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個人提升寫作能力、記錄個人成長、幫助他人、交流思想以及提高審美能力。優秀的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1
隨著一聲發射,我的心隨著地球被推動器推動時地球上人民歡呼的聲音,我的心無比的震撼和激動。
這是國產影片《流浪地球》。對我深深的震撼!影片的開頭。在面對太陽系崩潰的地球即將毀滅。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沒錯,就是團結全人類的全解全地球的團結。
所有每一個人其實活的像心一樣閃爍,即使他沒有他們,沒有像劉培強一樣犧牲自己推動地球,希望就是一片干渴土地中的一條河,然后責任義務愛與勇氣源源不斷的供給著這條河。很久以前,劉啟從爸爸口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只要他抬頭就可以看見一棵爸爸的星星在多年不見是父子。中出現了隔膜。
慢慢的心中的星星消失了,但最后劉培強犧牲的那一刻,劉俊劉啟心中應該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吧,看爸爸就是星星,你抬頭看見我像星一樣閃爍淚水洇出眼眶,那一刻竟是無言的感動。
讓劉琦也沙娜想通了一個拯救地球的方法,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后繼。演繹了。拼搏與堅持,每一個努力的人像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像星一樣閃爍,星河仍舊被留存,因為他曾輝煌過這部電影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事,也許人類脆弱的不堪一擊,但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愛永遠在他們心中。
心仍舊在流浪,但卻有什么東西變得不一樣了,原來像星星一樣閃爍真的可以被人做到!
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2
縱觀《流浪地球》全片沒有發現一個美國人。
疑似美國人是那個人工智能慕斯,而且還是一個疑似反面的角色設定,當然“他”是在執行控制中心的指令,但依然不能擺脫設定的反面角色,最后的下場當然也不好。
以往的美國科幻大片,比如《獨立日》當然是美國以一國之力,帶上盟友,其他小伙伴吊打外星入侵者,用計算機病毒讓外星艦隊癱瘓,用核彈轟擊外星航母,最后取得勝利,現在來看硬傷無數,硬是把能跨越河系航行的文明拉到和地球一個水平,這個不提也罷。還有很多科幻片,外星科技起碼是能星際航行的文明,居然被熱武器或者人類的最大殺手锏核彈命中,而美國人每次都無一例外的是主角,其他小伙伴能做做下手已經是給足面子,但這一次《流浪地球》里沒有明顯的美國人。
有中國人,俄國人,泰國人,以色列人,日本,韓國等等,不細數了,這一次中國人是主角,不論是領航號空間站,還是杭州中心等名稱都讓人熟悉而親切,這一次靠的不是個人英雄式的里外狂瀾,也不是傻傻的設定,更不是用白癡的外星文明設定來獲勝,而是靠全體的智慧和力量,這一次沒有美國人。
全片都是協商,協作,集體,集群,共同體,人類到26世紀本就應該是一個共同體,聯合國應該升級或者已經消失,而由共同體聯合管理,人類的智慧第一次得到全面的釋放和集成,合力效果遠大于某個國家一家領導。也有幸才能讓人類度過這天地巨變的浩劫,這一次沒有美國人。
這是一次開始,是第一次,但絕不會是最后一次,我相信,從此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幻片中出現沒有美國人的情況,世界是全世界的,少了美式的孤膽英雄還有東方市的集體主義,還會有很多有趣的組合和嘗試,這世界少了誰都會照常運轉,只是這一次美國人缺席了。
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3
三個小時讓不少人倦意沉沉,電影我覺得兩個小時恰到好處,譬如上課,再優秀的老師一直講下去,學生也會厭煩的。但這部電影還到不了特別優秀的程度。
抒情味道太濃,理想主義色彩固然美好,但反復強調,讓人覺得乏味。里面穿插愛情的地方太突兀,有時節奏又太緩慢,讓很多人不免于當場吐槽。并且愛情的故事切換不自然,完全靠片段沖擊大腦皮層,刺激久了,相反效果沒那么好。
談到各國的團結合作,似乎有些一廂情愿。各國都號召走自己的路,如何精誠團結?時間來得有點快,20__,距離現在不過二十年,科技能發達到那個程度?世界各國的協同會如此之好?依當下來看,似乎正在背道而馳。
