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
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小編帶來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精選篇1
“美麗心靈”多么完美的詞,什么樣的心靈才是美麗的,我想不一樣人有不一樣的答案。這部電影其實很久以前已經看過,此刻再看一遍發現感覺不一樣了,很多新的東西加了進來,心境變了對電影的理解就不一樣了,大學兩年的歷練,接觸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成長了!
“精神分裂癥”是在三院心理科預見習的時候開始接觸到的,當時科室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癥為主。精神分裂癥主要癥狀為“思維障礙”大致有思維速度障礙、思維形式障礙、思維資料障礙等。病人還可出現幻覺,主要有幻聽、幻視、幻觸。對這些病人的治療,醫院以藥物為主,精神性的藥物副作用很大,科室里大部分病人精神萎靡,處于半睡半醒狀態。由于精神分裂癥目前臨床上還查不出具體原因,醫生的藥大多是對癥治療,具體什么才是“恢復”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病人在醫院這段時間沒有再出現一些病狀,醫生就會研究病人出院,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需終生服藥。
電影中主角約翰·納什正是這種情景,在大學時開始出現幻覺,幻覺便伴隨其一生。約翰·納什是一個簡單的人,除了感情這種生物本能,世界的物欲于他來說根本就不存在,他要的是數學,堅定的相信數學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正如他在電影中的一句話“我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我想一個簡單并且一生執著于一件事的人,一個敢于舍棄其它堅持自我的人,一個坦然自若活在自我世界中的人,是幸福的,每一天都充實的去追求,每一天都活在對問題的解決中何樂而不為呢!可我們世界是怎樣了,如果我們身邊真的出現類似這樣的人,帶來的肯定不是我們的尊敬,更多的是一種排斥、嘲笑,影片中尼爾森、班德、韓森,開始時對約翰的半開玩笑式的調戲,多少都有一點故意的性質在里面,可是約翰是簡單的,簡單到能夠對這些嘲笑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所以他是幸福的,并最終用自我的實力說話,告訴了全世界“我”的存在不是一種另類,人必須活得真實。
影片中,約翰的妻子從在州長家為約翰西裝袋子裝上手絹的那一刻起就一向令我感動。她是堅強的,在約翰精神分裂癥被被醫生告知后,她沒有像大多數女人一樣崩潰,而是忍著疼痛去調查丈夫的病況,在約翰的兩個助手阻止她進入惠樂實驗室時,她給了其中一個助手一個耳光,快而狠,我想沒有人會去指責她的耳光,我們更多的是被這個女人堅強所感動;她是善良的,深愛著約翰,自始至終她都沒有離開約翰,在約翰服藥的那段時間里她忍著所有的痛悉心照顧約翰和孩子,在約翰停止服藥后,她送走了孩子,應對著約翰隨時都可能對自我造成危害的情景,她還是毅然而然的選擇了留下。
影片中,有一個前后照應的地方。學生時的約翰由于沒有發表論文,而不得不去央求教師給他一個進入惠樂實驗室的機會,可教師拒接了他,他和教師的糾纏的一段最終以他們兩個一齊看茶廳里一個年邁的教授正在理解周圍人贈送鋼筆而結束,當時的約翰是不得志的,是抑郁寡歡的,而幾十年后的一天茶廳的主角換成了約翰,他在理解周圍人贈送鋼筆。幾十年對數學執著追求,對生命的溫存,使約翰的生命得以升華!
