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
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小編帶來《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篇1
其實科學家的傳記電影不好拍,容易枯燥。面對這類題材,編劇、導演通常會將重點放在描寫人物的日常生活,挖掘他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而較少正面反映他的工作研究、他的智慧。
《美麗心靈》讓我們耳目一新,首先納什不是一位普通的科學家,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影片的與眾不同,更在于它對科學家內心世界的深入探尋與智慧才華的展示。主人公納什一出場就表現令人驚嘆,他居然將玻璃杯折射的五彩光線完美重合在同學的領帶格紋上。他在談戀愛中看星空畫圖案、甚至求婚,都顯示出一個數學天才的特質與浪漫,饒有興趣,否則艾麗西亞也不會愛上他。
關于諜戰,我認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處。既豐富了影片內容,又增加了懸念和神秘感,還揭示了主人公所處的1950年代美蘇冷戰時代背景。導演將納什的幻想與現實結合的如此之妙,觀眾都信以為真,直到后面才恍然大悟。我覺得這部分雖然是納什神經分裂造成的幻想,其實也能夠感覺到創作者對那個時代冷峻的反映和批評,軍方以國家安全為名義,讓一個思想單純的科學家受了傷害。冷戰不是虛幻的荒.唐,而是歷史的真實。
這部影片細節非常出彩,而且前后呼應。比如片子前面作為研究生的納什,在茶廳看到一群教授將自己的鋼筆,放在一位德高望重老教授面前,表達尊敬與致敬之意,片尾納什自己也得到了這份殊榮。比如納什與艾麗西亞第一次約會,她送給納什一塊手帕,片尾納什在諾貝爾領獎臺上又從兜里取出了這塊手帕。比如納什在宿舍窗前終于寫出有關博弈論的論文,窗外雪花紛紛,緩緩的拉鏡頭,雪停日出。還有圖書館如藝術櫥窗般的數學公式等等。
兩位主演演技相當了得,尤其扮演納什的羅素.克勞,曾以《角斗士》硬漢形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他將一個有精神分裂癥的天才數學家表演的特別到位,他專注的神情,走路的步態,準確塑造了人物形象。前兩天看《救贖之路》,康納利扮演了一位兒子死于車禍的堅強母親。在這部影片里,她演的是堅強的妻子,戲份更多,表演更好。
觀影前麗靜留了作業,美麗心靈從哪幾方面闡釋。我想,納什對數學的熱愛和矢志不渝的探索是美麗的,他和妻子之間始終如一的愛是美麗的,納什對抗并戰勝病魔的頑強毅力是美麗的。甚至玻璃窗上的那些公式,讓我覺得數學也是美麗的。
《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篇2
我經常問自己:什么是美?看過兩遍《美麗心靈》之后,答案在腦海中漸漸清晰。
在體驗了約翰納什博士痛苦而偉大的人生境遇之后,我不得不承認,人的精神和毅力是萬能的他無比堅韌而美麗的心靈,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永不動搖的豐碑!
美是對興趣的堅持。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約翰納什是個孤獨的天才數學家,他不善交際,經常曠課。他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他深信這才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也許在一般人看來,他不是個好學生,甚至瘋狂。然而,納什畢竟是一位英才的非凡人物,在普林斯頓大學——世界數學中心,他廣泛涉獵數學王國的每一個分支,如拓撲學、代數幾何學、邏輯學、博弈論等等,深深地為之著迷。納什經常顯示出他與眾不同的自信和自負,充滿咄咄逼人的學術野心,并撰寫出了關于博弈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的理論做出了不同的解釋。
美是對家人的堅持。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癥后,他的妻子艾利西亞——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畢業生,表現出鋼鐵一般的意志:她挺過了丈夫被禁閉治療、孤立無援的日子,走過了唯一兒子同樣罹患精神分裂癥的震驚與哀傷——漫長的半個世紀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終于創下了了不起的奇跡:納什教授漸漸康復,并且因為在博弈論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的領獎臺。艾利西亞的不離不棄,讓每一位觀看影片的人潸然淚下的同時,心靈也被深深震撼。在如今物欲橫流的世界,人們會感到空前的浮躁。為了自身利益,爾虞我詐時常發生。但不可否認,真情還在。相愛,不是一句話,而是用一生去守護。總有一天我們的財富、名望和權利都將變成細枝末節的事情,那時我們的快樂來源于家人。對于很多人來說,家人的支持與鼓勵就是他們人生路上前行的源泉和動力。就像艾利西亞說的一句話:有的時候我恨納什,恨上帝。但每當看者納什并告訴自己他是我的白馬王子時,我便成了一個愛他的人,雖然這樣的時候不多,但卻足夠了。