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影片個人觀后感
今天看了一部令人蕩氣回腸的紀錄片----《集結號》,本不想看,但秉著完成作業的想法,硬著頭皮租來了碟,與父母一同看了起來,而劇情卻出乎意料地把我深深的吸引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集結號影片個人觀后感1
影片的一開始,緊張激烈的戰爭場面;大戰前的寂靜;晃動的鏡頭,給觀衆強烈的視覺衝擊。緊張爾殘酷的戰鬥場景壓得人透不過氣。但這短短10幾分鐘的戰役場景中,不乏流露出馮氏的幽默。愛吃燒餅的焦大鵬;穀子地對敵人的喊話;穀子地與指導員的爭執;都有著馮氏的調侃痕跡。
整部影片凸現著兄弟情、戰友意。穀子地懷抱被砲彈擊中的指導員,下令不接受敵人投降,透著戰友之間經過生死建立的深厚感情;團長對穀子地意味深長的話語,在把最艱巨的任務交給穀子地時他就已經知道,這個同學加戰友再次見面的機會幾乎為零,所以盡可能的滿足穀子地的一切要求;在開拔前往阻擊陣地時,穀子地回頭深情的迴眸,像是要這世間的一切都印在腦海裏。劇中人物形象刻畫的最爲成功的當屬王金存了。由一個聽到槍響會嚇得尿褲子的文弱書生,到最後會為了不讓戰友的屍體落入敵人手中爾坦然的點燃導火索的指導員;從被炮聲嚇的到處躲藏,到親眼看到身邊的戰友一個個英勇犧牲。一個在戰火的洗禮中成長起來的英雄人物被塑造的真實爾豐滿。
穀子地的人物刻畫折射出一代人的精神所在。對上級下達的命令不折不扣的執行,體現了他對黨的忠誠;為避免無謂的犧牲,在戰場和指導員爭執;為了給死去的指導員報仇,下列不接受敵人投降而被関禁閉;讓聽到號聲的士兵離開陣地;命令活著的戰友為死去的戰友收屍,以免屍體被砲彈炸的粉碎;在朝鮮為救誤踩地雷的戰友爾捨身相救,不惜被炸傷眼睛;點點滴滴體現出他對戰友無私的愛和關懷。爲了能給死去的47名弟兄一個烈士的名分,不惜一切代價的去找尋組織;在礦區挖掘早被埋在不知何處的戰友屍首;到最終找到組織,為死去的弟兄立碑頒獎。透出他不屈不撓的執著。也許、今天的我們會說,穀子地真傻,戰爭都結束了,人都死了,自己活好就行了,管那麼多干嘛?爾這些,正是身處在當今社會的我們所缺少的。如果他沒有對黨的高度忠誠度、在他耳朵被砲彈震聾時就會下達撤退的命令;如果他沒有對戰友深厚無私的愛、47名戰士不會血戰到底;如果沒有他執著的尋找、47名士兵的家人也許會背上逃兵的包袱。對與軍人、榮譽高於一切!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但現在的我們,汲取更多的是些祖先留下的糟粕。人人都在為自己著想,人人都怕吃虧。《集結號》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是因爲在這部電影裏,你能看到阿甘的身影;能看到《拯救大兵瑞恩》的痕跡;能觸及到我們內心深處一些早已麻木的情感。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裏邊寫道在中國工作的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現實程度都感到吃驚。國人的現實遠遠的超過了歐美國家,為了錢,國人可以不惜一切,可以出賣一切,甚至靈魂。記得法國的外長曾在一次記者會上說:“中國什麼時候能有正確的價值觀,這個國家才能真正的強大起來”。其實、傻一些也不是一件什麼壞事,祗是我們喪失的太多了,我們的社會標準,是非觀念已徹底的偏離了道德的軌道。至於道德、還有道德可言嗎?
