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寫出優秀的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1
9月20日,這一天,使我悲哀;這一天,也使我憤怒,因為我去看了電影《八佰》。
電影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講述了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奮力對抗三十萬日軍,并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這場戰爭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鋒,持續了大約三個多月,當時上海瀕臨淪陷,人心渙散。為了能夠穩住人心,取得最后的勝利,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率420多戰士,收到命令堅守最后一道防線“四行倉庫”。為了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一共有800將士,但實際上只有四百多人,這也就是電影片名《八佰》的由來。
《八佰》這部電影讓我十分悲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陳樹生舍身炸日軍了。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真實“八百壯士”之一,在發現敵人企圖用鋼板陣爆破樓體時,身綁手榴彈毅然跳下倉庫,用身體砸進敵陣,與敵人同歸于盡,僅給母親留下“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八字血書。陳樹生豁出命來也要守住陣地的大義凜然,影響了戰場上的其他士兵。他們也紛紛排成一列,身綁手榴彈,高聲喊出自己的姓名,一個個一躍而下。這些畫面,深深震撼著我,感動著我,讓我淚流滿面!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站在蘇州河對岸租界的一個人流著眼淚激動地說。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年,更要發奮讀書,掌握更多科學知識,長大為祖國效力。周恩來總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努力讀書就是為了讓中國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謝這些先烈們,這是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先烈們的初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2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悲痛和自豪的感情從心底里涌動著。我好像透過屏幕,真實的感受到了那些戰士的勇敢和無畏。這些有血有肉的戰士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他們放棄小家,保護國家,用生命和鮮血喚醒了我!讓我懂得了身為中華兒女應該怎么去做。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鋼板,戰士們把身上綁上炸藥,毅然從樓上跳了下去。他們的犧牲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隨著硝煙消失的戰士,都是默默無聞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飄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總以為有外國人保護是安全的。后來親眼目睹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保衛國家的血肉長城時,這些生活在租界的人們慢慢的覺醒了,他們就開始自發的為守備軍捐錢捐物,接電話向,送國旗和藥品,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場戰斗不僅僅是400人的戰斗,更是中華人民的戰斗。
影片最后,軍隊需要向租界撤退時,他們面對敵人的瘋狂掃射一點都不畏懼,看著戰士們身后的血霧,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茍活者在淡紅色的血色之中,會依稀看見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將更奮然前行。”沒錯,在血色之中。我看見了中華民族的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在我胸口燃燒,這800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且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為是的中國人民!八佰,不僅僅是八佰人,更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3
8月最后一天,我來到電影院,看非常有名的電影《八佰》——一個抗日戰爭中的偉大歷史故事。
雖說我們現在的國家很繁榮,但也有讓人悲傷的一面啊!1931年9月—1945年8月,整整14年,我們中國都在被日本折磨,而我們國家的軍隊卻沒有在這種時候退縮。當日本打上海時,竟然有一位小孩也去跟著打仗了!
除了這位小孩,其他人也一樣勇敢。就在日本人開著飛機向國旗俯沖掃射時,一位年輕人毫不害怕,沖過去就開槍,最后把日本人打跑了!他高興得連自己被子彈打到了也絲毫不知道,真是一位愛國者!只是因為重傷,去世了……。看到這,我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除了這位小孩以外,還有些人也一樣。為了炸掉日本人,軍人們把炸彈綁在身上,跳進敵人陣營,與日本人同歸于盡。一個一個的名字喊了出來,一個個軍人從樓上跳了下去!還有那些軍人留下的遺言,使人心里一陣又一陣的痛。
老百姓們也為這場仗幫了忙,國家的軍隊希望有工具幫助他們,于是老百姓一個個想沖過伏擊,跑去幫忙,結果都受了傷,或是直接被打死。
在最后一次戰斗中,軍人們都知道很難打贏,于是準備好了一切。軍人們說:“咱們!來日再見!”這句話說得如此堅定啊!打仗時,軍人只要有一口氣,就會吶喊出這一聲:“沖啊!”只要還有一絲力氣,他們就會沖向前方!
