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后感
《沂蒙六姐妹》是一部反應沂蒙老區人民無私支援前線的故事。一部感人至深的反應沂蒙老區人民支前的優秀影片《沂蒙六姐妹》展現在我們面前,它是那樣的讓你震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色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后感1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戰役為故事的背景,通過主人公月芬的眼睛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又真實的故事。影片的開頭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里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糧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看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到這里為止我們就已經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們為支援前線戰爭力所能及的努力著,沂蒙山上的女人們將自己的兒子、丈夫、父親送上戰場,讓男人們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而她們也不甘于落后,通過為部隊提供糧食,草鞋來奉獻自己的力量。她們一方面強忍著對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寧可自己挨餓也要保證完成糧食指標。部隊里的每一個戰士對她們而言都是自己的親人,都是自己要保護的對象。她們也有過猶豫,有過動搖,有過自私的時候,誰不希看自己的親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們明白沒有國哪來的家。這也正是她們的偉大之處。
影片繼續著它的講述,故事有徐徐地展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于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不得不承認當我看到月芬滿懷希望地推來房門卻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時,我也為之而落淚。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換來的卻只是一次插肩而過,從此以后就是天人永隔,窮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過自己丈夫的容貌。緊接著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戰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當沂蒙山六姐妹歡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時,迎接她們的卻是親人們犧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們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時達到了高潮,煙莊人們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國人們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卻先人的鮮血的我們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先人為祖國的穩定、繁榮昌盛所做的犧牲,所奉獻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在我們抱怨現在的不如意,在我們為游戲、電影而荒廢時光的時候,想想先人們所付出的努力、鮮血,想想沂蒙山的人們,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讓我們有所觸動,有所改變。
紅色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后感2
她們愛黨愛軍,對黨充滿著無限的熱愛,視人民子弟兵做親人。為了革命,她們用乳汁救傷員,她們舍生掩護首長。只要部隊提出要求,她們沒有二話,發動廣大老鄉籌備打仗所需要的麻繩、軍鞋、煎餅、雞蛋等物資,應有盡有。在橋梁被炸毀而部隊急需強渡河時,她們搬來自家門板,手拉著手用肩膀抗著門板組成人橋。在她們因為需要換肩而要求部隊暫停的時候,“橋”上的戰士發現“橋墩”是由婦女們組成的,誰也不愿從上。跑過時,她們卻說:快!時間就是生命。這一切充分體現了沂蒙人民對黨的忠誠,與解放軍的魚水情誼。
她們無私奉獻,為了支援前線,她們可以拋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兒一女送往激戰正酣、槍林彈雨的部隊。為了支援前線,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里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她們幾天幾夜不合眼,不停的攤著煎餅,看到發的糧食不夠了,就把家里僅剩的一點糧食都拿了出來。十幾歲的小姑娘挽起褲腿搓麻繩,腿都磨破了,臉上卻是掛著笑容。她們都是英雄,做了她們所能做到的一切,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她們將自己對幸福的追求與民族解放結合起來,把對親人的思念變成了戰斗的動力,沂蒙人民那種特有的質樸在她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她們勤勞善良,為了戰爭的勝利,她們強忍悲痛,不怕困難,軍隊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戰爭的勝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著大公雞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隨部隊路過家門口,而她又恰好借糧回了娘家,小兩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戰后收到丈夫的烈士傳書,為忠誠于丈夫最后終生再沒有結婚。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戰場犧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經受不了打擊,和心疼弟妹對前方新郎的無限掛記,自己強壓凄苦,克制失落的情感。這一些是常人難以理解的,而在她們卻是無怨無悔,中國傳統女性美麗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她們是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們身上有許多許多我們學習的東西。經過戰爭的考驗,她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黨的英明偉大,形成了堅定的愛黨愛軍的政治覺悟。并將這種發自內心的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積極參軍參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從小接受黨的教育和培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確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們終生的奮斗目標。從《沂蒙六姐妹》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我們黨是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走向富裕,國家日益富強。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習她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于奉獻,她們堅守道義,耿直忠貞,一旦認清了前進的道路,就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在今天,我們不論在任何時候要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挺身而出,滿腔熱情地主動承擔義務和責任,寧愿犧牲小家,也要顧全大家,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像她們那樣一切為了他人著想,一切服從于事業的需要,把一切私心雜念拋到腦后。凡是對黨不利的話不說,凡是對黨有利的事多做,凡是黨要求做到的堅決做到,在實踐當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黨性,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紅色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后感3
《沂蒙山六姐妹》這部影片講的是沂蒙山六姐妹在解放戰爭時期踴躍支前的事,它以沂蒙六姐妹支前模范事跡為原型,真實地生動地再現了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老區人民無私奉獻、踴躍支前的英雄事跡和光輝形象,弘揚了六姐妹和老區人民“愛黨愛軍、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歌頌了在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山東人民前赴后繼,創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影片主題思想深邃,故事感人,人物形象豐富生動,是一部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作品。
這部影片集中反映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那種魚水深情,人民群眾作為人民軍隊的堅持后盾,在中國解放的偉大事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也充分說明了共產黨以及它所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就是為全國勞苦大眾謀利益的,是讓全天下的貧苦農民都翻身當家作主人。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句話一點也不過分,為了支持前線,為了子弟兵能打勝仗,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付出了很大的犧牲。一位老大娘,自己的老伴在抗戰中犧牲,他又毅然決然地把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去當兵,兩個兒子先后戰死沙場。當老大娘得知兒子犧牲的噩耗時,表現的是那么堅強,他為自己的親人獻身革命而感到自豪,感到光榮。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正是像她這樣的母親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才使得革命取得最后的勝利。勞動人民最偉大!
