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
寫觀后感時可以對電影的某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其他人的評價和觀點來支持自己的看法。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希望對大家寫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有所幫助。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篇1
最近我愛上了一本動物小說——《狼圖騰》,它以有趣的寫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我。書里有北京知青陳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還有令人敬畏的老獵人,更有那稱王稱霸的草原狼,勇敢機智。
這本書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致地描繪了倆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了一只小狼,通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擬人句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大草原上狼生活習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兇狠毒辣,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獵物。其中“狼與老兔決斗”這一片段當我膽顫驚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懼三分,接著伸出前爪,試探動靜。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強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擊,差點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繞著老兔轉圈試探幾回,終于發現它的弱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老兔的面前,張開強有力的雙爪,抓住兔頭,使勁一拉,發現那對巨炮并沒有傷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氣往身邊扯,等老兔氣力用盡,無力掙扎時,用鋒利的牙齒無比精準地咬住老兔的氣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張開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幾顆牙齒。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強者才能存活。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篇2
《狼圖騰》是讓人愛不釋手的一部姜戎所著的完美作品,我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主要講了書中主人公來到蒙古草原上,從初始狼的品行到愛上那草原牧民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并以故事形式告訴我們狼的聰明和機智。
我看完這本書后,不由得贊嘆:這真是部世界上至今為止唯一一部描寫,研究草原狼的“曠世奇書。”姜戎把草原牧民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以及他與草原狼結下不解之緣作為主題。不僅告訴我們漢人,狼的品行不是用“兇惡”“殘忍”兩詞來表達,而是用聰明、智慧、尊嚴和頑強來描繪狼的一生。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理巧妙利用;狼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精神,狼族中的友愛與親情;牧民認為狼與草原的密切關系,還有那主人公養的那只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艱難的成長過程。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篇3
電影肯定和小說不同,其實小說中很多是心理描寫,還有大量游牧和農業文明對比的描寫,真要拍了,大概又有人要說“這是搞分裂!”
電影是要賺錢的,只有書迷的電影市場是失敗的。電影版《狼圖騰》是拍給全世界影迷看的,不僅僅是給書迷看。
其實整部電影相當不錯,特別是對于一些有過“下放”經驗的人來說,一些畫面和情節很熟悉。更多人,看電影就是為了眼睛快活,今天狼一出來就有人贊嘆“狼好漂亮呀!”當摔殺小狼情節出現時,全場倒吸冷氣聲不絕于耳。
想想也是,《狼圖騰》小說出版時間到現在已經隔了十好幾年,很多價值觀已經發現了改變。本身有些東西還是敏感話題,萬一拍了大概要給禁掉了。本來小說就是對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行為,進行反思。如今沙化、霧霾中的人們,更是身切感受到破壞大自然帶來的災難后果。現在草原鼠患嚴重,此片如果能喚起人們對狼的同情,讓狼重返草原,這也許才是作者真正希望的`結果。
小狼最終結局的改動,我認為沒有什么不好。如果讓小說最后的那個陳陣穿越回到小狼還活著的時候,他一定會把小狼放掉。要說現實中,我們不也開始治理環境了嗎?現在再虐殺動物,讓網友發現了,人肉罵死。多少,大家有點改變了,正如“死而復生”的小狼。
小說中的陳陣沒有了“再來一次”的機會,而現實中我們還有力挽狂瀾的希望。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篇4
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群中的友愛與親情無不震撼著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為殘忍,但狼只在饑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去攻擊牲畜和人。在草原上,人們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從狼那里人們學來了智慧、勇敢和團結。
整部電影最吸引我的還是狼抓黃羊的時候。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只黃羊,但它先不采取行動。一到天黑,黃羊就會找一個背風草厚的地方臥下睡覺。這會兒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黃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漲了,狼找到機會就沖上去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簸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動了。
