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觀后感范文精選五篇
在西柏坡展覽館,那一幅幅發黃、發灰的圖片與手跡,那一件件陳舊、簡陋的生活實物,仿佛就是那段濃縮的歷史,引領我們進入那烽火年代、崢嶸歲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柏坡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西柏坡觀后感一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歌聲久久回蕩在我耳旁……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紅色動畫電影,名叫《西柏坡》。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一群成長在西柏坡的孩子們——核桃、棗花、二蛋、長生、柏坡小子以及大金瓜,他們也想為革命作出貢獻。雖然由于年紀小沒有被批準參軍,但是,滿腔熱血的孩子們沒有放棄,并定下了任務口號“滴滴”,代表著電報聲,更是勝利的象征。棗花的媽媽是共產黨員,在前線,棗花想去前線找媽媽。于是,借此機會,兒童團團長核桃領著棗花就準備上前線了。可是,在路上,一只小動物冒了出來——她是棗花多年來的好朋友,一個“功夫高手”——小雞一鳳。結果,又有兩只小動物冒了出來,一只是擅長挖地道的狗獾阿歡,一只是“神氣”十足的順毛驢。一行人也開始了他們的革命道路,途中意外遇見正在山里尋找西柏坡村的敵人奸細,在得知了敵人打算里外合轟炸西柏坡黨中央指揮所的陰謀。核桃決定立刻返回村子報信。在核桃的帶領下,孩子們穿過銀河洞,翻越柏坡嶺、神龍山,一路勇敢地與追蹤而來的敵人周旋。最后,核桃冒著生命危險為了吸引敵機注意,成了敵人轟炸的'目標。
后來,棗花回到核桃原先站的地方,拼命挖土,想找到核桃,卻只找到首長伯伯送核桃的鋼筆。幾天后,核桃還是生死未卜。就在這時,一聲熟悉的“滴滴”聲從遠處傳來,核桃凱旋歸來了!原來,是阿歡挖地道救了他。就如歌詞所唱:“西柏坡的孩子不怕苦、西柏坡的孩子不屈服、西柏坡的孩子最忠誠、西柏坡的孩子成大樹”……
90分鐘的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當核桃受傷,奮力爬山,順毛驢、一鳳、阿歡跟在后面,就在核桃即將摔下去時,原先聽了核桃他們說話被打動的小動物們,帶來更多小動物撐住了核桃,保護了核桃。于是,一條“火龍”——小動物們個個也都舉著小火把,核桃也舉著火把——浩浩蕩蕩地上山。小動物們能來幫助核桃,不因為什么,只因為核桃那種堅韌、不怕苦、不屈服的精神感動了小動物們。
在生活中不怕苦,在困難中不屈服!西柏坡的孩子們演繹著這樣一種精神。我要向他們學習,做風吹不倒、雷打不動的大樹!
西柏坡觀后感二
“最后一碗米用來作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到了戰場上”。前往西柏坡的車上,國旅的小導游如是介紹老區人民的情懷。“民工539萬人,車輛82萬輛,牲畜100萬頭,糧食10萬萬斤……”這組醒目的數據,是三大戰役中人民支援前線的統計,跟悲壯的戰爭場景和遺物一起陳列于西柏坡紀念館中。
聽到看到這些敘述和數據,我的心里都冒出一種似曾相識的震撼以及疑問。仔細想想,原來是參觀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時產生的想法。當時是看到毛澤東評價長征的一段話:是什么驅動了千萬人的雙腳,跨越十幾個省,翻雪山、過草地,行程二萬五千里(大致)……先是震撼,那是怎樣一種空前絕后的壯烈!而后是疑問,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做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主席有他的答案,因為他的話本來就是一個設問句。不過說實話我沒有記得。只是當時我就開始想,撇開宏愿大志,作為參加長征的普通一人,當時他的動機是什么?來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驅動力是什么?對于答案,有些隱約的方向,不過過于零碎和模糊。包括參觀西柏坡時,幾次有相同的感觸,不過仍然懸而未決。
直到節前參加高新司主辦的“青春奉獻祖國”青年主題活動,聽曹部長講關于“如何認識我們的時代”的命題,其中講到組織結構的兩種極端形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一下子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至少,“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給了一個關于驅動力的非常精準的詮釋。
“共同體”這個概念實在并不新鮮,有“歐洲共同體”,又有一組“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溫家寶總理在談東亞合作框架時呼吁建立命運共同體,港澳人士在評兩岸關系時稱臺灣和大陸其實是命運共同體……最典型的是日本企業,終身雇傭制將員工的命運和企業的前途捆綁在一起;國內將這個理念發揮到極致的是華為的任正非,他認為任何團隊都可分為“利益共同體”或“命運共同體”,在團隊的發展過程中有些是由“利益共同體”走向“命運共同體”,而有些是由“命運共同體”走向“利益共同體”;任何一個團隊不管是怎么發展而來,只有成為“命運共同體”才能讓這個團隊永遠生成下去,尤其是在沒有被服御寒的冬季。
任正非的闡述指出了一點,“利益共同體”是有利則合、無利則各奔東西,“命運共同體”是生死與共、同舟共濟。IT界有句著名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后天很美好,可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那么只有“命運共同體”才能渡過“明天晚上”的嚴寒吧。
回到問題的出發點,長征、三大戰役以及其它艱苦卓絕的過程中,一個普通參與者的驅動力來自哪里?我想,是無可選擇地,他的生活、未來以及幸福的希望與千千萬萬人的命運、與革命的目標捆綁在了一起。唯有如此,才能義無反顧、前赴后繼。而革命的領導者,也深知千萬百姓心中的渴望,才能將一盤散沙的工人農民們變成一支堅不可摧的隊伍。想想看,土地革命、翻身作主人,激起了幾億農民的欲望,這能釋放出多大的能量!