抒情主人公的慢鏡頭實在令人討厭,尤其是后半段吳京的表現,反反復復的多余之處,并非影片的關鍵,而卻占據了太多的時間。如果把吳京的戲縮短,兩個半小時結束電影,倒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不過整部電影瑕不掩瑜,它引發了我太多的思考。用一種過于宏大的視角,淡化了我們眼下的小情緒,以及過去幾年一直被個體生命悲歡離合所束縛的感覺,在宇宙的時空之中,每個人的生生死死其實不值一提,億萬年的.宇宙世界浩瀚無垠,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更不必企圖和彭祖一樣永久活下去。生物體的瞬息變化,需要自己客觀去面對。而影片之中面對地球的危機,抑或流浪的方案,我始終不看好,因為人類力量雖然在進步,但能夠到那個程度上確是太過理想化的妄談,也許在脫離太陽的那一瞬間,毀滅就會來臨得更快。
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4
20__—20__年,《流浪地球》票房突破1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目前中國最成功的科幻電影,也向外國證明了中國可以拍好科幻電影。
看科幻電影從來不流淚,但是看完這部電影的后半部分,我幾乎是濕著眼睛看完的。最讓我感動的是大家一起拯救地球的最后一幕。
當時電臺廣播了聯合國放棄地球的決定。讓我們回家,和家人一起度過剩下的一天。雖然句子很溫暖,但語氣很懂事,很嚇人。其余的人聽了都放棄了。但劉啟、韓朵朵等年輕人不死心。他們仍然盡最大努力爭取最終的成功。劉啟提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但這個計劃遭到空間站電腦的堅決反對。它認為這個計劃的成功率為零。劉啟的父親劉培強知道這個計劃,不顧空間站的反對,用酒精燒掉了空間站的所有資料。劉啟號召其他救援隊一起拯救地球。最后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推發動機。終于火出來了,但是離木星還很遠。就在所有人都認為真的沒有希望的時候,劉啟的父親英勇犧牲,彌補了這段巨大的距離。最后,地球終于得救了。作文劉啟等人為流浪地球爭取了時間。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們最終沒有放棄地球,而是和地球一起流浪。其中,說明中國傳統思想的返璞歸真,讓這部科幻大片更具情感色彩。這部電影不像某些好萊塢大片,因為無法生存,放棄了地球,去了另一個新家。他們永遠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和地球一起流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例子。雖然沒有電影那么偉大,但是拯救了地球,卻不得不讓人感嘆。比如《大江大河》的導演孔勝,不追求名利,只想拍好電視劇。他一直很堅定,很認真。還有真正的鋼琴大師朱曉玫,60多歲,從來沒有華麗的服裝。她為了練琴,甚至為別人做家務,歷盡艱辛。但是她沒有放棄。最后,一切都有回報。她的巴黎音樂廳爆滿,她演奏的巴赫堪稱自然!
每個人心里都應該有一個夢想。這個夢充滿了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要努力去實現,哪怕很累很苦。正如影片開頭所說,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和DIA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5
看完《流浪地球》,作為科幻片來說,特效炸裂,進步明顯;但劇情和理論上講,硬傷也是較多的。
試著列舉幾個:希洛極限的數值之爭,引力彈弓的方向問題,機器人三定律,氫氧混合爆燃極限,人工智能的存在形式等。
吳京在這部電影里也算是投入很多了,但網上的部分言論真的不堪入耳。
我想問:即使拋開情懷,《戰狼》能算是部爛片么?情懷有什么不對嗎?
評論應該就事論事,那些沖著吳京噴這部電影的我網友我實在是不敢恭維,很不明白是什么想法。
亦然,客觀講,國內的確很難和好萊塢,??怂?,漫威,DC相比,即使與隔壁印度比,也有些說頭——阿米爾汗系列,《痛擊》等
而就國內來看,國產電影市場的爛片還真不少,但部分爛片不代表全部都是如此,其實優秀的作品也是挺多的,就我個人感覺:《英雄本色》《全民目擊》《唐人街探案1》《大魚海棠》《湄公河行動》《肆式青春》《我不是藥神》這些其實都是良品,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國內外的競爭應該是理性,良性的,并不存在國內外之間絕對的好壞之分。
又怎么可以一味地對國產持否定態度呢?
