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城》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表達自己對于作品或場所的看法和見解,還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過程。好的電影《長城》的觀后感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電影《長城》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1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高。”這是唐朝詩人王遵的《長城》。而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部電影則是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
電影主要講述了兩個外國人威廉、佩羅想要一起盜取一個強大的武器——黑火藥。可誤打誤撞殺了一只饕餮,傳說饕餮是中國古代四大兇獸之一。隨后他們又被駐守長城的將士給抓了起來,依靠過人的技術成功留在皇宮,并從一位老者口中得知黑火藥就藏在這城中,于是他們就趁機偷走了黑火藥,可威廉被駐守長城的林將軍感動了,他下定決心要留下來幫助林將軍他們一起對付饕餮,饕餮極為兇猛,而且特別貪婪,殺人無數。同時還結識了一位熊兵彭勇,還參與了與饕餮的戰爭。最終在林將軍的帶領下,成功消滅了饕餮。而威廉卻離開了長城,繼續他與佩羅的冒險之路。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但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令我難忘:熱愛祖國、堅持不懈的林將軍;堅強勇敢的彭勇;知錯就改、迷途知返的威廉;舍己為人的軍師以及最后醒悟的佩羅……
古時的人們雖然科技不是很發達,但是卻十分的愛國,愿意為了祖國而不惜一切代價。說到這里,我們是不是也要好好反思一下呢?到底自己有沒有在學會奉獻呢?那我們是不是也要更加的愛國呢?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家長以及祖國的希望,爭取為國家多奉獻一份力吧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2
電影的背景設定在北宋時期,無影禁軍為捍衛長城而戰,不懼犧牲,這是本片最為震撼人心的地方。
長城抵御的不是歷史上的匈奴,而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遠古巨獸饕餮。饕餮最早是中國人的圖騰,古代青銅器多雕刻饕餮頭部形狀作為裝飾。《長城》中饕餮的形象取自古書《山海經》,它是貪欲的化身。在這一點上,怪獸饕餮又與西方宗教文化中的“七宗罪”不謀而合,在天主教義中,其中一罪便是饕餮(暴食),在輸出中國文化的同時,又能與西方文化接軌,讓西方人對抵御饕餮產生心理認同,這樣的文化輸出才能正中下懷。
更難能可貴的是,《長城》里的饕餮,補足了中國電影中怪獸的缺失,日本有《哥斯拉》,韓國有《漢江怪獸》,美國有《侏羅紀公園》里復活的恐龍,《長城》之后,中國電影也有了自己文化下的怪獸形象。
在長城上抵御饕餮的軍隊,則是無影禁軍。在前幾日發布的“無影禁軍”特輯中,五軍的.盔甲、武器、作戰功能一一作出詳解。中國文化中,墨分五色,擅用色彩的張藝謀巧妙將其嫁接到盔甲顏色上,同時清代滿洲八旗也有以色分兵的傳統,五軍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對照著他們不同的作戰能力。
五軍特輯則現了五軍將士浴血奮戰的氣勢,同時解密了五軍的詳細特點:張涵予和鹿晗所在的熊軍是近戰部隊,與饕餮短兵相接;景甜統領的鶴軍如飛鳥捕食,從天而降力戰饕餮;彭于晏率領的虎軍將領,操控重型機關,巧借水力痛擊饕餮;林更新統領的鷹軍是一支弓箭部隊,饕餮來犯時,萬箭齊發如大雨傾瀉而下;黃軒統帥鹿軍,如疾馳在密林中的雄鹿,在饕餮群中殺出血路。五軍將士協同作戰,在長城上不同的戰區配合行事,縝密運作猶如精密齒輪運轉,全景俯瞰震撼人心。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3
盛開的花朵背后有艱辛的付出——讀《長城》有感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叫《長城》。文章開頭說“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結尾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老師說,這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長城,自然是我國盛開的花朵。難怪毛主席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為了一睹長城的雄偉壯觀,去年的十一月,爸爸帶我去了北京的長城。我們去的是八達嶺長城。站在長城上,腳下的古老的城磚已經有了青苔,但是依然很平整,似乎能感受到歷史的變遷。眺望遠處,長城沿著山脈蜿蜒盤旋,望不到頭。再往反方向看,也是在山脈間蜿蜒盤旋,也是看不到頭。為了能看到更遠的地方,我們沿著長城往上走,到了陡峭的地方,只能爬著走。這時,我明白了“陡峭”的含義。到了頂上,放眼望去,仍然看到的是蜿蜒盤旋在山脈間的長城,直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而我站的長城頂,并不是最高處,最高的地方在遠處。眼前,還有另一個景象:大片的黃葉在風中舞動,大有“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味道。我不禁感慨:長城真是一道奇觀!是一朵盛開的國花。
