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
觀后感不僅是個人感想和思考,也是對作品或場所的一種分析和解讀。優秀的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篇1
看完熱血教師,我感覺到克拉克教師的偉大,他的無私付出精神,對工作的熱情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當然感觸深刻的還是那一幫學生。其實他們每一個人都渴望優秀,并且都有本事成為優秀生。只是缺少了克拉克這樣的教師,孩子們無意間被扣上了“搗蛋鬼”、“差等生”……的帽子。正因為如此,孩子們能夠說是自暴自棄,做了名副其實的“搗蛋鬼”。整天以整倒教師為樂,根本無心學習。寫到這兒,你們看看,我們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點“搗蛋”?當你亂給他扣帽子時,他就會故意叛逆而不聽從于你呢?
每個孩子都有本身的優點,我們要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對于缺點,則需慢慢引導并改正。以前總是看到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秀。其實自家的孩子也有優點——關愛長輩。外婆生病了,他會主動關心外婆。孩子與我一同游玩熔洞,孩子時不時提醒我當心,還不斷回頭看看我。這就是我孩子的優點,感悟晚了嗎?
整個影片以55條校規為線,把大家們緊密串連在一齊。規矩固然重要,這也不是一味逼孩子們遵守。得經過實踐讓孩子們明白不遵守規矩的不良影響,甚至后果,讓他們自我去體會去發覺。克拉克教師經過一個孩子插隊而全班都不能按時吃飯,讓孩子明白遵守規矩的意義:因為“Wearefamily!”這讓我們明白在今后教育孩子上,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改變自我,學習克拉克教師的做人做事態度。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篇2
2021年8月10日上午,學校以校本培訓為依托,全體老師在科研主任付艷紅的組織下,共同觀看了這部由區科研室推薦的美國教育大片《熱血教師》。并利用假期又上網重新看了一遍。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個性多,久久不能平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我想一位優秀、稱職的教師,除了有豐富的知識外,還務必具有信心、愛心、誠心和對理想的堅持,這樣才有可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支持。
因此,他也會對著孩子生氣。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當老師,源于對學生的愛;他遇到問題、處理問題,也是基于對學生的愛;他堅信,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因此他堅定自己的目標。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克拉克老師善于使用自己的幽默風趣,善于捕捉教育時機,他信心十足、精力充沛、富有朝氣,他用敏銳的目光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他年輕充滿熱情富有創造力,他運用獨特的教育教學規則和創新式的教學方法教育著每個調皮的學生。
這部描述了這么一個有熱情、有耐心的老師的故事,對于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很有啟發和教育好處。現結合我的教育實際,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熱愛教師職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
看完這部電影,感悟最深的是:克拉克老師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東西。他毅然放下了原有的教育業績,來到紐約,開始了他全新的教師生涯。但是道路卻是那么的艱辛,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樣。但他始終堅持著,最后獲得了成功。我深知教師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我也深知教師這個職業的重要性。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事業。如果我們能像克拉克老師那樣用無限的愛心和成百倍的耐心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那我們就會充實、幸福每一天。正如克拉克老師所說,教書就是制造驚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難忘的經歷。其實在制造驚喜的同時,我們老師也收獲得了快樂。我必須會熱愛我的工作,熱愛我的學生,真正做一名熱血教師!
