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看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
作為一部帶有神秘色彩的動畫,在令人感動的同時給人們無限的思考,蘊含著許多的人生道理,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看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1
“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被敗壞了”——《圣經-羅西書》
之所以將標題稱為“讀……”,只因個人認為,宮崎駿——這個日本電影人中的怪才、動畫界的奇葩所指導的每一部作品,都不足以用“看”、“觀賞”這些字眼來形容,他的作品,是用來讀的,如同一本本富有深邃內涵、凝練且厚重的書,將無數百態畫面如文字般鋪陳在每一位受眾眼前,用真情、真心、真愛敲擊著呼喚著你我一顆顆日漸麻木的心靈……。
曾在雜志上看到這樣的話:“如果一個成年人喜歡看卡-通與動畫,那么他一定不愿長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當你我真正融入宮崎駿的動畫王國,猝然發現,他的所有影片沒有一部是拍給孩童的,其蘊涵的或隱晦或直白的哲理性甚至連我等成年人都望其項背,反而會覺得自己尚未成熟與長大,尚未了解的、需要反思的還有太多太多……而這,正是宮崎駿及其作品的最偉大之處。
《千與千尋》,這部拍攝于2001年的大型動畫,可以說是宮崎駿及其“吉卜力”班底最為人津津樂道也同樣最被稱贊的宮氏作品之一,直至今日,提及于此,仍舊會耳聞眾多譽美之辭。的確,再次回顧,依舊被影片豐滿的、值得深思的內在“容量”所深深折服與動容……
影片日文原名是《千與千尋的神隱》,在日語中,神隱一詞,指“若隱若現消失的神秘事物”。似乎在片名中,拍攝者就已向眾人透露了在影片中將隱藏著諸多需要揭開的秘密與隱情……
從少女千尋隨其父母出游的迷路,以及途徑深山老林中一座座詭異的建筑及石像,影片一開始便營造出了一種略帶“恐怖”氣氛的前奏,似乎預示著某種不詳。而當到達那空城死域般神秘叵測的城寨、爸爸媽媽被無人看守的美食所吸引、大快朵頤之后瞬間變化為兩頭巨豬之時,畫面和情節將影片倏時帶入高-潮。
從此刻起,千尋便進入了一個鬼魅妖魔主宰的“人間地獄”般的世界,它們控制著被下了符咒的、或變為豬玀或成為奴隸的人類們。以控制者的“理由”——只因人類的無休止的貪婪與欲望犯了“天庭”——也就是妖魔們的眾怒,便要終生服役與任“人”宰割于此。
其實千尋的爸媽本是善良的,只是因了“人類”的惡名且誤入了歧途,被連帶卷進了策劃者的陰謀,成為了這異域之地。
看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2
宮崎駿的作品都堪稱經典之作,看了他的《千與千尋的神隱》,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視覺性沖擊和觸覺性沖擊非常大,真是一部可歌可泣,令人深思,受益匪淺的絕頂之作,深具教育意義。
千尋的離奇遭遇折射了一個光怪陸離的魔幻世界和人魔之間的恩恩怨怨,以及人世間的情感糾葛。
千尋的父母親在喧囂浮華的城市中靈魂被侵蝕。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話說嚴師出高徒,好的家長也出乖的孩子。他們把千尋調教得很有修養,可是自己卻做得很不夠。他們只顧自己的感受,千尋多愁善感,見花凋葉落,頓生傷感之情,見石像而起敬畏之心,他們卻只顧各自欣賞美景,對她不予理會。他們在沒人的店里大吃大喝,千尋作為一個懂事的小女孩,她極力勸阻父母親,他們根本不聽,潛意識里只將她看做懵懵懂懂的黃毛丫頭,結果被懲罰變成肥頭大耳的豬。禁不住誘惑最終會付出代價,自食其果?,F實中會有無數誘惑,如果抵不住誘惑,將自陷深淵。
當父母親變成大肥豬之后,千尋孤苦無依,幸得白龍幫助。千尋最初對白龍心存芥蒂,后來漸漸地信任她,并與這位陌生人建立獨特深厚的友誼。她學會了信賴他人,堅守友誼,知恩圖報。為了拯救白龍,她鋌而走險,克服重重阻難,最終和白龍攜手救出了父母親。說明了友誼的可貴。真正的朋友如虎添翼,能讓事情更快更好地解決。
白龍讓千尋找鍋爐爺爺,目睹那種繁忙的勞動場景,千尋深受感觸。生存就必須奮斗,安于享樂是豬欄的理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實現提升自身的價值必須努力拼搏。生活沒有任何捷徑可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雖然鍋爐爺爺沒有雇傭千尋,但把她推薦給了小玲。他慈祥隨和,像爺爺一樣關心千尋。千尋是幸運的,她出門逢貴人,她又是不幸的,遭遇那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生死懸在一線之間。
