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火柴人觀后感600字初中生
《火柴人》(Matchstick Men)是根據艾瑞克·加西亞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羅伊和弗蘭克的騙子生涯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電影火柴人觀后感600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火柴人觀后感600字1
影片《火柴人》講述了一個幾乎沒有是非觀念的職業騙子羅伊與其搭檔弗蘭克在長期合作中,被膽大而貪婪的弗蘭克設置的一個騙局套住,并被所謂的“女兒”安吉拉與“死黨”弗蘭克卷走了全部財產,至此羅伊所以為的的錢財、親情、友情全都消失的基本情節。火柴人——美國俚語說的是種讓你讓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錢的騙徒……一個厲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辦法用高超的騙術,夸張火柴的效能,并且讓一堆人捧著現金搶著向他買火柴。從這一點上看,與營銷案例中關于“如何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頗有相似之處。因此才有了羅伊的那句話:“我從不使用暴力,人們都是心甘情愿給我錢的!”。
主人公羅伊由于騙子身份與良心尚存使得他有精神強迫癥,他聰明冷靜看似無情,騙起人來不論男女老少,而內心卻又不安愧疚致使精神高度緊張而不得不求助于心理醫生。很顯然地,羅伊是個不折不扣的“火柴人”,他騙術高明,行騙時間長,屢屢得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火柴人”卻陷入了他的長期合作伙伴弗蘭克的一個大圈套而且絲毫未曾懷疑和察覺,從“女兒”安吉拉介入自己的生活開始,發生一系列變化,孤獨的羅伊得到了快樂和滿足。在一次由羅伊、弗蘭克和安吉拉共同參與的行動中,由于弗蘭克的失誤發生變故,雖然他們逃過此劫但安吉拉卻殺了人,為了安吉拉的前途,羅伊決定替她頂罪并讓弗蘭克帶安吉拉遠走高飛,整個騙局近乎完美,致使當完全蒙在鼓里的羅伊從所謂的“醫院”回到家里才發現這只是一個騙局,錢財被洗劫一空。心理醫生、安吉拉、被騙的胖男人以及醫院的醫生、檢察官都是弗蘭克設置的棋子而已,目的就是獲得羅伊的所有財產,影片最后以意想不到的轉折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最終羅伊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這對于別人或許會咬牙切齒、痛不欲生,但是羅伊卻沒有,即使最后碰到了安吉拉也沒有揭穿她。
當然,羅伊的生活也又從零開始,結束了自己的騙子生涯,開始腳踏實地的工作并且與自己喜歡的人喜結良緣,對于羅伊來說,這是一個轉折,生活更加美好,他也不用再受強迫癥的折磨,遠離了由于騙子職業帶給自己的種種不安與心理問題,開始了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整個影片情節跌宕起伏,從安吉拉進入羅伊的生活,一點點改變他甚至他準備為了女兒金盆洗手,我們都為這親情感動,并希望他們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后發現這僅僅是一個騙局,充滿失望與悲涼然而結局卻又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羅伊心里并沒有仇恨也沒有絕望,相反,他因此失去了的僅僅是原本不屬于他的東西,并因此更心安,擺脫了自己的心病,學會了勞動,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愛,找回了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善良!曾經失去了道德失去了自我的羅伊終于找回自我重新開始。
由此影片也應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有時我們的人生方向或許會有偏向,但我們應學會冷靜的對待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遇到像羅伊那樣,被人傷害,被人拋棄,財去人空,我們應看到生活的另一面,看到生活的美好,而不要被仇恨與報復蒙蔽雙眼,不要讓絕望與悲傷貫穿自己的身心,學會調整好自己重新開始,或許生活會還給你另一份驚喜。