這段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它留給我們的使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的是沂蒙人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現在是和平時代,不需要我們上戰場去拼殺,去流血,去犧牲,現在更需要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戰爭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他們帶著理想,帶著憧憬,帶著對后輩人的一種寄托走了,換來的是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作為他們的繼承人,繼承的是一種事業,繼承的是一種精神,繼承的烈士們對我們的殷殷囑托。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更不能忘記我們的責任,我們的使命。我們要把沂蒙精神更好地帶到工作中去,把它作為前進的動力,完成烈火士未成的事業,盡自己所能,立足本職,做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以出色的業績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靈。
紅色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后感4
今天,我和爸爸、姥姥一起參加了由沂蒙晚報小記者社舉辦的“一起來看電影”的活動,今天放映的電影是《沂蒙六姐妹》。
這部電影描述了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山姐妹們的故事。當時,家家戶戶的男人都去前線打仗,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每當他們聽到炮響,就要連夜為前線的戰士們烙煎餅、做布鞋,一家烙的煎餅就有幾百張!部隊里發的糧食用光了,就拿自己家里儲存的。為了戰爭的勝利,他們毫無保留的全部奉獻出來。
電影中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她的丈夫一直在前線打仗,結婚時也沒有回家,她就跟家里的一只公雞拜了堂。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見一面丈夫,看看他長得什么樣。后來,她參加了擔架隊,到了前線搶救傷員。一次部隊過大河,河上唯一的一座橋被敵人炸毀了,她們擔架隊的姑娘們就頂著木板,站在冰冷的水中,架起了一座人橋,讓部隊過了河。當部隊凱旋時,她卻看到家里擺了靈堂,上面寫著她丈夫的名字!這個姑娘啊,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自己的丈夫!殘酷的戰爭奪去了多少勇士的生命!毀掉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這個姑娘就是沂蒙六姐妹中的一位——月芬!
看完電影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息,任憑淚水在臉上流淌。多么平凡而又偉大的沂蒙姐妹們啊!她們為了戰爭的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即使家里有人犧牲,第二天也會重新振奮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讓我們為那些為了戰爭勝利而奮斗的人們致敬吧!
紅色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后感5
忙里偷閑看了部電影《沂蒙六姐妹》,感動的難以形容。故事圍繞解放戰爭時沂蒙山區一個村里的六個女性而展開。月芬嫁入一個擁軍模范家庭,公公為了解放軍工作犧牲了,丈夫和丈夫的哥哥都參軍了,因此月芬沒見過丈夫的面,家里剩下婆婆、嫂子和小侄子。一家人其樂融融,正值華東野戰軍和王牌軍即將會戰,各家各戶響應號召為解放軍準備煎餅、布鞋、糧草,月芬家把自己留用的糧食都用上了,沒有了糧,月芬只好去向富農黑燕家借,可黑燕是個童養媳,做不了主,但她思想進步,樂于助人,想了個辦法,把自家草棚燒了,趁亂偷出袋糧食給月芬。之后月芬還是把這件事告訴了婦救會主任蘭花。沒想到黑燕嚴厲吝嗇的婆婆,在黑燕即將上前線支援的時刻說,燒草棚的事就不追究了。六姐妹都滿懷愛國熱情上了前線,做擔架隊員,炮火隆隆,硝煙彌漫中,她們目睹了解放軍舍生殺敵的壯烈場面,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一個寒冷的夜晚,一段木橋被炸斷,姐妹們扛著木板,跳到冷水中,用柔弱身軀搭起了浮橋。解放軍沒有飛機大炮,卻有一往無前的勇敢,有廣大人民的支持,孟良崮戰役,我軍最后取勝,當漫山遍野的解放軍揮舞著紅旗,喊聲震天的一刻,我激動的落淚了。
影片很多地方都很感人,當部隊經過村子,可月芬卻外出沒看到丈夫,她難過極了,回到家,看到枕頭上有丈夫躺過的壓痕,忍不住抱著枕頭失聲痛哭,誰想到,這一次錯過竟是永別,丈夫和哥哥都在戰斗中犧牲了。還有一個叫四喜的比較膽小的男生,一向很喜愛蘭花。為了向蘭花證明自己也學蘭花那樣進步,他參加了擔架隊。搭完浮橋,蘭花發現四喜不見了,以為被水沖走了,蘭花大喊他的名字,急的直哭,忽然,一身泥的四喜從水中爬上來,蘭花喜悅心疼的和四喜擁抱在一齊。
本來是想看《十分完美》的,期望平淡的生活多點笑料來調劑,但是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靈魂都被洗禮了,這個真實的故事沒有太多的正面戰場表現,而是透過后方百姓的樸實奉獻,側面表現解放軍愛民,勇敢,奮不顧身。我一向在想,如果此刻發生了戰爭,我們這一代能不能也如此無私無畏的沖向前線,我自己就應是能夠的。正因我對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也有著深沉的愛。以后真的不就應總沉迷在美國大片中,多看看這些真實的歷史,我必須會更珍惜擁有的一切。不再無病呻吟。
和平真好,生在這個時代,我們不知道饑餓,動蕩為何物,卻滋長了很多被溺愛養成的毛病。我只能獨善其身,做好自己的本分,期望其他人也能收到這樣的觸動,變得堅強,節儉,關注國家的發展變化。幾十年后,我們也用自己的發奮寫出一部動人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