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電影觀后感心得感悟
誰沒有美好的青春?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可在上甘嶺戰役中,我們的戰士們卻不惜用他們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戰斗的勝利,迎來了寶貴的和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上甘嶺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上甘嶺電影觀后感1
《上甘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52年秋,美軍侵略者在板門店宣布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以后,妄圖用戰爭來解決朝鮮問題,在朝鮮中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他們先后出動了三萬多兵力,使用大量的炮火、飛機和坦克,企圖奪取上甘嶺地區只有三平方公里的我方兩個山頭陣地,從而進一步向北進展,占領主峰陣地五圣山。敵人在我軍狹小的陣地上傾瀉大量炮彈,并對我后方運輸線路進行嚴密封鎖,致使我軍在戰爭開始時處于被動狀態,兩個山頭前邊的主峰陣地十分危急,而在主峰上堅守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某部七連幾乎傷亡殆盡。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志愿軍某部八連連長張忠發奉命執行主峰陣地的堅守任務。張忠發和他的連隊沖上彌漫著一片硝煙的主峰陣地以后,才發現七連連長和他的戰士已大部分傷亡,只剩下被打瞎了眼睛的七連指導員趴在石崖上堅持指揮。張忠發從勇士們手中接過陣地,準備投入嚴酷的戰斗。師部原來要求張忠發的連隊在陣地上能夠堅守二十四小時,以待后援。但不到一個上午,敵人向這個狹小的陣地瘋狂進攻竟達二十三次;連隊傷亡慘重。
這時,師指揮所發現敵人又在繼續增兵,只得決定放棄表面陣地,命令張忠發部隊暫時撤進坑道里去。第二天,敵人在占領了這兩個山頭陣地以后,果然大舉進攻五圣山。張忠發命令自己的連隊,配合其它退入坑道的部隊主動出擊,打退了進攻五圣山的大股敵人。師指揮所根據這種情況,決定放棄對這兩個山頭表面陣地的爭奪,要求前邊坑道部隊把敵人拖住在這兩個山頭上,不讓敵人前進一步,使后方能夠爭取時間調度兵力、補充彈藥。張忠發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戰士每天有傷亡,能夠戰斗的人一天天在減少。而他們面對的不僅是頭頂上的敵人,還要面對基本生存條件的艱難。坑道與后方的聯系被敵人切斷,坑道內嚴重缺水,下山搶水的戰士和運送給養的部隊接連遭到犧牲。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張忠發和戰士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地堅持著,他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打退了敵人的多次偷襲和毒氣彈的襲擊,奇跡般地戰斗了二十四天,使后方作好了大進攻的準備。大反攻開始了,張忠發率領戰士們沖出了坑道,配合大部隊一舉殲滅了敵人,取得了戰役的最后的勝利。上甘嶺戰役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形勢,使美國侵略者不得不在板門店重新坐下來,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戰爭以美軍的慘敗告終。
上甘嶺戰役阻止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北上鴨綠江的步伐,助長了志愿軍的士氣,掃滅了侵略者的威風,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為朝鮮戰場的全面停戰奠定了基礎,對中國與朝鮮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戰役中戰士們不畏艱難、團結一心的優良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們依靠這種精神打退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打的讓美軍心寒,打出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精神!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電影中有一個讓我難忘的鏡頭:一位戰士在戰役中不幸中彈了。可他沒有立刻倒下,而是用盡全身力氣喊出了一句話:“指導員,你們不用管我,你們一定保住我們八連的榮譽!”他喊出這句話的時候,沒有轟然而起的配樂,沒有刻意定格的鏡頭,可這一切都非常真實,非常令人感動。他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還時刻想著戰役的勝利,想著團隊的榮譽。看到這兒,我的眼眶濕潤了。
其實八連士兵最感動我的不是他們面對困境,互相幫助、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是他們堅決服從命令的態度。為了配合上級的全面反攻,八連被要求撤退到坑道,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在坑道中的幾十天,志愿軍面臨的困難有很多:敵人的猛烈攻擊、槍支彈藥的匱乏、醫療衛生條件的落后、敵人的毒氣彈以及水資源的嚴重缺乏。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并沒有要求上級批準他們突圍,而是嚴格執行團部的作案方針,將敵人死死拖在了主峰,為大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樣的士兵實在令人欽佩。
彭德懷元帥在朝鮮戰爭結束后說了一句極富有象征意義的話:帝國主義在東方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上甘嶺戰士們一樣的志愿軍在為此奮斗。
上甘嶺電影觀后感2
電影《上甘嶺》講述了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此后,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坑道里,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反攻的勝利,并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展示了我軍戰士團結友愛,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生與死的較量中,勇于奉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黑白的圖片,高亢的戰歌,帶我們重溫那段悲壯的歷史。我不禁深深投入其中,并不只是因為電影的精彩,更是因為那一個個中彈而倒下的戰士們黯然神傷;因為那一枚枚打向敵人的炮彈而歡呼雀躍;因為戰士們頑強的毅力和團結而感動,渾身顫抖,呼吸凝重……
