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的觀后感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小編帶來愛國教育的觀后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愛國教育的觀后感篇1
很久沒有看到像《國歌》那樣令人為之震撼的電影了。影片從東北淪陷以后這個角度切人,描寫我們民族從苦難、悲憤到吶喊、抗爭的歷程,再現了本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段屈辱慘痛的歷史;塑造了以田漢、聶耳、夏衍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奮起抗日、勇往直前的愛國形象;講述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最初作為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歌而誕生的來龍去脈。
《國歌》這部片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五十周年的時候推出的,雖然是一部可以說是老片,但是這卻是我第一次看。看《國歌》時,看到東北的學生講述自己在東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負中國人,就覺得眼眶熱熱的。
日本人不但在東北在上海也是橫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隨便放槍之后就躲到租界里去當縮頭烏龜。實在是可氣!
在看到那批來到上海的東北學生為了搶回東北組成了東北志愿軍后,覺得很震撼。
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還是義無反顧的大會東北去,就是他們這股子不搶回東北不結婚的勇氣使我感動了。
看了《國歌》,最讓人振奮的是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富于崇高美、悲壯美。影片的這個整體效果是和氛圍的營造分不開的。當那列來自東北的載著傷兵和難民、流亡大學生的火車徐徐開進上海站時,國難當頭的危急、悲愴的氣氛迎面撲來。這種撲面而來的起勢一下子把你卷人戰亂的情景中去,同時又給你留下揪心的懸念: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運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擔憂。
從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漢和聶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場抗日救國的斗爭中去,經歷了一場血與大的洗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變事件中展現一幅幅或慘烈或悲壯的畫面。在淞滬抗戰的時候,聶耳和田漢,不畏艱險,為了真實地記錄下戰爭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場面。冒著槍林彈雨,背著攝像機沖進戰斗第一線的勇氣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創作的電影《風云兒女》開拍了。在長城外景地,從南洋趕回國參加抗戰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軍飛機炸死;不久又傳來了參加東北義勇軍的齊白山、林雪麗戰死疆場的消息。這一個又一個的噩耗激起了田漢的憤怒,他揮筆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寫完歌詞,田漢即被反動派秘密逮捕人獄,聶耳揮淚譜曲,實現了他們的共同愿望。當獄中的田漢聽到這支激越的歌曲時,他無比激動,但他還不知道他的親密戰友、年僅23歲的聶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于抗日救亡運動。這一切,由主人公田漢輻射出去的眾多人物關系,構成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直接激發田漢創作《風云兒女》主題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實生動地體現出作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民族的最強音:永遠的進行曲!
愛國教育的觀后感篇2
9月30日星期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紅領巾》。
這部電影的內容是:四個現在二十一世紀的孩子,一天上山游泳時,有兩個男生忘記帶泳褲,就用四人的紅領巾當泳褲。正當他們游的時候不小心掉入了時光隧道,來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并遇到了四個共產兒童團團員:鐵柱、八妹子、馬原和二娃子。四個共產兒童團團員得知他們不是壞人后,其中一個少先隊員郝強悄悄地把馬原的手榴彈偷走去打敵人了。二娃子為了找郝強,自己被敵人的子彈打中了。最后,鐵柱他們為了把少先隊員他們送回時光隧道,也都犧牲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我們要學會尊重,學會珍惜。我們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正如紅領巾,我們要尊重紅領巾,才對得起用鮮血染紅紅領巾的革命烈士啊!紅領巾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更該珍惜這條用烈士鮮血染紅的紅領巾,它帶給我們的是現在美好的生活,它帶給我們的是少先隊員的光榮與責任。
革命烈士為我們為而犧牲,只把染滿鮮血的紅領巾留給我們。我們要珍惜紅領巾,尊重紅領巾!
