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800字觀后感
觀后感可以將自己觀看后的感受和啟示寫出來,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電影的800字觀后感參考,希望對大家寫電影的800字觀后感有幫助。
電影的800字觀后感篇1
最近觀看短片《進擊的智人》,主要是講解:石器時代的人類起源并加以生動的演講,讓觀看耳目一新,了解人類發展史。主要講解有以下幾點:
北京猿人跟我們現在人有什么關系?之前老師都說那是當今人類的祖先。可梁碩告訴我們,觀點錯了。北京猿人跟當今人沒關系,因為,猿人是簡單直立人,而我們是智人,分別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種。什么叫不同人種?就是彼此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不能生育健康的后代,簡而言之,我們與北京猿人之間的關系,有點像驢和馬的關系,就算驢和馬能繁殖出騾子來,但騾子絕不能生出小騾子來,大概是這個意思。不過北京猿人確實屬于人這個大類,他們會直立行走,會使用明火,這是人跟動物的重要差別。
《進擊的智人》用圖片、語言講解智人,從走出非洲開始,智人在踏上食物鏈頂端的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所向無敵,不光滅絕了很多猛獸,還滅絕了同屬人類的其他人種,走出非洲的智人開始向地球各大洲進擊,他們所到之處,其他物種或者人種都會遭到瘋狂血洗。比如四萬五千年前,智人登陸澳大利亞,當時這塊土地上有很多奇怪的物種,它們身形高大,比智人強壯十倍,卻完全不是智人的對手,智人厲害到什么程度?澳洲原本有二十五種大型袋類動物,智人把他們斬盡殺絕到只剩袋鼠一種,連幾米長的蜥蜴都無法生存下去。
很多人以為物種滅絕是工業化開始的,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事實上很多物種在舊石器時代就被咱智人祖先們滅絕了。可以這么說,智人是世界上最兇狠恐怖的動物,對別的物種絕不留情,對人也不留情,據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會對同類進行種族滅絕,他們是人類和黑猩猩!
還好,人類經歷了三百二十萬年漫長的石器時代后,終于走進文明時代,發明了科學,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法律,禮教等等,這讓我們的世界漸漸不那么恐怖。很慶幸,我們沒有出生在血腥殘忍的上古石器時代。
梁碩說:我們要做的,是用文明社會的東西去壓制我們內心真正陰暗恐怖的那一面,這當然也是我們智人最后的尊嚴所在。但愿人類在未來能建設一個更加文明,科學,法制,禮教的社會。
電影的800字觀后感篇2
每個事情都有它的故事,比如是甜的、苦的、酸的今天我觀看了《超級演說家》里面的內容真是震撼人心。
《超級演說家》每輪有四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薛來。他的導師給他取了一個稱號叫“薛不來”,因為他為了這次比賽而突然失蹤。今天他講得是關于人能不能突破二維,二維指的是人的眼睛所看見的事物。由此而能把它畫出來。但盲人是看不見的,他只有思維。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正常人觸摸某種事物能把它一模一樣地畫出來,而盲人用他們的手去觸摸某種事物,卻畫的和我們不一樣。
我們能突破二維去看三維、四維嗎?薛來認為是有可能的。在二維中如果前面有阻礙就必須得突破它,這樣你的思維才能有所提高。薛來認為二維世界是一個正常人的一生,如果你沒有創造出奇跡,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平淡的度過了。
薛來可以說他是一個天才,他在科學的領域中暢通無阻,無論什么時候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例如,這次的“我們能突破二維”。他就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把一個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讓人們知道思維也是可以突破的。薛來的思維是獨特的,在人們眼中一切都是平凡的,沒有那么多的奇跡。可他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了這一點。他的導師認為薛來是科學界的王,他可以在這個舞臺上越飛越高,讓我們知道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的。
《超級演說家》這個大舞臺,凝聚了許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也讓我認識到了他們演說的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道理。舞臺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令人想往的地方,而對他們來說舞臺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在那里停留一次也會令他們很滿足。但如果他們成功地站在那里,他們還會有許多神奇的故事。我們將深刻地記住他們的往事,也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啟示。
薛來的故事讓我明白了科學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只有你真正的去了解科學,才能明白其中的奧秘。
