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
寫觀后感是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可以幫助人們鍛煉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
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篇1
每個事情都有它的故事,比如是甜的、苦的、酸的今天我觀看了《超級演說家》里面的內容真是震撼人心。
《超級演說家》每輪有四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薛來。他的導師給他取了一個稱號叫“薛不來”,因為他為了這次比賽而突然失蹤。今天他講得是關于人能不能突破二維,二維指的是人的眼睛所看見的事物。由此而能把它畫出來。但盲人是看不見的,他只有思維。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正常人觸摸某種事物能把它一模一樣地畫出來,而盲人用他們的手去觸摸某種事物,卻畫的和我們不一樣。
我們能突破二維去看三維、四維嗎?薛來認為是有可能的。在二維中如果前面有阻礙就必須得突破它,這樣你的思維才能有所提高。薛來認為二維世界是一個正常人的一生,如果你沒有創造出奇跡,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平淡的度過了。
薛來可以說他是一個天才,他在科學的領域中暢通無阻,無論什么時候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例如,這次的“我們能突破二維”。他就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把一個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讓人們知道思維也是可以突破的。薛來的思維是獨特的,在人們眼中一切都是平凡的,沒有那么多的奇跡。可他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了這一點。他的導師認為薛來是科學界的王,他可以在這個舞臺上越飛越高,讓我們知道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的。
《超級演說家》這個大舞臺,凝聚了許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也讓我認識到了他們演說的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道理。舞臺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令人想往的地方,而對他們來說舞臺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在那里停留一次也會令他們很滿足。但如果他們成功地站在那里,他們還會有許多神奇的故事。我們將深刻地記住他們的往事,也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啟示。
薛來的故事讓我明白了科學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只有你真正的去了解科學,才能明白其中的奧秘。
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篇2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主席形象深刻地這樣論述發展道路。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改革開放已經40周年。40年的風雨兼程、40年的接力奮斗、40年的春風細雨。中國的改革開放在黨的領導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改革開放40的發展,讓中國人民的生活從貧窮到溫飽并即將邁進全面小康的新時代。我們現如今的好生活,都是來源于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體會最深的是人民生活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也已經深深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作為一個80后的農村孩子,自身的成長過程也算是對祖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一種見證。
【衣】
我記得小的時候經常穿補丁衣服,媽媽也會手工縫制衣服給我們家人穿,買新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們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過年了。只有過年了,媽媽才會給我們做新衣服穿。也沒有人會注意到衣服的面料、顏色、款式。對比現在。每當我們走在繁華的大街上,看著過往的行人,穿著是各樣的衣服。真的是豐富多彩,五顏六色。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在單單追求衣服的新舊,而是追求衣服是否個性,是否時尚。
【食】
小時候在我們農村,每個家庭吃的食物差不多,除了自家地里面長的或者集體統一供應的再無差異而言。在那個年代,沒有大型超市,沒有蔬菜批發市場。經常一年到頭才能吃上一次肉,經常吃魚吃肉那是夢中的生活。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超市,疏菜批發市場比比皆是,里面琳瑯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于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還要吃得健康。
【住】
小時候我家里的房子是那種土毛坯房。房屋破舊,一到下雨就漏水,家里的鍋碗瓢盆都能派上用場。但是當時的我們也沒有覺得有什么,畢竟大家都是這樣過的。到了改革開放的今天,大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就算在我們農村,也很少在見到以前那種老房子了。鄉親們都住上了新型的兩層小平房。人們也從居者“憂”其屋發展成為了今天的居者“優”其屋。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行】
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們農村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11號汽車”雙腿出門。當時也有牛車、馬車等牲口車出行,但是要等到農忙或者有什么大型活動的時候才能使用。所以步行是當時最普遍的出行方式。隨著改革開放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們農村也逐漸有了自行車、摩托車、拖拉機,直到現在的家庭轎車也是屢見不鮮。
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時代變遷的一種體現。回首過往,我們的祖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艱苦奮斗與不懈努力,社會總體建設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
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篇3
自電影《無雙》上映,好評不斷,千言一直想進影院欣賞此片。奈何一直忙于生計再加上找不到影友,一直拖著。昨夜花了5塊錢,電視點播,一人看至深夜。
看的很認真,突然想寫點什么,盡量不啰嗦。
