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時可以對電影的某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其他人的評價和觀點來支持自己的看法。怎樣寫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這里提供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分享,供大家參考。
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1
今天,我看完了《流浪地球》這部中國第一次出的科幻片。
本片講了劉培強到國際空間站背負著重大的希望。因為當時木星挨著地球越來越近,所以地表異常寒冷,人們居住在地下城里。后來劉培強的兒子劉啟長大了。就帶著妹妹朵朵跑到地表偷開了外公的車,然后遭到逮捕。為了阻止地球撞上木星,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進去,和一個部隊想方設法救出這個將不會再有希望的世界。
我看到劉啟把車開往上海,可是,那華麗的東方明珠塔凍成了冰雕,整個上海一片死跡,看到這里,我想到那么繁華的一座城市會成為這樣,都有點婉惜。
看到大家都在阻止地球撞上木星時,我震憾到了,那么一顆顆沉重的火石砸下去,地面上都燃起了雄雄烈火,劉啟他們還在奮斗著,不讓家園被毀滅。他們正要推動發射器時,突然卡住了,大家齊心協力得把發射器推著,終于成功了,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
而劉培強正關注著地面的情景,他連睡覺都不睡了,這讓我想到在產房門口的爸爸,著急地等著孩子,劉培強是著急地關注著地球上的結果,他那一心保護家園的精神可真讓我震憾。
朵朵她經歷了爺爺的死亡,哥哥劉啟的勇敢,最后成為一位英雄少女,她那堅強的表現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了,我們要珍惜在地球生話的日夜。
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2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開始看時沒有頭緒,不過看完這部影片我就有了一些想法。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了作為領航員的劉培強去太空后有十七年一直沒回家,他的兒子劉啟對他非常不滿意,后來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帶他的妹妹跳出了地下城,在冰寒地凍得雪地里闖蕩,正好這時地球受到了木星引力的干擾,他們兄妹兩加入了一支救援隊,繼續在雪地中闖蕩,此刻身在太空的劉培強一直沒有忘記兒子,給他留下了地下城的入口。在拯救地球過程中,劉啟的爺爺不幸喪命,這時他又看到了同隊的隊員,他們改變了新的計劃點燃木星。在他們努力工作中,劉培強為了幫助兒子來到了駕駛艙。這次劉啟的行動成功了,可是在距離還差3000米距離時劉培強趕到駕駛艙飛向了火星從而救下了地球。
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要愛護地球,否則幾百年后我們可能也不得不實行流浪地球計劃了。影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沒有什么比的上人的思想。”影片最后部分,劉培強舍己為人,帶著空間站的30噸燃料點燃了木星。這舉動讓我非常感動。每個人都知道應該舍己為人可在真正的現實中確很少有人能做到。人們連舍去一些小的利益都十分困難更別提生命了。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不能單單只為了自己。我們要為大局做事,為大局著想不能只想著自己。在電影中也有許多親情,比如劉啟對父親極度的不滿,父親還是對他恩愛有加,最后終于和父親化解了誤會。
劉培強充分體現了舍己為人和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要放棄,要用希望去戰勝困難。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這就是我的感受,你的呢?
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3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由郭帆執導,吳京等主演,這部電影從播出就好評不斷,以及在很多個國家上映,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中國科幻片的崛起,同時劇情也引人入勝,值得大家深思。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欣賞。
春節的來臨意味著春天的腳步臨近了,緊接著便是萬物復蘇,柳綠花紅。在這最是一年好時光中,有人會選擇出門進行一次遠行踏春,有人會選擇在家曬著春日暖陽,也有人會選擇約三兩好友杯酒淺嘗。而我選擇去影院看看新春上映的電影,其中這部《流浪地球》吸引了我的眼球,在我映像里中國電影少有高評分的科幻電影,這讓素來喜歡科幻的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與家人一同觀看了這部電影。