爸爸說:“兒子,我們經常愿意看到一朵花美麗的開放,卻不愿意了解花開放前的辛酸。現在的長城,是無限風光在眼前。可是,這是多少勞動人民用生命換來的呀!”其實,我并不全懂他在講什么。我聯想到書中寫的“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似乎又知道了一點。爸爸讓我查找古時候寫關于長城的詩歌和故事。于是,我了解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知道了無數的勞動人民為了修筑長城,累死在那里;我學習了唐朝陸游關于長城的詩《古意》“千金募戰士,萬里筑長城。何時青冢月,卻照漢家營?”知道了無數的勞動人民為了修筑長城,累死在那里。然后,我了解各個朝代修筑長城情況,閱讀關于長城的詩詞,如唐朝汪遵的《長城》、《杞梁墓》,李益《登長城》、《統漢烽下》……我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壯觀,感受到長城里的戰爭,更感受到大量的勞動人民花了大量的經歷,其中不少人為了修筑長城累死在長城。
長城,是氣魄雄偉的工程,是我國一朵盛開的鮮花。但是今天,我能感受其背后的辛酸,也由此悟出一個道理:盛開的花朵背后有艱辛的付出!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4
我覺得《長城》就是一部背景在中國的好萊塢大片。特效炫,場面壯觀,畫面好看,制作精良。片尾曲選得也好聽。片中的孔明燈,秦腔以及介紹饕餮來源的畫面都很中國很出彩,特別是秦腔和孔明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角色方面,我覺得基本都有點單薄。除了三位外國演員、景甜、劉德華、鹿晗和張涵予,其他演員都有種打醬油、可有可無的感覺,甚至感覺有的演員就是特意露個臉而已。佩德羅·帕斯卡演的角色和鹿晗飾演的小兵彭勇最讓我印象深刻,兩個人物性格和后來的轉變都很完整,人物鮮活,演員也都演得很好。感覺佩德羅·帕斯卡承擔了整片的所有笑點。鹿晗把小兵的青澀演得恰到好處,每次出場都讓人眼前一亮,我個人最喜歡他在廚房洗碗圍著圍裙的一幕,最后小兵的一回眸也很讓人動容。馬特·達蒙的演技沒的說,但角色的立場變換得略突兀了些。景甜演的林將軍,我剛開始覺得,特別是在旁邊馬特·達蒙的對比下,這姑娘演技一般。但后來想想她是不到五歲就來到無影禁軍,后來又是身負重任的軍中領袖,雖然年輕,但性格必然成熟又隱忍,不是喜形于色,所以景甜演的還是到位的,用我麻麻的話說林將軍“英姿颯爽”。演技方面除了三位外國演員,和那個樞密院的老爺爺,其他演員都要再接再厲!加油!不過,像王俊凱演的小皇帝挺到位,劉德華演的軍師也可以,張涵予也不用說了,所有演員演技方面都沒啥問題,沒有給電影拖后腿的情況出現。
這部電影確實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水準,但不知是不是因為編劇是外國人,影片劇情深度挖得不夠。還有無影禁軍應該是這部影片的重要部分,但我個人覺得整個禁軍不如馬特·達蒙的身手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小槽點--饕餮長得太像恐龍了…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5
《長城》不僅采用好萊塢班底制作,還是英文和中文混雜對白,全球上映,雖然它名義上是一部中外合拍的商業大片,但《長城》承載的更多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沖出亞洲,與好萊塢抗衡的重任。
這部耗資1.35億美元(約8億人民幣)的電影,也是像奧運會一樣的超級大制作,主創團隊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頂配。《指環王》三部曲的動作指導、國內最擅長器械格斗的兵器專家、《阿凡達》《魔獸》的服裝主設計師、全球頂級的新西蘭維塔工作室、工業光魔……這么多人湊在一起,講的是一個以長城為背景的中國故事,這還是第一次。
意外發現長城不止是一段城墻,還鎮守著許多抵御上古神獸饕餮進攻的無影禁軍,“他們一輩子都在為這場戰爭做準備”。
這是典型的好萊塢奇幻冒險片的模式,主角無意中卷入一場風波中,從最開始的被迫,到后來的主動選擇,漸漸成為任務核心,并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中間主角也經歷了從小我到大愛的升華。《指環王》《霍比特人》均是如此。
但電影又不全是好萊塢的套路,《長城》最大的特點是,融合了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大怪獸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四兇之一的饕餮。 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它極為貪食,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能吃光光。
張藝謀花了一年的時間和新西蘭的維塔工作室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淘汰了大概1000多種怪獸才實現想要的樣子。
饕餮又被設定為每60年來一次人間,暗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六十一甲子”的概念。
面對這樣一群既有僵尸特性又懂中國陣法的升級版怪物,隨隨便便的路人放不倒它,“這座長城,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唯一屏障。”
因為古代人平均壽命不到60歲,所以每代士兵幾乎都沒見過饕餮,只能憑借書籍資料來戰斗,而有戰斗的地方就會有犧牲。這些統帥士兵們誰會活下來,誰又將死去?!
