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觀后感怎么寫
時間:
宋佳2
紅色電影觀后感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孔繁森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采集水樣,幫忙群眾解決飲水問題;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工作之余就給農牧民群眾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藥、打針。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設中去。身為一名黨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黨的根本性質。從孔繁森這一名黨員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黨無私奉獻的光輝。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劃,專門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可當他完成任務回到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沒有經歷過父輩們的艱苦時代。一向是在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但這并不代表這我們能夠忘記,能夠舍棄這樣的精神。國家的建設,黨的建設需要我們,長大后我們應為黨和國家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