電影火柴人觀后感600字2
《火柴人》是一部由尼古拉斯·凱奇、薩姆·洛克維爾和艾莉森·洛曼主演,瑞德雷·斯高特導演的影片。該片于2003年上映,改編自埃里克·加西亞的小說《火柴人》。主人公羅伊是一名患有精神強迫癥的騙子,他和野心勃勃的搭檔弗蘭克聯手,經營著小打小鬧的騙子生涯,依靠羅伊高明的騙術,屢屢有人受騙上當。最后講述了他和他的“女兒”之間發生的故事。
一個受著精神強迫癥困擾的騙子,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整日深居簡出躲避世人。任何一點的衛生瑕疵都會讓他無法忍受,會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清理。對于自己的高明行騙技術一直用“藝術”來形容,并且抵消心中的罪惡感。直到有一天,一名14歲少女自稱是他的女兒闖入他的清凈生活,破壞他的整潔家居。反而讓他具有了感性思維,不再深陷強迫癥當中,而是以更多的時間關心起女兒的生活作息。就在他決定為了女兒只做最后一單行騙時,自己的所有身家積蓄卻反被人騙走。而騙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女兒”和僅有的一名徒弟。
一年以后,當他安分守己的做起地毯銷售員時,偶然再次與消失的“女兒”相見。他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平靜和寬容,沒有任何責罵和憎恨,望著“女兒”高興的離去,他也坦然的回到家中,身懷六甲的妻子正在家里忙著為他做飯。他走上前去,緊緊擁抱住自己的妻子,滿臉洋溢著幸福表情。直到影片最后這一刻,終于讓人明白導演煞費苦心的訴求理念。
家庭,當一個人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不僅可以治愈任何精神疾病。還可以讓他包容一切,寬恕任何人,甚至自己的敵人。任何憎恨和報復都不值得用一個幸福的家庭去交換,這就是導演要向觀眾們傳達的最終信息,也是人生的至理。做一個有情有義,有責任心和愛護家人的人有時并不容易,但至少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正常人,而不會誤入歧途。
影片的高明之處在于,用驚悚懸疑和騙人犯罪的橋段為大家講了一個最溫馨的家庭倫理故事。在被劇情極大吸引的同時,也對其中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記憶猶新。這也就是米國人最會講故事的一種方式,不高高在上,也不刻板教條,以趣味性和娛樂性為引導,讓人拍手叫好的同時感悟至深大道!
電影火柴人觀后感600字3
今天讀李笑來老師的《時間的朋友》一書提到《火柴人》,我就在優酷看了一遍,說實話整部電影非常壓抑,我一直沒有看懂整部影片想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有時男主角為什么會突然發狂。
我先整體介紹一下電影,電影男主角A以及徒弟兼合伙人B,他們兩個以騙子為生,A是一個謹慎、細心而且有潔癖并且有強迫癥的人,B是一個膽大、心細和不擇手段的人,他們合作騙人從來沒有失過手,B為了給A治病,找來了心里醫生,在心里醫生的幫助下,A找到了自己的女兒,他們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享受到了親情同時A的癥狀也得到了緩解,A的女兒也想學習騙術,但是A不準,A為了討好女兒同意教她騙術,但是騙完后她必須將騙款如退還到被騙人手中,有一次有一個大買賣,時間緊,沒有找到第三個當托,就讓女兒臨時頂上, 他們最終成功了騙到C當事人80萬,但是A受到了女兒的親情的感化,決定不要分臟款錢都交給B,而且金盆洗手不在行騙,但是C最后找到了A,想著讓A將騙款退還而且陸續行騙以及五五分賬,A的女兒失手打死了C,A為了救女兒說自己殺得C,讓B帶著女兒逃跑,A被警察打暈,醒來后讓他招認自己殺死的C,但是警察說槍上有他女兒的指紋,A要求招供之前見一下心里醫生,將保險箱的鑰匙和密碼告訴了心里醫生,讓他轉交給女兒,可誰知這C、A的女兒、警察都是假的,都是B雇傭的,為了就是騙師傅的錢,這整個就是一個大的圈套,影片最后A找到了女朋友,得知孩子當年就流產了,但是她原諒了A,他們一起過起了幸福的日子。 整部影片告訴人們騙子就是利用人的貪婪和善良在行騙,最后在高明的騙子,在親情的掩蓋下,也會上當受騙,但是在良知的喚醒下,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