國產科幻第一步的探索,需要的是觀眾的支持與良性的糾錯式反饋,電影有硬傷,應該將它指出來,反饋給未來的新作,這才是希望國產電影進步的好觀眾應有的表現;而不是一味的以國產市場平均水平來看待某個作品,甚至沒看原作就胡亂跟風,瞎評一氣!影評的理性實在非常重要!
誠然,《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漏洞和硬傷的確存在,但我覺得沒必要為此去刷評分,這樣的行為,受害的只有豆瓣這種第三方平臺,對電影能有多大影響?我想無腦黑和噴子們是時候想想了。
最后總結一下:《流浪地球》的上映,是國產科幻進步的證明,但要真正達到“硬科幻”的水準,成為“經典”,還是有待打磨積累的。
希望國產電影能夠良性競爭,更多地精工出精品吧!
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6
在很多年后,太陽即將毀滅,這讓人類非常害怕,因為太陽曾給予我們安全感,給予我們生活的基礎,可是,你有想過多年之后,我們害怕見到太陽,因為那時太陽給予我們的卻是恐懼……
但是人類從來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選擇了掙扎到底。
于是龐大的地球流浪計劃開始實施,但是,人類所可以制造的地下庇護所并不能夠建造那么多地下城,所以進行了抽簽,要到地下城的人,就要到地下城去,但沒有抽到地下城的人,就要在陸地上和太陽進行反抗到底,但是這樣一來,有很多家庭就這樣被分開了。
另一邊因為人類無法承受漫長的逃脫之旅,所以只在地球的一邊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的移民方舟,開始了逃離太陽系,前往了新的家園-----木星。
可這樣做的代價是昂貴的,藝術、常識、教育……一件件無比熟悉的特色從我們身邊消失,而消失的生命,卻多如繁星,這時,人類只剩下了對生存的無限渴望,終于,這一場戰亂在一次強烈的沖擊波下恢復了平靜,人類終于懷揣著希望,重新踏上了漫長的流浪之旅。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 成為無數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彌留之際的遺言,它包含著這個時代人們亙古不變的心聲-----我要活下去!
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7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由郭帆執導,吳京等主演,這部電影從播出就好評不斷,以及在很多個國家上映,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中國科幻片的崛起,同時劇情也引人入勝,值得大家深思。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欣賞。
春節的來臨意味著春天的腳步臨近了,緊接著便是萬物復蘇,柳綠花紅。在這最是一年好時光中,有人會選擇出門進行一次遠行踏春,有人會選擇在家曬著春日暖陽,也有人會選擇約三兩好友杯酒淺嘗。而我選擇去影院看看新春上映的電影,其中這部《流浪地球》吸引了我的眼球,在我映像里中國電影少有高評分的科幻電影,這讓素來喜歡科幻的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與家人一同觀看了這部電影。
《流浪地球》改編于劉慈欣同名小說,電影部分取自小說第二部分:逃逸時代,講述的是太陽急速老化膨脹,地球將會被太陽所吞沒,這時人類科學家提出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產生巨大推力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的生存行星,而在經過木星想利用引力彈弓掙脫太陽系的引力,可是由于行星發動機故障,導致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將會撞擊木星。根據以往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劇情必定是主角團隊歷經千辛萬苦拯救了世界,很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而咱們中國的首部科幻片卻以一個中國風格來拍攝的,從頭至尾沒有體現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數以百萬的救援隊前赴后繼,為避免地球撞擊木星做出不懈的努力,影片中的主角之所以是主角,僅僅只是用他們的視角,而他們就是整個歷史進程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在此,我想到我身處的南方大家庭,也擁有著辛勤奮斗的同事們,在最為艱難困苦的時間里咬牙堅持,雖有偶有怨言,但一旦問題來臨總是迎難而上,從不虛與委蛇,在生產一線盡職盡責,如同電影一般,這些平凡之人也是南方前進歷史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為推動南方這個小小星球做出小小的貢獻。
中國式科幻電影中的地球已經起航,而南方也將在19年邁向新的征程,讓我們一起參與和見證,伴隨南方一同前行!最后南方安全管理員提醒您:工作千萬道,安全最重要;操作不規范,親人兩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