電影的800字觀后感篇3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的明鏡,也是一部絕好的愛國主義教科書。國恥,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
歷史不容忘記。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記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歷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記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重要性。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戰爭反法西斯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對世界各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知恥而后勇。”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才能從內心伸出激發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才能高揚愛國主義的時代主旋律,不斷激發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今天我們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就是要銘記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重溫歷史,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化恥辱為悲憤,化悲憤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強、自勵,進而確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而奮斗!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講,必須牢固樹立國恥的意義、憂慮意識和危機意識。一個國家對自己民族遭受的恥辱,往往比得到榮譽更能刻骨銘心。而建立在愛國主義基礎上的憂慮意識,更是當代青少年建功立業的現實壓力和動力!目前一個不忘國恥而憤然前行、充滿憂患意識而始終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在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的日子里,在偉大祖國通往現實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們廣大青少年理應警鐘長鳴,勿忘國恥,具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變壓力為動力,把愛國精神和國恥危機轉變為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
朋友們,我們是國家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我們要樹立起強烈的觀念:居安思危。
電影的800字觀后感篇4
自電影《無雙》上映,好評不斷,千言一直想進影院欣賞此片。奈何一直忙于生計再加上找不到影友,一直拖著。昨夜花了5塊錢,電視點播,一人看至深夜。
看的很認真,突然想寫點什么,盡量不啰嗦。
影片本身的劇情不多做敘述,無非就是燒腦懸疑、緊張刺激、環環相扣、峰回路轉、引人入勝。確實算的上是一部用心的好電影,編劇質量過硬、演員演技更是到位。只是到了千言這等年紀,看電影早已不滿足于看電影本身,總是不自主的從電影里看到人生。
電影進行中,最開始讓千言思考的是發哥飾演的吳復生,如此風流倜儻、才華橫溢還不差錢,為何一定要去做偽鈔,就因為是祖傳的嗎?再難后他喪心病狂的殺了鑫叔全家、接著想置阮文、李問于死地。他想干嘛?做人做事一定要這么極端嗎,縱使人生如戲,明明自己有風流瀟灑的氣質,為何還要如此拘泥小節、睚眥必報?看到吳復生穿著警服進入大樓被制服的前一秒,我是不理解他的。
再后來,他被抓了,事情峰回路轉,根本沒無復生這個人,不過是畫家李問腦海里的杜撰。或是他人格分裂的一面,又或是他所向往的形象。這樣無復生的人生便不值得深究了,他如何天馬行空都是說的通的,因為他根本不存在。至此才震驚的發現深藏不露的daboss畫家李問的人性竟如此的驚濤駭浪,說他有才華吧,不會原創;說他沒才華吧,模仿能力冠絕天下,鈔票都畫的出來。幻想自己不為情所困,卻對愛情一眼鐘情、至死不渝;幻想自己江湖義氣,有生死相交的兄弟,卻視伙伴如工具草芥,棄之如履·····人性扭曲至此,看著都累。只是想問,他的人生追求的是什么呢?蕓蕓大眾所追求的金錢、愛情嗎?或許他想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能掌控一切、叱咤風云瀟灑無拘的豪士,可惜的是始終擺脫不了他自己陰暗懦弱、癲狂如魔的性格。才是有才,人生注定悲劇。甚至都不敢去追求自己所認為的最好的,到頭來也不知折騰個什么勁。
再想想自己,自己活明白了什么呢,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呢? 能看透他人,卻看不穿自己。歲月不饒人,努力吧,做自己認為對的,追求自己認為好的。人生不過一場酣暢淋漓、瀟灑不拘!