所以,我們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貪婪
電影火柴人觀后感600字4
20__年9月20日,我和幾位老師參加了天音心理咨詢中心舉辦的電影賞析活動。此次賞析的電影《火柴人》,講述一對搭檔行騙了多年,因為一次失敗,最終男主人公回歸正常生活的故事。看完整部電影,男主最大的失敗是源于自己內心的障礙,他有著嚴重的強迫癥,需要通過非法途徑獲得藥物來使自己保持正常的狀態。他也有著不敢面對的過去,在老婆懷孕的時候離婚,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子女,不知道是兒子還是女兒。在搭檔的幫助下,男主看了心理醫生,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男主又見到了自己未曾聯系過“女兒”。男主人公的心理障礙和變化,告訴了我們很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在強迫癥方面,男主人公每次開門或關門都要連續開或關三次,他也有著嚴重的潔癖,地毯不能有灰塵,桌子不能有灰塵,就連搭檔使用的電話也要求用完之后擦干凈。一次藥物不小心全都掉進洗手池的水道里面,失去藥物的支持,男主終于控制不住自己,不知疲倦地把全家打掃一遍,連門的把手也要用牙刷刷干凈。搭檔打了他一天電話,而他基本已經和外界隔離,只看到哪里不干凈就清洗哪里。其實強迫癥并不像人們想的那么簡單,比如糾結于出門有沒有關煤氣,或是有沒有忘記鎖門,有沒有把窗戶關上。強迫癥的特點是內心強迫與反強迫的對抗,這種對抗幾乎沒有辦法可以自己走出來,就像陷入一個無底洞一樣,一直在下落而又看不到底。這種時刻圍繞的痛苦感覺一般人很難想像。但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行為看到,強迫癥確實讓人過得不輕松。
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前妻不愿意和男主見面,但是女兒想跟爸爸見面了。14歲的女兒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期,當她住進男主的家里后,家里的一切東西都被弄亂了,但男主很多次都能控制住自己不發火。當然,在情急之下,男主人公也對著女兒吼過幾次,但他能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調整自己。似乎就是爸爸對女兒的愛讓男主越來越開放自己的內心,無奈之下教女兒騙術,最后再讓她把錢還回去;帶女兒去自己的保險柜,以致于最后自己處于危險中時,只想把保險柜的密碼告訴女兒,讓女兒過上好日子。一個靠騙人開上豪車,住上豪宅的人,內心也能擁有為人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這些人性的存在并不矛盾。相反地,親密關系之間的情感,可以點燃男主心中的愛與勇氣,最終讓他擺脫了自己的心理障礙,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或許在電影中的那個年代,金錢是最重要的。然而有了錢,也解決不了內心深處的困惑,甚至沒有了真正的生活。這就是現代人為什么都在追求身心健康的原因。
電影火柴人觀后感600字5
這原本是一個巨大的騙局,雖然是既被騙錢又被騙情,卻看不到被騙后通常會有的咬牙切齒與痛不欲生的悲傷。這倒應了中國古代的兩句經典古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以及“不義之財不可取”,結果反而成就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火柴人——美國俚語,說的是那種讓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錢的騙徒一個厲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辦法用高段的騙術,夸張火柴的效能,并且讓一堆人捧著現金搶著向他買火柴。這就是本部電影名字的來源。從這一點上看,與營銷案例中關于“如何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頗有些相似之處,因此才有了羅伊的那句話:“我從不使用暴力,人們都是心甘情愿給我錢的!” 羅伊(尼古拉斯·凱奇)是一名患有精神強迫癥的騙子,他和野心勃勃的搭檔法蘭克(山姆·洛克威爾)聯手,經營著小打小鬧的騙子生涯,依靠羅伊高明的騙術,屢屢有人受騙上當。這次哥兒倆又精心策劃著一起新買賣,此時卻有一個名叫安吉拉(艾麗森·洛曼)的14歲少女闖入了他們的生活,并徹底攪亂了羅伊原本井井有條的世界。安吉拉自稱是羅伊失散多年的女兒,一直備受強迫癥折磨的羅伊心里又驚又喜,他努力想成為一個平凡的好爸爸,彌補過往失落的親情,但安吉拉的出現也讓不習慣與人相處的羅伊,幾度瀕臨抓狂邊緣。更糟的還在后頭,勁爆女兒發現父親賴以維生的“職業”后,竟對騙徒生涯發生濃厚興趣,她苦苦哀求父親讓她加入騙子這行,但羅伊拒絕了。