《流浪地球》改編于劉慈欣同名小說,電影部分取自小說第二部分:逃逸時代,講述的是太陽急速老化膨脹,地球將會被太陽所吞沒,這時人類科學家提出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產生巨大推力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的生存行星,而在經過木星想利用引力彈弓掙脫太陽系的引力,可是由于行星發動機故障,導致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將會撞擊木星。根據以往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劇情必定是主角團隊歷經千辛萬苦拯救了世界,很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而咱們中國的首部科幻片卻以一個中國風格來拍攝的,從頭至尾沒有體現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數以百萬的救援隊前赴后繼,為避免地球撞擊木星做出不懈的努力,影片中的主角之所以是主角,僅僅只是用他們的視角,而他們就是整個歷史進程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在此,我想到我身處的南方大家庭,也擁有著辛勤奮斗的同事們,在最為艱難困苦的時間里咬牙堅持,雖有偶有怨言,但一旦問題來臨總是迎難而上,從不虛與委蛇,在生產一線盡職盡責,如同電影一般,這些平凡之人也是南方前進歷史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為推動南方這個小小星球做出小小的貢獻。
中國式科幻電影中的地球已經起航,而南方也將在19年邁向新的征程,讓我們一起參與和見證,伴隨南方一同前行!最后南方安全管理員提醒您:工作千萬道,安全最重要;操作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4
今天老爸帶我去電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適合人類生存,為了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這個舉動,被稱為“流浪地球”。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國際空間站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為了讓地球能夠成功脫離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駕駛國際空間站,使空間站中的30萬噸燃料引爆木星。劉培強常常對自己的兒子劉啟說過一句話:“當你想你爸爸的時候,便遙望木星,倒數三秒就能看見我。我就在那兒。”可當劉啟長大后知道了父親是在騙他,并對父親的離開不理解,甚至記恨父親。
劉培強的離開是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為了地球文明的延續而不惜犧牲自己。在劉啟的心中,他并不理解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偏偏是他的父親要離開他,別人卻享受著父親最終成功的果實。我覺得,人要有正義感。當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地球將會毀滅,人類再無挽回的機會時,必須要有人站出來,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犧牲家庭,他具有顧大局,舍小家的精神。這才算是一個有著正義感的英雄。
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5
撇開科技,撇開學術,我們今天只討論情感。硬科幻自是不用說,人文情懷才是震撼人們心靈的重要因素。
這是一部帶領全人類逃亡的史詩。
當太陽的膨脹成為威脅人類、威脅地球的原因,聯合政府不惜任何代價建造人工發動機,以危機意識為橫軸,以希望為縱軸,規劃起全球移民的長達兩千五百年的流浪計劃;當運輸火石、挽救地球的任務級別高于一切時,“飽和式救援”下一位位無名的英雄為了迫在眉睫的危機死在了天災之手;在經過計算后地球自救幾率為零的情況下,當得知真相的人們通過暴力、淚水等方式釋放自我的情緒之時,同樣在地球上的聯合政府仍然理智地去選擇執行“火種”計劃,他們的自我覺悟是以最優的方式延續人類文明……
這樣的情節設定是成功的。撲面而來的人文感博大寬厚,沒有美國英雄主義的個人救國路線,有的只是全人類的同心拼搏和中國式的愚公移山精神。緊湊的劇情設置給人帶來應接不暇的快意,隨處不在的危險、蟄伏已久的悲傷和所有人對于死亡的恐懼把觀眾的內心墜入深淵。但在硬科幻和未來的背景之下,“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又在劇情中給觀眾打了一劑鎮定劑。正因為有了這樣堅定的信仰,才有了這樣堅定的夢想,才有了這樣無畏的犧牲,給劇中的大小人物都涂上悲壯而令人肅然起敬的色彩。
而希望,一直是貫穿始終的暗線。雖然有放棄希望的日本救援隊隊員在車內開槍自殺,但是當全球廣播發出后,幾乎所有的人都安靜了下來,幾乎所有的救援隊都調轉了車頭——即便是希望的光線僅有蛛絲般細弱渺茫,即便是前途一片黑暗甚至被“權威”宣判了死刑,也總有人愿意嘗試在希望的微光下沐浴成長,人類永遠是在磕碰中抗爭存活!