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精選篇2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喜愛做做白日夢。比如想想如果自己中了500萬什么的之后生活會多么完美,比如想想如果哪天自己當了領到之后必須不能像某某領導那樣做事等等等等。而我們這些所謂的‘白日夢’,所想象的資料大多都要比現實狀況要更好。
推而廣之,我們也能夠看到,在《美麗心靈》這部電影中,納什的妄想資料同樣與切身利益、個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關。說白了,這是他內心深處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功能。平時大家開玩笑的時候總是會說:“遲到了,提心吊膽的進辦公室,一邊默念:領導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這是一種自我安慰,讓自己能夠坦然應對心里壓力的減壓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如果使用過度,是否就真的會干擾自己的日常生活呢?其實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總是這樣告誡我們,不好總給人貼標簽,心理疾病和一些所謂的‘傾向’,其判定標準,最重要的就是要看這些‘資料’是否會干擾日常生活。比如納什在影片的前面,他想想自己有個室友,于是他焦慮、苦悶的時候有個人傾訴,在自己不得志的時候有個人告訴他‘嘿,去喝杯啤酒吧!’。
其實在這個階段,那‘想象中的朋友’,給他帶給的更多是幫忙,并最終讓他創造出了了不起的理論。而這時納什并不滿足,當他期望能夠憑借自己的本事,更多的為國家做出貢獻卻無法滿足的時候,他便開始幻想自己得到了這些滿足,也因此,他的幻想資料更加偏激和具有攻擊性,最終才會暴露出來。試想,如果他的妄想只包括室友和小女孩,而沒有正因戰爭而生的那位聯保調查局的人員呢?這樣下來,他的妄想依然停留在對自己的保護、安慰和鼓勵上。于是發現,原來這不就是咱平時講的心里暗示的加強版么?
其實就比每一天早上對著鏡子大喊三聲‘加油’多了個影像版,然后自己騙自己說,瞧,這是別人告訴我的,我就是挺強的。而這種所謂的‘病’,感情也沒那么神秘,其實只要你身邊多個真的堅信你、鼓勵你和愿意安慰你的人不就得了么。
只要有個真人告訴你你行的,你又何必去堅信那些子虛烏有?于是納什最大的幸運也基于此,正因他有一個愛他、堅信他、愿意陪伴他的愛人。擁有一份真正的心靈上的慰藉,比多少藥丸都要有效,不是嗎?
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精選篇3
看完美麗心靈,感觸良多。這部影片的主人公,約翰·納什,在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和研究數學,這個天才有點神秘,他不喜歡上課,也不去上課,他認為上課抹殺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熱衷于探究前人的理論和生活中的一些東西,并把它記錄和演繹在窗戶玻璃上,很有鉆研和探索精神。由此,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同樣是不去上課,我們的大學也有這樣的人,不過他們是在上課時間上網,睡覺。現代許多大學生太浮躁了,太懶散了,太迷茫了,迷茫得連自己上大學搞什么都不清楚。
納什渴望功名成就,他向他的教授請求安排與愛因斯坦見面,但他的教授回絕了,教授指示給他看一個溫馨的場景。當惠勒研究室的一個老會員在理論上有所突破,獲得杰出成果時,其他的同行向他獻出他們心愛的鋼筆,以示對他終生成就的肯定和崇敬。這個場景讓我非常感動,一個小小的動作,勝過千言萬語的贊賞。
普林斯頓大學有一個優雅的社交環境,而納什卻偏偏不善于社交,正如他所言,“自己是長了兩個腦袋,卻只有半顆心。”納什聰明過人,但他拙于與人交往,人際關系是他最大的弱點。也許,天才們有一個共病,就是他們專注于他們研究的領域,并取得杰出成就,但卻在日常生活中“碰壁”。也許,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為你打開了這扇門,必然會給你關上另一扇門。每個人都是優點和缺點的結合體。
普林斯頓的老師和同學包容了這個性格行為古怪的神秘天才,他們對他都很友善,沒有孤立和遠離他。就是到后來納什研究理論走火入魔,得了精神分裂癥,老師和同學也沒有拋棄和拒絕他,更沒有對他指手畫腳,老師還是接受他來上課。他任教時,學生們還是照常聽他的課。但我想,納什要是換一個環境,到中國的一所大學,他肯定會被老師和同學指責和嘲笑,許多人肯定會在他背后笑他是“我們學校的神經病,瘋子”,納什要是在在這種環境下呆下去,不瘋也會被打擊得自卑而一蹶不振。我想是愛與包容拯救了納什,是社會的愛,尊重和寬容拯救了納什,讓他從幻想的世界回到了現實的生活。最后在納什持之以恒的追求下,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我突然想到,一個社會的人們善良與否,不是表面上道德文章標榜出來的,而是實際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行為所體現出來的,做事之中知做人,細微之處見精神。許多人都說自己善良,但骨子里多少有點偽善的成分。
