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對作品或場所的看法和感受。這里分享一些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下載,供大家寫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參考。
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篇1
很早前,爸爸就買回了一套書,叫《三體》,作者是劉慈欣。我翻看了一下,密密麻麻都是小小的字,我就又放回書架上了。我怕我眼睛看近視了,都還不知道書里講什么。
今天爸爸在手機上訂了電影票,我們全家人在電影開播前就到電影院了。好久沒有來看電影了,我好期待呀!
電影看了兩個小時,如果不是3D的,一會兒“轟轟”聲,一會兒感覺劉啟開到地球表面的那個大型車開到我面前來了,我都快睡著了!
走出電影院,我一口氣問了爸爸好幾個問題:
“爸爸,地球會爆炸嗎?”
“爸爸,我們的地球會冰凍掉嗎?”
“真的有世界末日嗎?如果有,那么多的人類,動物、生物怎么辦?”
爸爸說,“不會的,我們從現在開始盡量節約資源,減少排放,我們現在不是在垃圾分類嗎?這也都是在保護地球啊!科學家們也都在研究啊!”
我好像還沒看懂,問哥哥,哥哥告訴我: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衰老了,最終分解整個地球。于是全球科學家們齊心協力,在地球表面安裝了一百萬臺推動器來推動整個地球,轉移到幾億光年外的地方。但在經過木星的時候,因受到木星的引力影響,地球的大氣即將被抽空,也偏離了方向。在太空中的空間站里,人工智能設備Moss莫斯推斷出地球將在7日之內撞擊木星,人類毫無生還的可能,在這心灰意冷之際,許多救援隊都放棄了救援,只有劉啟那只救援隊還在救援,最終想出了辦法——點燃木星,但因為火力不夠大,還距離木星5000公里。于是劉啟的爸爸劉培強想出了辦法——引爆空間站。是勇氣點燃了這一絲希望。劉培強犧牲了,但地球得救了。
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篇2
春節期間火遍各大影院和朋友圈的《流浪地球》,講述一個為了自救,人類把地球從太陽身邊偷走的故事!
整場電影看下來,最大的贊嘆是對于電影整個場景,真的做得太好了,有點不相信我們國人也能做到這么好的地步了。真的很贊呢!
故事圍繞著回家這兩個詞,凸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種精神,而且突出了我們為了人類生存鍥而不舍的精神,人類是很努力的,所以在電影里面的空間站的“機器人”莫斯說的最后一句話“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太難了。”
接著最讓我感動的有兩個點:
1.電影中的一個科學家老何在研究最終的線路之前打開他的小煙盒,拿出最后一支煙的時候,看到他媽媽給他留下的紙條“天冷了,記得穿秋褲”。(我看到這個場景雞皮都起了,這種小細節簡直了)
2.然后就是在中國救援隊還在孤軍作戰的時候,韓朵朵說完那段話,然后其他國家正在逃離的車輛都急轉彎,返回去大家一起幫忙,不知道這算個感動的點不算中二,但是我的眼眶當下是濕的。(雖然挺多人吐槽朵朵的臺詞是個敗筆,但是作為一個初中生,能說出這樣的話真的已經很棒了)
而就電影本身來說,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突破:
1、勇氣的突破。中國之前一直沒有像樣的科幻片出來,市場也一直唱衰,能有勇氣開拍并且讓它上映,我覺得是需要整個制作團隊很大的勇氣和信念感的。
2、故事的突破。大劉原著的世界觀有多牛就不用說了,國產科幻片如何自然的加入中國元素,尤其是中國人的語言體系、思考方式,這其實挺難的,畢竟我們看了那么多科幻片都是好萊塢的,早就形成了條件反射。流浪地球這次做的還挺好的,至少很多細節打動了我。
3、特技的突破。中國能做出這樣的特技我其實一點都不驚訝,驚訝的是如何利用好特效去為故事服務,有技但不炫技很重要。流浪地球也做到了。
4、里程碑式的突破。這部電影的成功,最大的突破應該是,我們以后肯定會有更多國產科幻片出來了(當然肯定也會有資本使然的爛片),但是最起碼觀眾開始有信心了,那就會做的越來越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永遠都值得被疼愛。
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篇3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開始看時沒有頭緒,不過看完這部影片我就有了一些想法。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了作為領航員的劉培強去太空后有十七年一直沒回家,他的兒子劉啟對他非常不滿意,后來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帶他的妹妹跳出了地下城,在冰寒地凍得雪地里闖蕩,正好這時地球受到了木星引力的干擾,他們兄妹兩加入了一支救援隊,繼續在雪地中闖蕩,此刻身在太空的劉培強一直沒有忘記兒子,給他留下了地下城的入口。在拯救地球過程中,劉啟的爺爺不幸喪命,這時他又看到了同隊的隊員,他們改變了新的計劃點燃木星。在他們努力工作中,劉培強為了幫助兒子來到了駕駛艙。這次劉啟的行動成功了,可是在距離還差3000米距離時劉培強趕到駕駛艙飛向了火星從而救下了地球。
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要愛護地球,否則幾百年后我們可能也不得不實行流浪地球計劃了。影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沒有什么比的上人的思想。”影片最后部分,劉培強舍己為人,帶著空間站的30噸燃料點燃了木星。這舉動讓我非常感動。每個人都知道應該舍己為人可在真正的現實中確很少有人能做到。人們連舍去一些小的利益都十分困難更別提生命了。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不能單單只為了自己。我們要為大局做事,為大局著想不能只想著自己。在電影中也有許多親情,比如劉啟對父親極度的不滿,父親還是對他恩愛有加,最后終于和父親化解了誤會。
劉培強充分體現了舍己為人和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要放棄,要用希望去戰勝困難。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這就是我的感受,你的呢?