二、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克拉克老師新任學校的學生都是一群來自社會底層、無拘無束、自由散漫已經成性的“野孩子”,他們在教室里賭博、打架、跳舞、化妝,將老師獨自粉刷一新的教室弄得一團糟,課上坐在桌子上聊天,完全無視這位新來的男教師的存在,應對這樣的學生,克拉克先生用他的耐心、愛心和信心將自己制定的班規一條一條地滲透給學生,他用智慧因材施教,甚至不惜傷害自己,一節課喝了120瓶巧克力酸奶,用獨特的教學方式:說唱Rap記歷史來感染學生,并使他們對枯燥無味、難以掌握的歷史知識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用愛心與善良來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他們自信。在克拉克發現很多孩子的家庭或多或少存在家庭暴力和父母對孩子放下的時候,他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幫孩子們化解煩惱和痛苦。讓他們知道,他們有人關心,有人不愿意放下他們,有人對他們有很高的期望,讓他們樹立自信。在不斷的學習交流中,克拉克老師也深刻體會到孩子們的改變和進步。
三、發奮工作,做一名嚴中有愛的熱情教師
教師的工作不僅僅僅是交給學生必要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觀看完《熱血教師》這部電影后,我深知克拉克老師在抓常規時,十分嚴格。當然,是嚴格而不是嚴厲,更多的是愛心和耐心。他深深地知道,自己抓學生這些行為習慣的原因是為了使他們能成為有用的人,自食其力的人。因此,他始終沒有一句對學生侮辱、不耐煩、指責的字眼,而是始終用正面、鼓勵、引導性的話語告訴學生,老師愛他們,大家是一個大家庭。正因老師的言行始終流露出對學生的關愛和期盼,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老師對學生的愛,學生感受到了,并給予了回報。作為一名初中的英語老師,盡管我不是一名班主任。但我在日常的教學中,也要注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爭取做一名嚴中有愛的熱情教師。
然而,每個人從生下來,就注定有自己個性的一面。在生活中,每個人也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方面。但是,從克拉克老師身上,我看到了遇事不好輕言放下,你要堅信你并不比任何人差。成功對于每個人來說固然重要,可用心的心態和不懈的發奮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金鑰匙。只有在不斷的歷練中,累積經驗和知識,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記得有這么一句歌詞寫道: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誰又能隨隨便便成功?的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發奮付出才有回報,只有不懈追求和堅定的意志才能使一個喪失信心的人重新走向成功。
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當中,我將更加勤奮地工作,從關心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找他們的興趣點。因材施教,激發身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們的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并探索適合自己學生特色的教學方法。我想,只要我以一種用心的心態去發奮工作,必須會像克拉克老師那樣,從容的應對每一個學生。在繁重的工作中,獲得身心的愉悅,做一名真正的熱血教師!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篇3
連續幾個學期的開學第一次會議,校長都組織全體教師看電影,本學期也不例外,我十分喜歡這種開會方式。校長簡短的說明了會議資料的要點之后,為我們全體教師們播放了一部電影《熱血教師》。我欣賞克拉克教師是智慧,也感動于他的堅韌。俗話說:聽別人的故事,想自我的人生。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的思索著自我的教師生涯,并立志要當一名為學生制造幸福的教師。
一、給孩子們一個夢想
夢有多遠,路就有多遠。鼓勵孩子們敢于做夢,放飛夢想。克拉克接到一個學校的教師,領導們都認為是“無藥可救”的班級,學生們對自我不報期望,自暴自棄。當克拉克說:“敢于做夢”時,有一個男生對此嗤之以鼻,而克拉克為了培養學生的信心,用自我跳崖的親身經歷的事例,告訴孩子,相信自我,相信教師。想到自我的學生大多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沒有生活的磨礪,沒有經過艱苦的歲月,在父母為他們鋪就的康莊大道一路走來,大多數不會為自我的夢想而奮斗,有的根本沒有遠大的夢想。
作為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我們的前景不容樂觀。我們教師是學生導航,應當為他們指明人生的方向,激勵他們構建自我的人生夢想,指引他們為實現夢想而揮灑青春,人生無悔。盡管我們不能阻擋社會對他們的影響,可是,我們也要用我們的智慧,為祖國的未來盡一份綿薄之力。