后來,在一次酒會上,納什與幾個朋友在一起,談論如何去追對面的幾個漂亮女生時,一個最漂亮的金發美女激發了他的靈感,他認為他們幾個男生只有去追那個最漂亮的女生的朋友時,他們才會在這場追求女生的博弈中獲勝。由此,納什得出“團體中的每個人,都作出對本身和團體都有利的事時,才會促進社會利益”,而不是亞當??斯密認為的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將會促進社會利益。他迅速抓住靈感,寫成了博弈論的初稿。推翻了亞當??斯密的經濟理論。這就是他著名的博弈論的來源。這份初稿也幫他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惠勒研究室。盡管他后來得了妄想癥,他還是執著的研究他的理論,經過了不懈的努力,他創立了他著名的博弈論和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這些重要理論影響了近幾十年來國際貿易談判交易和個人及機構的重大決策,可謂影響重大而深遠。這助他贏得了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納什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給了他巨大的幫助,艾麗西亞美麗善良執著的女人,在他知道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癥的時候,她沒有拋棄納什,而是給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極大的愛和寬容。就像她所說的,“離開他是一種內疚,當注視著他,把他想象成心中的白馬王子時,漸漸的他變了,變成了我深愛的人,我也變成了他深愛的人。”多么崇高而偉大的愛呀!她積極的配合醫生對納什的治療,并肩負起家庭的重擔,她是一個偉大的女性,是一個男人成功背后的偉大女人。正如納什的獲獎感言,“我在理論的探索中,得了妄想癥,在我事業的艱難歷程里,我找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是我事業成功的最大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如果是信念和希望拯救了監獄中的安迪的話,那么愛與包容拯救了得了精神分裂癥的納什,是社會的愛與包容,是妻子艾麗西亞的愛與包容拯救了納什,普林斯頓的老師和同學有一個美麗的心靈,納什和妻子艾麗西亞也有一個美麗的心靈,美麗的心靈形成了這部影片的主旋律,營造了神秘天才納什的和諧美好的家。讓他在這個溫馨的家里成長,成功。
這部影片很有啟示意義,看了讓人回味無窮。愛與包容,美麗的心靈,我想這就是電影流露出的主題和思想吧。美麗心靈,也讓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大的震感。
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精選篇4
其實科學家的傳記電影不好拍,容易枯燥。面對這類題材,編劇、導演通常會將重點放在描寫人物的日常生活,挖掘他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而較少正面反映他的工作研究、他的智慧。
《美麗心靈》讓我們耳目一新,首先納什不是一位普通的科學家,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影片的與眾不同,更在于它對科學家內心世界的深入探尋與智慧才華的展示。主人公納什一出場就表現令人驚嘆,他居然將玻璃杯折射的五彩光線完美重合在同學的領帶格紋上。他在談戀愛中看星空畫圖案、甚至求婚,都顯示出一個數學天才的特質與浪漫,饒有興趣,否則艾麗西亞也不會愛上他。
關于諜戰,我認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處。既豐富了影片內容,又增加了懸念和神秘感,還揭示了主人公所處的1950年代美蘇冷戰時代背景。導演將納什的幻想與現實結合的如此之妙,觀眾都信以為真,直到后面才恍然大悟。我覺得這部分雖然是納什神經分裂造成的幻想,其實也能夠感覺到創作者對那個時代冷峻的反映和批評,軍方以國家安全為名義,讓一個思想單純的科學家受了傷害。冷戰不是虛幻的荒唐,而是歷史的真實。
這部影片細節非常出彩,而且前后呼應。比如片子前面作為研究生的納什,在茶廳看到一群教授將自己的鋼筆,放在一位德高望重老教授面前,表達尊敬與致敬之意,片尾納什自己也得到了這份殊榮。比如納什與艾麗西亞第一次約會,她送給納什一塊手帕,片尾納什在諾貝爾領獎臺上又從兜里取出了這塊手帕。比如納什在宿舍窗前終于寫出有關博弈論的論文,窗外雪花紛紛,緩緩的拉鏡頭,雪停日出。還有圖書館如藝術櫥窗般的數學公式等等。
