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紅色電影觀后感500字
紅色影片代表著中國的發展歷程,也同樣警示著我們每一代的炎黃子孫,希望可以幫到大家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最新紅色電影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最新紅色電影觀后感1
也許,人到了一定年紀,便喜歡懷舊。最近,由于紀念父親去世20周年的原因,到南寧書城買了《高山下的花環》DVD,再看一遍,流了淚。多年沒有好好流過眼淚了。第一次看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應該是在小學。百度一下,該片于1984年開始放映。掐指算來,30年已過去。
父親參加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那時,父親在前線;母親帶著我,在廣東某隨軍生活。依稀記得,戰爭期間,母親不時和我到軍部,千方百計探聽前方情況。當然,一同前往的,還有不少家屬。大家緊張、焦急、憂慮,生怕聽到自己的親人犧牲或負傷的消息,氛圍令人窒息,似乎可以聽到急促的心跳聲。有家屬扛不住壓力,突然就哽咽,突然就捂住臉,突然就痛哭。一幫人便陪著抹眼淚。也有堅強的,但緊鎖眉頭、神情嚴肅的樣子,令我銘記至今。從小經歷過這些情景,使我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至今面對許多別人認為是“很大事情”時,都能夠從容淡定。工作中如此,生活中如此。
父親好好地從戰場上凱旋歸來了。16年過后,也就是1995年4月22日,父親去世。那時,我參加工作不到一年。家庭的變故,母親和我、妹妹著實茫然無策許久。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靳開來等同志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親人,不向國家多索取一分一毫。我流著淚想,如果僅是期盼著軍功章和豐厚的獎金,他們會那么勇敢地、那么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嗎?如果沒有對國家、對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們是絕對不會扛槍上戰場的!
2007年,家族重修族譜,明確了十條家規祖訓,其中第一條就是“熱愛祖國,響應祖國號召,依法履行應盡義務,完納應交課稅”。我的族人和親屬,參加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還擊戰,保家衛國,不怕流血犧牲。此外,第六條:務正業,戒劣行、壞習慣;第七條:切戒借公濟私、貪污腐化;第八條:切戒挑撥離間,瓦解集體;第十條:切忌侮辱尊長,欺凌孤寡——這幾條訓誡,對于公職人員來說,仍有較強現實意義。
這與當前中央所強調的反腐倡廉,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和平時期,需要大力弘揚主旋律,需要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需要全體中國人愛崗敬業、樂作奉獻。我的族人和親屬,無論是將軍、博士、億萬富翁,還是農民、職員、普通百姓,他們安分守己,走在擁擠的人群中,也許并不顯眼。但是,該為國家挺身而出時,沒有人甘做縮頭烏龜。我想,“中國夢”的實現,也許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這篇文章,有些凌亂。沒有認認真真寫電影觀后感,沒有認認真真寫父親。我也不是太清楚真正想寫的是什么。父親的一幅畫作忽然浮現我的腦海:山水間,松樹傲然挺立。畫作兩邊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的確是父親的真實寫照。
最新紅色電影觀后感2
我看了一部 50 年代的電影——《董存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是 1945 年年春時,董存瑞在重重困難之下,終于當上了抗日隊,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雖然不滿二十歲,但是他們卻有驚人的魄力和膽識,在戰場中,屢次立功,讓連長刮目相看。
故事主要在 1948 年 5 月 25 日 ,他們進攻隆化縣戰斗。面對敵人兇猛的火力,隊友們一個接著一個倒下,董存瑞再次請戰。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突然,沖鋒號吹響了,董存瑞用身體做架支,左手托炸藥包,右手燃起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陣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開辟了勝利的道路,他年僅 19 歲。
看完時,我感慨萬千。一個 19 歲的青年,不惜生命保衛國家。當他炸毀暗堡時,那種不怕敵人、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現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 9 歲,卻比我強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優點是我所不敵的。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體會到要有無私的愛國的奉獻的精神。董存瑞和那些革命戰士,難道不是他們為我們奉獻現在這美好安寧的社會嗎?每個人都想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難道他們不想嗎?他們想,當然想!還不是為我們嗎?沒有他們會有我們嗎?