9月3日,是抗日戰爭紀念75周年,我向所有抗日戰爭中的軍人說一聲:“謝謝!我向你們致敬!"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4
今天去看了《八佰》,看完后心情既沉重又感動。
在戰爭中,死亡是司空見慣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離我是遙遠的,絕不是我每天要面對的事。所以我對于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習慣的,心情壓抑的。
戰爭的殘酷可能遠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簡單的交火,在短暫的時間內就會有大量的傷亡,戰士們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結束了短暫的生命。死神盤旋在戰場上每個人的頭頂,不論年齡。這讓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直面大量的死亡,如果不是戰爭,死亡離他們是遙遠的。但是沒有如果,戰爭無情,或者說是侵略者無情,在這樣的環境下死亡之神離他們是如此的近。
正是這種民族團結凝聚的精神讓我感動。畢竟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就像面對戰爭,有人沖鋒陷陣,有人臨陣脫逃。但在危難之際,大多數人的心都在一起:中華民族不亡。這樣自發的凝聚力讓我感動。
不止于此,每一位在戰爭中盡職盡責的將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說:你們是英雄。他們在保護著我們。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抗日戰爭最終的勝利,離不開他們的犧牲。從短期來看,他們的犧牲毫無意義,國軍連走麥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但從長期來看,到了抗戰勝利,便就有了意義。沒有他們的堅持付出,就沒有后來的勝利。后來的后來,也許都不一樣了。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主人。
戰爭早已結束,電影也已結束,但斗爭還沒結束,國際上依然不寧靜。美國帶頭制裁抹黑中國屢見不鮮。弱小不一定挨打,但被打了就一定打不過。只有強大起來,才能盡可能地保護自己,予以還擊。
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希望我能見證新時代的到來。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5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歷史。
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后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
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仿佛就在經歷著這場殊死搏斗。“隔岸相顧,盼愿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御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6
近期有一部名叫《八佰》的電影上映了,于是我和姑姑就趕往電影院觀看。
電影開頭就講述的是戰爭的殘酷,一幫來自各地的人們被征集去保護上海,可到了上海才發現殘破不堪的上海已無人煙,日軍的襲擊把征集來的人們嚇得到處跑,我都有點看不起這幫人,這么貪生怕死,這么沒骨氣,氣的我都想打他們,他們成了逃兵,可他們又誤打誤撞的被撿進了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弟五二四團,來到了上海最后一個陣地四行倉庫進行鎮守,日本鬼子連續四日不斷的襲擊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死傷無數,國民黨軍人明知道憑這些人是趕不走日本鬼子的,可他們還是選擇犧牲自己去拯救大家,去守著這最后一塊陣地,國人的援助,送來了國旗,讓他們燃起了希望,即使要面對更猛烈的襲擊,也要在樓頂莊嚴的升起國旗,讓它在風中飄蕩,帶給所有中國人希望,看到他們為了保護國旗一個一個的被槍殺,甚至連貪生怕死的逃兵也都參與進來,扛起支撐國旗的重任,后來為了延續中國的希望他們選擇沖橋,一個一個的沖,一個一個的被殺,后對面的友人大聲的為他們吶喊,為他們加油,對他們伸出了雙手,影片結束了,我還沉浸在里面出不來……
在這些貪生怕死里的逃兵中有幾個典型人物,小小年紀的小湖北,有想法的哥哥,怕死的老算盤等等,他們看著蘇州河對面的天堂,他們羨慕對面的人,他們在地獄里絕望,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逃離地獄,可終歸回到了四行倉庫,他們在四行倉庫經歷了連續四日的日本轟炸,看著軍人為抗日救國,舍棄生命,身綁炸彈縱身跳躍下去炸毀日本的攻擊,他們的精神感染了這批逃兵,他們變得一次比一次勇敢,我也被他們的愛國精神感染,我感覺自己充滿了力氣,我要努力學習,要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7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滬會戰尾聲,奉命負責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中國守軍第88師下屬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第1營士兵在上海的四行倉庫奮勇抗敵。
