湊齊買喬伊的錢恐怕是所有的家當了吧。為了逝去的孫女,付出了他僅剩的一切,卻也沒有所以沖昏頭腦,而是把他讓給了艾伯特,這份理解,想必是出自對艾伯特這個戰士,而他兒子,兒媳因戰而死的惦念吧??傊倚蕾p這個“小小”的農夫,因為放手是很多偉大的人也做不到。
艾伯特呢,他又是靠著什么意志尋找喬伊這么多年呢?用我的話就是——什么都沒有,是心告訴他自我要找到喬伊。不僅僅守護需要心,尋找,也是要心的。這一點,從艾伯特眼睛瞎了還能認出喬伊,就能看出來。
最終我真心期望,我有他們一般的勇氣,實力……加油,明天會更好!
電影戰馬觀后感作文4
不玩炫麗的3D場面,沒有逼真的視覺沖擊,殘酷而不惡,唯美但不虛,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這部前年上映的大片,在馬年仍然讓我百看不厭。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但導演卻把這躲不開血腥殺戮的題材拍成了唯美動人的史詩,用一匹叫“喬伊”的軍馬極富傳奇色彩的歷程反映出戰爭中的人性與溫情。在此片的兩個多小時中,血腥場面往往的是通過全景航拍和詩意化的音畫結合來規避。相比其他血肉橫飛的戰爭片,這種敘述風格雖柔情卻絲毫不減感染力,這樣的溫婉在觀眾看來一定是最有力的反戰。
戰爭向來是無奈的,在它的殘酷面前,貧富貴賤有時蕩然無存。斯皮爾伯格用誠意且公平的視角來審視這場戰爭:個人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丑陋的戰爭,不得不去殺戮同類,但是只要有可能,人依然能控制自己,在自己能決定的范圍內盡量的柔和、理解和保護,這才是人類的希望所在。
這匹代表著真善美的軍馬,給了正在被戰爭磨滅的善良一個機會,激發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當失去了同伴傷心欲絕的它狂奔在荊棘密布槍林彈雨的戰壕之間,當它歇斯底里地嘶鳴著哀嚎著卻最終跌倒在人類的戰場上,還好,有那兩個拋卻了家國之恨愿意冒著性命之憂合作營救它的敵對國軍人。他們為各種陣營而戰,肩負著不同的責任,卻有著對美好與善意共同的追求,那是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幕。
影片著墨最多的不是宏大的戰爭場景,而是小人物的眾生相,都由一匹馬串聯,群相盡顯。無論是囂張跋扈的公子哥,正直勇敢的年輕軍官,膽小畏縮的少年士兵,亦或是隱忍慈祥的年邁老人。影片中出現的每一個角色都帶著他們各自飽滿立體的人格,還原了一個本就不該用是非對錯來評判的真實世界。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當被毒氣熏了雙目的主人公與面目全非的喬伊相聚在人潮涌動的軍營,飽經戰亂之苦的他們終于找回了彼此。
兩個半小時,不喜歡的人或許會覺得它太冗長、緩慢、老套,但我卻從中感覺到了一份真誠。在所有圓熟的技巧,唯美的畫面,以及略顯程式化的人物塑造之上,我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澎湃的激情,電影《戰馬》對戰爭的譴責和生命的贊美無比真誠。
電影戰馬觀后感作文5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部獲得奧斯卡獎電影叫《戰馬》,現在我就說說我對《戰馬》的影評吧。
我先來說一下《戰馬》的主要內容吧:有一個人他為他的兒子用30基尼買了一匹小馬,后來他把這匹馬用30基尼賣給了英國軍,等他兒子十八歲的時候也去投軍了,(英國只有18歲才能投軍的)后來那匹馬奇跡般得活了下來……
我首先對馬的小主人(那個人的兒子)表示深深的敬意,因為他不惜丟了性命,不管媽媽的反對也要跟他的馬在一起,這說明小主人跟他的馬感情很深很強。
在小主人訓練他的時候,十分耐心不怕失敗,經過幾番周折后把性格暴烈的小馬馴服了,并發誓要跟小馬相依為命。
還有就是小馬跟別的馬的不同之處。小馬全身色澤發亮,頭上有一塊雪白色菱形印記,四個小腿部分都是白色,身體高大,速度比跑車還快,在需要好幾只強壯的馬一個月才能耕完的巖石地上20天就耕完了。在許多連人都無法活著通過的地方活了下來并在戰場上與小主人相遇。
這部電影總體的中星表現得很明確,都是圍繞著小馬的,小馬在這場戰爭中換了4個主人,每個主人都十分善良,厭煩戰爭但其中有三個慘遭殺害,第一個在一場突襲戰上陣亡了,第二第三個都被當成因為厭倦戰爭當逃兵而被槍斃擊殺了,第四個幸存了下來,在最后一場仗的時候,英國人和德國人都體現出了友好的一面,兩個國家在危險無人救出了小馬并讓小馬平安無事地回到了他主人身邊去??梢娦岬纳θ绱祟B強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后變成了一匹傳奇般的戰馬。
這里小主人的爸爸也功不可莫,在被欠下了一大筆債務;幾次耕種失敗;被眾人嘲笑的打擊和妻子的反對下,依然支持小主人訓練小馬。那是因為小主人的爸爸年輕時是一位出色的騎兵隊長,獲得過許許多多的獎,但他卻在戰爭中摔斷了腿,再也不能騎馬了,現在他在小主人身上發現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小主人跟他一樣,成為一個優秀的騎兵,把他的榮耀繼承下去,一輩子都要好好騎馬。
以上就是我楊看《戰馬》的影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