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題材的電影觀后感500字
中國的近代史是令人悲憤的,那時的中國人民處于黑暗與戰爭當中,我們的新中國也因此誕生,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血與淚的戰爭。在近代史之中,有一段歷史,所有的中國人都會銘記。那就是抗日戰爭。那么你看過什么抗日題材電影呢?不妨寫一下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抗日題材的電影觀后感500字,希望你喜歡。
抗日題材的電影觀后感500字1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一個小女孩坐在大槐樹下,托著下巴望著月亮,遐想著美麗的飛天夢。
讓我緊張萬分的墊高椅、美輪美奐的綢舞、剛勁有力的爬桿、技藝高超的單手頂、輕盈的臺圈、養眼的綢吊……
在眾多精彩絕倫的表演中,最讓我驚艷的還是“頭頂圈”。
女演員站在一只鐵圈里,著一襲橙紅色的紗裙,金燦燦的腰封,頭頂上一束火紅的狼毛頭飾一向延伸到她高高的半扎馬尾辮上。她好似一只活力萬丈的火烈鳥,飄逸的裙擺,便是美麗的翅膀。男演員穿著藍色的朝鮮族風情服裝,頭部頂著那個鐵圈。
女演員在圈里做著各種各樣的高難度動作,她雙手抓住鐵環,兩腿筆直,呈180,頭向后仰,腰部出現了優美的曲線,像一只高貴的天鵝,在空中舞蹈。忽地,她又單屈膝蓋,單手握圈,另一只手抓住左腳。圈下的男演員,此時已經雙手松開,單靠頭頂著鐵圈。天啊,這么危險!在這美艷的藝術舞蹈背后,必須有無數的辛酸、無數的淚。突然,女演員旋轉到了鐵圈的頂部,她的后背扣住鐵環,雙手松開,這時鐵環也開始轉動,越轉越快。她不怕掉下來嗎?被轉了那么多圈,她不暈嗎?臺下的掌聲熱烈,一陣蓋過一陣,此起彼伏,沒有間斷。“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在我看來,這樣的動作,如果沒有驚人的決心和毅力,要想練成,何止十年?我看到了觀眾們捂著臉,張大了嘴,驚訝的神情;我聽到了對兩位演員的技藝,以及聯想到的他們平時的刻苦不絕于耳的贊揚。
我為他們不畏困難的精神所感動。想到自我,一星期三小時的練功,就叫苦連天,在地上練橫叉都覺得很痛,而她們卻能在空中沉著坦然地舞動著,體態輕盈如鳥雀。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苦練多年才有今日的輝煌,我們是不是也該加倍努力了?
抗日題材的電影觀后感500字2
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叫《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此部電影講述了跑步冠軍——劉長春的故事。
在1931年華北運動會上,劉長春獲得200米跑步的冠軍,戰勝了日本隊員,日本所以不服氣而對東北發起戰爭。日軍把重要政治機構占領后,張學良校長要求解散東北大學。
劉長春代表中國,和他的教練坐船去美國洛杉磯參加第十屆奧林匹克。劉長春在船上加緊運動,而教練把他的練習時間從6小時減少到3小時。劉長春很不習慣。一天教練讓他和外國人跳交誼舞,讓外國人明白中國并不弱小,可他就是不去,偷偷跑去練習。此時,外面正好下著傾盆大雨,刮著暴風,他也要堅持練,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沖倒,也不向困難屈服……因為天公不作美,船要停泊在附近的一個港口停留,停了6天,最終又起航了,但再快的速度也不能按時到達,教練想了個辦法,讓船直達洛杉磯再去舊金山。
經所有旅客同意后,最終按時到達,劉長春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體育館,參加開幕式。1932年7月31日是,100米賽跑開始了,劉長春因沒有經驗而未上線,有些中國官員讓他不要比200米了,免得又被人笑話,但劉長春沒有這樣做,仍繼續參加,絕不放棄中國奧林匹克破天荒第一次。比賽中他打破0的突破。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差點落淚了,太感人了!尤其是去洛杉磯的那一段,曾有日本人要把他收買,給他很多好處,但他不受任何影響,只替中國參加比賽,他的媳兒都不管,整天想著跑步,為國爭光。這都出自于他的一顆濃厚的愛國之心。讓我們都向他學習吧!歸根結底,我此刻只想說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抗日題材的電影觀后感500字3
地點珠峰,海拔8800多米,沒有補給,氧氣消耗殆盡,有人艱難攀爬,最后登頂珠穆朗瑪峰。 你一定會覺得這種劇情只會在好萊塢電影里出現:“氧氣瓶都不夠續命的,居然還帶那么多累贅,嫌自己命長嗎?太扯了。” 但如果說這是史實呢? 這就是史實,真的有那么幾個人在體力,補給,氧氣都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帶著一大堆非補給品登頂珠峰,他們是中國第一支珠峰登山隊,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從珠峰北坡成功登頂的登山隊。
只存在于電影中的劇情卻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前輩們實現。而且登頂珠峰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挑戰人類的極限,更在于他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須是中國國土。 珠穆朗瑪峰差點不屬于中國,珠峰的主權是爭來的,只因五星紅曾旗飄揚在珠峰8844.43米的巔峰,中國才拿到珠峰北坡的歸屬權。 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國內定檔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國70周年慶典,與《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這類致敬英雄、致敬時代的電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桿,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動了一個大時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夠精彩,堪稱國民級“免檢電影”。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換言之,登頂珠峰,成為一個勢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 1961年10月5日,邊界談判結束,中國得到了珠穆朗瑪峰北坡的歸屬權。 這幾年來,國內的電影市場開始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多的商業大片遭遇滑鐵盧,甚至投資多少錢,虧本多少錢,時代終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電影的人的身邊。
主演陣容中,有拍出《戰狼》和《流浪地球》的吳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紅海行動》的張譯,有實力演員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連成龍大哥都來友情出演,有這么多愿意用心拍電影的演員背書,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對于《攀登者》這部電影,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它將成為又一個爆款作品。 更讓我心中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關機儀式已經在珠峰大本營成功落幕,特別邀請了1975年第二次登頂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兩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講起了過去的故事。
2019年,同時也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對于我們來說,《攀登者》或許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它是一次國民精神和商業大片的完整重合,因為這個故事完美地解釋了——為什么中國能夠從積貧積弱再度走向強大。 既然已經知道那些近乎泯滅在歷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又怎能忘記呢?