這部電影也讓我看到一個成熟的男人,一個想用自己力量去喚醒國人丟失已久的東西,一個機具商業天賦的男人——馮小剛。
集結號影片個人觀后感2
一幕幕炮火連天、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尸骨無存、背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舍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舍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于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就是我觀看了電影《集結號》后的切身感受。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她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為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為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了集結號吹響了是忠誠,為的是余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為的是大部`隊的安全撤退和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尋夫也是忠誠,為的是至高無上的愛情;谷子地面對必死無疑而選擇堅守,面對地雷爆炸而將生存留給戰友,面對47個失蹤的亡靈而不懈地追尋、不屈地抗爭,更是顯示了他的忠誠之心。
沒有這些敢于以血肉之軀同鋼鐵坦克同歸于盡的忠誠戰士,就不可能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沒有那些肯于服從大局,甘愿犧牲局部利益,承擔打阻擊、做掩護的指戰員,就不可能有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沒有千千萬萬個先烈的壯烈犧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環境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忠誠一詞被許多人淡忘了,在一些人生活的辭典中成了癡傻的代名詞,成為許多人譏笑嘲諷的對象,讓許多人敬而遠之。他們熱衷追崇的是個人利益和經濟實惠,他們追逐索取的是個人的名利和享受。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他們指鹿為馬、睜著眼睛說瞎話;他們助紂為虐,成為殘害忠良的幫兇;他們貪贓枉法,不顧平民百姓的死活;他們弄虛作假,一意追求個人的所謂政績。這些人太應該看一看電影《集結號》了,用影片中的英雄們的光輝形象來對照對照自己,用血與火的震撼來洗刷自己的污穢心靈。
戰爭年代需要忠誠,和平建設年代同樣需要忠誠。政府需要忠誠的公務員,企業需要忠誠的員工,黨和人民需要忠誠的領導干部,建設和諧的社會需要忠誠的信念,和諧的社會需要千百萬忠誠的民眾。
愿《集結號》吹響的弘揚忠誠的主旋律,使的人們受到啟迪,受到震撼,有所感悟,有所心得。讓忠誠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集結號影片個人觀后感3
“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最終一個人,也要之后打下去”。忘不了的臺詞,一個英雄下給一個英雄的命令,3營9連全體47人全部陣亡,僅剩谷子地一人生還,看了這個電影,感慨很多,看到9連戰士一個個的壯烈犧牲,心一次次的震撼,47人打退敵人三次進攻,應對坦克,姜茂財選取與敵軍的坦克同歸于盡。焦大朋被燃燒瓶燒死,呂寬溝為了給連長找一塊手表被狙擊手射死。王金存從一個柔弱書生到一個戰斗英雄,這一切都是男生該做的!
這是一部用"心"去看的電影,等你回味起來你會覺得,中國軍人的偉大。
正如馮導在影片結束的時候說的一句話,此刻的中國兩代人的話題有些隔閡了,期望集結號能夠起到連接兩代人的作用,其實公平來講,它的確做到了這點.
集結號開場是一場巷路攻堅戰,晃動和緊湊的剪輯模擬出了戰場的緊張和粗曠,谷子地率領營戰士以較多的犧牲的代價換取了一場小型戰役的勝利,這點在與我們習慣的美式大片以小數英雄奇跡似的攔截瘋狂撲來的貌似沒有思維的肉彈的套路完全不一樣,一排排的戰士在炮火無情的嘶吼下無論是慌忙無措還是偶然犯錯都是導致這個傷亡名單上增加的基數因素,戰爭的殘酷被更加野性的鏡頭暴露出來,能夠說,開頭的戰爭場面絕對能夠說是國際水準的,能夠說有一種美式大片所沒有的粗糟質感.
集結號的配音效果絕對也是國內的一次飛躍,低沉的爆破公放似乎故意應和了心臟的跳動,就是一種跳動的咚咚咚的聲音每一聲都絲絲入心,彈片的爆破和子彈呼嘯飛過的感覺也十分的真實,果然是武器原聲采集的結果!
第二場戰斗是一場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阻擊戰,也有可圈可點之處,這絕對是國內第一次在戰場上表現的士兵和坦克的對戰,描述的十分慘烈,坦克不在是那種一兩發手榴彈就能夠解決的鐵皮盒子,在戰場上的作用絕對是一種難以阻擋而另人絕望的怪物!同樣在之后的朝鮮戰場那段潛入敵后引導炮火攻`擊的戲里同樣出現了美軍坦克,那里的美軍絕對顛覆了你傳統印象中的那種美國大兵,個性是沒有識破谷子地他們偽裝的美國大兵洋場而去的時候坦克留下的黑色煙霧.更給人一種不負職責的感覺...這一段比較有意思,就不劇透了,大家自我去看吧
很多影評上講影片后半段很精彩,可是就個人來講,影片前半段的人物感情描述并不是十分濃厚,也許和導演整體的把握有關聯,這點并不是演員的問題,而是那種能夠打動人的細節描述一向是國內影片的硬傷,如果前面作足細節的描述和鋪墊,在影片后半段文藝片的敘事會增加更大的張力,可是與前半段快速度的節奏相比,影片后半段的的十分慢的令人很不習慣,所以很影響影片在最終的感情上的升華,另人覺得不足以感到震撼,倘若影片在超多的敘事后以一長空前戰役的片段回憶作為影片閉幕的話,能夠說這部片子必須會超越<太極旗>成為亞洲第一戰爭巨片!