影片本身的劇情不多做敘述,無非就是燒腦懸疑、緊張刺激、環環相扣、峰回路轉、引人入勝。確實算的上是一部用心的好電影,編劇質量過硬、演員演技更是到位。只是到了千言這等年紀,看電影早已不滿足于看電影本身,總是不自主的從電影里看到人生。
電影進行中,最開始讓千言思考的是發哥飾演的吳復生,如此風流倜儻、才華橫溢還不差錢,為何一定要去做偽鈔,就因為是祖傳的嗎?再難后他喪心病狂的殺了鑫叔全家、接著想置阮文、李問于死地。他想干嘛?做人做事一定要這么極端嗎,縱使人生如戲,明明自己有風流瀟灑的氣質,為何還要如此拘泥小節、睚眥必報?看到吳復生穿著警服進入大樓被制服的前一秒,我是不理解他的。
再后來,他被抓了,事情峰回路轉,根本沒無復生這個人,不過是畫家李問腦海里的杜撰。或是他人格分裂的一面,又或是他所向往的形象。這樣無復生的人生便不值得深究了,他如何天馬行空都是說的通的,因為他根本不存在。至此才震驚的發現深藏不露的daboss畫家李問的人性竟如此的驚濤駭浪,說他有才華吧,不會原創;說他沒才華吧,模仿能力冠絕天下,鈔票都畫的出來。幻想自己不為情所困,卻對愛情一眼鐘情、至死不渝;幻想自己江湖義氣,有生死相交的兄弟,卻視伙伴如工具草芥,棄之如履·····人性扭曲至此,看著都累。只是想問,他的人生追求的是什么呢?蕓蕓大眾所追求的金錢、愛情嗎?或許他想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能掌控一切、叱咤風云瀟灑無拘的豪士,可惜的是始終擺脫不了他自己陰暗懦弱、癲狂如魔的性格。才是有才,人生注定悲劇。甚至都不敢去追求自己所認為的最好的,到頭來也不知折騰個什么勁。
再想想自己,自己活明白了什么呢,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呢? 能看透他人,卻看不穿自己。歲月不饒人,努力吧,做自己認為對的,追求自己認為好的。人生不過一場酣暢淋漓、瀟灑不拘!
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篇4
請注意,這位美女穿的是VERO MODA 家的衣服哈!
《手機狂響》,個人感覺這是一部低成本的片子。剛上百度搜了一下,確實是這樣:一部3000萬成本的片子,票房已經過億。豆瓣評分8.6分,算是一個很好的成績了。
畫面以低頭族開篇,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不知不覺已在拇指族,低頭族度過數年。我們最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全都被這個看似能提升我們效率的家伙——手機占據了,實際上它是低效的真正原因。
回到電影,沒有宏大的場景,卻以公開手機通訊信息為主題,展開了一場“手機大冒險”,真實描述了7個人心理活動。手機每響一次,總能引起觀眾的好奇心,也總有笑點,當然也會反轉,轉危為安。從影院現場的爆笑程度和笑聲次數,足以看出,編劇設計的情節是多么地貼近生活,情節也總能和觀眾產生共鳴。
看完電影之后,覺得這是一部倡導大家放下手機,關心、關注身邊人的一部喜劇。
我反思自己使用手機的情況:
每天打開DAPP簽到,領取Token,會占去半個小時。
關注社群信息,尤其是查看Mixin Message 會用去15分鐘。
工作時間會使用微信、關注信息。
通過 得到 和 樊登讀書會 聽音頻。
總之,手機的使用,確實如電影里所說,減少了和家人、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新的一年,我要在使用手機上做一個改變 —— 在家里跟家人說話、吃飯的時候,把手機放在一邊。30分鐘的時間不碰手機,保持和家人在一起有高效的、專注的溝通交流。
有時間和機會,也去影院現場感受一下吧,除了倡導正確使用手機、有些笑點外,《手機狂響》還沒能達到讓我強烈地向你推薦哈。
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篇5
作為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是經歷磨練才獲得現在的成就。曾經三次參加高考并最終考入北大。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意志。正像俞敏洪先生說的那樣:“如果沒有二次高考的失敗經歷,就不會磨練我的意志力,更不可能有我現在的成功."
啟示一——年輕時的挫折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它會對人的一生有重要影響。因此,不要害怕困難,在困難與挫折面前要學會堅強。
“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終將走向成功。”俞敏洪在演講中這樣說到。理想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正如赫伯特說的那樣:“對于盲目的船來說,所有風向都是逆風。”理想就是一座燈塔,為盲目的船指明方向。
啟示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是目標,要想取得成功的人生,目標的確立非常重要。因此,要學會確定一個適合自己、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是人生成功的關鍵。
俞敏洪先生的成功,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他有一群得力的助手和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多數都是他的大學同學。當時,同學們知道俞敏洪在國內創業時,分分從美國回到中國。有許多同學表示“我們之所以能夠回國,決定和俞敏洪一同創業,就是因為你在大學能夠幾年如一日的堅持給寢室收拾衛生,給同學們打水,我們都覺得跟你干不會錯的。”
啟示三——人的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學會先做人再做事。只有學會做人,才能真正做好事。因此,在大學的我們,要學會與人溝通,這是你一生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篇6
最近觀看短片《進擊的智人》,主要是講解:石器時代的人類起源并加以生動的演講,讓觀看耳目一新,了解人類發展史。主要講解有以下幾點:
北京猿人跟我們現在人有什么關系?之前老師都說那是當今人類的祖先。可梁碩告訴我們,觀點錯了。北京猿人跟當今人沒關系,因為,猿人是簡單直立人,而我們是智人,分別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種。什么叫不同人種?就是彼此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不能生育健康的后代,簡而言之,我們與北京猿人之間的關系,有點像驢和馬的關系,就算驢和馬能繁殖出騾子來,但騾子絕不能生出小騾子來,大概是這個意思。不過北京猿人確實屬于人這個大類,他們會直立行走,會使用明火,這是人跟動物的重要差別。
《進擊的智人》用圖片、語言講解智人,從走出非洲開始,智人在踏上食物鏈頂端的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所向無敵,不光滅絕了很多猛獸,還滅絕了同屬人類的其他人種,走出非洲的智人開始向地球各大洲進擊,他們所到之處,其他物種或者人種都會遭到瘋狂血洗。比如四萬五千年前,智人登陸澳大利亞,當時這塊土地上有很多奇怪的物種,它們身形高大,比智人強壯十倍,卻完全不是智人的對手,智人厲害到什么程度?澳洲原本有二十五種大型袋類動物,智人把他們斬盡殺絕到只剩袋鼠一種,連幾米長的蜥蜴都無法生存下去。
很多人以為物種滅絕是工業化開始的,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事實上很多物種在舊石器時代就被咱智人祖先們滅絕了。可以這么說,智人是世界上最兇狠恐怖的動物,對別的物種絕不留情,對人也不留情,據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會對同類進行種族滅絕,他們是人類和黑猩猩!