雖然上甘嶺戰役早已過去50多年了,但那銀屏中的一幕幕讓我再次重溫了那段摧人淚下的歷史。我又一次被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感染;為上甘嶺被炸成一片焦土那觸目驚心的場景而默默流淚;為英雄們的無所畏懼堅守陣地的氣概和嚴重缺水時相互體諒的無私愛心而歡欣鼓舞;為那鐵骨錚錚的志愿軍而驕傲;更為那讓人回腸蕩氣的英雄場景而激奮。當看到“同志們,共產黨員們堅持!”七連指導員發出呼吁,卻突然被他身邊的炸彈而炸瞎雙眼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啜泣。也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永遠也無法體會到那硝煙彌漫的……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為了保家為國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把鮮血灑在了異國他鄉;為了捍衛偉大祖國的尊嚴,他們舍生忘死;為了戰友他們不肯潤喉,為了戰友他們冒死送水。在最艱苦的時刻他們有歌聲,他們有松鼠為伴,他們的樂觀主義從始至終鼓舞著我們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發揚戰天斗地的精神,樹立不怕苦、不怕累的信念。
他們在烽火歲月里能夠改天換地,我們沒有理由在和平的年代不能建設好我們的家園;在利益面前,他們可以分享兩個蘋果而無怨,在死神面前,他們可以只潤一下口唇,我們今天又有什么理由為利而失和呢?在生與死之間,他們尚有笛聲和松鼠相伴,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在困難面前低頭。
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風格,凡事以集體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做事率先 垂 范,樹立模范作用。面對一切困難,要勇敢面對,雖不在硝煙彌漫的年代,但我們在小事中,在平凡的學習工作中體現我們新時代年輕人的風采。
上甘嶺電影觀后感3
1952年9、10月間,北朝鮮軍隊相繼丟失兩個重兵扼守的要隘——9月5日,聯合國軍攻占北朝鮮部隊據守的“喋血山嶺”;10月13日,結合國軍攻占“傷心嶺”。10月14日,聯合國軍挾連勝之威,進攻上甘嶺,打到11月中旬,苦戰之后,美國人承認失敗。
板門店的會談桌上只有北朝鮮和結合國的旗號,北朝鮮人覺得南韓人不配作為會談對手,至于中國人,如果過火突出他們的功勞,那么“主體思想”的巨大之處如何體現?他們以為這是金日成思想,即“主體思想”的巨大成功,所以撤去了中國國旗。上甘嶺注定要和“傷心嶺”、“喋血山嶺”一塊被北朝鮮的歷史書所遺忘。但是歷史終將恢復其原來面目,我只能希望我們自身永遠都不要遺忘先人們在另一片領土上為國家爭來的聲譽。整個上甘嶺戰斗中,天上沒有呈現過一架我們的飛機;是役我們的坦克也沒有參戰的紀錄;我們的火炮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敵方的四分之一,美軍總共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五千多枚航彈,我們只有40多萬發炮彈,而且幾乎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數百萬發炮彈踐踏著這兩個區區38平方公里的小山頭,這兩個在范弗里特的作戰規劃里第一天就該拿下來的小山頭,用本身的粉身碎骨驗證了人類的英勇精力。此役之后,美軍再沒有向我動員過營以上范圍的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固在了38度線上。這一戰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86年出版的五百萬分之一的地圖上,找不到海拔106的五圣山,卻標出了上甘嶺。這就是歷史的崇山峻嶺,讓人們一眼就看見了她:“呵,這就是上甘嶺!”底本是二等部隊的十五軍四十五師,這一戰基礎上打光,但是她從此昂首跨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等主力的行列,因為她的戰績是——上甘嶺。
歷史已經記不完那一萬多在戰火中浴血的戰士的姓名了,他們的身軀已經和朝鮮半島的五圣山揉和在了一起。我們沒有足夠的大炮,甚至于沒有足夠的反坦克手雷,當時前沿陣地上的戰士們唯一盼望的是多給配點手雷,因為這個東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彈威力大多了。可是,黃繼光手里仍然只有一顆手雷,因為這個東西我們造不出來,我們沒有那么多錢去進口。美國人可以動用b--29去轟炸一輛自行車,而我們手里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給敵人的坦克,用來炸碉堡就算是很奢靡了。對一個國度、民族落伍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于它的部隊。這就是我們可愛的戰士——他們從不和自身的中國講條件,沒有任何奢求,決不會因為沒有空中聲援廢棄進攻,決不會抱怨炮兵火力不夠,決不會怪罪沒有足夠的給養,只要一息尚存,他們就絕不廢棄自身的陣地……他們甚至可以在長津湖華氏零下20度的氣溫里整夜埋伏,身上僅僅只有單衣;他們可以在烈火中一動不動;他們中的每個人都隨時籌備著拎起爆破筒和敵人同歸于盡……
398平方公里的狹窄面積,一日之內落彈30余萬發;一萬余人,要反抗七萬多敵人;前沿陣地上,經常是一兩個殘破的連抗衡一兩個齊裝滿員的團,而且幾乎沒有炮火聲援,彈藥也常常彌補不上,一桶水、一箱彈藥、一個蘋果常常是犧牲好幾條人命都不必定送得上去……在這樣的情形下取得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奇跡。美國人不是輸給了地利。他們忘卻了拿破侖一百余年前講過的話:“中國是一頭睡著了的獅子,我盼望她永遠都不要醒來。”
上甘嶺,不僅是一兩個巨人的成功,也不僅是幾十個將軍的勝利。當一個光輝了兩千年的民族破落伍重新找回自負的時候,這種力氣是恐怖的。巨人與將軍們所做的,只不過是合理的應用了這股氣力。上甘嶺的鮮血會不會被遺忘?五十年了,靈與肉都化為了清風明月,值此五十年祭,謹以此文吊唁先烈于地下,盼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會兒性命中的物欲,回想一下那個不可思議的年代。人民好漢永垂不朽!