二、給孩子們一份感動
“我們是一家人”,這是我不斷思索的一句話,也是我要實踐于班級管理中的一條格言。自認為對學生足夠好了,但比起克拉克如滴水見海。人之初,性本善。不管什么樣的孩子心中都存有一份善。
我們要用自我的愛喚起孩子們心中的善,引起愛的共鳴,給孩子們一份感動。在教育孩子方面,克拉克充分體現了我們中國現推行的“賞識教育”,整個管理過程,他一向在欣賞,贊揚學生,沒有說教,批評,孩子們在他褒揚的心理暗示下朝著進取的方向不斷發展。我們看到了一位寬容、智慧、幽默、風趣,而又活力滿懷的教師。我想,我們把學生們視為我們的家人,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又能讓學生們體驗被愛的感覺,多一些贊賞,少一些說教,我們的學生們會更有提高。
三、給孩子們一種新意
為了讓學生記住美國的總統和歷史事件,教師自編了說唱,配上音樂,邊跳邊唱。當學生從驚奇、雀躍、參與中平靜下來之后,感受到了教師新穎的教學方法帶來的神奇變化,更感受到了教師為了讓他們學習好,所付出的努力。
他和學生們課間玩雙繩跳的游戲,從起初的不斷摔跤到能熟練跳繩。讓學生見證成功的背后有不斷的努力。他工作勤奮,兢兢業業,但他并沒有按部就班地去工作,而是用自我的頭腦在思考教育,思考自我的每一個學生。用自我的智慧改變了那種,教師教,學生學的枯燥的教學模式。
我想,我們的“生本教學”,這種方式有他的可取之處,可是是否我們完全照搬,應對的個體不一樣,我們也應靈活變通,適合自我的,效率最高的,才是最好的。
感悟: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應擁有廣博的知識,更應具有智慧,愛心,勤奮。用廣博的知識去指引;用智慧去管理,創造;用愛心去包容;用勤奮來成就學生,成就自我。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篇4
《熱血教師》影片講述了一名優秀教師克拉克老師帶領一群“無藥可救的后進孩子”走向成功的故事。毫無疑問,克拉克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教育者。我覺得他能夠超出其他教師的最關鍵的地方,就在于他有“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人”這樣的一種“人本理念”,在于他每每遇到棘手問題時,都一定認真地思考了孩子們到底需要什么,喜歡什么。
記得有這樣一則寓言:南風與北風打賭,看誰能讓行人把大衣脫掉。北風想:這次我一定能贏。于是,北風施展威風,只見北風怒號,氣溫驟下。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以抵御北風的侵襲,任憑北風怎么吹,行人只把大衣越裹越緊。北風終于敗下陣來。而南風則不同,它徐徐地吹,暖暖地吹,行人覺得溫暖,于是解開衣扣,脫掉大衣來享受這和煦的春風。
南風與北風都想讓行人脫掉大衣,采取的方法不同而收到的效果也很不同。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親切的語言、耐心的態度、真誠的關懷遠比責罵與懲罰要好得多。
教育是溫暖人心的事業,教育面對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靈魂,它需要教育者在育人的過程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入學生復雜多變、奇妙無窮的心理世界,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教育是內外呼應的過程。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心領神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教師要真正了解學生,發現學生,體會學生的喜怒哀樂,摸透學生的脾性,以便與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使學生的心弦與自己說的話發生共鳴。
教育是一門溫暖的功課,溫暖自己,溫暖兒童。教育的魅力在于喚醒,喚醒學生,也喚醒自己。
克拉克老師的事跡的確令人鼓舞,愿我們教育人,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多一份寬容與克制,面對沉甸甸的生命與靈魂,做一個溫暖心靈、點亮人生的教師,才是最幸福的。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篇5
今日是新學期工作的第一天,在全體教師的會議上,我們觀看了一部美國的電影《熱血教師》,觀看后讓我感觸良多,不僅僅被主人公的事跡所感動,也讓自我陷入了一片沉思……
這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90年代,主人公克拉克為了追求個人的價值實現,離開了出身的小鎮,來到了紐約哈林黑人區執教。他以前帶的都是十分優秀的班級,并且成績也十分好。但他來紐約后所帶的班級是全校最差的,教師被這些學生氣走了一個又一個,學校、家長、學生自我都已經放棄了,但這個帶著金絲邊眼鏡,打著領帶襯衫,褐色頭發的男人依然勇敢地擔起了教育他們的職責。但事情沒有他想象中好,他也曾被氣得沖出教室并想放棄,可最終他還是重新審視了自我,再次研究整個班各個學生的心理和他們的長處,詳細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他真誠地幫忙他們,正如他給孩子們定下的班規“我們是一個家庭(Weareafamily),他真誠地把一個個孩子融入到了這個班里。