當時只有四百多名士兵在此誓死防守,但謝晉元為壯大聲勢,對外號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條蘇州河,隔著兩個世界:一邊浴血奮戰,一邊歌舞升平,四行倉庫保衛戰,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觀。
影片采用的四個”第一次“。
第一次,劇組為一部抗日戰爭題材電影,一磚一瓦搭建占地200畝的實景。不僅人工開鑿出了一條“蘇州河”,還對當時兩岸建筑進行了1:1的實景搭建。為了苛求真實,導演和劇組成員甚至化身“監工”,在太陽下汗流浹背,只為原景再現。
第一次,每個演員,不分大小,在鏡頭前都要變成“兵”。無論是不是主角,所有在片中扮演士兵的出鏡演員,在拍戲前都進行了全軍事化訓練。
第一次,導演在發布會上不是講電影,而是講歷史,親自分析四行倉庫戰局圖。此外,導演還拿到了當年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一手的絕版影像資料。
第一次,在華語電影中使用全球頂級攝影器材:最頂尖的ALEXA 65毫米數字攝影機。這個頂級器材,全世界只有四臺,只租不賣,對戰爭中煙霧的穿透能力極強。
管虎喜歡讀魯迅,他希望用這部電影喚起更多人對抗日英雄群體更深入的了解,更清晰地被國人銘記于心,以及,他想為更多的無名英雄“留名”。
《八佰》,是要為這些抗日戰爭中的無名英雄,樹碑立傳。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8
昨天我們在段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之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戰士們奮勇抗敵英勇戰爭的形象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離去。
影片中租界是一片祥和的地方,他那里沒有戰爭,而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戰火紛飛的戰場。租界里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然而河對面戰場上橫尸遍野。戰火紛飛。雖然敵人的攻勢猛烈,但戰士們卻一波一波地扛了下來。敵人們的武器先進。但戰士們英勇無畏,絲毫沒有畏懼之心。敵人攻勢越來越猛了。軍隊里的戰士絲毫沒有畏懼,但也有貪生怕死之輩,可是最終他們堅持了下來,與將士們一起對抗敵人。從馬棚里放出來的白馬在戰場中奔跑,這匹白馬代表著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向往。敵人攻勢越來越猛烈了,他們決定撤退了。
一些勇敢的士兵們身上綁滿了手榴彈,一邊喊著娘一邊縱身躍下,看著河對面的年輕人為了一根電話線倒在了血泊中,還有那面旗幟在戰士的拼搏中一次次的飄揚在半空中。我為戰士們驕傲,也為戰士們留下了眼淚。他們準備撤退時。敵人卻早有預謀。用一顆閃光彈發現了士兵們的準確位置。士兵們沒有畏懼一步一步的沖上去可傷亡慘重,再沒有退縮,沒有畏懼,部分士兵撤離了。可有些人卻永遠留在了這片戰場上。
影片最后一匹白馬從廢墟中走出來這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就像看了影片之后你明白了今天的新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戰士們的鮮血渲染出來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能為社會為國家有貢獻的人。
八佰電影觀后感650字篇9
8月22日老師組織我們班的部分同學在德百的影院一起觀看《八佰》這部新上映的抗戰電影,時長大約156分鐘。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凇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開始一群人去往上海,參加淞滬會戰,保衛上海,租界那里有很多德國人,他們租了中國的國土。那些人去往上海,快要到達時,這群人遇上日本鬼子,他們逃的逃,躲的躲,還是沒有逃過敵人的屠殺。他們到達四行倉庫,被安排完畢后,有一群平民來到這里。他們被送往租借這個安全的地方。他們和敵人戰斗了4天4夜。
中間有個片段讓我難以忘懷,鄭凱演的陳樹生要綁著手榴彈跳下去,在歷史上陳樹生是一位抗日英雄陳樹生當時在四行倉庫也有這樣對抗敵人,只有用種量砸進盾牌的隙縫,才能真正的摧毀敵人。
從1931年至1945年,中華民族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在長達14年的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爭里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辱的偉大篇章。十四年的抗戰中中華民族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
《八佰》這部電影讓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激動和感動,興奮與悲壯。我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全程精神緊繃,一分一秒都不想錯過,蘇州和隔開的或許是兩個世界,但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割,會更加團結,這震撼人心的戰斗必將喚醒更多的中國人投入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