抗日題材的電影觀后感500字4
攀登珠峰與核試驗對于人類發展并沒有起到推進作用,把它們放到一塊來說,發現它倆有一共同點:人活著便是為了掙口氣。
這口氣太難掙了,為了這口氣太多人犧牲,太多妻離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們有退縮嗎?沒有。很多人看到有吳京在的電影,就覺得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沒有錯,有多了解中國的過往,必然會愛中國更多些。而且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輝到一定境界。
中國是一個在苦難中壯大的國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輝煌。人會不惜命嗎?不會,但他們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們去做。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國際上最后采用了中國標準,用命換來的數據,終于把這口氣給掙著了。
脫離歷史背景,單看這部電影,如此選材,必然得與惡劣天氣對抗,假如單單是要宣揚所謂的愛國主義,大可以選擇相對舒適環境的題材,唯有這生生不息的愛國精神吸引著這幫擁有赤子之心的人,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國精神嗎?
現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我們的國家沒那么完美,但又有哪個國家是完美的呢?有問題,去解決,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抗日題材的電影觀后感500字5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作品的改編電影,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已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對于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精致又宏大的特效了,完全脫離中國電影“五毛錢特效”的設定,經費爆炸的特效實在很讓人驚嘆堪稱“好萊塢水平”,將未來地球真實地呈現,末世場景整體比較流暢,帶給觀眾視覺的沖擊,從地下城到空間站,每個環境都是精心設計過的,科技感十足,沒有任何細節會讓人出戲,比如貨車的球形方向盤、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赤道轉向發動機的入口、給重元素聚變發動機挖掘原料的礦區、全世界的救援隊大出動。大場面如被冰封的世界,被炙烤的家園,在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下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這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科幻的巔峰之作了。
所謂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我認為并不是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好萊塢質感的科幻片,恰恰相反是因為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區別于好萊塢的中國式科幻片。解除地球危機可謂是科幻片里老生常談的主題,試想《流浪地球》里的危機發生在歐美,那又會怎么樣?歐美普遍的解決方法是放棄地球,開飛船出去宏大的宇宙探索新的家園。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千百年來對土地的依戀,對家園的深情,讓他們犧牲再大,痛苦再多也要帶著地球一起逃命。其次,歐美主要宣揚個人主義,他們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只是一個人,而《流浪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全人類,每個人都是英雄。最后就是感性與理性之差了,歐美科幻信奉理性,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冷靜克制,所以歐美不會使地球“流浪”,更不會有不會有劉培強炸毀空間站這個結局。作者劉慈欣也說,理性上,他會選擇飛船派,但“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具美感。正是中國人這種更在乎家園和親人的感性,成就了《流浪地球》的浪漫,所以這是一部名副其實的中國科幻片。
作為一部被吹捧得很厲害的科幻片,制作團隊歷時四年完成。但這畢竟是中國科幻的第一部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大到前期過于冗長的劇情陳述,小到英文字幕中錯誤用詞和拼寫都或多或少的讓人有些失望。比如空間站休眠系統看似高級,但休眠很簡單,蘇醒也隨意。主角劉啟提出木星表面的氫氣和氦氣引發爆炸,利用其推力,脫離木星的這個方法本因為moss的計算結果而直接否定不嘗試了那又為何因為一個小孩的想法動輒聯合國呢?而且理性且冷靜的聯合國居然因為一個父親的感情而同意執行那樣危險的嘗試,是不是有點草率了?還有女主韓朵朵最后的“強行煽情”也完全沒跟當時緊迫的節奏掛鉤。人物沒有特點,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臺詞沒有經過細細打磨,劇情缺乏鋪墊,較為倉促,立意深度不夠,無法引起共鳴和靈魂叩問。綜其看來國產科幻片還是有待提高。畢竟《流浪地球》只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航之作,不是巔峰之作,不是封神之作,所以我認為褒是要大于貶的。
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