讓我最感動感動還是這兩幕:為了讓學生能認真聽他一堂課,他跟學生們“做交易”,他買了一大桌子的軟飲料,以學生愛捉弄教師為“出發點”,激起孩子們的興趣,他以每講15秒的時間就喝下一罐飲料,讓學生猜測教師能否喝完桌面上的飲料。就這樣,他用了一個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而當一個學生回答出一個動詞是什么時,他都興奮不已,給予了學生最大的鼓勵。他為了幫忙全班學生記住美國的24位總統,在全班不屑的起哄聲中搖頭晃腦地跳起了自編自演的舞蹈,當學生和他載歌載舞的時候,這不是說明了他已經得到了這批“問題學生”的認同嗎并且也到達了學生應學知識的目的。
另一個觸人心弦的就是,即使他患肺炎生病在家的時候,為了課程的進度不要受到影響,他錄下上課的資料,在教室里播放。聽課時當一個學生想做小動作的時候,他也已經在錄像里指了出來,說明他是多么地了解這些學生,正因為他的了解,他才能走進這些學生的內心深處,才能逐漸得到這些問題學生的認同,才能在最終關頭在全美統考成績名列全區第一的好成績,得到了校長、家長和學生的認同,能夠說這是一個奇跡,但也看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
觀看完這電影,作為一名教師,我也重新審視了自我,一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一位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熱愛自我的教育事業,做到不嫌棄、不放棄、不丟棄,才能更好地從事這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從克拉克教師身上給我第一種感受就是,首先教育者必須要有教育的熱情,才能激發你內在的動力去研究、探討;其次,熱愛自我的學生,尊重自我的學生。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我的思想,自我的行為,他的行為由其思想支配,我們要充分尊重個性的發展,作為教師我們就是要做到如何正確地去引導他。再次,思想觀念上要認識到位,轉換傳統的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師生關系。當代的師生關系不能單純靠“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它應當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互換主角,互幫互助、互促互進的和諧關系。最終,我們應具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言道“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我們,對于不一樣的學生我們切忌一點蓋全,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這過程我們需要充足的耐心和毅力,所以要做到“不嫌棄、不放棄、不丟棄”。
每當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困難或困惑的時候,警惕自我要時刻牢記這一“警訓”,以鞭策自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堅韌前行,無怨亦無悔!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篇6
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事業。今天我懷著迫不及待地心情看完了電影《熱血教師》,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參加工作已經12年了,自認為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老師了,可是和克拉克老師一比,我才發現自己真的是很幼稚。不管是敬業愛生、因材施教還是堅持不懈地抓教學常規,自己都沒法和人家相提并論。具體說來:
1、堅持不懈地抓教學常規,源于對學生的真愛。
克拉克老師抓常規,不僅是嚴,注意,是嚴格而不是嚴厲,更多的是愛心和耐心。他明確地知道,自己抓學生這些行為習慣的原因是為了他們能成為有用的人。所以,即使是全班在陪著不承認自己插隊的莎美卡挨餓的時候,他也沒有對莎美卡冷嘲熱諷,而是耐心地真誠地告訴莎美卡: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間不會互相欺騙。當莎美卡迫于大家的輿論承認了自己插隊之后,老師沒有落井下石,而是看著莎美卡的眼睛:我真的感謝你,我為你自豪。老師在管理常規的過程中,始終沒有一句對學生的侮辱、不耐煩、指責的字眼,而是始終用正面、鼓勵、引導性話語告訴學生,老師愛他們,大家是一個大家庭。因為老師的言行始終是流露出對學生的關愛和期待,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老師對學生的愛,學生感受到了,并給予回報。