最新紅色電影觀后感3
昨天,我雖然才剛看狼牙山五壯士這部電影。但是直到現在我依然還是難以忘記。耳旁依然還回蕩著“打到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豪邁而堅定的口號。
這電影主要講了:一天,日本鬼子準備掃蕩狼牙山一帶,紅軍們盡力保護鄉親們轉移。五壯士為了保護鄉親們,一路上戰功赫赫,戰場上沖鋒陷陣,不顧生死,最后為了讓主力轉移,被逼上狼牙山頂,最后跳下懸崖,以身殉國。
看到這里,我不禁咬緊嘴唇,飽含熱淚。他們在村子里自身難保,卻還是處處為鄉親們著想,堅決保護老百姓。令我深深地感動。因為要轉移,必須留下人來拖住鬼子,所以留下了六班。但是六班只有五個人,怎么來拖住日寇的三千人馬呀?我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挺過去?五壯士為了保護主力軍,不惜生命危險將鬼子引到棋盤山決一死戰。他們邊打邊往山上移動,絲毫不敢松懈。在鬼子一次又一次的無情猛攻下;在飛機大炮的轟炸下;在千鈞一發的時刻!他們沒有恐懼和害怕,更沒有退縮和放棄!反而越南戰越勇,我看到的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顆顆保衛祖國,熱愛和平,永不放棄的決心! 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他們像敵人扔石頭,將鬼子和漢奸打得頭破血流。每一扔,都注入了全部的力量。他們扔出的不只是石頭,還有我們中國人民的憤怒和仇恨。最終,他們被逼上了頂峰,在跳下懸崖的同時還高呼“打到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大地似乎都為之震動!天空也為之怒吼!在抗日戰爭中又添了鮮紅而悲壯的一幕!
想一想,我們現在既幸福太平又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多少革命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呀!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相比之下,我不禁慚愧:平時勞動時偷懶,做作業拖拉,做體育運動時的害怕膽小等等。這些小事都無法堅持,怎么對得起革命先烈呀?從此以后,我一定以他們為榜樣,不斷進步。
五壯士們那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一定要刻苦學習,以后報效祖國,這樣,才不辜負先烈們的付出與犧牲!
最新紅色電影觀后感4
影片《太行山上》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這部電影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 中華民族不可戰勝” 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梁,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最新紅色電影觀后感5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每當這動人的旋律在我耳邊響起,我就會想起一位中華少年兒童。他手里永遠握著一顆閃閃發光的紅星,他的精神讓我們中華民族世代傳承。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 潘冬子。
潘冬子是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主人公,他一心想參加紅軍,因為他從小就生活在一個革命家庭,他的爸爸是一名紅軍戰士,是一位堅強的共產黨員。他媽媽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一次敵人大掃蕩時,為了掩護群眾轉移,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爸爸因轉移,要離開家鄉,臨走時交給潘冬子一顆紅星。這顆紅星就像冬子心中的明燈,被他一直珍藏,時刻激勵著他。終于,冬子帶著它參加了紅軍。
潘冬子機智、勇敢、堅強。母親的犧牲并沒有讓他消沉,為了給母親報仇,他巧妙地改了一個字,使胡漢三損失上萬斤大米。胡漢三封山時,他幫紅軍戰士送糧食,送信。嚴寒的冬天,為了騙過敵人,他把鹽融化進水里,倒在自己身穿的棉襖上,成功的躲過了敵人的搜查。如此聰明的小英雄怎不令人敬佩呢?
潘冬子生活在那樣艱苦的革命年代,卻有遠大的志向,為國,為民,努力向上。經歷了重重考驗,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想想現在的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卻不懂得珍惜。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不前,遇到一點挫折就灰心喪氣,生活中更是自私自利。潘冬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身上的缺點。我應該學習潘冬子,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責任,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學習,將來為建設祖國做貢獻。
潘冬子------- 我心中的紅星,你將永遠指引我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