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湘江的觀后感作文
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制作的電影《血戰湘江》,將于6月30日在全國公映。下面是由小編為你們帶來的精彩的總結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血戰湘江的觀后感1
2月18日,八一電影制片廠帶著最近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來到陸軍第六十五集團軍“紅一師”舉行放映活動,在官兵中引起強烈反響。陸軍第六十五集團軍政治部主任葉青、八一電影制片廠生產部主任李天印及河北省委宣傳部秘書長史建偉、張家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莉等領導一起出席了放映活動。
《血戰湘江》塑造了紅軍領導人的光輝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傾”錯誤給紅軍造成的慘痛損失,生動反映了紅軍將士特別是34師官兵顧全大局、勇于犧牲,奮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英雄事跡。
“紅一師”具有光榮革命傳統,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屢建功勛,著名的“大功三連”就在這支隊伍。春節前,國家主席視察陸軍第六十五軍集團軍時對這支隊伍給予了高度稱贊。82年前,“紅一師”將士參加了決定中國命運的湘江戰役,82年后,官兵們又協助八一廠參加了反映湘江戰役的影片《血戰湘江》。該部某炮團政治部主任周宇說:“讓我們紅軍傳人在影片中還原這段英勇悲壯的真實故事,是對我們最好的傳統教育。”
放映中,官兵們一直是在興奮、感動中觀看的,不少人不停地抹著眼淚。放映一結束,導演陳力和演員王霙、徐箭、孫維民等與官兵們現場交流。博士教導員孟非凡說:“看了影片《血戰湘江》,使我們對國家主席提出的革命軍人要‘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國家主席視察該部時曾組織戰士召開座談會的排長趙斌說:“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識、什么是核心意識、什么是犧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讓我們從中很受教育。《血戰湘江》就是對國家主席要求的生動闡釋,我們要把影片作為學習長征精神的生動教材。”“大功三連”戰士劉冠華說:“看了影片,我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確實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必須百倍珍惜,做好老紅軍傳人,為“大功三連”增光添彩。”紅一師的官兵們紛紛表示,當前軍人的隊伍正在進行體制改革,我們要以先輩們為榜樣,發揚紅34師英勇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積極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中作出新的成績,交出優秀答卷。
八一廠把學習“紅一師”好傳統、好作風作為這次放映活動一項重要內容。利用晚上時間,專門組織創作人員參觀了“紅一師”史館,并與官兵們進行座談,重點學習了“大功三連”的先進事跡。著名導演陳力說:“參加這次放映活動很受教育,這既是一次靈魂的凈化,也對今后創作反映隊伍官兵生活題材的作品很有幫助。”
河北省委對影片《血戰湘江》高度重視,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田向利親自派有關領導參加影片在“紅一師”的放映活動。同時,田向利專門向省委書記趙克志作了匯報。趙克志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迅速聯系八一廠調看影片《血戰湘江》。最近,河北省委將對影片《血戰湘江》在全省宣傳發行工作做出部署。
負責影片《血戰湘江》宣傳發行的北京亞細亞影視制作發行有限公司,為這次放映活動作了大量的服務保障工作。安徽影星銀幕廠連夜趕制了一塊10米長的大銀幕,廠長蘇演親自帶車從安徽專程送到放映現場。
血戰湘江的觀后感2
為了給觀眾們呈現出更逼真的戰場,開拍前陳力便和每一位演員談過話,“影片拒絕綠幕和特效,每一個場景都得上戰場,真打。”為此,陳力生生開辟了一個小型戰場,操練演員。
在采訪過程中,陳力不止一次地說到要給所有參與的演員們點贊。在艱苦的條件下,老戲骨王霙、孫維民、劉之冰,青年演員張一山、保劍鋒、耿樂等人依然敬業地完成了《血戰湘江》的拍攝工作,這讓陳力相當感動和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業內演員身價過高飽受爭議之際,《血戰湘江》整個劇組成本核算中,老戲骨演員們的片酬連全片投資的10%都達不到,90%以上的資金均用在了拍攝和制作費上。“演員片酬占比特別小,基本上就是拿些補貼,有的甚至就是零片酬。這部電影特別強調的就是演員們的奉獻精神。”陳力說,影片拍攝的過程也是經歷了一次長征。