2、巧妙生動地抓教學方法,源于對學生的關懷。
克拉克老師想法設法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聽講的積極性、學習的熱情。為了吸引學生安靜認真地聽自己講課,他承諾,只要學生安靜地聽,每過15秒鐘,他就喝下一瓶酸奶。為了看老師出丑(嘔吐),也為了好奇,學生真的安靜地聽老師講課,當有人說話時,大家群起噓之。一節課下來按照30分鐘計算,老師喝掉了4-30=120瓶酸奶。難受嗎?當然難受,但是,老師讓學生看見了自己要他們學習知識的毅力和決心。為了讓學生記住美國的總統和歷史事件,老師自編了說唱,配上音樂,邊跳邊唱。當學生從驚奇、雀躍、參與中平靜下來之后,他們必定感受到了老師新穎的教學方法帶來的神奇變化,更感受到了老師為了讓他們學習好,所付出的努力。這個老師在他們心目中也是有魅力的老師。
回想自己在課堂上,除了講授、練習,我還采用過哪些調動學生興趣的、由我自己思考出的、吸引學生眼球和心靈的、對學生學習切實有幫助的辦法?12年了。我的教學藝術究竟又有那些呢?我的學生記住我的時候,是因為什么記住我呢?
3、因材施教地抓特殊學生,源于對學生的信心。
影片中有許多非常震撼我的鏡頭。一個特別特殊的學生泰肖恩,已經被記兩次大過,再有一次就得被開除。他在班級中打架兩次,一次要自己走,一次鬧到了校長室,都被克拉克老師攔了下來,他誠懇地對這個學生,對他的監護人講:我們不應該把這樣的孩子趕出校門,應該把他留在學校里。說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克拉克老師之所以能對每個學生了如指掌,因材施教,是因為他從心里堅信:這些孩子都是好孩子,他們需要的是關愛,是巨大的愛心。所以,他為他們每一個人付出自己的愛心,從來沒有因為他們的特殊、格格不入、不認真學習而橫加指責,總是從跟頭去尋找原因并努力解決,采用讓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方法。
回過頭來看克拉克老師,他是一個凡人,所以他也會對著孩子生氣但是他又不是一個凡人,他心里有大愛有圣心,他當老師,源于對學生的愛;他遇到問題、處理問題,基于對學生的愛;他堅信,學生都是好的;他堅持自己制定的班規,堅定自己的目標。他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他是一個用心良苦的人,他是一個刻苦鉆研的人,他是一個熱愛學生熱愛教育熱愛生活的人。他是我敬佩的人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篇7
寒假里,我看了《熱血教師》這部電影,為克拉克老師的教育信念所感動。
這是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即使他知道自己任教的孩子大多是年級里的問題學生,但他從未因此放棄。為了讓孩子專注學習,他跟孩子打賭,如果全班認真聽講15秒他就喝下一盒巧克力奶;他讓孩子們教他學雙跳,如果成功了,那么孩子們要從他那里學點東西;莎美卡沒有完成作業,他就去家訪,發現孩子是因為“小保姆”耽誤了學習,他就幫孩子處理家事,找家長談心,以改善這樣的狀況。他愛學生,并努力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愛。他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投入全部的熱情,他會編朗朗上口的說唱幫助孩子記憶美國的歷史;他會在生病期間錄四個小時的錄像,為了讓孩子不拉下課程……我想,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切,都是源于他的愛,因著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他用積極的態度全心全意對待他的學生,永遠把他們放在第一位,永遠耐心教導——這是一個老師最基本卻又最難達到的境界。
這是一個因材施教的老師。問題學生胡里奧喜歡打賭,他就約他周六去咖啡館通過游戲教他數學;放學后在教室里為泰肖恩一直承受家庭暴力的補習功課,鼓勵羞澀的班得麗婭為自己的“醫生夢”努力……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克拉克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給這些孩子送去他們所需要的幫助,費盡心血尋找能提高孩子成績的教學方法,用自己的熱情融化他們心底的堅冰。這使得學生從心底深處接受了這位獨特的老師,喜歡上了這位獨特的老師。最終,這個曾被放棄的班級、這些被其他老師放棄的學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想,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克拉克老師通過自己的觀察采取了適當的方式、方法才創造了這樣的“奇跡”。可見,對學生因材施教是有效提高學生成績的途徑。