而我們,生于改革開放之初,與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共同成長,受過高等教育,在新世紀步入社會,不同于長征、三大戰役的前輩,我們的選擇很多。可以從商、從政、走上三尺講臺……,可以選擇安逸,也可以選擇拼搏……但是,我們為什么選此舍彼?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我們無需菲薄任何合情合理合法的選擇。但是,如果我們能將自身的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復興聯系在一起,也就是,我們主動地選擇加入這個命運共同體并成為她的中堅力量,那么我們就擁有了見證民族復興并在其中充當小小推手的機會。“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志向,“為民族復興而奮斗”是不是也可以成為我們青年一代持久的驅動力?如果因為我們的努力為這個社會帶來了哪怕是微小的價值,是不是也會油然從心底產生一種成就感?
去年,我和我的同事們加入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加入了平臺建設事業的行列。回想起為什么會做這樣一個選擇,原因之一就是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是一項戰略性的事業,通過對現有科技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將有效地改善科技創新環境,增強科技持續發展能力,為科技長遠發展和重點突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設想一下,在不是很久的未來,在平臺建設的推動下,廣大科技工作者能夠快速便捷地獲取所需的科技基礎條件資源,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到每一個科技工作者。人的一生如果能和這樣一件大事緊密聯系在一起,相信若干年后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西柏坡觀后感三
《西柏坡》這個電影里的角色有:棗花、大金瓜等,還有核桃。他勇敢、堅強、聰明,他有那種為革命而犧牲的偉大精神。還有很多的小動物:順毛驢、小雞一鳳、狗獾阿歡。一鳳能把敵人撓個鼻青臉腫。順毛驢大嘴一張,能吹人一個跟頭。而會打地洞的阿歡更是本領大。這個電影講的是:在西柏坡,兒童團里的小伙伴們的家人都在前線打仗。有一次,他們去看望自己的家人,卻碰到敵人們。他們盡力逃離敵人的追捕,最后,核桃已經做好了自己的決定,他讓小伙伴們都回家。后來,核桃吸引了敵人的注意,成了敵人的目標。核桃為了吸引敵軍的火力,而被炸到了,我的真的好難過,我以為核桃會死。但他在片尾,卻奇跡般的出現了,后來才知道,是阿歡的地洞就幫了大忙!
看完電影,我真的很佩服他們,他們雖然和我們年齡相同,卻能做出這么驚人的壯舉,能有為了革命而犧牲的精神!
在我眼里,西柏坡是一個可愛、可敬的地方,雖然它既偏僻又貧困,但是在這里,發生了許多不平凡的事。西柏坡在新中國歷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西柏坡這個家喻戶曉的革命圣地,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卻是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它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進行戰略大決戰,創新新中國的指揮中心。中國共產黨曾在這里領導了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這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起點!西柏坡除了偉大的歷史還有偉大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指兩個“敢于”和兩個“務必”。兩個“敢于”體現了革命精神,兩個“務必”體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應該把西柏坡精神發揚下去。我們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能吃苦耐勞。我們要學習西柏坡精神,堅韌不拔、堅強不息、奮發向上、百折不撓、謙虛敬慎。除了這些,我們也要用心去愛這個世界,用心去溫暖這個世界,去溫暖那些需要我們需要幫助的人。西柏坡精神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幾十年來,西柏坡精神始終在中國革命事業和建設新中國的事業上有著巨大的作用。我們要學習不畏艱難、百折不撓、任勞任怨的堅強意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思想品格。要有腳踏實地、鍥而不舍的毅力。
西柏坡的景色也很美。走進西柏坡,你會看見一片晴朗的天空,會看見一片蔥郁的松柏包圍著一座毛主席在七屆二中全會上講話時的石像,激昂的神態,揚起的手臂,使人想到了革命勝利的愉悅。
在參觀景色的同時,還可以做一些運動。西柏坡的北邊是青山,另外三面都有柏坡湖環繞,大家可以爬山、游泳、釣魚、劃船,痛痛快快玩個夠。
除了運動,還有很多美食呢!西柏坡盛產柿子、黑棗、核桃、杏、花椒、豆類、花生、谷黍、高粱等,另外農家還養著雞蛋,口感很好,深受游客的青睞。
西柏坡要說都說不盡了,總結起來,輝煌的歷史、偉大的精神、美麗的風景、有趣的運動和美味的美食。呵呵!你下次也去參觀參觀吧!