愛國教育的觀后感篇3
我記得片中的日本將士說了一句話:“打敗一個陣地并不難,但要打垮人民愛國反抗的精神是非常之難!”當中華人民開始反抗時,日本帝國傻了。他們萬萬沒想到中華人民為了國家赴湯蹈火,出生入死,能為國捐軀。
《鐵血》這部片子里正包含著偉大的愛國之心。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五連長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阻止部隊前進的碉堡炸掉。五連長說:“如果我不把這顆該死的虎牙拔掉,你就拿我人頭!”他指揮部隊拼命地往前沖,手里拿著一個粗棒子,上面捆著五顆手榴彈或是幾個炸藥包。革命戰士個個往前沖,為了祖國,為了鄉親父老,為了死去的同胞們報仇!但他們畢竟是血肉之軀,沖到近處,就快成功時,被敵人的機槍掃中,倒在了死去戰友的身旁。接著,又是一批士兵沖上去,又是一批士兵倒在血泊中。連長看著平時的戰友一個個離開了人世,對世界撒手而去,心如刀割。看到只剩下最后幾個人了,一把奪去戰友手中的一挺自動步槍,對著僅剩的戰友喉到:“為了中華民族,沖啊!”一個戰友攔住他說:“連長!這又是何苦呢?”連長還沒聽完,已沖了上去。結果還沒跑到一半,他抽出手榴彈,拉了弦。就在這時,他深中數彈,艱難地拋出手榴彈后倒在地上,成為了一名烈士。
愛國教育的觀后感篇4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幾輩人熟悉的歌曲,現在唱起來仍然讓人感到親切,讓人的心里有種說不出的爽快和力量。看著電影《上甘嶺》,跟著唱起這支插曲,看著一個個英雄,不僅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
對電影的故事內容那段歷史,我不是很清楚,語文課本里層學過寫文章《再見了,親人》。但根本沒想到會是那樣艱難。特別是在上甘嶺的山洞里,志愿軍戰士們沒有水喝了,嘴唇干得裂開了一道道口子,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可是,這是有了一個蘋果,這是救命的蘋果。這個蘋果給誰吃呢?電影里把這個情節拍得很細很細,每個戰士的心理活動都表露在臉上。看得人心里真緊張,不由自主地想象結果到底會是怎樣。
當我們看到哪一個蘋果被分成許多片,每個戰士一小片的時候,我不由得呆了。志愿軍戰士們那種精神,真讓我們覺得臉紅。我們同學之間,又是為了一點點的小事爭執,作座位安排,發到有點小小損壞的書和本子啦,就鬧脾氣,總是把好處留給自己。哎,丟死人了。仔細想一想,一個人如果總是光為自己著想,這什么事也干不成。
好電影,就是耐看。
愛國教育的觀后感篇5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后,我被嘎子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所為之震動。嘎子和我們一樣,只是普通的孩子,但他卻擁有一顆抗日的心。那時日本人來攻打我們中國,許多人都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流浪街邊,而嘎子卻站出來,主動要求參加紅軍,他給戰士們帶來歡樂,在多次的艱巨任務中,他都完成了。有一次,他屁股中了子彈,但他不顧傷痛,仍然繼續追擊敵人,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做了一支假,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
最令我感動的是:嘎子被敵人捉去后,在敵人拷問時,不說一句話,在用敵人打他時,他敢于咬住敵人執著皮鞭的魔手,敵人在一鞭又一鞭的抽打他,可他還是忍疼不說話。敵人都打累了,嘎子還是一個字不說,寧死不屈。
我很佩服嘎子的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想起那件事,跟嘎子真是天壤之別。那天,我和媽媽去圖書館,到了里邊,我直奔書架,可是當我選書時,卻發現沒什么好看的書,我一會兒看看這本,一會兒看看那本,看了半天,沒看著什么內容,直到走的時候,我還是沒看著什么。跟嘎子比,簡直差遠了,以后我要學嘎子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做個有用的人。
愛國教育的觀后感篇6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后,我的情緒一向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此刻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里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最后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鐘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齊,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此刻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就應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愛國教育的觀后感篇7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這一句歌詞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上都會莊嚴地唱響這首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眾所周知,我們的國歌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詞的。但你知道他是怎么誕生的嗎?《國歌》這部電影為我們講述了《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我們的國歌的由來。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戲劇家田漢用和他的好朋友聶耳一起,以寫戲與義演的方式抗日,卻遭到了襲擊。這引起了眾多愛國人士的憤怒之情。而在此時,他們和兩位東北大學生相遇了。東北大學生由于日本鬼子的侵略而被迫背井離鄉。他們的悲慘遭遇更激起了田漢等人的滿腔熱血,即使會再遭襲擊也在所不辭。田漢的好朋友梅寧、梅香兄妹倆也加入到抗戰的隊伍中。他們為了拍攝戰地場面,竟帶著攝像機深入戰斗前線。前線是十分危險的。槍林彈雨中,田漢與聶耳毫不退縮,堅持將每一個戰斗場面拍攝下來。從此以后,田漢、聶耳、梅香和諸多演員們拍攝了許多抗戰影片。可是,在一部電影的拍攝中,作為替身的梅香卻被突如其來的戰斗機子彈殺死了。所有人都痛心不已。此時,田漢正在為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歌詞而煩惱,經歷了梅香的死后,痛失好友的田漢又得到參加義勇軍的東北大學生失敗的消息。悲痛的田漢終于洋洋灑灑地寫下了《風女兒女》的主題曲歌詞——也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之后,正當聶耳在為這段激情高昂的歌詞作曲時,卻傳來了田漢被捕的消息。為了保護聶耳,組織派他去歐洲學習。之后,聶耳終于完成了田漢寄予全部希望的《義勇軍進行曲》,并讓這首歌隨著那悲愴的曲調久久地回蕩在田漢所在監獄的上空。田漢被營救之后,決定返回上海,他說:“中國不會亡,她將有更新、更強大的生命。”因此,他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國歌》是一部時代感很強的電影。以“國歌“為主線的整部影片,在描述東北淪陷、淞滬抗戰和各位主人翁不同命運的同時,還有一個無聲的畫外音在不時鳴響:中華民族是不屈的民族,中華民族是站著生的民族。它以一種銀幕上久違了的嶄新的青春熱情、質樸真摯的.表演,把那個血與火、悲壯與慘烈交織的戰亂年代表現得讓人感同身受。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地發出最后的吼聲”,吼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劇中主人公那團結、勇敢、頑強、忠于祖國的精神,以及無比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責任感深深地感動著我。讓我真實地感受到抗戰時中國人民強大的凝聚力。那種萬眾一心的凝聚力是擊潰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動力。這部電影讓我在時刻的感動中體會到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巨大博動,體會到“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所帶來的的巨大震撼。是的,“中國不會亡,她將有更新、更強大的生命。”