影片中扮演毛主席的演員王霙,為了拍這部電影,在20天內減肥20斤。張一山、保劍鋒等在影片中的表現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盡管這場戰役已經過去了83年,但是紅軍將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感染激勵著一代代的有志青年,傳承他們這種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
為了把最完整的作品呈獻給全國觀眾,影片完成后并沒有直接公映,而是奔赴福建古田、湖北紅安、江西瑞金、湖南韶山、三軍儀仗隊,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地舉行獻映和主創見面會活動,通過傾聽觀眾的反饋,根據觀眾提出的建議進行修改,最終才進行全國公映。
在陳力看來,拍電影首先要尊重觀眾,只有傾聽觀眾的心聲,才能讓今天的年輕人和昨天的英雄們對話,才能拍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不少看完《血戰湘江》的年輕觀眾表示,“電影中震撼的場面讓我們如同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是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才取得革命的勝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陳力說,一部好的電影比那些理論教育來得更加深入人心,感受深刻。用電影來反映這一歷史事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血戰湘江的觀后感3
4月21日至23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在我省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展映,劇組主創人員親赴現場與觀眾進行了熱烈互動,這部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懷的電影精品得到了我省觀眾的一致贊譽。
4月23日上午,《血戰湘江》在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展映,官兵們看得格外認真。片中慘烈的戰爭場面、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讓年輕的官兵感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強烈震撼。學員王世偉表示:“這部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識、什么是犧牲精神,讓我很受教育,并且時時叩問自己,要想成為一名新時期的合格軍人,還有什么不足之處。”學員唐嘉良則激動地說:“這部國產影片真正拍出了革命先烈的血性和氣魄,我希望將來能有更多更好的戰爭題材影視作品吸引年輕人走進影院,讓他們不再一味迷戀國外影視作品。這部影片不同于所謂的‘抗日神劇’,它的細節真實感人,也最打動人。”
河北傳媒學院是本次河北展映的最后一站,放映現場座無虛席,沒有座位的同學甚至直接坐在了過道上。電影是屬于年輕人的,我特別希望年輕的學子們去走一段長征路,去感受一下革命先烈當年灑下鮮血和汗水的地方,從而更好地珍惜當下,銘記歷史。
血戰湘江的觀后感4
去年大火的《血戰鋼鋸嶺》,確實是近年來戰爭題材中的優秀作品,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反轉、善與惡的交織、生與死的洗禮……觀眾們隨著影片仿佛穿越時空隧道,重回到二戰的主戰場,重溫沖繩戰場的慘烈一役。而正在全國影院熱映的《血戰湘江》,從戰爭的慘烈程度上來看,并不亞于《血戰鋼鋸嶺》,偏寫實的風格、硬碰硬的對戰模式、全程無尿點的戰爭場景,把炮火帶進了影院,把硝煙帶出了銀幕,真實殘酷的呈現了紅軍在生死存亡之際的關鍵一戰。
不同于一般的國產戰爭題材,影片不僅注重真實的展現戰爭場景,更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的同時。從張一山夸張的表情、從保劍鋒滿臉是泥的表情中,看得出戰爭的殘酷。電影還刻畫了四種不同形式的戰爭場面,有硝煙彌漫的陣地戰、慘烈無比的肉搏戰,還有意志比拼的牽制戰、緊張激烈的遭遇戰等,喜愛軍事題材的影迷們絕對感覺夠硬。
《血戰湘江》真實再現“湘江戰役”中的新圩之戰、界首之戰、覺山之戰等,所以可能會顯得有些主旋律。但是全片節奏簡單、明快,戰爭場景從始至終貫穿全片,無論是開場的炮火紛飛、尸橫遍野的慘烈場面,還是悲情的界首阻擊戰,其他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奮力突圍、冒死度江等場景,幾場大戰聯系緊密,毫不拖泥帶水反而是一氣呵成,帶給觀眾的是血往上涌、熱血沸騰的直觀感受,把主旋律拍出了新花樣。不少影迷,走出電影院不禁說到,我軍還有這種操作,夠硬,夠爽!
