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
一部作品,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小編帶來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篇1)
《美麗心靈》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了數(shù)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同時也是精神分裂者納什的一生。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shù)學發(fā)現(xiàn),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癥的困擾,使他向?qū)W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fā)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jīng)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zhàn),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于戰(zhàn)勝了這個不幸,并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俗話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在納什其實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就已經(jīng)到了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期。他的浪子室友查爾斯,還有查爾斯的失去雙親的小侄女瑪雅,以及他工作上的上司威廉帕徹,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納什的幻想。但是,導演卻讓所有的幻想來的如此自然,以至于我們一度和納什一樣認為這三個人物是真實的,是現(xiàn)實中存在的,這些人的出現(xiàn),從某些角度反映了他的心理缺口。
例如帕切爾與納什見面時,納什回答著查爾斯的詢問時說:“我喜歡獨來獨往,更重要的是,人們不喜歡我”。回顧全篇,查爾斯所有的出現(xiàn)場合,都是在分享著納什的極度悲傷和快樂,他是納什幻想中的摯友,用來堵住納什現(xiàn)實中慘淡的人際關系的缺口。查爾斯的小侄女也在他的幻想中,陪伴著他度過苦樂哀愁。至于威廉帕徹,他帶給納什的永遠是工作的壓力,或許是納什在數(shù)學人生中進入了瓶頸時期,壓力過大而產(chǎn)生的一個黑色人物。他讓
納什慌亂,害怕,但又給了他肯定和驕傲,讓納什在“為國防部工作”痛并快樂著。
納什有著一顆美麗的心靈,他為了承擔家庭的重擔,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藥。并在別人的嘲笑與醫(yī)生的不贊同下,堅強地活著與心理疾病做斗爭。他的心是潔凈的,他的堅強意志使他的心靈得到美化。
他的妻子,也有一顆美麗的心靈。面對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丈夫,面臨受傷的威脅,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她絲毫沒有退縮,堅強地承擔起了這個在風雨中搖曳的家。他的妻子,給他的信任與扶持,包容與忍耐,鼓勵與引導。她是個美麗的天使,擁有著美麗的心靈,守護著她的愛人。
《美麗心靈》來自于納什的心靈,來自艾麗西亞的心靈,他們都是善良的,有著美麗的心靈,雖然過程曲折,但最終,他們的超我發(fā)揮了作用,他們戰(zhàn)勝了苦難,戰(zhàn)勝了病魔,獲得了一生的成就,無怨無悔。影片告訴我們,人雖不是萬能,但是通過我們的意志,通過不懈的堅持和努力,我們可以戰(zhàn)勝未知,迎來光明。
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篇2)
在心理學講到性格時,總會提到這樣一句:性格本身無優(yōu)劣。一個被主流社會認定為瘋子的人,或許恰恰是因為他比其他人思考得更深刻。《美麗心靈》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Mind在英文中既可以解釋為大腦也可以解釋為心靈,我很佩服譯者,恰當?shù)淖g作“美麗心靈”,因為在觀看電影的兩個多小時,感動我的不是主人公的“大腦”,而是他那顆美麗心靈。
主人公約翰首次出現(xiàn)在鏡頭中的時候,一副木訥呆滯的形象。他不但口齒不清處處得罪人,還經(jīng)常出丑,實在怎么不討人喜歡。但因為我在觀看之前實際上已經(jīng)了解了這部電影是數(shù)學史上一個偉大人物的傳記,因而在內(nèi)心里很是好奇劇情會如何發(fā)展。故事情節(jié)慢慢向前發(fā)展,主人公擁有了友情、愛情和事業(yè),難道又是周星馳式的麻雀變鳳凰劇情?我不免有些失望,難道偉大靈魂的傳記也不能免俗?