兩位主演演技相當了得,尤其扮演納什的羅素·克勞,曾以《角斗士》硬漢形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他將一個有精神分裂癥的天才數學家表演的特別到位,他專注的神情,走路的步態,準確塑造了人物形象。前兩天看《救贖之路》,康納利扮演了一位兒子死于車禍的堅強母親。在這部影片里,她演的是堅強的妻子,戲份更多,表演更好。
觀影前麗靜留了作業,美麗心靈從哪幾方面闡釋。我想,納什對數學的熱愛和矢志不渝的探索是美麗的,他和妻子之間始終如一的愛是美麗的,納什對抗并戰勝病魔的頑強毅力是美麗的。甚至玻璃窗上的那些公式,讓我覺得數學也是美麗的。
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精選篇5
片中他得精神病的一段,影片描寫刻畫生動傳神,讓觀眾深切感受到了納什的痛苦與郁悶。在剛進入普林斯頓的時候,由于他性格不善社交,但又極其渴望得到理解與支持,他自己幻想出來了一個很要好的室友。室友善解人意又熱情好動很能照顧納什的內心,一直鼓勵和安慰他。畢業以后,納什沒有找到女友---他的性格缺陷讓他在人際溝通寸步難行,所以他又創造出大學室友的侄女,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孩,以滿足他對家庭生活的渴望。美蘇爭霸的時期,他看到北約與華約的黑影不分伯仲地徘徊在街道上,緊張的神經迫使他又想象出一個老密探,對方很看重他的數學才能并委托他為美國國家情報局工作,破譯蘇聯間諜通過報紙傳遞的密碼信號。這時候他的人格分裂處于最嚴重的階段,甚至因為人格分裂癥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妻子也因此想要離婚。
這三個人在數十年間時刻縈繞在納什的身邊,干擾他,影響他正常的生活。他知道他們不是真實的,但是又無力說服自己相信這一點,因為他們時刻陪伴在他的身邊,跟他交談,理解他的內心。這樣的生活一天天都在困擾著他。直到有一天,他要抱小女孩的時候突然醒悟——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三十年來任憑時光流逝,三人的容貌卻不曾有絲毫的變化!納什幡然悔悟,沖出家門,攔在即將駕車離家出走的妻子面前。大雨淋濕了他的頭發,他凝視車窗后的妻兒,用他那含混不清的語調說:“我明白了,他們不是真的。因為他們沒有變老!”從此納什完全適應了三人,能夠將三人置之度外,過上了正常的生活,還因為大學時期發表的《博弈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一時間名滿天下。
我覺得納什的故事體現了人類的偉大之處:一個人在精神世界如此凋殘零亂的狀況下,依然不放棄任何轉好的可能。而在狂亂和絕望的掙扎中,他沒有放棄理性之光,沒有放棄一個智慧生物對世界的觀察能力和思辨能力。他在觀察自己心中生成的幻像時,依然能注意到他們沒有隨時光流逝而衰老,從而證明他們是虛幻不實的,這讓人深深感動,也因為自己和他一樣,為自己被冠以人類的名號而驕傲。即使是瘋狂如斯,也堅持使用理性,人因為肉體而脆弱,卻因為理性而堅強。
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精選篇6
美麗心靈,真的就像影片的名字一樣,影片中的人心靈美麗,也帶給我們這些觀影的人心靈的震撼.當約翰.納什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事實擺在眼前時,震撼正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們襲來。他是如此聰穎、勤奮、獨特、不茍同于世,可是似乎總是沒人發現,人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實現精神的分享,在我們開心時有人能共享,傷心時有人能訴說,迷茫時有人能指點,自卑時有人能鼓勵,而他正是缺少這樣朋友。他活在自己孤寂的生活里,像暗的發霉的房間,又冷又潮,看不清墻的外面,房間里面沒有別人,沒有鏡子,看不到別人的一張笑臉,甚至是自己的喜怒哀樂。 于是出現了查爾斯和他的侄女,這兩個納什幻想中的人,沒有深入學過心理學,也不想用心理學的專業術語對納什的心理進行分析,在我的理解中,這兩個朋友是他對自己深度的自我暗示。從他們身上納什得到的是缺少的愛和鼓勵,是快樂和依賴,是另一個世界,是另一個自己。當幻想與真實碰撞,這對納什太過殘忍,還記得醫生說的話,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活在一個不存在的世界里,最愛他的人都不存在,這種心情可想而知。這時我對納什的情感是同情,覺得這真是一個可憐的人,這個人又一次陷入無邊的孤寂之中,真希望著一切都是一個誤會。