通過這個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習狼的智慧與耐心才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要學會和狼一樣積極拼搏團結合作的行為方式,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品質。不止在生活中,在學習中也是一樣的,曾廣賢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在學習也要學習這種積極拼搏團結合作的精神。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篇5
狼圖騰這本書起初是老公和孩子讀的,經常聽他們說如何如何感人,我就隨手拿來看了看,沒想到立刻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了。雖然已經讀過很長時間了,但書中的情節始終震撼著我,鼓舞著我。
這本書是作者姜戒用了三十多年時間寫成的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書中故事情節曲折緊張,場面宏大而神奇,讓我對狼有了新的認識。狼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是兇猛殘暴的動物,每當在動物園、在電視上看到狼,我就有種畏懼心理。畢竟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的幼年時代。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群的中的友愛親情,狼的狡黠與智慧,狼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無不震撼著我的心靈。
狼能利用熟悉的草原躲避敵人的攻擊,捕獲獵物,狼能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群,狼能借白毛風的勢力全殲軍馬群。我覺得我們人類能從狼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工作中我們要像狼熟悉草原一樣熟悉自己的工作環境,了解本行業的行情以及客戶的信息,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故事的結局有些傷感,美麗的草原消失了,狼群消失了。讀到最后我跟孩子都哭了,不知道是為草原狼還是為我們人類自己。
如果我們人類也能像草原狼那樣團結奮斗,頑強拼搏,我們的民族何愁不能振興,我們的國家何愁不能發達!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篇6
狼到底在我們民族內心深處代表著什么?殘忍、卑鄙、無恥、貪婪……總之,在讀到這本書之前,狼在我的心里并不是什么好東西。狼的世界里有著自己的規則和道德,我們只是在一個又一個傳說中強化了狼的惡毒,卻忽略了對狼的了解。在這本書中,狼性與人性的比較讓我深深的震撼,作者以《狼圖騰》命名此書,要說的不是狼,而是民族的圖騰!
漢武帝,這個把一個朝代的名字締造成一個民族的名字的千古大帝,讓這個匈奴眼中的羊一樣溫順、狐貍一樣狡猾的國家變得讓敵人聞風喪膽,羊性蛻變成了狼性。于此,作者也許并不是想讓我們變成狼一樣的人,而是希望這個民族的血液里流淌一些狼的血吧!
想到了一個插曲:當年這本書紅遍中華時,曾有外媒擔憂的評論——中國最暢銷的書籍宣揚的是納粹!呵呵,可見,外國人對我中華血脈沸騰著的剛健之血是何等的恐懼!
此書,值得一讀。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篇7
看完了《狼圖騰》很喜歡里面的狼和人的斗智斗勇,感受著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讀來振奮。這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是優勝劣汰的法則的詮釋,是殘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時髦的和諧的另一種解釋吧!
和對手一起成長,感謝對手,感謝在激烈環境下的競爭。即使體無完膚,也心甘情愿。活出一種坦然,也就是所謂的“亮劍”精神。即使面臨倒下,仍有不屈的意志,始終會戰勝自己,而主宰自己。
想起黨員的學習地——黨校。在追求的過程中,人就需要不斷的完善,不斷的充實,才能有一個鼓舞,我的學習地是什么?在書中,在平凡的世界里,在自己的積累的思考中。不需要鏡子也能知道自己的模樣,知道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干什么?那些高遠的理想只能放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或者酒喝多了的時候,暢想一番。做自己所做的,實際的,貯存自己的心智,我想,目前的我,這樣做,是明智的,也是的。
看那些心動的文字,讓思維穿越時空,眼界豁然開朗,也算是站起來的我的一種改變。讓我的信仰日趨完善,心理變得堅強,縱橫馳騁在自己的心田。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450字篇8
我在小學的時候,曾經讀過《小狼小狼》上初中后再讀《狼圖騰》,心中有一種新的感受
讀了《狼圖騰》。覺得狼有許多難以置信的戰法。在圍捕黃羊時體現了狼不打無準備之仗,例如: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群狼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同時狼也是狡猾的。比如: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襲擊,置對方于死地。
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狼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狼在捕完食之后,還會想著另外的狼。書中最明顯的就是捕完黃羊,他們也不是全吃掉,而是剩下一部分,留給母狼和幼崽吃。
狼有的一些習慣,并不是靠母狼教的,比如:夏天里,陳陣由于無奈把小狼拴在太陽底下,而小狼被太陽照得渾身難受,但小狼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在地上挖起了他的第一個洞。狼自古以來喜歡黑暗,狼大多在晚上捕食。狼還有一個的特點就是在他們的字典里是沒有“品嘗”這兩個字的,每當得到食物時,就會大口大口地吞完,并不是細嚼慢咽。
狼還有許多優點,讓人取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