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們》電影觀后感范文
《最好的我們》是由章笛沙執導,陳飛宇、何藍逗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該片改編自八月長安同名小說,講述了耿耿和余淮這兩個因名字而結緣的高中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好的我們》電影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好的我們》電影觀后感范文1
每個人的世界里都有一個耿耿,也都有一個余淮。我曾經和羅雨涵在一張草紙上寫過續稿。“那時候的他,是最好的他,而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于是在時空錯亂的一天,最好的我們相遇了。”
我和母親在看這部劇的時候經常氣的說不出話。因為我們覺得耿耿余淮太傻,這樣都看不出對方喜歡對方。但是后來我想過了,他們或許只是不想戳破這個事實。不然耿耿也不會在看見“你是白癡啊”就認定余淮是喜歡她的。年少的我們,不想戳破幻想。有幾個人能夠在學生時代拼命追逐自己的那顆星。
這部劇最大的淚點就在于他們畢業的那一刻。老師正在囑咐他們,而全班都流下了淚水。因為我也即將畢業,感同身受。這部劇不僅圍繞學生時代的喜歡。還有友情,親情,努力。
每個人都說,學生時代在一起的,以后不一定在一起。世界上沒有幾個安妮和王小明,也沒有幾個耿耿和余淮,但是總有安妮和小月。總有耿耿和貝塔、簡單。
或許我和大悅悅就是這樣的存在。她從來不會忽略我。在我生氣她和小微玩鬧卻不理我時,我忘了她也曾吃過我的醋。他生氣我和羅雨涵她們玩耍而忽略她。
于是乎!我希望得到一個余淮。
但我也很貪心。我也喜歡路星河。網上有人說,路星河給耿耿求了56賜婚抵不過余淮一個眼神。
“一廂情愿,就得愿賭服輸。”
路星河有愛勇敢表現,而且唱歌還好聽。最主要的是,作為藝術生,心里還只愛一個人。
“余淮請勿偷看。”
“耿耿,我喜歡你,好喜歡你,我中意你。”
每個女孩都應該看這部劇。
長大后的他們,我認為劉昊然無法表現出那種男人的滄桑,吃了那么多苦還是那張年少的臉。說嚴重點,這是這部劇的敗筆。在某一時刻,我覺得林更新和劉昊然很像。
但In a word。這部劇還是很完美的。完全切合小說。甚至勝于小說,結合了真實和當代人們喜歡的情節。一部好的劇,評判標準就是:即使你知道結局,你還是想看。
《最好的我們》電影觀后感范文2
端午閑暇之際,抽空和老公觀看了青春劇《最好的我們》,忽然間勾起了青春的回憶。
男學霸余淮與笨女耿耿是同桌,兩人互相喜歡,一起度過三年快樂的高中時光,但是余淮在高考前由于母親病重治療而放棄了出國機會,改報了普通大學,而耿耿則為了和余淮在一起拼命學習考到北京,高考結束后耿耿一直聯系不到余淮,以為他去了美國,7年后的一次同學聚會大家再次相遇,并且同班同學告訴了耿耿實情,耿耿找到余淮,他們又重新在一起。
再簡單不過的劇情,然而看過后還是非常打動人心,劇中男女主人公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似乎看到了自己青春年少的影子,校園的記憶總是那么苦澀而甜蜜。有同學快笑的面孔,也有搞笑的場景,這些熟悉的劇情仿佛就是昨天自己的經歷。曾經的青春,曾經的我們再也不回去,但是那個時候是最真單純最真實的自己。逝去的青春值得緬懷,值得追憶。
《最好的我們》觸動了我對青春時光的追憶,如同女主人一樣,我的同桌也是我喜歡的對象,高中兩年我們彼此心懷好感,只是沒有勇氣直接的表白,那個羞澀而濃眉大眼的男孩一直是我記憶中揮不去的影子。曾經的我們也互傳紙條,表示好感,曾經好長一段時間,我去教室里的第一個眼神總會落在他的身上,直到畢業。
我來北京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我曾聽同學說,他復讀兩年考了我們當地的師范學校,成了他們當地的一名老師,后來再無他的音信。再到后來我們建了班級微信群,可是唯獨他沒有加進來。我也聽同學說,有一次見到他,他問我,同學說我在我北京混得很好,同學說他后來變得沉默寡言
事隔20多年,我不知道他是否還會記得當年的同桌是那么喜歡他,和他相處的高中兩年中是那么在意他,每天都關注著他的一言一行,喜怒哀樂,不知道他是不是感知的到?曾經的我們,是那么的青春年少,那么的意氣風發。美好而苦澀的年華只能是回憶,永遠回不去了。緬懷曾經的我,緬懷逝去的青春。
而今我已為人父母,女兒即將步入青春年少時光,我想也許她們會經歷像耿耿一樣的遭遇,希望她們會記憶這些青澀的時光,以后成為她們美好的回憶,青春一去不復返,眼前的美好值得珍惜!