然而真正的震撼隨之而來,精神病醫(yī)生將一切虛幻點破,主人公的妻子艾米莉亞知道了主人公確實是患有精神分裂。此時,我們才知道,主人公唯一的朋友,也就是那個所謂的室友,以及他的侄女,都只是約翰因為孤獨在心里虛構(gòu)的一個人物。那個特工,也只是約翰工作上的虛幻寄托。劇情的下半部分給我們展示了什么才是美麗心靈,約翰的夫人艾米莉亞、主人公的大學同學兼真實的友人漢森。正是他們對約翰的包容、理解和鼓勵,讓這位偉人最終控制了病情,并且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看完電影,我不禁想到,什么是正常什么才是不正常?從社會交往的角度講,約翰實在算不上正常;但是從為人類進步所做的貢獻上講,與一些碌碌無為的人講,恐怕約翰顯得更正常。回到“性格本身無優(yōu)劣”的話題,如果約翰是一個推銷員,他孤僻的性格帶給他的可能不僅僅是精神分裂,更是事業(yè)無成。然而很幸運,這種孤僻恰到好處的落在了一顆需要潛心的數(shù)學家的心靈之上,并促使這顆心靈為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每一種性格和每個人一樣,它的復雜不是用優(yōu)劣能夠評斷的。一種性格是否合適的出現(xiàn)在了特定的地方,才是我們評斷的標準。
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篇3)
學校每周末影院會公映一場電影,去的人自然很多了,有點像是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氣氛,這也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選擇去的主要原因。
這部電影是關于一個天才的故事,主人公納什是個性格內(nèi)向的人,也是很英俊又非常有天賦的人。早年就有驚人的數(shù)學發(fā)現(xiàn)——博奕論,此數(shù)學發(fā)現(xiàn)現(xiàn)今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正是由于他對數(shù)學研究的執(zhí)著,他卻在個人事業(yè)的巔峰時期,讓他的精神接近崩潰的邊緣。大學時代的他性格內(nèi)向,一個人住一間宿舍,但是他卻在自己的腦海中幻想出一個室友出來,他不但在自己的幻覺中和這位室友一直相處很好,而且這個幻覺一直伴隨到他老,都無法抹去這個幻覺。
或許一般人如果患了這種病,早就瘋掉了,但是天才就是天才,他用堅強的意志支撐著自己。當他發(fā)現(xiàn)吃藥會讓他無法思考問題的時候,他停下了吃藥,但是不吃藥自己的腦海中又會出現(xiàn)很多的幻覺,幻想出很多人一直在他的周圍,不斷要求他繼續(xù)自己的研究。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他認為他所幻想出來的人是存的。這樣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一直也無法擺脫這種痛苦的折磨。
雖然痛苦一直折磨他,但是他卻勇敢走進人群中。他極喜歡大學的校園,他會漫步校園,他會默默在圖書館中,或者是給一群學生講課。
他并沒有放棄什么,堅持自己的研究。他的身旁還有一個一直默默為他承擔痛苦的妻子,在她最痛苦的時候并沒有離開他,而是和她一起戰(zhàn)勝病魔,可以說沒有艾麗西亞,就沒有納什的偉大。他在最后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的一段演講也是感人至極,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有的只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段讓人的心靈得到慰藉的樸實的話。
什么是美麗的心靈?主人公納什在自己精神崩潰的邊緣仍然摯愛自己的研究,而艾麗西亞一直默默地幫助他戰(zhàn)勝病魔,美麗的心靈不言而喻。
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篇4)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奮斗不惜、孜孜不倦的追求。很久以前就知道納什的美麗心靈很不錯,今天看了真的深有感觸,不怕別人笑,我確實也有一陣想法很多,不斷的想一件事情的n種解決方法,感覺有時像是瘋?cè)艘粯樱F(xiàn)在慢慢的對身邊的事情的接觸,已經(jīng)基本上可以不必想的復雜了。其實我覺得那是一種思考的習慣,一種態(tài)度,只是,我不是科學家。