因為愛,這種愛無論是來自父母抑或伴侶,都會給我們莫大的欣慰,讓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勇氣。當納什在虛幻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迷惘時,他幸運地仍然能感到妻子對他的愛,真實的愛。就是這種愛使他能重回真實世界。影片中當艾麗莎要決定是否讓納什重回醫院時有一段感人的對話,艾麗莎顫抖地拿起納什的手貼在他的臉上,再貼在自己的臉上,“你知道什么是真的,這個,這個”,然后把納什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還有這個,他們都是真實的。”艾麗莎凝視著他的眼睛,把他的手放在他的心口,虔誠地說:“也許是這里,我相信有些強大的力量是完全有可能的。”納什終于伴隨著嗚咽聲淚如雨下。
當電影最后播放到,納什終于進到他從未進入的學者餐廳,有些彷徨地坐下,這時,第一個學者在他面前恭敬地獻上那代表對諾貝爾獎獲得者敬意的鋼筆,并祝賀他,緊接著另一個,大家陸續起身,到最后收到整個餐廳里學者的鋼筆,那一刻,納什沒有流下激動的淚水,流下淚水的確是屏幕前的我。這一刻不僅僅代表著他終身價值的肯定,更是凝聚著他那一生的艱難。此時的我已是泣不成聲。
納什從早年成功,到精神分裂從而墜落,再到在妻子的關愛下使他從瘋狂中被拯救,從而戰勝自己,這是一個生命精神的贊嘆,這是一個對愛情神奇的終極詮釋。“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位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精神分裂癥科學家便戰勝了自己,贏得了世上的最高勝利!這是一顆無比堅韌的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篇3
沒有花哨的題目,沒有宣傳的噱頭,也沒有深刻的臺詞和宏大的場面,只是對納什的一生的銀幕再現!
看完之后,腦中的存留片段不斷回旋。因為人際信任的缺失和對成就的期待,納什才會有室友和司令的幻覺。孤獨的心靈,必然需要某種形式去填補,只是真實和幻想、接受和否定了!
看著電影的時候心有點絞痛。無法想象納什能和這樣的“影子”和諧相處;無法想象有“人”一直跟隨自己,發號施令;無法想象一個妻子可以這樣不離不棄;無法想象他們可以看著過往一切淡淡的轉身……
在感慨納什艱辛的同時,更是難忘它的妻子——艾麗西亞-拉迪。“我讓你感受什么是真實,這是真實……也許問題不是在這里(腦袋)也許問題可以在這里(心里)解決”,這是艾麗西亞-拉迪在納什病情反反復復,連他自己都絕望和愧疚的時候,溫情拉著納什的手,低頭輕輕說的幾句話。沒有海誓山盟,沒有不離不棄,沒有瓊瑤式的苦情,沒有大陸劇的獨白,簡單的幾句話確實感動了我!
在正常與幻覺之間,納什在懷疑,納什在堅持!30年的時光爬上了納什的額頭,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儼然已經不重要!時光帶走了曾經的痛苦和瘋狂,但是帶不走納什腦中的幻覺和心中永恒的愛……
就像納什最后說的那樣,“我依然會產生幻覺,他們一直都沒有消失,只是我選擇不去關注”,所有的煎熬和勇敢,時間和心血都裹藏在這最后的三言兩語中了。還記得他說芯片不見了時的那種難以接受的苦痛,記得他不能滿足妻子的那種內疚,記得他多次和“好友”爭辯的那種痛苦,看著他最后的淡定,回想著他過去的痛苦,有種難以言說的心酸。幻覺是它的伙伴,是他最孤獨時的伴侶,只可惜,那是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只因為納什的存在而存在!孤獨時有他們陪伴,幸福時有他們陪伴,既然驅逐不走,不如選擇接受!納什最終還是帶著他那形影不離的“幻覺伴侶”得到了大家的尊敬,榮獲了諾貝爾獎的至高榮耀。我想,當他和妻子并肩淡然轉身離開的時候,“幻覺伴侶”也會默默跟隨,捎上一份久違的祝福吧。
《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篇4
在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我們會走過鋪滿鮮花的平坦大道,也會穿過荊崎叢生的崎嶇山路,有外在的影響,更多的是來自于內心的不平衡與迷惘,它們讓我們的心中充滿陰霾。面對生命中不可治愈的精神疾病,《美麗的心靈》中的主人公約翰布什遭受到了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與折磨。盡管如此,他仍然選擇了與之對抗,以其超常的毅力克服了它,并最終取得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獎。無庸置疑,這又是一個偉大人物傳奇的一生,他的偉大之處正是面對挫折時不屈服的精神,試想我面對這種不可克服的困難,我可能會放棄,不僅不會對社會、世界做出什么貢獻,相反可能會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約翰布什的世界中沒有虛幻與現實之分,但一顆美麗的心卻讓現實一直存在他的心中,換言之,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狀態,任何一點小的困難都會將我們擊倒,而好的心理狀態卻可以支撐我們沖出任何大風大浪。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約翰布什患精神分裂的原因多少與他很少與人交際有關,一個人無法獨立地生存于世,長期的孤獨與思考讓他與社會脫節,期盼與人交往卻缺乏交際的能力,在現實與心靈的沖突之下,他漸漸產生了幻想,營造了一個個人的小世界,以致無法自拔。作為一名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懂得作人的道理,其中與人交流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有人窮其一生去研究交際的藝術,就是因為它確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的人際關系也應該是健康向上的,面對名種各樣的人,我們應該學會心理調適。