湯婆婆窮兇惡煞,起初對孱弱的千尋很是抵觸,不屑一顧,在“腐爛大神”和“無臉人”事件后逐漸對這位瘦小的女孩刮目相看。能力是證明價值的最好籌碼,是贏得尊重的最佳尺度。大家都受不了那股惡臭,紛紛逃避,唯獨千尋鎮定自若,盡管她也受不了,但她堅持到底,贏得了大家的賞識和“腐爛大神”的垂愛。成功總是垂青于善于挑戰的人。沒人理會“無臉人”,千尋見他可憐,就讓他進來屋子。當“無臉人”大施黃金,幾乎所有的人都紛紛對他獻媚,以至于有幾位被他吞食了。千尋對黃金毫不動心,她當時一心救恩人白龍。后來那些黃金都變成糞土,暗喻了“金錢如糞土”。貪婪導致人性的泯滅,貪念莫起,否則害人不淺?,F實中,人人往往因貪戀金錢、美女、地位……而葬送自己,得不償失。敬人者,人恒敬;愛人者,人恒愛,因此后來千尋備受大家呵護崇敬。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最終得以完美的結局,千尋一家得救了,重返人世間,享受天倫之樂。
與其說這是一部神話巨制,不如說是現實寫照,是現實的縮影,給人心靈春光般的沐浴。
看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3
宮崎駿的作品風格獨特、特征鮮明,充滿人文主義的關懷。他不像迪斯尼那樣,追求色彩的沖擊性,也不刻意強調景物的真實感,而是講究畫面的純潔、美好。因此,在他的影片中,碧水、藍天、清澈的眼眸、怡人的田園風光都是少不了的。可以說,只有在宮崎駿的影片中,才能釋放自己許久以來為工作、學習而感到的壓力,重新找到真、善、美,重新找到返璞歸真后的悠然與愜意。我感覺宮崎駿就像是一位偉大的哲人一樣,他通過動漫引發人心靈的共鳴,給人啟迪。他的作品無一不具有深刻的意義。我最喜歡的作品是他的' 《千與千尋》,我喜歡千尋這個小女孩,她平凡而又脆弱,卑微卻又高貴。她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女主角,但她努力使自己變得堅強,她會害怕會彷徨,會哭會受傷,她是那樣的脆弱卻有那樣的勇敢。她沒有耀眼的光環,平凡如你我,但她在經歷了重重阻礙后終于綻放出自己的光彩。這對我們無疑不是一種激勵。正如影片中所說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影片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角色,刀子嘴豆腐心的鍋爐爺爺,善良的小玲,喜愛小千的無臉人,惡毒貪財的湯婆婆,和藹可親的錢婆婆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小千和白龍那純潔美好朦朧的愛情。
我愛上了一條河流,他也愛上了我,我們相遇在我的紅色鞋子跌落之際。琥珀川,這是你的名字,千尋,這是我的名字。不能忘記名字,因為忘記了名字就會忘記一切,忘記我們曾經相遇,忘記我們的愛情。我曾經,沉浸在你的懷抱里。每當看到這一段都忍不住想要落淚,不禁想起他們的經歷,想起花叢中白龍給千尋吃特制的飯團,千尋邊吃邊流下大滴大滴的淚水。她一直沒有哭.無論是一個人爬下傾斜的樓梯去懇求古怪的鍋爐爺爺時,還是受到湯婆婆的威脅恐嚇瑟瑟發抖時,都沒有哭。甚至在發現父母變成豬之后,都沒有這樣崩潰的大哭,困難和痛苦她都忍住了,這小小的溫暖卻讓她的防線崩潰,人有時就是這樣抵得住冷酷卻抵不住溫暖的對待。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最困難的時候,因為一句安慰而痛哭流涕。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遺忘了這份感動,不,曾經發生過的事不可能忘記,只不過是想不起而已。這段劇情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深深地撥動了人的心弦。他們的分別也是這樣讓人感傷。千尋說:“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凄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么堅強。” 她反復問,一定能見面么。他說,一定能。但最后千尋只能一路跑下去,不能回頭,這次再見有可能成為永訣。這為這部影片增添了幾分悲劇的色彩。
《千與千尋》這部作品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每一次看都會給人新的感悟,或悲傷或喜悅,不同的閱歷會有不同的感悟,這也正是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吧。