與女兒的平淡相處讓他很滿足,決定金盆洗手,配合法蘭克做最后一票,但是出事了。事主通過安吉拉找上門來,打傷了法蘭克,情急之下,安吉拉打死了那個事主。無奈之下,他們準備逃離居住地,羅伊忽然受到襲擊,轉醒發現自己躺在醫院之中,一旁的警察追問他法蘭克與安吉拉的下落。在羅伊要求下,警察叫來了他的醫生。羅伊悄聲告訴了醫生他的保險柜密碼,那里面是羅伊全部的資產,羅伊請求醫生轉告安吉拉。
我以為就是這樣了,雖然距離結束還有將近半小時的時間,我甚至在想著出獄后的羅伊與安吉拉的幸福生活,即使是與前妻破鏡重圓那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過斯科特可不是這么想。醫生走后,羅伊因為酷熱難耐,懇請警察開啟空調卻無人理睬,待他走出屋子才發現,周圍除掉一臺監視儀早就空無一人了,原來所謂的“醫院”不過是某座大廈頂層的一間空置的房間,所有這一切不過是他的搭檔弗蘭克布下的一個局,目的自然就是羅伊的密碼,至于安吉拉,這個莫須有的“女兒”自然也是整場戲中的一個棋子,于是,羅伊變成了身無分文的窮光蛋,那些原本不屬于他的,錢、女兒、偽裝的友情,統統又離開了他。以上就是電影的全部情節。
在故事中,羅伊的精神疾病也受人關注,如果不是精神疾病他也不會受到法蘭克的欺騙。籠統的說,羅伊患的是強迫癥,是是以反復的持久的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癥狀,其表現為非自主產生,患者有自知而不能自控,由此而產生焦慮與痛苦,影響日常生活。羅伊身上的是潔癖,是從他的癥狀表現來來判定的。先看一下電影中男主人公的病癥表現:強迫性關門,每次開關門都要數三下,潔癖,不允許自己房內有一點臟東西,游泳池中落有兩片葉子,便趕緊撈起,當他沒有及時吃他的藥后,他的癥狀加重,開始不停地清掃自己的房間。還有的就是,羅伊明顯怕光,在戶外身體明顯不適應,因此他還請求安吉拉和他一起到室內去而不是在室外進行聊天,當然羅伊自己也說過他不適應戶外的生活,這點也可以從他正常要佩戴墨鏡看出來在影片中,兩位心理醫生前后給男主人公吃的藥都是“假”藥,并不是針對他的病癥的,他之所以吃后感覺良好,只是心理作用,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他得的是心理疾病。甚至有一位心理醫生給羅伊開出藥是女性更年期用藥,更可看出羅伊的心理疾病。
先看一下電影中男主人公的病癥表現:強迫性關門,每次開關門都要數三下,潔癖,不允許自己房內有一點臟東西,游泳池中落有兩片葉子,便趕緊撈起,當他沒有及時吃他的藥后,他的癥狀加重,開始不停地清掃自己的房間。他怕光,出門要戴深色眼鏡,見到光就頭暈。
在影片中,兩位心理醫生前后給男主人公吃的藥都是“假”藥,并不是針對他的病癥的,他之所以吃后感覺良好,只是心理作用,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他得的是心理疾病。
不管是強迫性洗手,還是強迫性潔癖,其動因都是一樣的,就是想去除掉自己內心的罪惡感。就這部電影來說,主人公當然是這個原因。他從事的是騙人的職業,這是一種罪惡的職業。雖然顯意識里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行為,但是,他的潛意識里排斥這種罪惡感,其結果就形成了由潛意識主導的潔癖,其內在的含意就是想去除內心深處的罪惡感。
就主人公的外在表現也很好解釋。房間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清掃房間就是清掃自己的內心。陽光可以象征正義,光明,因此,內心罪惡的人當然害怕見到陽光。門是內心與外在世界的通道,強迫性開關門有站在現實與心靈深處徘徊不定的意思:他想進入內心深處,但不愿面對內心的自己,在現實世界中活出真實的自己,卻又不愿面對現實。
最后,當主人公被同伙騙了之后,突然有所悟,找到前妻,改頭革面,找到新工作,他的病癥也就消除了,因為他卸去了心靈的負擔,去除了內心的陰影,內心獲得了解放,病自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