作為一名大一新生,我也曾有過困惑與迷惘,從高中繁重的課業中一下子進入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世界一下子變得空洞現而虛幻,缺少充實感與成就感,在學與玩之間徘徊,以為吃喝玩樂可以解脫,其實帶來的卻是更大的失落感。浪費生命絕對不是一名正常大學生該做的事情,惟有知識才能填補空虛的心靈,從學習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不為過的說:一個人的心理決定了他的一生。人的一生有很多轉折點,就像走鋼絲,心理就像是我們手中的平衡稈,為了平穩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們必須時時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只要心中裝滿陽光,保持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外界再大的風雨也不會讓我們感到寒冷。
《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篇5
他妻子對他真摯的愛比他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還要珍貴的多。
——題記
看完這個電影,心中感受頗多,無數情節在腦海里縈繞。
驚嘆納什教授對博弈論和微積分幾何學的潛心研究;傾慕他妻子康納利對他的不離不棄;同時心痛圖書館那些同學對他的譏諷嘲笑。可無論在他去嘗試接近真實生活控制自己過程中有多不易,他都在他妻子的鼓勵下堅持過來,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是讓人十分欣喜的。這畢竟是對他學術的最高的肯定和對他努力付出的一種回報。從這個電影的名稱來看,美麗心靈,可納什教授是個精神裂癥者,在別人看來也許他的心靈并不是美麗的,甚至是缺陷的精神失常的,在我看來他的心靈與正常人的心靈一樣美好,甚至已經超越了一些生活中碌碌無為的普通人。他心靈的美麗在于即使他患有精神分裂癥可他還不懈堅持他自己對學術的獨特見解,即使他的行為在別人看來不過是一個傻子,可他還依然堅持不動搖。認真的去做,去學。這在我看來他異人之處不是他患有精神分裂癥,而是他超于常人的堅持和努力。他不是一個十分浪漫的男人,可在他妻子看來:在遼闊的夜空下為她指星星畫雨傘很浪漫;遲到時對她說那幾句真誠不加修飾道歉的話很浪漫。他不是一個正常的人甚至差點殺害了他的孩子,他妻子和孩子與他生活在一起隨時都有些危險,可他的妻子并沒有因此放棄他、離開他。而是鼓勵他走出去,讓他克服。
他妻子默默的陪伴在子婚姻的比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珍貴得多。納什教授的堅持讓我明白了做什么事不僅要善始善終,還要不去在乎別人的眼光,你就是你,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都會在自己的'天空中綻放出最炫麗的光芒。他妻子康納利的堅守讓我明白了婚姻不過是兩個人默默陪伴走到生命的盡頭,在這一路中不受生死、疾病、金錢各種因素的影響,直至終老。還有面對納什教授不正常行為去嘲笑他的那些同學不是我們去學習的行為,面對生活中在身體上、精神上殘疾人群,我們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是關懷和鼓勵,而不是去嘲諷,對他們的嘲笑與他們的殘疾相比更讓他們心痛。
所以我們要去理解去走近他們。心靈的美麗才是無與倫比的美麗,比任何浮夸的東西都要來得真摯。
《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篇6
美麗心靈,真的就像影片的名字一樣,影片中的人心靈美麗,也帶給我們這些觀影的人心靈的震撼.當約翰.納什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事實擺在眼前時,震撼正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們襲來。他是如此聰穎、勤奮、獨特、不茍同于世,可是似乎總是沒人發現,人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實現精神的分享,在我們開心時有人能共享,傷心時有人能訴說,迷茫時有人能指點,自卑時有人能鼓勵,而他正是缺少這樣朋友。他活在自己孤寂的生活里,像暗的發霉的房間,又冷又潮,看不清墻的外面,房間里面沒有別人,沒有鏡子,看不到別人的一張笑臉,甚至是自己的喜怒哀樂。 于是出現了查爾斯和他的侄女,這兩個納什幻想中的人,沒有深入學過心理學,也不想用心理學的專業術語對納什的心理進行分析,在我的理解中,這兩個朋友是他對自己深度的自我暗示。從他們身上納什得到的是缺少的愛和鼓勵,是快樂和依賴,是另一個世界,是另一個自己。當幻想與真實碰撞,這對納什太過殘忍,還記得醫生說的話,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活在一個不存在的世界里,最愛他的人都不存在,這種心情可想而知。這時我對納什的情感是同情,覺得這真是一個可憐的人,這個人又一次陷入無邊的孤寂之中,真希望著一切都是一個誤會。