然而,再次發病讓我徹底感到可惜,這是一個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事實。作為納什的妻子,她不但愛孩子,也愛納什,決不允許發病的納什傷害到孩子,當他展開雙手攔在她的車前,說“那個女孩從未長大過”,我知道故事的希望來了。那個在他幻想中的天使般的小女孩經歷這么多年從未長大,他確實在幻想。當他決定再也不理會心中的查爾斯和小侄女時,我對納什的情感是敬佩加悲傷。就好比兩個相愛的人,明明比肩卻只能裝作陌路相逢,這曾經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從此不再有交流,剩下自己活在真實里。
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年邁的納什終于獲得的別人的認可,他居然可以自如的與他人交談,這是他花了一輩子,站起來的又一個自己!當他站在諾貝爾獎臺上,感謝他愛的人,我想不僅僅是他妻子,還有那兩個從不曾消失的朋友都是他感謝的人。當他們在最后對視無語時,眼淚終于再也止不住,感覺他們就像是一輩子親昵的朋友,不離不棄,反而覺得納什還能看見他們是一種欣慰。
我想受感觸的不僅僅是這個故事,還有我們自己本身,我從來不覺得能有人比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全部,雖然有時我們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別人更能看清,但這只是一小部分,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時不時的,也會有自我鼓勵,會有自我安慰,這是作為人這種生物最可貴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不要害怕別人知道,讓給更多人走進我們心里,走進的還有更多的陽光,而這些人不是查爾斯也不是他侄女,是真實的朋友。
影視《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精選篇7
我把《美麗心靈》這部電影看了兩遍,終于明白了美麗心靈的含義。美麗是因為執著,約翰。納什對數學的執著,艾莉西婭對約翰。納什的執著。
約翰。納什是一個生性孤僻,不善于交際的人,他整天忙于尋找有創意的理論,他就像我們眼中的書呆子,但是執著和瘋狂卻成就了一個數學天才。約翰。納什對數學的瘋狂以至可以用數學來解釋一切。在他的眼里世界就是充滿數字、邏輯和推理的理性世界,他可以用數學公式來表達生活的一切,如:橄欖球比賽,鴿子的活動周期等。因為執著,他撰寫出了關于博弈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因為這個論文,約翰。納什的生活就開始改變了。
因為孤僻,沒有朋友,但是每個人都是渴望友情的,所以就在他盛名的頂峰的時候,他得了精神分裂癥。他開始不斷地幻想,分不清夢幻和現實。了解精神分裂癥的人都會對這個病產生恐懼感,覺得不可思議,排斥或歧視那些患者。但是約翰。納什又很幸運地遇到了執著的艾莉西婭。在約翰。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癥之后,艾莉西婭表現出了鋼鐵般的意志,她堅信納什能夠感受到她真實的愛,她堅信納什有足夠的力量戰勝幻覺,重拾迷失的自我。她就憑著這種信念,用耐心和毅力創造了奇跡,帶著納什走出困境。艾莉西婭的不離不棄感動著每一位觀眾。我深深地佩服艾莉西婭的勇氣和執著。現實生活中應該沒有多少愿意與約翰。納什交往的,我佩服艾莉西婭堅持真愛的勇氣,欽佩她永不動搖的信念。她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相愛,就要用一生去呵護;幸福,就要兩人共同創造。
在患病的三十年里,約翰。納什唯一一次停止用藥是為了家庭,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毫無疑問的是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妻子。所以盡管別人嘲笑,他還是堅持回到醫院跟疾病做斗爭,在妻子的陪伴下,他戰勝了幻覺。在諾貝爾經濟學的領獎臺上,他發自內心地感謝妻子:“今晚我能站在這里,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他們對彼此的執著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美麗心靈》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執著的力量,我們以后要走了的路還會曲折坎坷的,但是只要我們有執著的精神,只要我們堅持走下去,就一定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迷茫無助的時候,想想自己的家人,他們一定時時刻刻在支持著我們的,抱著對未來的憧憬,堅持著信念,朝著有夢的方向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