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篇4
春節期間,我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你看了嗎?這是一部科幻影片,主要講了因為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它的熱量會慢慢侵蝕我們生活的地球,這樣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和毀滅。人類為了自救,為了逃離太陽系,建造了一百座行星推進器和七十一座行星轉向器,而且還建造了一座宇航員空間站幫助地球前進。還在每一座行星推進器下面建造了一座地下城市。
十七年過去了,地球離太陽越來越遠了。地球飛到了木星附近,被木星強大的吸引力吸住了,很多行星推進器因為受到木星吸引力而關閉。要是關閉行星推進器,地球就會更快與木星相撞,在這關鍵的時刻,全球救援隊出動救援和維修。
由于救援維修錯過了最佳時機,就在地球將要被毀滅的時候,一位宇航員的兒子劉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行星推進器的熱量噴到七千億公里高,就可以與木星吸收地球的大氣發生點火,把地球的方向改變。可是,行星推進器的熱量只能噴到五千億公里高,這該怎么辦?劉啟的爸爸——宇航員空間站的一位宇航員想到了一個辦法,宇航員空間站有三十萬噸燃料,只要把太空站燃燒就可以把兩千億公里給補上。偉大的宇航員為了拯救全球人的生命,開著空間站飛進了火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后成功的救下了所有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我們國家未來在太空領域的發展讓人自豪。只有國家強大、民族強大,我們每一個人才會強大。通過觀看電影,也讓我明白了,美麗的地球——我們的家園,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都有責任愛護它、保護它。所以我告訴自己,一定好好學習,將來也要像這些宇航員一樣保衛我們的地球家園。
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篇5
《流浪地球》是我為數不多愿意去“二刷”的電影。作為一個科幻迷,從小就在《科幻世界》里去追尋那浩瀚宇宙的震撼,而作為一名觀影人,看過了太多的科幻大片。這次終于有機會看到劉慈欣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搬上了大熒幕,可以讓我們細細品味。
《流浪地球》講的是在未來太陽要毀滅了,人類為了避免地球遭到浩劫,集全世界之力,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著地球脫離太陽系,經過2500年的漫長歲月達到一個新的棲息之地,這就是《流浪地球》計劃。
縱觀整部影片,大家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有部分人說構思巧妙,特效宏偉大氣,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也有部分人一直在吐槽它,覺得是一部劇情糟糕,臺詞混亂,是一部僅靠特效秀下限的爛片。我覺得科幻之所以能夠使人著迷,就源自于我們無盡的想象。
《流浪地球》用125分鐘的時間向我們展示了科幻的無窮魅力,有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的行星發動機、能夠輕松操控幾層樓高的運輸車、用燒石頭就能產生巨大能量的重聚變技術、在冰封中耀眼的上海市以及站在地球上就能夠欣賞到木星的瞳孔等等。
在這些幾乎令人失去呼吸的特效映襯下,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番溫情,哥哥冒著危險帶著妹妹只是滿足她想上地面去看看的愿望;父親忍痛別離是因為要去拯救世界,兒子怨恨父親只是想面對面親口叫一聲爸爸;姥爺始終守護著孩子們,卻付出了自己;戰士們堅守著,就算犧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務的信念。此處并無任何矯情,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讓整個流浪鮮活起來,這些不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電影嗎?
今天路過影院看到《流浪地球》的宣傳海報,我依然還記得當時在電影院的那種自豪,震撼和感動。
至少在我看來流浪地球成功不止是電影的本身,它還有以下兩點成功的地方:第一點,解決了國產科幻電影資本自信問題,為以后商業資本投資國產科幻電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二點,開啟了國產科幻類小說向頂級商業運營成果的轉變。《流浪地球》的較高票房預示著國產精品科幻小說有更多的機會搬上大熒幕,蘊藏著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最后,點燃木星,破除萬難,沖出蒼穹,推著地球繼續流浪:“流浪,不止是我們的心,希望是我們回家唯一的方向”。
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篇6
各大影院上映了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電影內容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某一年,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地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繼續生存下去。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有體會,我覺得《流浪地球》“流浪”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太陽老化膨脹,如果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還繼續遭到人類的破壞,大自然和生態環境得不到改善,到時候大氣層也會遭到破壞,太陽的紫外線輻射就會更進一步對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傷害。當我們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人類還是被迫開啟“流浪地球”的計劃。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盡自己全力不讓地球“流浪”。其實,如果我們不能保護好環境,以后流浪的就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那時如果我們的科技夠發達,也許能往其他星球遷移,但如果科技還沒那么發達呢?