《最好的我們》電影觀后感范文3
電影《最好的我們》去年夏天正式開機,拍攝近尾聲時原著作者八月長安也專程到現場探班.特輯中可以看到,八月長安來探班的一場戲,正是小說里非常重要的一場戲--余淮帶耿耿在晚秋高地上種下屬于他們自己的小樹.而電影版也忠實還原了小說中這一經典的場景,在親眼見到現場拍攝的情景之后,八月長安表示:“比我自己設想的晚秋高地的場景還要再美一點.”在探班過程中,八月長安屢次舉起自己的相機,記錄下耿耿余淮在一起的美好畫面,最后和演員們合影的時候,她的臉上也揚起了甜甜的笑容.
《最好的我們》從問世至今已有九年的時間,耿耿和余淮的故事感動了很多的讀者和觀眾.在現場看到陳飛宇和何藍逗的演繹之后,八月長安也對兩位演員做出了肯定:“真的是賞心悅目,這種青春感,自然而然的氣質,就很好看.”現場她還送給了兩位演員寫有自己寄語和祝福的《最好的我們》原著小說,希望他們在青春的路上美好前行.
特輯中,八月長安還解讀了自己心目中的“耿耿于懷”,她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挺好的人生狀態,因為“放下有的時候就沒有意思了,人的心里應該有一個耿耿于懷的東西,夢想也好,得不到的人也好,或者說人生當中一段遺憾也好,有所求才是活著的狀態”.
“最好的我們”是進行時和將來時
自2010年連載以來,《最好的我們》陪伴了太多讀者走過自己的青春,耿耿余淮的故事也在80、90后的心中生根發芽.特輯也摘錄了一些網友們對這個故事的感受,有人說:“《最好的我們》就是真實的青春,也許那時的人已不再,可那段時光的感覺,那時的美好,永遠不會忘記.”也有人懷念:“耿耿、簡單,每一個暗戀的小動作好像都能在青春里找到相對應的那一幀.思念最好的時光里最好的我們.”
那么作為原著作者,是如何理解“最好的我們”的呢?八月長安說:“我覺得沒有什么是真正的‘最好’,雖然這個故事叫‘最好的我們’,但我希望‘最好的我們’不是一個過去時,它是永遠的正在進行時、將來時,你能夠把握什么是你最好的時光.我希望它是一個持續的狀態.”
正如八月長安所說,沒有什么是真正的“最好”,所以耿耿和余淮的故事也一直在延續,從小說變成了網劇,到現在首次登上大銀幕.電影版《最好的我們》講述的依然是高中生耿耿和余淮在入學時因名字而結緣,互為同桌一起走過高中生活的故事.只不過這一次由陳飛宇和何藍逗來演繹最好的少年和最好的少女.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兩個人都是十____歲的年紀,和片中角色年紀相仿.也是因為他們的“正青春”,才有了余淮和耿耿這段故事的“進行時”。
《最好的我們》電影觀后感范文4
電影里面有許多戳到我的點。陳飛宇版的余淮,有一種在打光下很痞的帥氣。
電影的節奏還是很緊湊的,它在短短的時間里面,用倒敘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高中時候的耿耿余淮,這一部分很甜,陳飛宇版的余淮總有一些霸道總裁似的臺詞出現,不那么直接,卻也不扭捏。耿耿的好助攻閨蜜把她的自行車鑰匙扔掉,然后想讓余淮送耿耿回家,我們都以為看到余淮爽快的說“走,我送你回家”。故事的發展應該是女主就這樣坐上了男主的腳踏車后座,然后在夕陽那美輪美奐的余暉下,慢動作播放,他們幸福的回家去了。誰知道,余淮會直男式的送耿耿上了公交車,在我們跟耿耿一樣懵逼的時候,以為故事就這樣了。可是,這時候余淮騎上他的腳踏車叫停公交,醒悟般的說到“送你上了公交,我才覺得我應該送你回家的”。有點傻氣,但還好是我們心里想要的那個版本。
我想這個電影之所以在我看完之后,覺得它并沒有像一般的我們以為的那些青春片一樣俗套或者直接覺得是爛片,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這個版本的余淮他能給予我們觀眾想要的樣子,正中下懷。電影里面這樣的轉折還有很多。
其次,讓我感動的點,應該更多的是在結尾的時候,都是知道電視劇版的《最好的我們》,因此總少不了比較,因為劉昊然版的余淮就是我以為最好的那個余淮,可是我沒想到陳飛宇版的余淮,身上的魅力也不少。尤其是看到長大后的余淮,那個發型,那個出場,完全是帥的。
最后的部分讓我覺得感動的點還有電影的配樂。當楊炅翰的《最好的我們》響起的時候,當歌詞唱著“最好的我們,最壞的我們”配著男主回憶的獨白,那種感覺真的很棒!