然而,再次發病讓我徹底感到可惜,這是一個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事實。作為納什的妻子,她不但愛孩子,也愛納什,決不允許發病的納什傷害到孩子,當他展開雙手攔在她的車前,說“那個女孩從未長大過”,我知道故事的希望來了。那個在他幻想中的天使般的小女孩經歷這么多年從未長大,他確實在幻想。當他決定再也不理會心中的查爾斯和小侄女時,我對納什的情感是敬佩加悲傷。就好比兩個相愛的人,明明比肩卻只能裝作陌路相逢,這曾經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從此不再有交流,剩下自己活在真實里。
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年邁的納什終于獲得的別人的認可,他居然可以自如的與他人交談,這是他花了一輩子,站起來的又一個自己!當他站在諾貝爾獎臺上,感謝他愛的人,我想不僅僅是他妻子,還有那兩個從不曾消失的朋友都是他感謝的人。當他們在最后對視無語時,眼淚終于再也止不住,感覺他們就像是一輩子親昵的朋友,不離不棄,反而覺得納什還能看見他們是一種欣慰。
我想受感觸的不僅僅是這個故事,還有我們自己本身,我從來不覺得能有人比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全部,雖然有時我們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別人更能看清,但這只是一小部分,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時不時的,也會有自我鼓勵,會有自我安慰,這是作為人這種生物最可貴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不要害怕別人知道,讓給更多人走進我們心里,走進的還有更多的陽光,而這些人不是查爾斯也不是他侄女,是真實的朋友。
《美麗心靈》個人觀后感篇7
我把《美麗心靈》這部電影看了兩遍,終于明白了美麗心靈的含義。美麗是因為執著,約翰。納什對數學的執著,艾莉西婭對約翰。納什的執著。
約翰。納什是一個生性孤僻,不善于交際的人,他整天忙于尋找有創意的理論,他就像我們眼中的書呆子,但是執著和瘋狂卻成就了一個數學天才。約翰。納什對數學的瘋狂以至可以用數學來解釋一切。在他的眼里世界就是充滿數字、邏輯和推理的理性世界,他可以用數學公式來表達生活的一切,如:橄欖球比賽,鴿子的活動周期等。因為執著,他撰寫出了關于博弈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因為這個論文,約翰。納什的生活就開始改變了。
因為孤僻,沒有朋友,但是每個人都是渴望友情的,所以就在他盛名的頂峰的時候,他得了精神分裂癥。他開始不斷地幻想,分不清夢幻和現實。了解精神分裂癥的人都會對這個病產生恐懼感,覺得不可思議,排斥或歧視那些患者。但是約翰。納什又很幸運地遇到了執著的艾莉西婭。在約翰。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癥之后,艾莉西婭表現出了鋼鐵般的意志,她堅信納什能夠感受到她真實的愛,她堅信納什有足夠的力量戰勝幻覺,重拾迷失的自我。她就憑著這種信念,用耐心和毅力創造了奇跡,帶著納什走出困境。艾莉西婭的不離不棄感動著每一位觀眾。我深深地佩服艾莉西婭的勇氣和執著。現實生活中應該沒有多少愿意與約翰。納什交往的,我佩服艾莉西婭堅持真愛的勇氣,欽佩她永不動搖的信念。她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相愛,就要用一生去呵護;幸福,就要兩人共同創造。
在患病的三十年里,約翰。納什唯一一次停止用藥是為了家庭,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毫無疑問的是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妻子。所以盡管別人嘲笑,他還是堅持回到醫院跟疾病做斗爭,在妻子的陪伴下,他戰勝了幻覺。在諾貝爾經濟學的領獎臺上,他發自內心地感謝妻子:“今晚我能站在這里,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他們對彼此的執著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美麗心靈》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執著的力量,我們以后要走了的路還會曲折坎坷的,但是只要我們有執著的精神,只要我們堅持走下去,就一定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迷茫無助的時候,想想自己的家人,他們一定時時刻刻在支持著我們的,抱著對未來的憧憬,堅持著信念,朝著有夢的方向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