這是一個對自己的學生充滿信心的老師。他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以改變的。即使學生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自信的時候,他也是用積極的話語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恢復自信,正確地認識自己。在臨近考試的時候,他說,只要他們盡力通過考試,就能知道在以后的生命中可以做到任何他們想做的事。可見,他是相信學生會創造“奇跡”,會通過考試的。試想,如果孩子總是在老師的批評指責中會有這樣的進步嗎?孩子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老師的,所以老師必須對自己的學生要充滿信心,要相信孩子的可塑性。唯有這樣的老師,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心。
縱觀整部影片,克拉克老師一直用自己的心在教學,用自己的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那么我呢,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也在努力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好教師,但與克拉克老師相比,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會因為學生不認真聽課而著急生氣,卻找不到合適地好方法去改善這樣的狀況,只能笨拙地向家長告狀;我也會因為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而留學生補習,卻沒有像克拉克老師那樣去靜下心來了解一下學生不完成作業的原因……看完影片,我發現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那么多。我想,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就要像克拉克老師一樣,我的課堂不僅僅是在教室里,也可以在學校的任何一個角落、學生的家里、甚至可以是放學路上、公園里,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每一個細節,從細微處抓住教育學生的契機,表揚學生良好的表現,指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我們能細心發現,積極地鼓勵孩子,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我們的真心贊美,那么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提高,如此學生一定會給我們帶來驚喜。“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有走入學生的內心,才能感染學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讓他們樂于學習、善于學習。這是我看《熱血教師》這部影片的一點心得體會,我會努力向克拉克老師學習,向身邊的優秀老師學習,爭取做一名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電影《熱血教師》觀后感篇8
影片講述了一個優秀教師帶領一群“無藥可救的后進孩子”走向成功的故事。故事的線索比較簡單,就是克拉克教師與這群孩子交往的全過程。從最初孩子們的不信任甚至是充滿敵意發展到慢慢理解,信任。到最終克拉克教師居然成了孩子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份珍貴的情感將永遠存在這些以往是那么“爛”的一群孩子們的心中。毫無疑問,由于克拉克教師的出現,這些“爛孩子”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從黑暗走向了光明。
從這部感人的電影中學習到許多,細數一下有以下幾點:
一、克拉克教師是一個心中有大愛的人,所有的“成就”都是因“愛”而生。
在去紐約之前,克拉克教師就已經是處于事業的巔峰了。“他所教的5年級班的考試成績位居全布佛特郡第一名,并且是連續第四年了。”斯諾頓小學的教師們為他舉行了慶祝活動,甚至把他的名字刻在了路邊石上,以示永久紀念。
一個教師在得到這些榮耀光環之后應當是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些榮耀了。而他卻毅然離開這一切,選擇到紐約去重新開始。原因就是他從報紙上看到“紐約的公立小學急缺好教師”,甚至是到了“跪求”的地步。之后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克拉克教師此舉并非一時沖動。用他自我的話說“每一年我都告訴我的學生,去追求人生中最渴望的東西。敢于做夢,敢于冒險。此刻是時候來兌現自我的話了。”若不是懷著對教育事業信仰般的追求,若不是對孩童幼細心靈父親般的熱愛,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地。
再到之后的對待一群毫無秩序和學習熱情的甚至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的“爛孩子”的態度,以及為轉化“特殊”學生所付出的種種艱辛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例如:為幫忙沙美卡補課卻遭到了媽媽的誤解;把遭爸爸毒打的泰肖恩攬入懷中……
如果此刻的教師們都能有這樣的愛心,作為一個學生或學生家長該是多么幸福啊!學校里,家庭中該有多少歡聲笑語啊!我們在感慨和諧社會的時候該是多么有底氣啊!