電影里面還有幾處讓我很動容。一個是最后在晚秋高低,余淮出現喊的那句“你是白癡嗎?”,一下子就讓我跳到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電影里,沈佳宜在看到柯景騰為了耍帥,被打,心疼的在雨中喊出的“笨蛋,大笨蛋。”這兩處的給了我一種很相類似的感覺。
以及高考前,余淮送耿耿回家時,鏡頭看到的星空,也讓我想起《那些年》里面,地震的時候,男主女主打著電話抬頭看的那片天空。
看完電影,我并不覺得它像一般的青春片那樣爛片,而是讓我覺得自己陷入了很大的情懷當中。電影結尾打的那些字幕,很矯情,也很煽情。
在看電影前,就有網傳,這是部男生看了都會哭得電影,我也很好奇怎么樣才能讓男生也哭,畢竟因為看過電視劇版,對情節還是知道的情況下,又像我這么“鐵石心腸”的人,我覺得哭出來應該還不至于吧。盡管看完電影,我也沒有哭,但是我想說,它真的有帶給我感動,我也沉浸其中。為陳飛宇的帥在心里偷偷興奮,為了最后,晚秋高低,不是“我來晚了”,而是“你是白癡嗎?”的結局而感到滿足。
最后還應該說,我覺得看完這個電影真的覺得挺甜的。但是里面有盛淮南,卻沒有那個在墻壁上寫“洛枳愛盛淮南誰也不知道”的洛枳,也沒有電視劇里面最后也在墻壁上寫了“盛淮南愛洛枳全世界都知道”的盛淮南。更沒有那個為了表達喜歡,而在學校操場用鈉和水制造大爆炸的路星河。
但是它還是比較完整的告訴了我們耿耿余淮他們的故事。
《最好的我們》電影觀后感范文5
電影《最好的我們》去年夏天正式開機,拍攝近尾聲時原著作者八月長安也專程到現場探班。特輯中可以看到,八月長安來探班的一場戲,正是小說里非常重要的一場戲--余淮帶耿耿在晚秋高地上種下屬于他們自己的小樹。而電影版也忠實還原了小說中這一經典的場景,在親眼見到現場拍攝的情景之后,八月長安表示:“比我自己設想的晚秋高地的場景還要再美一點。”在探班過程中,八月長安屢次舉起自己的相機,記錄下耿耿余淮在一起的美好畫面,最后和演員們合影的時候,她的臉上也揚起了甜甜的笑容。
《最好的我們》從問世至今已有九年的時間,耿耿和余淮的故事感動了很多的讀者和觀眾。在現場看到陳飛宇和何藍逗的演繹之后,八月長安也對兩位演員做出了肯定:“真的是賞心悅目,這種青春感,自然而然的氣質,就很好看。”現場她還送給了兩位演員寫有自己寄語和祝福的《最好的我們》原著小說,希望他們在青春的路上美好前行。
特輯中,八月長安還解讀了自己心目中的“耿耿于懷”,她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挺好的人生狀態,因為“放下有的時候就沒有意思了,人的心里應該有一個耿耿于懷的東西,夢想也好,得不到的人也好,或者說人生當中一段遺憾也好,有所求才是活著的狀態”。
“最好的我們”是進行時和將來時
自20__年連載以來,《最好的我們》陪伴了太多讀者走過自己的青春,耿耿余淮的故事也在80、90后的心中生根發芽。特輯也摘錄了一些網友們對這個故事的感受,有人說:“《最好的我們》就是真實的青春,也許那時的人已不再,可那段時光的感覺,那時的美好,永遠不會忘記。”也有人懷念:“耿耿、簡單,每一個暗戀的小動作好像都能在青春里找到相對應的那一幀。思念最好的時光里最好的我們。”
那么作為原著作者,是如何理解“最好的我們”的呢?八月長安說:“我覺得沒有什么是真正的‘最好’,雖然這個故事叫‘最好的我們’,但我希望‘最好的我們’不是一個過去時,它是永遠的正在進行時、將來時,你能夠把握什么是你最好的時光。我希望它是一個持續的狀態。”
正如八月長安所說,沒有什么是真正的“最好”,所以耿耿和余淮的故事也一直在延續,從小說變成了網劇,到現在首次登上大銀幕。電影版《最好的我們》講述的依然是高中生耿耿和余淮在入學時因名字而結緣,互為同桌一起走過高中生活的故事。只不過這一次由陳飛宇和何藍逗來演繹最好的少年和最好的少女。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兩個人都是十八歲的年紀,和片中角色年紀相仿。也是因為他們的“正青春”,才有了余淮和耿耿這段故事的“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