正如劉培強對那位俄羅斯宇航員所說,“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孩子,終有一天能見證貝加爾湖的冰重新化成水。”這是希望,也是對未來的許諾;也正如聯合政府最后所說的話——“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也正如Moss最終無奈地說“想讓人類一直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正是因為人類具有情感而非冷血,人類團結勇敢而具有夢想,這才是宇宙中人類生存下來的根本所在。
至于未來會怎樣?或許一路坦蕩,在地球和人類邁過木星的`坎以后,過了鬼門關出來以后便可臥在宇宙群星閃耀的嬰兒床里酣睡至陽光再次灑滿地球,讓冰封的世界融化;或許磕磕絆絆甚至人類和地球一起消失,在宇宙中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沒有外星文明知道,就這樣悄然離開……可無論結局如何,正如史鐵生所言,“不管浪活著,還是浪死了,都是水的夢想。”
流浪地球承載著的人類夢想,將會一直以人類的希望為槳,人類的團結和智慧為帆,在以地球為見證者和里程碑的渺小宇宙里,走一條獨屬于人類文明的道路。
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6
20__—20__年,《流浪地球》票房突破1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目前中國最成功的科幻電影,也向外國證明了中國可以拍好科幻電影。
看科幻電影從來不流淚,但是看完這部電影的后半部分,我幾乎是濕著眼睛看完的。最讓我感動的是大家一起拯救地球的最后一幕。
當時電臺廣播了聯合國放棄地球的決定。讓我們回家,和家人一起度過剩下的一天。雖然句子很溫暖,但語氣很懂事,很嚇人。其余的人聽了都放棄了。但劉啟、韓朵朵等年輕人不死心。他們仍然盡最大努力爭取最終的成功。劉啟提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但這個計劃遭到空間站電腦的堅決反對。它認為這個計劃的成功率為零。劉啟的父親劉培強知道這個計劃,不顧空間站的反對,用酒精燒掉了空間站的所有資料。劉啟號召其他救援隊一起拯救地球。最后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推發動機。終于火出來了,但是離木星還很遠。就在所有人都認為真的沒有希望的時候,劉啟的父親英勇犧牲,彌補了這段巨大的距離。最后,地球終于得救了。作文劉啟等人為流浪地球爭取了時間。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們最終沒有放棄地球,而是和地球一起流浪。其中,說明中國傳統思想的返璞歸真,讓這部科幻大片更具情感色彩。這部電影不像某些好萊塢大片,因為無法生存,放棄了地球,去了另一個新家。他們永遠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和地球一起流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例子。雖然沒有電影那么偉大,但是拯救了地球,卻不得不讓人感嘆。比如《大江大河》的導演孔勝,不追求名利,只想拍好電視劇。他一直很堅定,很認真。還有真正的鋼琴大師朱曉玫,60多歲,從來沒有華麗的服裝。她為了練琴,甚至為別人做家務,歷盡艱辛。但是她沒有放棄。最后,一切都有回報。她的巴黎音樂廳爆滿,她演奏的巴赫堪稱自然!
每個人心里都應該有一個夢想。這個夢充滿了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要努力去實現,哪怕很累很苦。正如影片開頭所說,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和DIA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路!
關于流浪地球電影的觀后感篇7
我們是人類,一種看似高級、實則肉體脆弱不堪的生物。
那么如果有一天太陽系崩潰地球也即將滅亡的話,我們要逃離的唯一倚仗便是頭腦,那個可以創造無限科技的、帶給人類文明希望的頭腦。
《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在這樣黑暗卻又充滿光明的大時代背景下創作的電影,不夸大事實,也不嬌柔造作,真實又溫暖。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此類型的電影,但卻是我看得最洶涌澎湃的一部電影,比之前的戰兒狼2更甚,感觸頗深。
影片的開頭就說,在面對這次前所未有的地球危難的時刻,人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沒錯,就是團結,全人類的團結,全地球的團結,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活得像星一樣閃爍,即使他們并沒有像劉培強那樣燃燒自己推動地球。
希望,就是一片干裂土地中的一條河。然后,責任、義務、愛與勇氣源源不斷地供給著這條河。最后,土地化為綠洲,衍生了山川與湖泊。
很久很久以前,劉啟從爸爸口里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只要他抬頭就可以看見一顆就是爸爸的星星。多年的不見使得父子倆始終有著隔閡,他心中的星星消失了,但我想,在劉培強生命終結的那一瞬間,劉啟的心應該受到了極大的震憾吧。看吧,爸爸就是星星,你抬頭就得看見我,像星一樣閃爍。
淚水溢出眼眶,那一刻竟是無言的感動。或許,是愛,讓劉培強不顧自身安危來救兒子;亦或許,又是愛,讓劉啟也剎那間想通了一個拯救地球的辦法。是愛,讓人類團結,給了地球希望。
涓涓溪流終將匯成無垠大海,愚公移山更是永恒的經典典范。許許多多的人犧牲,許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后繼,詮釋了拼搏與堅持,渲染了淚水與汗滴——地球,終于在地木相撞的危難面前安然度過。
我們應該致敬每一個努力的人,他們都是英雄。他們把一生活得像個傳奇,像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跡,像星一樣閃爍。
所以他們贏了。“流浪星球”計劃將依舊實行,他們將領著地球奔向新的家園,傳給一代又一代的下代人。
星河仍舊被留存,因為它曾輝煌過,這就是這部電影想要真正告訴我們的話。也許人類脆弱地不堪一擊,但是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愛永遠在他們心中。
星球仍舊在流浪,但卻有什么東西,變得不再一樣了。
原來像星一樣閃爍,真的可以被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