上甘嶺電影觀后感4
最近,我看《上甘嶺》這部電影,心里很自豪。
這個故事講了上甘嶺這得陣地,美國有大約兩個軍的兵力,來攻打這個山峰,在山峰上卻只有我軍一個營的兵力,這場戰爭是一個奇跡,美軍組織部隊進行了二十四次沖鋒,都被我國解放軍打退下來。但解放軍只有一個營的兵力,傷亡很大,只剩下一部分的人了。總部擔心他們會全體陣亡,于是讓他們退進坑道,他們進去后,敵人占領了上甘嶺,還在他們的洞口建立了好多碉堡,只要他們一出去,就會被打死,很快,他們沒有水和食物,死了許多人。但他們不怕困難,死死拖住敵軍,使部隊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戰斗,這又是一個奇跡,他們挺過來,終于大部隊上來了,他們奪回了上甘嶺。
戰士們沒有食物,沒水喝,但他們都還是挺過來了,他們為了新中國,為了祖國的明天,腳下穿著草鞋,穿上它走100米,就能使腳起血泡,但戰士們穿著這個翻過了千山萬水,那種草鞋并沒有把戰士們嚇倒,反而讓戰士們更加有斗志,可以看出,戰士們是多么堅強,每一個細節,每一件小事,都足以讓我們去學習。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斗了一個月。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了。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后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并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干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如今,我們美好的生活,都與那些為了國家和平而戰斗的戰士分不開的。同學們,請牢記昨天,珍惜今天,并對明天充滿期待。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斗了一個月。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后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并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干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饑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么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此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一定要團結友愛,如果你今天同這個吵嘴、明天同那個鬧別扭,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看完這場驚心動魄的電影,我的心里卻久久不能平靜,想起在社會上、學校里、家庭里,常常有人不關緊水龍頭,造成“常流水”的浪費現象,我氣從心頭起。今后,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并號召同學們向志愿軍學習,要珍惜每一滴水,因為它是用鮮血換來的。讓我們重新撿回那些已經被我們忽視了的東西,讓“上甘嶺精神”一直發揚下去吧!我重溫了幾部經典的愛國主義電影,感觸頗多。李向陽之所以成為英雄,樸志高之所以成為叛徒,畢玉璽之所以成為貪污犯,有著種種原因。
當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時,是什么力量決定他們選擇正路還是邪路,如何堅定地走好正路。是信念!信念是人生的羅盤,決定人生的方向,決定人生的成敗。如何才能保持信念的正確性呢?我認為加強對先進思想理論的學習,是確保信念正確性的關鍵途徑。
一個理論薄弱的政黨,不可能有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可能擔負起自己的領導職責;同樣一個思想貧乏的人,不可能勝任現代社會的重要工作,不可能充分實現自身價值。加強先進思想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綜合修養,對于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而在參加工作后更為重要,而大學時期是學習先進思想的最好時期,所以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時機認真學習,為以后做好準備。每個人都是從社會中來的,并且今天還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經常和這個社會中一切不好的東西接觸,他會或多或少地帶有社會上的不良思想意識和習慣。為了保持自身的純潔,提高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每個人都必須從各方面加強先進思想理論的學習,提高自己修養。
上甘嶺電影觀后感5
《上甘嶺》的主要情節是: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后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在上甘嶺的中國志愿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大退了敵人了二十多次瘋狂的進攻。此后,他們又根據上級的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斗一個月,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是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打進攻的勝利,并使整個朝鮮戰場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我為之動容:由于敵機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有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后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胡蘿卜,并特意給連長了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也是那樣干渴,卻把兩分蘋果分成了許多片,分別送到每個戰士的手中??????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饑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么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此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一定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今天同這個吵嘴、明天同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