而從預告中可以看到,冷兵器對單個饕餮可能還行;但面對饕餮群的時候,完全沒法形式致命攻擊,那怎樣才能制服它們?
預告里有一個關鍵人物,是由威廉·達福扮演的被關押許久的神秘人物,他熟悉東西方情況,是兩邊交流溝通的使者。但為什么被關押,他又知道些什么,預告里沒有揭曉,只是說了一句“很多東西是你從未見過的”,讓懸念更深。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6
講真,僅僅前兩場的戰斗就足以值回票價了。
老謀子還是那個老謀子,有許多值得夸贊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詬病的地方,作為一部純粹的爆米花商業大片,也實在沒必要細細評價了。
而有一點必須肯定的是,從這部電影中,你能清晰的感受到景甜的背景究竟有多深厚。
這也是唯一讓我大失所望的地方,如果沒有景甜的存在,也許劇情就又是另外一種方式來展開了。
在影片進行到三十分鐘或四十分鐘之后,景甜和呆萌已經培養起了一個感情,這個時候,景甜死亡,而不是影片中的張涵予為了給景甜讓戲而死亡。
呆萌因為見識到中國女兵的英勇無畏,在加上那一絲若有若無的感情從而決定留了下來共同抵抗饕餮。
然后劇情依舊按照原先的劇情走,直到饕餮逼近汴梁。
張涵予和呆萌帶領著上萬軍人追擊到了汴梁,為了能殺死饕餮,步兵開始悲壯送死,從而為殺死饕餮之王鋪路。
張涵予在以前一直都是指揮,這個時候迫于無奈親身上陣,從而使劇情大爆發。
然后結局,張涵予死亡,獨獨留下了呆萌一個人。
這樣的情況下,燃的感覺,悲壯的感覺就應該能徹底被凸出來吧?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7
緊鑼密鼓的宣傳讓人期待,也意味著更大的失望。看完電影的感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四不像。
大場面,大陣容,大紅大綠,這次更加上3D饕餮的大陣仗,張藝謀電影的看家本領,會不會讓人生膩?
借助偶像吸引人,其實不自信的表現。可惜劉德華,自毀形象。
長城,中國符號,讓人想起綿長,古老,想起中國文化。《長城》,好萊塢加中國元素,四大發明的火藥當起引子。長城腳下,一個強扭的瓜只能是西方個人英雄主義被東方集體主義感動,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電影和電視劇不同,電影有更大的空間突出場面,張導緊緊抓住了這一點,成就有目共睹。但互聯網時代的觀眾(上帝)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傳感器,畫面后面的思想張力才是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云山霧罩,不知所云,電影走向堪憂。
最后,弱弱的提個建議,張導,電影,你們要往前走。
今天下午上完機器人課,媽媽帶我去名邦影院看新上映的電影《長城》,我們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放了,這是一部講述人類與怪獸戰爭的影片。
因為中國的黑火藥很厲害,能把空氣變成火焰,一下子能殺死十幾個人,外國人威廉和托瓦爾一直想獲得黑火藥,他們跋山涉水來到了中國,在途中遇到了怪獸饕餮,無意中砍掉了怪獸的爪子,并撿到了磁石。
60年降臨人間一次的饕餮怪獸來到了長城邊上,在長城上的中國無影軍為了保護國家和兇猛的饕餮發生了戰爭,戰爭中很多勇猛的戰士都被饕餮吃了,但他們是為了人類為了國家而犧牲,他們的英勇感動了外國人威廉,他并沒有趁戰爭時偷走黑火藥,而是加入了和饕餮的戰爭中,最后利用磁石控制了饕餮獸王,并將所有的饕餮都消滅了。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保護人類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8
我去過很多的地方,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北京的長城了!