電影的800字觀后感篇5
不用說,看到這個標題我自己也覺得很俗套,故事嘛,都是這樣開始的……
第一次看新海誠的作品,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他的任何作品,看完《你的名字》后,瘋狂迷上他的作品,畫面突破了我對二次元的理解。
我看到這個電影名時,完全想象不出會是怎么樣一個故事,單單就上映第一天,評分就破了9.2,讓我著實驚訝。剛好那段時間,電影院的電影多是恐怖題材,實在提不起多少興趣,抱著打發時間的態度,我和睡睡去了電影院。
下午三點半開場,我們提前十分鐘進去,自我感覺提前很久,進了放映廳發現幾乎是滿座,我頓時驚訝地叫出來。在我的認知里,賀歲片才有這樣的上座率,一部日本動畫電影憑什么受到這樣的好評?
影片開場的前幾分鐘,我相信看過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宮水三枼摸胸的場景。光線透過窗照亮屋子,妹妹宮水四枼拉開門叫她吃早餐,看見姐姐在摸胸,這一系列的動作,起初我是完全看不懂的。當男主角瀧出現時,才知道他們的靈魂互換,題材很新穎,故事描述的也不緊湊。著重想說的就是里面的風景和建筑物,無法用言語形容出來的美,很好的配合了人物的發揮。
宮水三葉和瀧交換身體后,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替瀧去打工,撮合瀧和奧寺前輩的約會等等。可是宮水三葉哭了,當瀧想去找宮水三葉時,才發現宮水三葉在的小鎮三年前就被彗星掉落的隕石摧毀,他完全無法辨別這些天發生的事情是真實的還是假象。
雖然最后他知道宮水三枼沒死,但是卻再也找不到她,不過緣分就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兩人都以為對方已經忘記從前的事情,其實兩人五年來一直都在尋找對方,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在兩列地鐵上隔著玻璃看到對方,下車后瘋了似的再尋找,在樓梯口相遇。
故事有感人,有歡笑,人物表現的很生動 ,看完之后會感覺意猶未盡。沒看過這類題材,覺得甚合我意;強畫質的渲染,是電影成功的一部分,電影中的“結繩”貫穿整部戲,用心看的觀眾能夠發現,不僅僅是講的男女主人公。電影更多的想表達命運的流動,成型,扭曲,纏繞,交織,斷裂,再纏繞重復的這一過程,正如緣分,聚散兩相盼。
我是路綺蘭,你的名字是?
電影的800字觀后感篇6
最初,電影的名字讓我誤以為它會充滿死亡的氣息。當我一個人安靜地看完了這部電影,想起梭羅說的“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這句話時,我才終于明白,只有讓不屬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和靈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屬于心靈的那部分生命,開始真實的生,清醒的生,有意義的生。
基廷先生讓學生們停下浮躁的腳步,去面對那一張張年代久遠的發黃照片,去聆聽靜默的忠告,去感悟時光的短暫和生命的消亡。基廷先生用他的心血讓學生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詩歌,讓他們不受世俗的羈絆,為自己的夢想去奮斗。
悲劇的發生是出乎我意料的。隨著那一聲槍響,故事里的一幕幕在我腦海里定格:
第一節課時,基廷先生讓他的學生們撕去書上對詩歌評判與賞析規定那一頁,讓他們喊自己“船長”。年輕的心在呼喚中得到指引和鼓舞,學生們在意氣風發的青春歲月里,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本真的喜悅和自由的照耀。
基廷先生帶領大家去一個簡陋的山洞里去尋找自己精神的家園。
尼爾慢慢拉開抽屜,拿出被白布裹著的手槍,指向自己。
陶德得知尼爾的死后在雪地瘋狂地奔跑。
基廷先生被學校開除后緩緩走出教室,陶德不顧校長的阻攔,毅然站到桌子上,高聲呼喊:“船長,我的船長!”
那些被基廷先生感動過的學生們都站到桌子上呼喊他們的船長。
……
基廷就像一個船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那種不受拘束的血性與追求深深震撼了我。他的無畏與學生們的渴望自由充滿活力也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當電影在一群站在課桌上的孩子深情的注視下劃了句號時,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也深深地再一次定格在我的心中。
我忽然懂得,理想是不可能對抗現實的,或許生命有時會是痛苦的,但不要忘了靈魂深處面向生的勇氣和對生的渴望。
電影的800字觀后感篇7
“黑夜,任然籠罩著大地,你那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簇擁著的影子多么溫柔甜蜜……”
哈杉,塘底學校的校長。而塘底學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骯臟——潛伏著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個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開始,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一位教師因為學生的惡作劇而受傷,當即這位校長的反應是:你知道去診所有多貴嗎?快去敲鐘,讓大家集合!