小的時候經(jīng)常想自己長大后成為個科學家,但是我卻考了體育,呵呵……但這樣也很好,起碼是我喜歡的東西,一個人的思想某中程度上是可以轉(zhuǎn)載在其他事物上的,其實有時候換位思考是真的能夠解決一些事情的,事物之間有很大聯(lián)系的,就像每個事物都是又不同的分子構(gòu)成,又由不同原子構(gòu)成,雖然說形成了不同的事物,但是在毀滅的時候卻又重新的變成了同樣的質(zhì)子、中子,以至更小的粒子。
電影的最后,納什這樣說:“我一直相信數(shù)字,不管是方程式還是邏輯學都引導我們?nèi)ニ伎肌5?jīng)過終生的追求我問自己:邏輯學到底是什么,誰去決定原由,我的探索讓我從形而下到形而上,隨后到了妄想癥。就這樣我走了一個來回,在事業(yè)上我得到了最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得到了最重要的人。”曾經(jīng)也看過納什的故事,他是一個經(jīng)歷了艱苦人生,最終得到成功的人,最然這樣評價很委屈他,因為他是天才,是科學家,是大智慧的人。但我想,無論是誰,這樣的精神是要有的,這樣的思想是不能放棄的,也只有這樣的堅持和忍耐才能叫做完整的人生。
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篇5)
正如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難以釋懷的過去,心靈的脆弱,內(nèi)心的敏感,有時我們盡力地想去克服這些,但這很難,或者不太可能。影片最后約翰還是看到了那三個伴隨自己大半生的幻覺人物,他始終沒有擺脫自己的內(nèi)心,只不過他選擇性地忽視了那些會讓自己煩惱和犯病的幻覺罷了。他在晚年也曾說過:“每個人都會被過去所纏繞,只是我已經(jīng)習慣不理會他們了。”他的內(nèi)心得足夠強大,心理疾病不同于生理疾病,看看他的浸得多深、有多沉醉于其中便能看出,我們用“可怕”這個詞來形容心理疾病絕不為過,它們從某種意義上遠比那些生理疾病可怕,它們會讓你麻木地陷入一個自己完全無法想象的空間,尤其是主人公患上的精神分裂癥,產(chǎn)生幻覺,而那些幻覺又是那么的真,那么的令人著迷。或許那些幻覺正是他內(nèi)心所想,心之所向,即是幻覺產(chǎn)生的根源。所以女主人公才會去說:“或許能救你的病的不是你聰慧的腦子,而是在你的心里。”
這個片子的整體基調(diào)很沉悶但是溫馨,影片風格可以說是古老而經(jīng)典,01年的老片子了,那個年代片子都很細膩精致,經(jīng)典輩出。這部《美麗心靈》是基于著名的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為原型改編而成的。影片圍繞約翰的精神分裂癥為線索進行,剛開始看我們并不知道這一線索的存在,感覺開頭精神分裂癥是以暗線的形式存在,直到約翰被送到精神病院這條線索才浮出水面,成了明線。也清楚地解釋了前文中的一切內(nèi)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很感慨的`地方在于,或許這不單單是影片的藝術化表現(xiàn)形式,而是切實存在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思就是:真有這樣的人,他們真的能看到那些所謂的幻覺,誰又敢說沒有呢?正如片中所說的:你需要去相信,生命中有些特別的東西,是可能存在的。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娛樂圈有很多明星身患抑郁癥,死于這類心理疾病的藝人也不在少數(shù),從很久前的香港歌星張國榮,到現(xiàn)如今的韓國藝人雪莉、具荷拉。心理疾病真的是不容忽視的危害人類未來社會的重要問題,我們常常在說什么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之類的養(yǎng)生話題,是的,現(xiàn)在的人很懂健康,但很大程度上僅僅限于身體健康,他們忽視了人們更需要關注的心理健康。天才數(shù)學家,受到精神分裂癥的困擾,甚至因此而晚了20年才拿到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這是多么可怕的一類疾病呢?我們知道霍金身體很差,這嚴重影響了他的行動,但他的心理很健康,所以這并不妨礙他偉大的學術思想的傳播,但我們假設霍金身體無比健康,而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那可能他和約翰納什會是一個情況了。