書上說,長城,就是在月球向地球看,長長的長城,就像地球的眉毛。我從長城的入口往下看,好高啊!長城就像一條龍徘徊在山上!等我一點一點爬上去時,我在想,古代的時候,沒有任何的機器,都是用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那有力的肩膀,背著沉重的石磚,才鋪成的萬里長城!
登上長城,我卻有一個疑問,就是長城每隔一段距離,為什么會有一個一個的正方形的小窗呢?媽媽告訴我,那是古代用來射箭擊退敵人的窗口。
繼續攀爬,我們爬到最上方的北八樓。我看到了毛爺爺的提詞,上面寫著:“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至今讓我難忘!今天,我用自己的努力,也終于爬上了長城,領略了這雄偉的古建筑!雖然很累,但收獲滿滿!
等我們下來的時候,已經很累了,但我也堅持繼續走著,山口處是賣紀念品的地方,爸爸買了一個很大的流沙水晶球,上面寫著:“我愛你長城!”這次旅行很有意義,更讓我難忘。
長城,你是偉大民族的見證;長城,你是古建筑的優秀代表,長城,我愛你!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9
去年電影票房火爆收官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今年的電影市場會出現如此大的下滑,不僅600億元無望,能夠保住個位數增長就已經算完成了任務。被視為國產片“自留地”的12月,今年也涌進了《血戰鋼鋸嶺》、《薩利機長》等進口大片。而2016年電影市場的最后一戰,還需要國產電影和中國電影人挑大梁。張藝謀、成龍、王家衛、葛優、劉德華、梁朝偉、章子怡等老面孔重登大銀幕;特效大片、犯罪題材、喜劇題材、紀錄片等多種類型齊聚,就看能否守住440.69億元(去年電影票房)這道“長城”。正如曾經以《英雄》開辟了中國商業電影時代的張藝謀所說:“如今的電影市場,就是以票房論英雄!”
老面孔老招數:
要憑票房論英雄
電影專資辦公布數據顯示,12月前11天累計票房達到14.0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超過60%。不過,這一成績的取得并非本土“選手”的功勞,全靠“外援”給力。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薩利機長》、梅爾·吉普森執導的《血戰鋼鋸嶺》貢獻了大量的票房。12月16日起,電影市場將迎來一輪國產片上映的高潮,其中不乏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老面孔——張藝謀、成龍、葛優、劉德華、章子怡等,他們的電影作品用的都是各自最擅長的招數,就是觀眾是否依然買賬。
張藝謀執導的《長城》,是他職業生涯耗時最長的一部電影,從劇本到拍攝到后期用了三年時間。前天試映后,雖然劇情和邏輯受到了詬病,但張藝謀沒有在他最擅長的畫面上失分。他坦言,如今的電影市場就是以票房論英雄,“我當然希望《長城》的票房能夠很好”。和張藝謀類似,成龍的《鐵道飛虎》也采用了他最擅長路子——動作片。只不過這次成龍把動作和紅色經典題材《鐵道游擊隊》結合了起來,希望得到更多內地觀眾的認同。
多類型多元化:
想以品質贏關注
老面孔各有吸引觀眾的老招數,電影新勢力就選擇在類型化和多元化上做文章,希望用品質和風格贏得觀眾的青睞。北京電影學院科班出身的程耳,執導了一部以舊上海灘為背景,融合了黑幫愛情與國仇家恨的故事——《羅曼蒂克消亡史》。全片大多數臺詞都用上海話對白,演員則選擇了葛優、章子怡、倪大紅、閆妮等演技派。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既夠商業也夠實力,導演的個人風格依然十分強烈,試映多場之后評價兩極,觀眾喜歡和討厭的程度都非常強烈。在電影圈內有“才子”之稱的楊樹鵬執導的《少年》,選擇了國產片極少涉足的少年罪案題材。雖然在類型化方面比他之前的《我的唐朝兄弟》、《匹夫》做得更加淋漓盡致,個人風格卻一脈相承。
往年的賀歲檔都是國產商業片的天下,今年卻出現了可喜的變化。12月16日將有兩部國產紀錄電影上映——《生門》和《我在故宮修文物》。《生門》由陳為軍執導,耗時700多天多機位跟蹤拍攝,從40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中選取了4個作為代表,講述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我在故宮修文物》由蕭寒執導,是熱播同名電視紀錄片的電影版,將展現故宮文物修復者的日常工作,以及背后所展現出來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