呵,在教師受傷后,他不擔心老師的安危,讓大家集合,找出元兇。可若找出元兇又如何?懲罰學生嗎?可只要懲罰了學生,教師所受的傷就會自動愈合嗎?學生們就不會再次“惡作劇”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你給與別人什么,別人都會還回來的。”無論是善還是惡。顯然“犯錯—懲罰”這一規矩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還會使學生內心產生陰影,變得黑暗,有報復心。所以從這點看來,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憐之人,在馬修老師被開除的時候,馬修說你瘋了,哈杉說“我累了”。看到這里,很感慨,在故事開始時,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間他與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游戲,這至少說明了他心中還有善良與純真。也許是為生活所迫,為社會所迫,也許是因為面對那些數不盡的挫折,一腔熱血殘溫褪盡后,他失去所有耐心與信心,發現犯錯—懲罰才是最好的辦法,最后變成了一個墮落的瘋子。
在這電影中,只有一個哈杉校長,一個塘底學校,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長和塘底學校吧,很悲哀很無奈。或許他也曾意氣風發,熱血澎湃,到后來卻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熱—冷—熱,幸運的是馬修老師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與熱心,感化了那群頑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終有懷夢的蓮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著世間所有的善與惡——招展純與樸,善與真。即使不可長,但可存,吾心往。
電影的800字觀后感篇8
最近一直閱讀了讀一本英文書《me before you》,因為被小說的情節吸引,但每天的閱讀量是固定的,不能超量,于是我按耐不住看了電影版,總體上來說還是不錯的,至少男主的笑容很有魅力,我非常喜歡。
就像電影中的女主,如果你把自己限定在某個范圍或者區域里,你就無法真正認識你自己,無法去發掘更多的潛力與可能。因為車禍而高位截癱的will曾是那么熱愛生活,后來卻被困在小小的輪椅之上,盡管家庭富足,他不用擔心生計,但是,那曾經可以自由馳騁,自由翱翔的心靈是不堪囚禁的。他與父母約定的在他選擇安樂死之前再活半年。半年里,lou的到來給了他愛與快樂,卻未能改變他要結束生命的決定。看到will選擇在lou和家人面前安樂死的時候,我忍不住落淚,但若換成我,我也一定會像will一樣。
不是瑪麗蘇的結局,will雖選擇了離開,卻給lou留下打開了新世界的希望和資源。她不再因為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被困在那個小鎮,她可以自信地穿著最愛的大黃蜂條紋打底褲,坐在巴黎的街頭,品味著經典的苦咖啡和新出爐的牛角包,然后微笑著走進那家香水店,購買will推薦的那款適合她的香水,帶著will給她的永恒的愛與希望前行。
結局雖不圓滿,卻是最好的,因為will不用再過每天睜開眼就期待這一天結束的日子,心靈不會再被身體禁錮,因為lou終于可以去過自己的生活,去看更大的世界……
will應該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被一輛摩托車毀掉一生。生命或者說生活永遠都是未知的,我們無法窺探未來,或許,解放自己,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去發現,去嘗試才不枉生活。但在我們的文化中,各種關系和羈絆很多時候你是無法放下的,因為就算你是對的輿論的壓力太大。
在過去的一年里,應該很多人都覺得很累,或許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了。上班的人有太多迫于生活的壓力而發條式的前進著,全職媽媽們也疲于24h全年無休的工作。或許,我們都需要一點點時間,一點點空間,去療愈我們自己,哪怕只是看幾頁我們喜歡的書,或者看一部我們喜歡的電影,哪怕是在陽光明媚的午后,坐在窗前靜靜地發會呆,釋放一下心流,又哪怕只是聽一首歌,品一杯茶……只要我們是全身心的陪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