西柏坡觀后感四
坦率的說,初聞《西柏坡》這三個字很容易自動套入“主旋律”這三個其實不太受年輕人“待見”的名詞,總覺得這應該是一部專屬于“五道杠”少年們的動畫電影。
對于孩子而言,所謂的政治派別、政權交替,這些無非是如同“奧特曼打小怪獸”般只是“浮云”。而孩子們真正關心的是能讓他們笑、能讓他們愛、能讓他們恨的“卡—通形象”與有趣的故事。
孩子不會懂得某某戰役是如何的重要,而他們會明白“好人”打敗了“壞人”,“奧特曼”打敗了“小怪獸”,“正義”戰勝了“邪—惡”的最樸素的道理。
當我們歌唱著“孩子是祖國未來花朵”的同時,我們卻在用“三聚氰胺”扼殺著我們“未來花朵”的健康,當我們口口聲聲說著“重視教育”之時,我們對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重排名依然停留在世界的百位,依然和我們的非洲“難兄難弟”為舞,當我們面對著孩子,面對著民族的.下一代,面對著未來,我們究竟是在殘害、毒害、抑或是在“自宮”?
“自宮”著我們的記憶,“自宮”著我們的尊嚴,“自宮”著我們的未來!所以請我們的動畫工作者們,放下手中的“自宮”刀,摒棄所謂的“GGD”,“河蟹”,做一些真正有愛的東西,真正該未來傳遞著愛,傳遞著信任,傳遞著溫暖的東西。
沒有了這些,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便不會有未來,當我們的孩子們都會自動的套入“N條杠”的體系之時,你說我們還有未來嗎?
揮刀“自宮”,請先“自重”!
西柏坡觀后感五
7月4日,當暑期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當每一個人都沉浸在勞累過后的愉悅氣氛中的時候,我們職工新街的全體教師,在校領導的帶領下趕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尋覓革命先輩的足跡,接受革命傳統的再教育。
7月4日清晨,我校一行28人,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踏上了西柏坡之游的旅程。汽車在彎彎曲曲的公路上盤旋,一路上環境優美風景無限,給我們帶來了極其放松的心情,也為我們的西柏坡之旅增添了許多光彩。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縣西部,是一個交通不怎么便利的小山村,但由于它有著優越的戰略位置——進可攻,退可守,中國的革命在這里走過一段輝煌的歲月。就這樣一個深山中不起眼的小村,卻因曾承載著新中國誕生前那段布平凡的歷史而引人注目,永久的載入史冊,成為激勵中國人牢記歷史,發揚革命傳統的紀念地,吸引著后人了解她、關注她。也正是這座小村莊,令毛主席在吖多年后仍念念不忘。這里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是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總指揮部;在這里實現了“在最小的指揮所里指揮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的前例。
吃過午飯,我們首先來到的是西柏坡紀念館,寬敞的大廳里迎面墻壁上是一幅五大書記及當時中x中央機關將士們的巨幅雕像,整個雕像氣勢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群情激昂,似乎正滿懷信心迎接著最后的勝利。我們在雕像前拍照留念,站在雕像前仿佛能聆聽到當年隆隆的炮火、仿佛能看到我人民解放軍奮不顧身、出生入死、英勇殺敵的身影,仿佛能看到五大書記一盞盞徹夜不眠的燈火。
隨后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認真聆聽著導游的講解,先后參觀了任弼時、劉、毛、周、朱五大書記的故居。這十幾處農家小院當年承載著中國歷史長河中生死攸關的幾百多個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門、土黃色的泥巴墻、平平的房頂、小小的院落、紙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門前紅紅的標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歷史,房間中那一件件舊物在默默向人們訴說主人昔日艱苦奮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
主席那補丁摞補丁的睡衣、總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搖的紡車、朱老總那破舊的藤椅,無一不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最令人震驚的是那間不足十幾平方米的軍事作戰室,據介紹這堪稱世界上最小的軍事指揮所,就在這小小的房間里,五大書記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決勝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揮了著名的三大戰略決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消滅了國民x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當目睹那一份份浸透著老帥們心血、智慧和勇氣的電文,很容易想見前輩們為國為民夜以繼日、忘我工作、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試想,若沒有前輩們西柏坡艱苦奮斗的多個日日夜夜,怎會有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那長長的、黑黑的、潮濕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說著當年敵機轟鳴中前輩們堅持斗爭的情景。
走在今日西柏坡平坦的旅游大道上,看著眼前碧波蕩漾、水光瀲滟的西柏坡湖,背倚滿坡翠柏、松濤陣陣的西柏坡嶺,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獨具魅力的秀麗風光,與剛剛參觀過里面的歷史形成鮮明的對比,每一位到來的人都感受頗深,更懂得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深深領會這次參觀學習西柏坡的深深寓意,這里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聽、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們一定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學習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風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時代責任感和求實精神,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時時刻刻將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將精神轉化為物質,轉化為扎扎實實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