那么為什么偏偏這類明星、學者等人群患心理疾病的案例很多?不單單是他們的曝光度高知名度高的問題,而是生活壓力和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約翰從小就很孤獨,獨來獨往,內(nèi)向而孤僻,相比于其他孩子,他更喜歡自己一個人鉆研埋頭看書或者自己玩玩具。這種從小養(yǎng)成的性格無疑對約翰的心理產(chǎn)生了影響,因為他內(nèi)心的那份孤獨全都寄托在了自己熱愛的事業(yè)——數(shù)學研究上,所以他會在焦慮中幻想出了一個虛假的室友查爾斯,或許查爾斯就是他內(nèi)心中的一個反面,能夠為他緩解壓力的一面,放松的一面,在他孤獨、無助、迷茫的時候,查爾斯總會出現(xiàn),從他的幻覺里出現(xiàn),更是從他的心里出現(xiàn),他們的相處很愉快,但很遺憾,這是個假人,一個他自己內(nèi)心理想的假人。我想正是因為孤獨,所以他開始學會了自己跟自己聊天,查爾斯不過是一個幻象,在這種跟自己內(nèi)心幻象的交流中,他感受到了一種不真實的,但又能夠支撐他繼續(xù)工作生活下去的那種舒心感。
而之后的幻覺呢?比如威廉·帕徹,一個跟國防有些關系的神秘男人,他讓約翰為他破譯蘇聯(lián)隱藏在美國報紙中的情報,每次投放到一個固定投放點,但事后妻子發(fā)現(xiàn)約翰去的所謂的投放點僅僅是一個破爛的莊園,那里老舊的收信箱已經(jīng)破爛不堪,里面堆滿了約翰自己研究的根本不存在的蘇聯(lián)對美國會造成的威脅。這一切都是假的,但在約翰心里卻是那么的真實,這些事情可能正是他內(nèi)心渴望的,被國家認可,為國家服務,他所缺失的一直以來都是一種被人認可的自尊心,他太孤獨了,他唯一希望的是得到人的尊重,是與人交流,但他克服不了人際交往的弱勢,所以他一直活在自己的心里,活在自己內(nèi)心的那種渴望里。久而久之產(chǎn)生了幻覺,他從這種幻覺中獲得的滿足取代了生活上的孤獨,所以他執(zhí)著于此,越陷越深。
兩個幻覺:查爾斯和帕徹,當他妻子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假的的時候,他自然是不會相信的,因為他太孤獨了,他一直以來的心靈寄托就是這兩個所謂的幻覺,能給他帶來所謂的滿足感和心理滋養(yǎng),他太需要這些內(nèi)心的幻覺的存在了,他接受不了這是假的的事實,好像一切快樂都不存在了,那是多么的悲哀。
他進行心理治療,服藥,希望能好起來,但是服藥的副作用顯現(xiàn)了出來,他的頭腦開始變得遲鈍,無法像以往一樣思考問題,行動遲緩木訥,甚至無法滿足妻子的生理需求。所以他決定不再服藥,偷偷將妻子給自己的藥片藏進抽屜。這樣過了一段日子他的幻覺又一次產(chǎn)生,這一次險些害的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喪命,好在他在最后時刻清醒了過來——因為幻覺中的人并沒有年齡的變化,而這不現(xiàn)實。他醒悟了過來,心理醫(yī)生勸他繼續(xù)服藥,但他拒絕了,因為如果服藥自己就沒法正常思考,那么他對于數(shù)學理論的研究便無法開展,這對他來說太痛苦了,他選擇通過自己的研究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他是那么的信任自己聰慧的頭腦。他勸妻子搬去岳父岳母那里,留他自己一個人在這里,免得因為自己神經(jīng)失常傷害到妻子,但妻子并沒有放棄他,而是選擇了留在這里:“我要相信奇跡是可能發(fā)生的,或許解決你心理疾病的問題的關鍵不在你的腦子里,而在你的心里。”他的妻子選擇用自己的關心來改變他孤獨的內(nèi)心,從而真正幫他克服那些該死的幻覺。而這顯然也是約翰最終能克服那些幻覺,走出自己的孤獨的內(nèi)心的關鍵所在。
最終約翰開始回到自己夢開始的地方——普林斯頓大學,去那里任教,他開始找回自己,開始與他人交流,果然妻子的關心和社交的力量讓他逐漸找回了自己,專心于學術而不再受那些往日的幻覺所困擾,是的,他已經(jīng)漸漸忽視那些一直存在的幻覺了,這些幻覺可能一輩子也離不開他,但他已經(jīng)不在意那些了。
最終他獲得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走出了自己過往的心理陰影,在影片的最后,他還是看到了那些曾經(jīng)纏繞自己一生的幻覺,但他已經(jīng)適應了無法完全忘記這一現(xiàn)實,而是選擇了忽視。其實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總會有一些難以釋懷的過去,我們努力去忘記它們、去忽視它們,或許我們一輩子也沒法真正意義上忘掉它們,但我們內(nèi)心已經(jīng)不在乎這些了,這就足夠了。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煩惱,每個人也都會有屬于他的過去,沒有必要為過去的煩惱所累,也不必遺憾過去做過的錯事也罷憾事也罷,專注當下,做好自己。做到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或許才是我們做人的真諦。