還好,人類經歷了三百二十萬年漫長的石器時代后,終于走進文明時代,發明了科學,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法律,禮教等等,這讓我們的世界漸漸不那么恐怖。很慶幸,我們沒有出生在血腥殘忍的上古石器時代。
梁碩說:我們要做的,是用文明社會的東西去壓制我們內心真正陰暗恐怖的那一面,這當然也是我們智人最后的尊嚴所在。但愿人類在未來能建設一個更加文明,科學,法制,禮教的社會。
什么電影的觀后感300字篇7
龍門石窟,不愧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從自然特點來看,兩岸山崖之間伊河從中穿過,故古稱伊闕(PS:伊闕之戰,戰國時代秦國名將白起曾在此地全殲韓魏聯軍24萬),而實地觀察其景確實頗有氣勢,又在古都洛陽南郊如同南天門一般,由此可說,“龍門”之謂,非虛言也。
至于雕刻的各種石窟,即使是我這種對佛教史、石窟建造、雕刻藝術等方面并不了解的人也同樣嘆服其數量之多、地位之重、工藝之精湛、內容之豐富。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
龍門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代(公元494年),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可以想見,距今最早要有1500年之久的古代,修建營造這些石窟是十分艱難的。尤其是最為出名、最為壯觀修建于唐高宗時期(公元675年完工)堪稱龍門石窟標志的“奉先寺”(原名大盧舍那像龕),所雕佛像恢弘壯麗,卻讓人“敬而不懼”,極具美感和藝術性,稱之為栩栩如生也不為過。在沒有電鉆、雷管、炸藥、升降臺的一千多年前,這樣的工程只能是“國家工程”,是要以無數工匠付出的汗水甚至鮮血為基礎,外部要有深厚的文化環境以及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實力才能實現,故我稱之為文明結晶、盛世杰作!
香山寺,被稱作洛陽八景之冠,的確不錯,我今日也才終于知道白居易香山居士的由來(因其晚年隱居于此故自號香山居士),香山寺旁蔣介石也曾修建住宅,不得不說此地修的辦公室比南京總統府里的寬敞舒適,而掛的老蔣照片也多了一點。
白園是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之墓比白馬寺中狄仁杰(一說武后男寵薛懷義)的某梁國公之墓都要豪華。在此地也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致敬白居易的紀念碑。日本的紀念碑是高度評價和感激白居易的,因為白居易的作品確實深刻影響和啟發了日本文學,例如在寫于十一世紀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引用白居易詩歌多達九十多次。
由此我又有兩點感想,一是如同蘇東坡所言“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及曹孟德之子曹丕所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所體現的,很多政治家,軍事家在當時無論權勢再如何滔天,對于千百年后都是浮云罷了。而真正能夠直擊滌蕩心靈的,還是包括文學在內的藝術,生時并不得志的李杜、梵高還是白居易,在后世通過時間證明了他們永恒的值得為人永遠記住的價值(這其中也包括曹孟德,他同樣是位相當杰出并留有深淵影響的文學家)。二是也由此可見,中華文明對于古代整個東方世界的深刻深遠影響,這種影響是持續至今,浸潤在每個人骨子里的。所以,身為中國人的你我他們,應當具有理所應當的文化自信!
旅行不僅僅是游歷,也是磨礪。無論大雨,還是酷暑,都為旅行帶來的極大不便,但最終我們還是克服了。王荊公曾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當然,并不滿足這些地方的就一定是奇觀,今日山路上有很多“險地”上去其實看頭也不大,但還是無一例外的都走了一遍,自然,王荊公的話也不僅僅講的旅行,更是一種在他日后敢于“與全世界作對”堅持變法體現出來的“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