總之,<集結號>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國產戰爭影片最終能夠跳出這個框框,雖然結尾處這些問題由一個團長出來解決的太過容易,這點也與爭部片子的風格很不相符.可是總體來講,看后還是令人少了些許不愉快,做為賀歲片還是基本答調了,所以說,這次馮導的答卷還是合格的,在戰爭的慘烈之余給人一絲人性的曙光,所以說,如果有機會,還是約上情人或者是家中心臟功能較好的長輩一齊來電影院吃爆米花吧,你和你的家人不會再失望的。
集結號影片個人觀后感4
星期天,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集結號。故事主要講了九連的解放軍叔叔們在一次戰斗中,與敵人浴血奮戰。第一次,為了爭奪一個陣地,一百多個人的九連變成了四十七個人,地上的鮮血像小河一樣流淌……此時,我的心在強烈地震撼。
第二次,九連的四十七名戰士在連長的帶領下,要堅守陣地,只有集結號吹響才能撤退。這時,有一位叫王金存的叔叔,膽子非常小,不敢上戰場。但是,這次不同,當他看到他的兄弟一個個犧牲的時候,他終于咬緊牙關沖出了戰場,拿起了槍奮力地向敵人打去。看到這里,我心里非常激動,我覺得在危難關頭,自己也應該具有他這樣勇敢無畏的精神。由于,敵人的數量太多了,王金存不幸被敵人的炮彈打中,壯烈地倒下去了……此時,我的心在傷心地流淚。
過了幾年,在立石碑的時候,怎么九連的戰士都變成了失蹤人口,甚至連整個九連的故事都沒有人知道,只剩下連長苦苦找尋著往日的回憶……給國家和社會留下了無窮的遺憾……此時,我的心在隱隱地作痛。
看了電影以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內心的肺腑之言。我知道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快樂,這一切都是無數的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出生在和平的年代里,長在幸福的紅旗下,在天堂一樣的學校里生活,在操場上奔跑、做早操、玩游戲,讓歡歌笑語充滿整個校園;我們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學習……先烈是我們最好的典范,我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愿,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好真本領,將來為祖國創造美好的未來而添磚加瓦。
集結號影片個人觀后感5
今天看的電影,是我最喜歡的導演馮小剛導的。我對馮小剛這人導的片子一直認為是冷幽默,喜劇性很強!也是我喜歡的一點。
集結號是馮導演第一次執導的戰爭題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拋掉了原有的風格,是不是還能那么優秀的完成全國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懷著這樣的一種心情來到了電影院。
故事一開始就是中原野戰軍獨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面對國民黨的一次阻擊戰,指揮員就是連長谷子地,本片的主角張涵予飾。這名優秀的演員是在早些年我是從貽笑大方開始認識他的。他原來是給大片配音的一名配音師。但他的的演技很是獨特。我很喜歡他的風格。
在一開始的這場戰爭中戰爭場面,效果以及各種特效,都是我所看過他的片子中沒有見過的。在外國大片中的場面這樣的戰爭視角也是不多見的。可以說是很獨特。在九連接到團長命令后,全連戰士義無反顧,沖向了最前線。這次的阻擊任務是以一個連的兵力,阻擊敵軍的主力部隊,可以說是雞蛋與石頭相撞。團長的命令是,在沒有聽到集結號吹響的的情況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堅持的打完。在這樣的情況下,九連僅剩途的48名人員,以最大的努力去阻擊敵人。其實阻擊敵人是為了整個大部隊的安全撤退。也就是說一開始團長就給全連的人員一條死路。但是就在僅人的48名人
員而且還在不斷的犧牲中,他們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連長谷子地。共擊迎接敵軍的正面進攻4次。其中3次擊退敵軍,共擊毀敵軍坦克3輛。全連犧牲人數47人。要知道他們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機槍,一門火炮,其它都是步槍和手榴彈!在這樣的懸殊這樣的火力情況下,但他們成功的完成了阻擊任務。為大部隊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隨后就是這個部隊的撤編,等谷子地回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原有的部隊。后面的生活他就一直生活在尋找自己的部隊,等找到后,才發現原來他們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戰友,都被國家認為是失蹤,失蹤包括戰死、被俘、退跑。這與烈士的榮譽比起來,自己心里不能平衡了。然后谷子地就在原來阻擊戰的故地尋找自己的戰友遺體。最終還是在國家開發的時候,發現了47具白骨,證實了當時的戰爭!國家給予了他們應有的榮譽。
自己看完為后劇情所感動,這才是中國人,這才是中國男人,才是中國的軍人!為了國家可以犧牲一切!為了戰士可以付出一切!里面的其它劇情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如說:為了不讓自己兄弟的尸體落在敵人手里,又犧牲一人專門掩埋了所有的人員。為了戰友踩地雷后能保住一條腿,順利完成任務,自己去冒生命危險為戰友脫險!
整部片子都在圍繞著命令(也就是集結號)而展開。一開始收到的是集結號的命令。中間為了保全性命和違背命令的斗爭,讓戰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長,在臨死的時候說是自己聽到了集結號。但是谷子地沒有聽到,所以必須堅持到最后一刻。
最后在了解到部隊根本沒有吹集結號,也就是說犧牲一個連的性命換取最終的勝利時,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戰友(也就是下達命令的團長)出賣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國家最后的勝利,自己平靜下來,覺得團長那么做也是對的。用自己說是每年都給團長送煙酒的話來體現一個軍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犧牲,也就是心里的犧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戰士的墓前,讓當初的司號員,吹響了當年沒有吹響的集結號。全劇用這樣的嘲來結尾,也就是說給了所有還在血戰中的士兵一個安心的號聲,讓所有死去的戰友們安心的死去。想到這里我的淚再也忍不住了……
這樣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去電影院去看。電影院的音響效果比較煽情!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前輩更是不易!我們要牢住歷史!珍惜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