當然這部電影的內(nèi)涵有很多,你可以看到心理疾病的可怕之處,也可以感受到愛情的力量,能體悟到一個強大的內(nèi)心,能為約翰的學習天賦而震驚,總之,這一切,都歸結(jié)到一個點——《美麗心靈》這個名字的意義。或許這里的美麗心靈講的是約翰的妻子,她有一顆善良、賢惠、從不舍棄自己丈夫的美麗心靈,也或許是在說約翰有一顆脆弱復雜但是又很美麗的心靈,他的心里創(chuàng)建了一個美麗的幻覺,只屬于他自己,而他曾經(jīng)一度沉浸其中,并在其中迷失了自己又或是找到了自己。又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靈,讓他有了超人的天賦,為學術界和教育事業(yè)做了相當大的貢獻,這也是這種心靈的美麗之處,他犧牲了自己20年的歲月,最終才獲得了早該屬于自己的殊榮,實屬不易。
當然本片確實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以上皆是筆者一點個人見解,皆是看了該片后的一點由衷感觸。
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篇6)
帶著一份感動看完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一個倔強、自傲而又孤獨的天才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誠然,納什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因為,妄想型精神分裂癥雖與他如影相隨,但在妻子的傾力相助下,他毫不畏懼,頑強抗爭,最終戰(zhàn)勝了這個不幸,并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并得到了終生教授的榮耀。他的傳奇經(jīng)歷告訴我們:擁有美麗心靈的人最終會得到幸福!
納什擁有美麗心靈,因為他從未自暴自棄,而是始終積極配合治療。在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戰(zhàn)勝精神疾病。為了承擔家庭的重擔,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他停止了吃藥,及其艱難而又頑強地與病魔抗爭。他努力地與自己的幻想做著斗爭,與那些看似溫暖的,看似可以給他庇護的幻想出來的人物一一道別,并且用他所有的力量去抵抗他們,這是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勇氣的。就這樣,他與自己的幻覺不懈斗爭,并與他們爭奪屬于自己的天地和幸福,同時不斷致力于他的數(shù)學研究,他是了不起的。這種來自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這種堅強的意志使他的心靈越發(fā)純凈,越發(fā)美麗。
艾麗西婭——納什的妻子擁有美麗心靈,因為她給予了納什執(zhí)著無私的愛。她是一往情深的,對納什始終如一,無怨無悔,用鋼鐵般堅定的意志承擔著婚后納什的木訥寡言,努力搜尋著能讓納什面對現(xiàn)實的證據(jù),拒絕了優(yōu)秀的異性在納什患病期間的暗示,承受著納什妄想癥復發(fā)的崩潰,甚至在納什坦言病發(fā)期間有迫害她生命的危險時仍義無反顧地選擇留在他身邊;她是善解人意的,她理解納什不愿意去精神病醫(yī)院治療的擔心,毅然決然地把納什留在身邊,在家中休養(yǎng)時給予其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并頂住巨大的精神壓力支撐著整個家庭走過憂患。她處處為納什著想,從不對他提任何要求,反而主動搬回遠離塵囂的普林斯頓一所簡陋的小房子,目的是讓納什離他熟悉的學術圈子再近一些,希望昔日同窗的探望以及和諧寧靜的氣氛有助于穩(wěn)定納什的情緒。正是她那無與倫比的忠貞愛情與耐心感動了上蒼,最終換來同樣無與倫比的奇跡。她是最美麗的天使,她那圣潔的愛使她的心靈美麗非凡。
其實,命運始終都在眷顧著擁有美麗心靈的納什。除了摯愛的妻子,納什的母校普林斯頓大學、同事們、朋友們、醫(yī)生們都一直對他不離不棄。他們都擁有美麗心靈。普林斯頓大學接納了他,同事們包容他,朋友們尊重他,醫(yī)生們盡心幫助他,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愛架起了一座通往美麗心靈的橋梁,每個人的心靈都熠熠生輝。正是這種種溫馨的撫慰使納什重新找回了自我,最終走出了幻谷,回到了現(xiàn)實,走上諾貝爾領獎臺。
愛,讓心靈如此美麗。我們,理應信奉愛,珍視愛,擁有美麗心靈,對生命、對世界作出美麗回應!