二、克拉克教師是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教育智慧的教師。
應對一群不喜歡學校,不喜歡學習,厭惡教師的孩子,光有一腔愛心是不夠的。要把他們愛到什么程度才能夠啊?聰明的克拉克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環節:
1、明確班規且嚴格落實。在落實55條班規時充滿了智慧。
沙美卡不一樣意排隊就餐,克拉克就說“我們是一家人,如果我們中有一個人不排隊去餐廳,那我們就都吃不上飯。”饑餓的挑戰讓大家都妥協了,繼而公憤轉向了沙美卡。迫于壓力沙美卡也妥協了。之后大家乖乖地排隊就餐。克拉克巧妙地轉嫁了壓力,既避免了一對一的沖突,又到達了教育目的,維護了制度的嚴肅性。
我們當班主任的要學習這種技巧,不要把“維護制度的嚴肅性”變成“師生間的仇恨”。在落實規章制度時要喚起群體的共識,利用團體意志的力量。
2、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其生活背景。
克拉克教師一上任就開始到學生家里走訪。基本了解了學生的生活狀況,找到了學生思想或心理問題的成因。例如,胡里奧亂花錢,是因為有一個特殊的媽媽;好學上進卻膽小內向的班德麗婭生活在一個男權意識濃厚的印度家庭里;沙美卡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是因為在媽媽下班前她要獨自照顧3個孩子......
3、關心學生所關心的,拉近情感距離,走入其心靈深處。
課余時間和孩子們比賽玩雙跳、燭光晚會上守著一個大蛋糕像孩子們講述自我跳崖的經歷,鼓勵孩子們勇于挑戰自我......在這些鏡頭中,孩子們和克拉克是融洽的。直到影片的結尾當校長宣布考試成績時,孩子們緊張和興奮的表情以及于教師心領神會的眼神、手勢交流,都證實了克拉克教師的心靈和孩子的心靈融在了一齊。
4、開動腦筋,研究出獨特的課堂教學技巧。
為了讓孩子們能安靜地聽完一整堂課,他承諾學生每認真聽完15秒,教師就喝一個巧克力奶。教師有可能所以而喝到嘔吐。學生們的好奇心被抓住了。歷史課上枯燥的人名和無規律的歷史事件被克拉克演繹成了合著RAP舞曲的歌謠。看著學生們手握掃帚當吉他邊舞邊唱的樣貌,我也被深深吸引了。這樣的課堂學生能不愛上學習嗎?所以到之后學生們能靜心學習并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可信的。
三、克拉克是一個幸福的人。
克拉克教師的全力付出得到了什么回報?學生的愛戴和家長的尊重?學校和公眾的認可?以他名字命名的專科院校的創辦?相關書籍的暢銷?環游世界?我想什么也比可是自我夢想的實現更幸福吧!克拉克的夢想就是“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東西,敢于做夢,勇于冒險。”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個好教師,去幫忙更多的人。他努力去做了,做到了,幸福著......
克拉克教師的事跡的確令人鼓舞,并不僅僅在于它的光環有多么耀眼,而更在于讓我們看到了期望。正所謂“幸福是可能的”。當我們用心地愛著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幸福就會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