看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4
沒有花哨的動畫技術,也沒有復雜的人物情節,它講述了一個類似于西方童話中《綠野仙蹤》的故事:千尋和父母誤入一個異常詭異的古鎮,父母變異為豬,處于被宰殺的危險境地,在湯婆婆的徒弟小白,鍋爐爺爺和小玲姐姐的幫助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終于一家人團聚。即便如此,但作者的感情處理得很細膩,所以很感人,即使是在八萬神仙鬼怪登場的幽冥之地,也往往能感受到日本民俗中的世態人情之美。這也是本片最吸引的地方之一。
人不能不勞而獲,也不能沉迷享樂之中。如同千尋的父母因貪圖美食而一發不可收拾,最終落到變成豬的悲慘境地。又如湯婆婆的寶貝兒子,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而對錢婆婆的法術卻手足無措,變成一只碩鼠,行動也要靠一只蟲子來帶。相對于他們,善良勇敢的千尋卻在這樣一個世界,通過自我努力抓住機遇首先感動了鍋爐爺爺找到了工作,后又為河神洗凈身子得到了一粒藥丸,而這一粒藥丸也救了許多人。
千尋的父母在現實生活中就是那種貪圖享樂而不顧他人的自私的人,我想即便千尋將他們救回來也改變不了他們的本性。而“無面人”則代表了社會中的另一群人,孤獨、寂寞,面對許多人的奉承、虛榮心膨脹、貪婪美食,最后體積越來越大。千尋,這個10歲的小女孩,只是社會中的少部分人,他們憑著他們一顆善良真誠的心拯救了許多像“無面人”的人。
最終千尋找回了家?!扒ぁ笔撬拿郑种皇且粋€代號,最重要的是能夠認清真實的自己,不要想白龍那樣迷失了自我,搞到后來自己傷痕累累,所幸他還是在千尋的幫助下找回了自己。
除了講述人生的道理,作者還不忘提醒觀眾們環保問題,借河神來洗澡卻洗出一堆垃圾來提醒觀眾們關注環保問題。
作為一部帶有感情色彩的動畫,在令人感動的同時給人們無限思考,蘊含著許多人生道理,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
看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5
我們一直追求著更快,更強。卻在匆忙前行的道路上遺失了更重要的東西:那些曾經親切的文化、那些曾經敬畏的自然已經為我們遠遠拋棄在身后,我們已經走出的太遠,遠的找不到回來的路。而宮崎駿所做的就是為我們留下一段標志。當我們窮途末路之時還能尋著他的腳步找回依稀的曾經,這或許也是電影“尋”的意義所在。
荻野千尋,一個與宮崎駿筆下的女主人公截然不同的存在,她不夠開朗,不夠勇敢,甚至不夠漂亮,然而她卻是真實的。她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見到的普通女孩子,和我們沒有什么不同,同樣會因為轉學而難過,同樣會為身處一個陌生的環境而感到害怕。我們之所以會喜歡千尋,就在于在千尋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而宮崎駿要告訴我們的正是這樣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一個膽怯嬌氣的小姑娘一下子被拋棄于完全陌生的環境當中,一無所知,束手無策,迎面而來的困難時如此的巨大。那座必須要登上的樓市那么的高,那段必須要走的橋是那么的遙遠,那道必須要下的梯子是那么的陡峭。
雖然白龍可以幫助千尋,然而正真完成這一切卻只能是千尋自己。她只能自己尋求鍋爐爺爺的幫助,自己面對湯婆婆的刁難,自己肩負起拯救父母的重任。盡管千尋一開始被批評沒有力氣,笨手笨腳,沒有禮貌。然而她還是很努力的堅持下去,努力去適應,在適應的過程當中學會了成長。
電影告訴我們人是不會被輕易打倒的,那秀兒生命當中仿佛無法承受的痛苦與悲傷最終成就了現在的我們,使得我們能夠迎面風雨,戰勝磨難。在這過程當中千尋也變得堅強勇敢,獨當一面。她不懼怕惡臭,成功幫助河神祛除污穢,從而獲得了具有凈化效果的藥丸。而河神被人類排放的垃圾所污染,變得面目全非,渾身散發惡臭的受難者形象,則體現了宮崎駿一貫的Yui與工業文明的反思,對于人類命運的關注。凈化則是電影涉及的另一個主題。
“錢湯文化”在日本由來已久,錢湯是日本公共浴室的俗稱,也是電影當中錢婆婆、湯婆婆雙胞胎姐妹名字的由來。自公元七世紀日本圣德太子倡導佛教以來,佛教當中清心凈身禮佛的觀念就廣為流傳,成為日本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之日本溫泉資源豐富,使得清潔感成為日本天然的追求,而這種清潔感表現在電影當中,一是沐浴凈身,一是凈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