電影中《美麗心靈》觀后感(篇7)
在老師的推薦下看了這部1998年就上映的老片子,很喜歡它的另外一個名字——驕陽似我,我們每個人都是一輪驕陽,因為只要我們選擇突破自己心中的心理矛盾,陽光不僅能普照在我們身上,還會讓他人得到溫暖。
片中的男主角威爾開始只是一個放蕩不羈卻絕頂聰明的數(shù)學天才,但他只是一個大學的清潔工,獲得過數(shù)學中的諾貝爾獎榮譽的蘭博教授發(fā)現(xiàn)了這個不尋常的孩子,從監(jiān)獄里把威爾保釋出來,開始為他尋找心理老師以便幫助他實現(xiàn)更多的價值。在其他心理咨詢師都威爾的態(tài)度給作弄的沒辦法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大學同學西恩教授。雖然第一次威爾的態(tài)度對這位老師對他顯示出了很大的不敬,但是西恩老師并沒有放棄,而是在之后的七次心理咨詢中逐漸引導他走出迷潭。第二次西恩教授設身處地的站在這個孩子身上表示理解。第三次威爾顯然沒有被老師的誠意給打動,兩人選著了沉默不語到時間結(jié)束。第四次威爾開始和西恩教授開起了飛機上的玩笑,他的心靈防線正在逐步的打開。第五次他們開始討論威爾的愛情,教授以自己過去對妻子的經(jīng)歷在訴說著他的愛情觀,也許哈佛女孩的出現(xiàn)對于從小就是孤兒的威爾來說讓他更想展現(xiàn)自己強大的一面,但他實際上沒有十二個兄弟,這點也成了他們吵架的原因之一。第六次他們已經(jīng)建立起了良的基礎關系,但是威爾還是不能突破自己心中的那份埋藏的勇敢。第七次威爾在教授的幫助下開始突破了自我,經(jīng)歷了和女朋友的分手后他似乎要說服自己的過錯,在門外聽到西恩教授和蘭博老師的爭論后,他開始更加感謝西恩教授的幫助,西恩教授是為了讓他找到自己的心靈伴侶,而蘭博教授則急于幫他選擇一條覺得美的數(shù)學道路,這實際上也折射除了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實與理想的抉擇。他倆相擁而泣,這一刻的陽光照進來了,世界都會因你而美。第七次威爾戀戀不舍而且心存感激,但是教授卻認為威爾已經(jīng)突破了自我,敢于勇敢的承認自己,說明他們的咨詢關系已經(jīng)可以結(jié)束了。
除了西恩教授的幫助外,還有一部分我認為和他一起在工地上工作的三個兄弟也給了他莫大的鼓勵,有一個兄弟每次都想著卻叫他的時候他不會給自己開門,因為他不想看到威爾擁有的天賦被浪費,不想讓他有能力改變自己但是二十年后還是在工地上和他們混在一起,三人在最后給他合力打造了一輛“友誼之車” 。片尾一西恩教授過去的和現(xiàn)在的威爾的一句話——“對不起,我要去見一個女孩”作為結(jié)尾,告訴了我堅持夢想,釋放心靈的可貴,我們的人生路上也會有這么幾個友,能替自己的快樂而快樂,因為有了分享,我們才會覺得快樂被放大了更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