為真實還原國共兩軍對壘時短兵相接、緊張刺激的戰斗場景,本片導演陳力掘棄了當下戰爭片普遍采用的三維制作、綠幕摳像等表現手法,而是全部采用真槍實彈,炸藥用了2噸,從而將寫實風格原汁原味的加以呈現,更真實的表現了戰爭的現場感、緊張感、窒息感、壓迫感。隨著劇情的展開,觀眾儼然如同戰士進入戰場一樣,產生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受。電影畫面很良心,拍攝實打實,不摳圖,不玩特技,實打實的拍,沒有花架子,只有真英雄,貨真價實的東西總會被人看好。
這部制作、投入都堪稱是大手筆的影片中,對演員的演技和體能要求無疑更高。好在有年輕的老干部張一山坐陣,加上保劍鋒、王大治等一眾的拼命演出,所有演員不靠顏值嘩眾取寵,靠的是實打實的演技,才有如此過硬的品質。影片的音響效果爆棚,轟炸機的低空飛行、炸彈在戰場爆炸、坦克強勢行進,以及各種槍炮聲紛繁復雜交織在一起,帶給觀眾一次難得的視聽體驗。
戰爭題材一直都是外國片的天下,《野戰排》、《拯救大兵瑞恩》《父輩的旗幟》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一部《血戰湘江》盡管還不能達到好萊塢工廠的整體水準,但還是帶來了太多驚喜,總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八十多年前的一段戰爭歷史,經過當代電影的表現手法躍然銀幕,看起來還是那樣的歷歷在目和令人揪心,盡管早已知曉了影片的結局,但伴隨著影片的進程,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種感覺依然很神奇。影片《血戰湘江》在展現戰爭殘酷的基礎上,融入了戰友情、父子情、兄弟情,既催人淚下又發人深省。
血戰湘江的觀后感5
近日,獻禮十九大紅色戰爭題材影片《血戰湘江》正在全國熱映。該片匯集了包括王霙、孫維民等一眾老戲骨,再加上張一山、耿樂、王大治等實力派男演員的加盟,讓這部主旋律戰爭片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其中,張一山在《血戰湘江》中飾演最年輕的師長李天佑,與眾多老戲骨一起拍攝這樣一部描寫歷史上慘烈的湘江戰役的電影,張一山坦言難度不小:“演戰爭戲我覺得首先是什么都不說,對體力上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然后嗓子第一天拍了半天就啞了,因為真正戰場上是槍林彈雨,槍炮聲很響,你要跟身邊的人說話都要靠喊,小傷就是崴個腳,蹭破皮,流點血這很正常,然后也經常會被炸的耳鳴,一會兒才能緩過來,手背炸傷了全是血”。
除了身體上的挑戰,此次劇組共運用了兩噸的炸藥和八十多噸汽油來完成戰爭場景的拍攝,眾多的炸點也給演員們的表演帶來了挑戰。為了拍攝出真實的戰爭場面,有時候演員們還不得不迎著炸點跑去。就像張一山所說:“剛開始有點害怕,然后打槍還眨眼,然后炸點一來還躲。后來適應了半天以后,基本上就迎著炸點來了,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近幾年,張一山所演繹的作品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但謙虛的他卻從未停止過向前輩學習。在面對我們的鏡頭時,他坦言感謝這一次拍攝《血戰湘江》的經歷,讓他更加懂得珍惜:“每天臟兮兮的,然后渾身是血,然后回去以后把褲子脫了全是泥什么的,擤鼻涕也全是黑的。但是很難忘,我一直說我覺得年輕人還是不應該天天在溫室成長,我覺得還是要經歷一些磨難,更何況這也不算什么磨難,只是吃點苦而已,所以我覺得這些經歷對我來講都是很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