在影片《流浪地球》里,我看到了人們的善良、人們的堅強、人們的瘋狂、人們的理智,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人們為了自己所愛之人而瘋狂,失去理智,就像莫斯說的:“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的確是一種奢求。”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人人有責。讓我們盡自己所能保護地球,不要讓“流浪”事件真的發生。
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篇7
“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注意,親人兩行淚。”這句話來自我印象最深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不過我最感動的是電影傳遞出來的情感和對未來的期望。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們躲進地下城,用行星發動機迫使地球停止自轉,然后用一個空間站領航,準備拖走它;第二部分是韓子昂等人到地面上,見到滿目瘡痍的地球之后的震驚和難以置信;第三部分是人們想用土星的引力向前,反而被土星吸住了,劉培強舍身解救。三個部分相輔相成,互相聯系。
其中,科幻部分最多的是在電影的&39;前中段。它講述了太陽急劇老化,即將吞噬地球,人們在亞歐大陸上建造了行星發動機,準備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到新的星系上去。我認為這里有一個細節很好,符合實際情況。你想,為什么行星發動機要裝在亞歐大陸上?因為這塊大陸的板塊足夠大,可以承受足夠大的推力。
不過構思行星發動機就有點反物理了。不過吳京說得很好:“科幻就是科技結合想象而成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像后面還有點燃木星的片段一樣。其實我更在意的是電影所傳播出來的價值觀,能否引起我們的共鳴。
這個電影很符合我們中國人的想法:什么都能散,但是家不能散。就算走也要拉著地球。電影里有兩個很感人的情節。一個是韓朵朵呼吁大家來幫忙;第二個是劉培強英勇就義。看到這里,觀影的人幾乎都落淚了,各個人物的性格也在這里突現出來。性格不一的人物造就了一個個別樣的情節,很能打動人。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我很喜歡,這也是我印象比較深的科幻大片。我相信中國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硬核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電影報告觀后感篇8
我們是人類,一種看似高級、實則肉體脆弱不堪的生物。
那么如果有一天太陽系崩潰地球也即將滅亡的話,我們要逃離的唯一倚仗便是頭腦,那個可以創造無限科技的、帶給人類文明希望的頭腦。
《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在這樣黑暗卻又充滿光明的大時代背景下創作的電影,不夸大事實,也不嬌柔造作,真實又溫暖。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此類型的電影,但卻是我看得最洶涌澎湃的一部電影,比之前的戰兒狼2更甚,感觸頗深。
影片的開頭就說,在面對這次前所未有的地球危難的時刻,人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沒錯,就是團結,全人類的團結,全地球的團結,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活得像星一樣閃爍,即使他們并沒有像劉培強那樣燃燒自己推動地球。
希望,就是一片干裂土地中的一條河。然后,責任、義務、愛與勇氣源源不斷地供給著這條河。最后,土地化為綠洲,衍生了山川與湖泊。
很久很久以前,劉啟從爸爸口里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只要他抬頭就可以看見一顆就是爸爸的星星。多年的不見使得父子倆始終有著隔閡,他心中的星星消失了,但我想,在劉培強生命終結的那一瞬間,劉啟的心應該受到了極大的震憾吧。看吧,爸爸就是星星,你抬頭就得看見我,像星一樣閃爍。
淚水溢出眼眶,那一刻竟是無言的感動。或許,是愛,讓劉培強不顧自身安危來救兒子;亦或許,又是愛,讓劉啟也剎那間想通了一個拯救地球的辦法。是愛,讓人類團結,給了地球希望。
涓涓溪流終將匯成無垠大海,愚公移山更是永恒的經典典范。許許多多的人犧牲,許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后繼,詮釋了拼搏與堅持,渲染了淚水與汗滴——地球,終于在地木相撞的危難面前安然度過。
我們應該致敬每一個努力的人,他們都是英雄。他們把一生活得像個傳奇,像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跡,像星一樣閃爍。
所以他們贏了。“流浪星球”計劃將依舊實行,他們將領著地球奔向新的家園,傳給一代又一代的下代人。
星河仍舊被留存,因為它曾輝煌過,這就是這部電影想要真正告訴我們的話。也許人類脆弱地不堪一擊,但是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愛永遠在他們心中。
星球仍舊在流浪,但卻有什么東西,變得不再一樣了。
原來像星一樣閃爍,真的可以被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